鼓楼 位于 张掖 城中心。据《重修甘州吊桥及 靖远 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 甘肃 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鼓楼平面呈方形,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石条,台顶砌有一米高的女墙,下部四面中轴线开券形门洞。门洞平面呈十字型,与四条大街相通,可供通行;门洞顶部砌5层砖券,上面嵌刻砖匾额,东为“旭升”、西为“宾晟”、南为"迎薰"、北为“ 镇远 ”。楼阁分上下两层,重檐四面悬挂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 祁连 望雪”、北“居延古牧”。康熙七年(1668年)重建后,改为东“九重在望”、西“万国咸宾”、南“声教四达”、北“湖山一览”。钟鼓楼东南角有唐钟一口,铸有图案,每层6格,上层其中3格为飞天,飞天戴花冠,袒上身,下着裙,露脚,手拿花束;中层6格,其中3格是朱雀、玄武;下层6格,其中3格是青龙白虎。全钟只有图案,无文字,全国罕见,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
木塔寺木塔寺和甘州古塔,同为一塔也 |
石碑 木塔高32.8米,塔顶呈八角伞形。每层的8个角都有一个用木雕成的口含宝珠的龙头。塔内设有楼梯,可供登高。最上层原有古钟一口,声闻数十里。 "木塔疏钟"为甘州八景之一。 木塔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据《甘州府志》和重修万寿寺石碑记载,万寿寺又名木塔寺,创建于北周(557-581年),隋开皇二年(582年)重建,后经唐贞观十三年(639年)、 清康 熙二十六年(1687年)两次重修,清末遭大风毁坏,民国15年(1926年)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