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南

【原创】驴行峡谷四十天--------首次徒步全程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复制链接] 查看:43004 | 回复:39
发表于 2008-4-14 14:27 1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线路理由:
1.中国国家地理《人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之林芝、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两处,(我的主要计划,目前已
完成四十二个);
2.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峡谷、雪山和瀑布;
3.读行天下《探险圣经》,中国十大探险热点之首;
4.三年左右走中国最难的十条徒步线路之三;
5.本人爱好户外运动三周年纪念之行。

◎主要看点:
1、是世界第一长、深和险的大峡谷,被称为“人类最后的秘境”;
2、经过中国第一美的雪山——南迦巴瓦雪山;
3、有中国最神秘和第一美的瀑布群——藏布巴东大瀑布。

◎全程路线:
第一阶段: 派乡转运站——直白村――加拉村——白马狗熊——西兴拉雪山——藏布巴东瀑布——巴玉
村——扎曲村(大拐弯)――排龙乡
第二阶段: 波密――嘎隆拉雪山――108K――旁辛乡――甘德乡(甘代)——加拉萨乡――108K——墨
脱县——多雄拉雪山——派乡转运站

摄影器材:
数码单反--------尼康D80(1000万像素)一架,尼康AF24-120VR防抖镜头一个,适马AF10-20 广角镜头一
个,电池4块、SD卡13G(2G×6、1G×1),曼富图三脚架B-460,百诺云台BH-0,金钟独脚架 RUP-40(兼徒
步杖)
卡片机----------卡西欧Z55(525万像素)一台,电池(1230MA)二块,SD卡1.25G

◎线路示意图(1P)

大峡谷第一天<4月1日 多云到少云  气温15°C>
    几经波折确定成行的队员只有我和新加坡的Hichos 才2人,也是前期筹备中,我们所能预料到的最坏
的一种情况。共请了向导1人名字叫西绕,还有协作5人,都是峡谷内村子的藏族人,总共8人组队。
昨天抵派乡转运站,正式进入大峡谷地区。今天下午乘拖拉机至十八公里处,有南迦巴瓦雪山观景台,拍
了些照片。再行5公里多,住宿在直白村。

附注:
     1.派乡转运站------提到“转运站”,就不能不说到如今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所谓的
转运站就是物资到达此地之后要卸下,然后人背马驮进入墨脱。除了派乡转运站之外,波密有另外一个转
运站,这就是徒步墨脱的人进出墨脱环线的两端了。转运站的左侧,是滔滔雅鲁藏布江,此处的雅鲁藏布
还没有进入峡谷地段,但是宽度已经在收缩,岸边有一些散布的农田和村庄,别有一番温柔平静的风味。
而右侧可以看到一个山岗,上岗上面是大片高耸的经幡,爬上去,环顾四周,除了南伽巴瓦、加拉白垒之
外,另外可以看到数座耀眼的雪峰,虽然不知名,但是同样美艳夺目。
     2.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
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一为“
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
段中将南迦巴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由这些充满阳刚的名字里,我们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
峰的刚烈与不可征服。
     关于南迦巴瓦另外还有一个广为外界所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垒镇守
东南。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个子也是越长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于是在一个月黑风
高之时将弟弟杀害,将他的头颅丢了米林县境内,化成了德拉山。上天为惩罚南迦巴瓦的罪过,于是罚他
永远驻守雅鲁藏布江边,永远陪伴着被他杀害的弟弟。这个神话故事很生动地向我们解释了这两座山的特
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加拉白垒峰顶永远都是圆圆的形状,那是因为它是一座无头山:南迦巴瓦则大概自知
罪孽深重,所以常年云遮雾罩不让外人一窥。
     《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推举南伽巴瓦为中国最美的山第一名,并且重点介绍了她的神秘
莫测、难以窥到真容:“仅是转眼,漫卷的云烟又遮盖了他,欲再看时,却只见天空流云如织,云下群山
含羞”。上世纪初曾有一些外国探险家印度来到这里,希望一睹神山芳容,能拍下一张照片,但整整等
了一个月,南峰始终为浓云所掩,只好望山兴叹,抱憾而归。即使当地人,一年之中可以看见他真容的时
分也寥寥无几。
     3.加拉白垒峰------加拉白垒峰海拔7294米,位于雅江大峡谷外侧东经95.0、北纬19.8处,与南迦
瓦峰相距20公里隔江对峙。走向为东西弧形排列、多为险壁悬崖,山谷中发育着数十条冰川。其顶部比较
平展,常年被冰雪覆盖,地势陡峭,雪崩十分频繁。

401图片说明:
01 雅鲁藏布江的沙滩
02 著名的派乡转运站
03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入口标志牌
04 山上的经幡阵
05 大山的影子
06 远望加拉白垒雪山(海拔7294米)
07 向导西绕的家
08 桃花盛开的地方
09 中国最美的雪山---南迦巴瓦(海拔7782米)
10 难见真容的南迦巴瓦峰

大峡谷第二天<4月2日 多云有小雨  15°C左右>
    在直白村休整一天,四处转转,想下到江面峡谷,一直没找到路。南加巴瓦峰也被云雾挡住了。晚上
因为结帐方式和住店老板吵了起来,看来思维方式有点不同,后面的路还长,要多加小心才是。

附注:
     1.直白村------就在南加巴瓦脚下,是目前汽车能进入大峡谷的最后一个村庄。离派乡约十八公里。
     2.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以综合的指标,确认雅鲁藏布
干流上的这个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
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措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1800米,长440公里)和秘
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及时报道了这
一消息,全球为之轰动。

402图片说明:
01 直白村的峡谷招待所
02 篱笆
03 偶遇的藏族小孩
04 一个水磨房
05 一只鸡与一头牛的对话
06 桃花季节
07 马羊成群
08 青稞
09 我和我的队友Hichos
10 老乡家的墙

大峡谷第三天<4月3日 多云、下午小雨  气温12°C>
   从直白村出发,到峡谷内最后一个村庄——加拉村,有38公里远,不通车,总共走了9个小时。我负重
约有20斤。加拉村建在距江边1公里远的一个平台上,有7户人家,最少有三百年的历史了。进村后觉得最
奇怪的是村里竟有1辆摩托车、2辆自行车和3台微型拖拉机,经了解这些车的行使范围大概有三公里左右
。当时是把它们拆成零件,背到村里再组装成整车使用。加拉村的GPS数据:北纬29°42.325'  东经94°
54.221'。GPS是Hichos 带的,型号为60CSX是Garmin(高明)牌,在台湾买的。

403图片说明:
01 与协作出发前的合影
02 峡谷景色
03 拍到的峡谷第一个拐弯
04 恋花的马群
05 满山尽染桃花红
06 途中与马骨头的留影
07 雅鲁藏布江风光
08 加拉村里两辆自行车其一
09 好奇的藏族小孩
10 加拉村里三台拖拉机之一

大峡谷第四天<4月4日  晴到少云  10°C>
    徒步约12公里,6个多小时,宿营地叫西沥,海拔3147M,北纬29°43.286',东经94°56.391'。一到
营地,脱了上衣马上发现了草虱子,经检查,在我身上发现了3只,而在Hichos的身上竟有14只之多,真
是吓人!听向导说,这虫要是进到耳朵里就会有生命危险。吓得我们俩赶紧把风油精涂到耳朵眼里。我抓
了6只装到塑料袋里准备带出峡谷。

附注:
1.草虱子------极富进攻性的小虫子就栖身在树上和草丛里,一感知人在近前,便飞身落地,疾速爬向人
体吸血。这种形同半个黄豆粒大小的灰色的吸血鬼,最喜爱叮人的裆部。有谁被叮咬,千万别硬性除掉,
那样极易仅仅剥掉外体,另一半仍嵌入肉中,造成感染,导致发烧。最佳的办法是用烟头烤掉。
     98年国家科考队当年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时,认为途中最烦人的是草虱子。人被草虱子叮咬,你不
知不觉,一旦发现竟不容易把它弄下来,具有肉色的不过小指脚盖大的草虱子叮住后,其尖长的头部会深
入肉层,稍有不慎会将它的“嘴”留在人的肉皮里,很容易引起发炎,这在以前我们也是经历过的。这次
一分队的中央电视台的摄像师纳日斯被草虱子叮咬,在大腿跟部,就因为没有拔出它的“嘴”而引起发炎
,引起全腿淋巴肿胀人发烧,不得不专门派人把他从无人区提前护送出来,我在半途的大本营碰到他时,
他脸色苍黄,拐着一条腿,柱着一根拐棍,靠大把大把吃仅有的消炎药片抗着,在一个民工的护送下,一
拐一拐的走出峡谷,要五天的路程,还要经过原始密林、大塌方区、吊索桥等,我真不敢想像他怎样走出
去的,但他硬是坚持下来了,上了川藏公路,求过路汽车搭上,直奔林芝八一,立即住进解放军野战医院
,动了手术,缝了四针,住了半个月,花费几千元,这就是遇到一个小小虱子造成的“祸害”。

404图片说明:
01 雪山的早晨
02 出发前的合影
03 原始丛林
04 向导西绕(派乡尼丁村人,46岁,曾多次带路走峡谷)
05 云雾中的雪山
06 峡谷景色
07 途中雪山
08 丛林深处
09 雾锁南山
10 峡谷弯弯
11 平生第一次见到草虱子
12  放大了看它

大峡谷第五天<4月5日   阴有小雨  约10°C>
    98雅漂队杨勇队长因身上发现草虱子多而被称为“师(虱)长”,我也笑称Hichos为“狮(虱)王”
,有“特殊吸引力”。没想到早上起来却是我最先中招了,在脚上已有一头草虱子扎进皮肤里,不知为何
没有感觉。原以为会很痛,先用烟头烫,后用风油精泡,全都没效果,只好用手拔,有点痛,它的细脖子
出乎意料地结实,拔了好几下,最后头断在皮肤里,听说会感染,有点怕怕。
    上午行走在原始竹林中,下午是原始森林,途经最高点为3725M,今天气温下降,没有发现草虱子。
晚上7点到营地,共走了9个多小时,约15公里(直线距离3公里)。每次吃饭都是煮一大锅粗砖茶,配烙
面饼或糌粑,中午开了罐红烧肉罐头。第4#营地:北纬29°44. 724',东经94°57.514',海拔3478M。

405图片说明:
01 草虱子咬脚纪念照
02 峡谷与经幡
03 穿行在原始竹林中
04 俯瞰大峡谷
05 中午了歇会
06 树菇
07 远看直白村
08 为何偏走独木路?
09 丰盛的晚餐
10 连夜赶制竹背篓

大峡谷第六天<4月6日 阴有小雨>
    昨晚后半夜开始下雨。Hichos夜里在身上抓到两只跳蚤,我身上也被咬了好几个包。今天的路一直下
坡,雨后非常滑,Hichos经验少些,走得有点吃力,我还好点。下降了800多米海拔到江边,走了4个多小
时,约8公里路,直线1.5公里。后一直下雨,江边石头太滑,无法再走,只好就地扎营。
    在江对岸100米高的岩壁上看见一只黄山羊(也可能是鹿),想下到江边喝水,我们很耐心地看了一个
多小时,它尝试着从不同路线下去,由于地势太陡,尝试了六、七次都失败了,可惜一直没等到它下来。
晚餐是面疙瘩汤,味道不错,算改善伙食了。里面放了些从加拉村带来的野菜。
    晚上六点多,协作北马看到一只老鹰在追一只雪鸡,我们赶走老鹰,雪鸡已钻进江边一块大岩石下面
,后来我们几个爬进石缝中,把它救出来。发现它头上有两个蓝色的角,觉得特异,拍了几张照片,就把
它放生了。藏族协作认为我们在神山(南迦巴瓦)脚下救了神鸟,它会保佑我们大家平安的。
    第5#营地,北纬29°45.447',东经94°58.119',海拔2675M。宿营地在距江边不到二十米的一个大
石洞中,最高不到1.8米,6米见方。没搭帐篷。每个人睡前先在耳朵眼周围涂风油精,然后用纸巾塞住耳
孔,以防土虱子进入。一夜江水轰鸣,睡得还香。

406图片说明:
01 队友Hichos在下坡
02 峡谷景色
03 途中小息
04 峡谷风光
05 口渴的山羊在找路
06 也可能是小鹿
07 幽静
08 雾色茫茫
09 江边的大石头
10 当时它为了躲避老鹰攻击钻进了岩石缝里,被一协作北马发现赶走了老鹰,四个人忙活近一小时才解救
出它,当时它为躲避老鹰的追捕,卡在江边巨石滩中很深的一个石缝里。其头上有角样子挺怪的,以为是神
鸟拍完几张照片马上就放了。
11 回来后朋友刘健把这张照片发到福建观鸟会的网站上,DX们称其为“红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峡谷第七天<4月7日 晴到少云 15°C>
   上午在江边巨石滩走了3.5公里,三个多小时,对面就是加拉白垒雪山隐约在云雾中。傍晚5点到达江
边的6#营地。总共徒步约12公里,用了7个多小时(直线距离4.4公里)。这个营地很开阔,百来人宿营
都没问题。第6#营地,北纬29°45.470',东经95°00.862',海拔2621M。
   乔列的佩刀不小心丢了。太阳还高,大家忙着晒睡袋,生火煮茶。路上,第一次在我的裤腿上见到旱
蚂蝗,马上拍了个纪念照。翻山途中草虱子奇多,在我身上就找到几十只,已不那么好奇了,幸亏它们还
没有下口。Hichos到营地,在身上就发现了二十几只,帐篷里也有5只,赶忙清理掉。

附注:
    旱蚂蟥------蚂蟥又名蛭,是一种吸血环体动物。在野外遇到蚂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蚂蟥叮人吸血
后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同是在遭到侵袭时,冷静地处理。 蚂蟥分旱蚂蟥、水蚂
蟥、寄生蚂蟥三种。前两者是常遇到的。
     旱蚂蟥的“老巢”多在溪边杂草丛中,尤其是在堆积有腐败的枯木烂叶和潮湿隐蔽地方的为多。这
些家伙平时潜伏在落叶、草丛或石头下,伺机吸食人畜血。水蚂蟥则潜伏在水草丛中,一旦有人下水,它
们便飞快地游出附在人畜的身体上,饱餐一顿之后离去。 当这些“吸血鬼”叮在你身上时,你千万别用
手去把它拔下来,那是很愚蠢的做法。因为蚂蟥有两个吸盘,很可能你会适得其反,令它吸得更紧。同时
硬拔,会让它的口器断落于皮下,引起感染。
    把蚂蟥弄下来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拍拍手臂大腿或其它被叮咬的地方,这种震荡会蚂蟥会脱落。 用
浓盐水涂在蚂蟥身上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蚂蟥身上涂肥皂水、烟油、酒、醋等等。很
快,蚂蟥就会掉下地来。 用火也可以让蚂蟥吃不消,用火柴烤一下它,它便受不了。 蚂蟥脱落以后,对
于被叮咬的伤口要进行必要处理,不然引起感染便麻烦了。涂一些碘酒或酒精消毒。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
话,也不用着急,
    教你一个土方,用竹叶烧焦成炭灰,或将嫩竹叶捣烂敷在伤口上,一样可以达到防感染和止血的目的
。 虽然我们有对付蚂蟥的办法,但被它叮咬,吸一通毕竟不是件舒服的事,所以最好是做一些防备工作
。 穿长裤,并且把袜子套于裤腿外,扎紧裤脚,因为蚂蟥是无孔不入的。裸露的地方要涂抹防蚊剂或防
扩油膏。当你全身都散发出这种味道,蚂蟥便敬而远之。
    有关的故事------听说墨脱有个旱蚂蟥山,山上的枝枝条条都挂满了旱蚂蟥。过山时,必须以百米冲
刺般的速度前进,目的是趁旱蚂蟥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赶紧通过,即便如此,人身上还会挂上不少旱蚂蟥,
严重时须用刀刮才刮得干净。植物学家徐凤翔有一次经过旱蚂蟥山时,就创造了一天挂了百多条旱蚂蟥的
记录。真如此言,我们所碰到的三二条旱蚂蟥实在不足挂齿。考察队里的行家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共
有三种旱蚂蟥,一种黑大,有十多厘米长;第二种细小,黑色,形同火柴棍;第三种是花蚂蟥,毒性最大
。可见,我们碰到的旱蚂蟥还是比较“仁慈”的一种。

407图片说明:
01 雪山
02 向导西绕在开路
03 峡谷美景
04 队友Hichos
05 小溪弯弯
06 协作桑金(向导西绕的儿子 22岁 多次走峡谷)
07 协作北马(派乡尼丁村人 33岁 3次走峡谷)
08 江边小歇
09 流动推拿站
10 江对岸的雪崩区
11 快到宿营地了
12 见到的第一只蚂蟥

大峡谷第八天<4月8日  上午少云  下午至傍晚小雨>
    天亮时分下了一阵小雨,9点起来,10点半出发,上午走水平路,下午走山路。总共走了近7个小时,
雨中约10公里。第7#营地:海拔3040M,北纬29°45.207',东经95°02.845'。我们两个都在向藏族人民
的习惯靠拢,三餐都是煮茶(放些盐的粗砖茶,大约三元一块)、糌粑、干辣椒泡水或加点藏肉(是生肉
晒干的)切片,不知能坚持多久。晚上的娱乐就是斗地主。

附注:
    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
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
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
,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
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
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
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
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
,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棵,糟极和卓
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棵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 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
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撤三次,再抓一点放
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408图片说明:
01 行走在天地间
02 协作乔列(派乡格嘎村人 43岁 5次部分走峡谷)
03 途中煮茶
04 峡谷三帅哥
05 协作次仁(派乡尼丁村人 23岁 4次部分走峡谷)
06 走累了说会悄悄话
07 立此存照-----草虱子小分队
08 参天
09 峡谷
10 原始的木头

大峡谷第九天<4月9日  晴转多云>
    上午出营地不久,即来到一大片的沼泽地,一脚踩下去,软软的冒出许多水。大家的鞋全都进水了。
在向导的带领下,七拐八拐,绕来绕去,二十多分钟,终于平安走出去了。12时抵达边巴拉山口,海拔
3269M,北纬29°44.819',东经95°03.310'。经过漫长的下坡,6个多小时,徒步约9公里,终于到达佛
教圣地——白马狗熊,原先的寺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一些断垣残壁。这些年有3个喇嘛在这里闭关修行,
建了三个小棚子,还有2000年美国人遗留下来的一只黄色塑料划艇。环绕四周的都是雪山,离江边三百米
左右的一块高出的平台,就像莲花中心的宝座一样,集天地灵气于一处。第8#营地海拔2718M,北纬29°
44.538',东经95°03.921'。                    
   在附近发现一颗很大的西藏神树,木头是红色的带有香味,我收集了几块神木留念。在遗弃菜地里我
找到了一些小青菜,晚餐吃面团汤改善一下。7天未见青菜,味道真香。
   我们在四处巡视中,竟无意发现了一个秘密藏宝处,里面有不少铜佛、铜号、海螺、法号以及铜碗等
佛寺器皿,看样子年代久远,颇有考古价值。拍完纪念照,按藏族人的规矩,通通放回复原。
   白马狗熊就是白马狗地区的一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寺庙——合起来可称为白马狗寺庙。

附注:
    1、沼泽地-------沼泽是指地表过湿、生长着沼泽植物、并有泥炭形成和堆积的地区。沼泽物质中,
水占85%~95%,干物质?穴主要指泥炭?雪占5%~10%。全球沼泽面积约有11220万公顷,约占陆地面积
的0.8%。
     沼泽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状况和地貌。其中,水分条件是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因为过湿的地
表才能引起喜湿植物的侵入,从而导致土壤通气状况的变化,并在生物作用下产生泥炭的堆积。沼泽的形
成可以分为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大量泥沙流入湖泊。在湖边或河口地区,由于水面突然变宽,水流速
度突然减慢,泥沙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一部分细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开阔的地方,沉淀到
湖底。这样年深日久,就使湖泊变得越来越浅。随着湖水深浅的不同,各种水生植物逐渐繁殖起来。这些
植物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植物的残体不断在湖底堆积,逐渐形成泥炭。随着湖底的逐渐淤浅,又有
新的植物出现,并从四周向湖心发展,使湖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浅。当湖泊中的沉淀物增大到一定限
度时,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就变成浅水汪汪、水草丛生的沼泽了。这是水体沼泽化。
    有些高原、高山地区,由于冬季地面积雪,到次年春夏季节冰雪融水,地面积水,短草和苔藓植物杂
生,也可形成沼泽。
    2、白马狗熊-------上世纪初,英国人沃德进入雅鲁藏布峡谷,并在白马狗熊附近发现过两处大瀑布
。197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的研究员杨逸畴一行在多雄县派区沿雅江向东而行,他们整整走了15日,才
到达这个叫作白马狗熊的地方,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走进这个大峡谷。可惜那两处瀑布已因1950年的
8.5级大地震而不见踪影。几十个民工跟着科学家们走进这片无人区:“我们遇山开路,逢水搭桥,走到
一个叫‘白马狗熊’的地方,江面20米宽,但峡谷最深处达到5000米,由于地势太险只能折返。”白马狗
熊一带,江流湍急,江岸两侧万仞绝壁,向导再也不肯前行,无奈之际,杨逸畴只得放弃。但是因为各种
原因,直到90年代,中国科学家并未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条世界最长最深最险的峡谷。
    98年国家科考队再次考察大峡谷,随行的杨逸畴研究员写道:“随着我们逐渐接近白马狗熊,峡谷变
得愈愈狭窄。两侧多是基岩裸露的悬崖峭壁,大部分地方长着郁郁葱葱的森林。在峡谷底部抬头看天,天
竟是狭长的一条缝隙,一下觉得世界竟是这样的狭小。在我们到达白马狗熊的前一天,经过了一个叫错卡
勒边坝的地方。这里是峡谷谷坡上一块高高的平台,平台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黄土,走在上面黏滑黏滑的
。平台上面长满针叶树,而在杉树林间竟有一块碧绿水草占满的沼泽地,我们涉水通过沼泽地时,泥水几
乎没膝。这样的森林泽景观在大峡谷中是绝无仅有的,加上黄土物质的沉积,启发了我们对峡谷成因的看
法,这反映了雅鲁藏布江由高处向低处切割的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形成的环境是不一样的。离开错卡勒
边坝,越过一条沟谷,就到达白马狗熊这个地方了。”
    “白马狗熊是大峡弯深处的一处地名,以前很有名气,是藏族人专门深入到大峡弯中拜神祭祀的地方
。实际上这是大峡弯右岸支沟口的一块二级阶地堆积平台,相对高度50~80米,在这里可以看到雅鲁藏布
江已深深切入基岩之中,表现出山嘴交错、叠嶂嵌入曲流的形式。河底在短距离内大幅度转折变化,两岸
山地受支沟深切割呈现出陡峭的单斜山地形。白马狗熊的背后高山是南迦巴瓦峰的北坡,从这里伸出一条
S形山谷冰川,两侧山地长着奇形怪状的杉树,景色十分优美。从白马狗熊再沿江往下去,是一排连续的
断崖河谷绝壁,据说离大峡弯顶端不远了。但民工说再也无路可走了,只能到此为止。据说以前有人走过
,是从白马狗熊后山翻越一个叫西兴拉的山口,然后顺着一条支沟到达大峡弯东北侧的近南北向谷地中,
而要沿大峡弯河谷走是无论如何也走不通的。我们在白马狗熊驻扎下来,这里原有的庙宇已坍塌成一片废
墟,树木杂草丛生。我们下到江边测量基岩产状、采水样、测断面,看到江水在基岩峡谷中汹涌奔腾,江
面宽已不足80米。”

409图片说明:
01 早起,拍了张雪山
02 早餐后就要拔营了
03 队友Hichos小心翼翼地走在沼泽地中
04 来个留念PP
05 大峡谷腹地中唯一的沼泽地
06 我们的队伍是一流的
07 超广角(死马10-20)眼中的沼泽风光
08 第一眼见到的白马狗熊
09 我们终于走到白马狗熊啦
10 3个喇嘛闭关修行地之一
11 2000年美国人遗留下来的一只划艇
12 桑金手里的小青菜
13 藏传佛教的圣地
14 西绕在加工带有香味的西藏神树木头
15 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秘密藏宝处
16 人手一样拍个纪念照
     
大峡谷第十天<4月10日  中雨>
    天亮前开始下雨。中雨一直下到中午还不停,只好冒雨出发。下坡到江边,又走巨石滩,石头湿滑又
有青苔,一不小心就会滑到。过了三条水流湍急的小溪。听向导说:去年6月份有深圳二女一男(迷失、
六月风等)也是走到这儿,水太大,过不了小溪,只好原路返回。我们今年来得早些,顺利通过。扎营在
江边巨石旁边。我和Hiches平均负重18斤左右(包括摄影器材),目前基本还能撑得住,只是后面路还长
。路上带刺的草和灌木种类不少,经常扎到手和腿。下午途中, Hiches被一种叫火麻草的植物触了一下
,当时感到火辣辣的,手还有点发麻,马上涂了点风油精就好了些。
    离营地五十米处有一温泉,水温70℃~80℃。大家逐一过去烫烫脚。我脱下袜子,就看见右小腿上有
一只蚂蝗和一只草虱子。蚂蝗刚进入一半,使劲拍几下它就掉了。而草虱子的头已深深扎进皮下,还有回
钩,周围皮肤红肿了一大块,我马上用温泉水烫它,没用;用打火机烧它,还是不出来,并吸了一肚子血
。本来想等它自己出来,过了半个多小时没动静,只好忍痛拔它,结果是头断在皮内,希望不要感染。从
早到晚中雨下了一整天,又湿又冷。今天只走了四小时,大约4公里多,最少的一天。帐篷离江边只有二
十米,这段江江面狭窄,落差大,轰隆声非常响。第9#营地:海拔2471M,北纬29°44.302',东经95°
05.083'。希望明天别下雨啦!

附注:
    火麻草-------别名蝎子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0-50厘米,有纵条棱,伏生粗硬毛及大螫毛。
叶卵形,长4-15厘米,宽3-13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平,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深绿
色,密布短钟乳体,散生长毛及较弱的螫毛,下面淡绿色,疏生短伏毛,叶脉在下面稍凸起,疏生螫毛;
叶柄长1-6厘米,有硬长毛及螫毛。雌雄同株;花序腋生,比叶短;雄花序生在茎下部,雌花序生在茎上
部;雄花被片4,外面有长粗毛,雄蕊4;雌花被2裂,上方1片椭圆形,顶端有3齿裂,在果期抱托瘦果的
基部,下方的1片线形,甚小。瘦果小,扁,长约2毫米,黄褐色,顶端有宿存的线状花柱。花期夏季,果
期秋季。生长在海拔2400米的林缘路旁及山坡疏林内岩石间。
    湖北张晓敏(ID为老砖)05年10月走过一段峡谷,他在《峡谷记实—-—雅鲁藏布第八日》中写到:
“半人高的荨麻(火麻草)如同不知疲倦的刺客,悄然潜身于其他植物之中。稍有不慎,叶片背后绒毛般
的细刺擦上裸露的皮肤,如同被数只蜜蜂同时蛰中,火麻疼痛,立即鼓起一排绿豆大的肿包。安徒生童话
中,善良的公主艾丽莎为解救他的哥哥织出十一件长袖的披甲,用的就是这种植物。童话中形容这种植物
如燃烧的火。藏语里叫做 “索”,“索”在藏语中,同时指牙齿。顾名思义,可见其辛辣厉害。”

410图片说明:
01 经幡与雪山
02 向导西绕有点忧心忡忡
03 协作阿旺(派乡转运站人 31岁 2次走峡谷 和我一样也当过兵)
04 把手伸过来
05 火麻草-------别名蝎子草,有很强的神经性毒素
06 穿过水流湍急的三条小溪之一
07 雅江在这拐了个弯
08 把火烧旺点
09 草虱子的头已深深扎进皮下
10 大峡谷中的一团火

[ 本帖最后由 花雕 于 2008-4-14 15:20 编辑 ]
发表于 2024-2-19 05:34 40 只看该作者
发自8264小程序
发表于 2017-12-4 16:11 39 只看该作者
太强太强!!
发表于 2012-3-8 17:49 38 只看该作者
没见到图片啊
发表于 2012-2-17 20:21 37 只看该作者
花雕中国极地摄影的三场放片会
https://bbs.8264.com/forum-viewth ... -fromuid-13172.html
发表于 2012-2-4 14:41 36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赞
发表于 2012-2-4 12:28 35 只看该作者
真实记录:惊险偷渡国境之缅甸一日游(更新于241楼)
https://bbs.8264.com/forum-viewth ... -fromuid-13172.html


怒江峡谷丙中洛第一寺---------普化寺新年祈福降魔仪式全记录
https://bbs.8264.com/forum-viewth ... -fromuid-13172.html


盘点全球特色温泉-------怒江澡塘会男女裸浴最具传奇人文色彩(200P)
https://bbs.8264.com/forum-viewth ... -fromuid-13172.html
发表于 2012-1-31 21:56 34 只看该作者
千里一碧2004 发表于 2012-1-15 20:40 在看杨柳松的结有空看下花雕的感觉这个看起来不是很方便

呵呵,以前的贴了
发表于 2012-1-15 20:40 33 只看该作者
在看杨柳松的结
有空看下花雕的
感觉这个看起来不是很方便
发表于 2012-1-11 09:47 32 只看该作者
长尾林鸮 发表于 2012-1-2 21:31 好贴支持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