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4870

主题

警钟长鸣:宜昌岩降,人没了

[复制链接] 查看:31832 | 回复:6
发表于 2012-6-18 20:50 1 显示全部帖子
关于高速下降、发热的分析和应对方法

此次升子岩的不幸事件,据说是高速下降、发热导致的失控,事故当事人据说是用的是PETZL的SIMPLE下降器,这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下降器,为全世界SRT爱好者广泛使用。但是和其他下降器 一样,不认真了解它的全部使用要求同样会导致不安全的后果。

1、        规范的下降操作强调低速和平稳,高速下降会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表演式的高速下降为行家所不屑;

2、        对下降中的发热现象要有预见。干燥环境下发热是不可避免,必须从下降的开始阶段就控制住速度,否则热量会累积,绳索会被灼伤,下降器的摩擦力会因为热衰竭原理而不断减小,手掌也会被烫伤,发展到极端就是失控坠落。

3、        长距离下降,下降器需要预备附加摩擦。在安全带的某个合适的位置(比如右边腿带上)挂一把快挂锁,当你感觉摩擦力不够时,将制动端绳索挂进这个快挂锁,再抬搞手臂来握绳。这样,快挂锁能有效的增加摩擦力,手掌的负担立即减轻。

4、        使用双手控绳。下降的姿势并不只有右手腰后控绳、左手扶上方绳一种。双手同时握住制动端绳索(右手可以靠在右大腿上)来控制下降,其实是长距离悬空下降的标准动作。还可以进一步将下方绳索放在两腿中间,双手交替握绳向上递送,这样绳索在掌心中没有滑动,也不会烫伤手掌。

5、        手套会有作用。我有许多双不同的手套,但在升子岩这种情况下,我会选择1.5元的棉线劳保手套,并且在开始下降前将它浸湿。这样可以彻底避免发热烫手的问题,而且手套与绳索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加,不需要太大力量就能握紧绳子。

6、        定点活动中,下方保护能有效的避免下降者失速坠落。当然,这需要保护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要注意防止落石的伤害。

此外,SIMPLE即便没有预备附加摩擦器材,也可以利用自身结构增加摩擦力,只需要一个简单快速的操作动作而已。这是SIMPLE使用方法的一部分,但学习不认真的话,是学不到这一步的。
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山地兵团
  • 红皮
  • 天上流星
  • heiges
1人点评 收起
  • 雪岭岩羊 学习了!绳降看似简单,可是毕竟是要命的活计;所以安全帽、抓结、下方保护缺一不可,如果要玩显摆少用1、2样,就有一只脚跨进了鬼门关:lol 2012-7-28 16:11
发表于 2012-6-18 23:57 2 显示全部帖子
老谢同学 发表于 2012-6-18 22:47 对第六点有点异议,玩下降的,一般使用的是静力绳,延展性较差,不能较好地吸收下坠时的动能。下方保护从 ... ...

你的结论太武断。

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实际使用的效果。我观察到多次下方保护起作用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下方保护都在危险开始发展的时候就发挥了作用,下降者远未达到9.8米/秒的下坠速度,同时,下方保护者即便拉紧绳子也没有立即制动,下降者会在一小段下降后才停住,有一个明显的减速过程。

二、理论分析。静力绳也不是没有延展,所有的静力绳标称静态延展都不会低于2%,通常在3%左右。动态延展更要大许多。在静力绳上,只要冲坠系数不大约0.3,对人体就不会有伤害(0.3这个数据暂不细论,否则要打很多字,可能还得列公式,可自行了解UIAA的相关资料)。
冲坠系数的公式我想就不用我列出来了。如果下降者从锚点开始就完全以自由落体状态坠落,而下方保护员的动作能使下降者的下降器瞬间彻底制动,那样的话冲坠系数会大于0.3,接近1。但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可能的,因为:1、下降者一般都是在下降中途才开始失速,有效绳长都会大于坠落距离;2;除非根本就没把绳子装进下降器,否则下降器必然有与绳子有摩擦阻力;3、除非下降者瞬间昏迷,否则必然本能的抓握绳索,起到减速作用;4、绝大多数下降器,制动力都是有限的,不会超过4KN(参见康纳利《登山手册》),远远不到人体可以承受的13KN的冲击力,不可能出现瞬间制动导致人体受伤的情况;5、从保护员到下降器之间还有一段绳子,这段绳子会进一步缓冲,降低传递到下降器的制动力。

综上所述,你认为“腰绝对受不了”是不能成立的。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山地狼王
  • 楚江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6-19 00:03 3 显示全部帖子
上述几条中,第四条是关键。只要第四条存在,就不会出现“腰绝对受不了”的情况。

另外,下降保护有多种方法,鉴于我了解的情况,我的建议主要从SRT项目可用的技术入手。上方保护、抓结备份等SRT项目中不用的方式不加讨论。
发表于 2012-6-19 10:07 4 显示全部帖子
无论下坠多少米,跟腰部会受到的冲击力没有直接关系,得看有效绳长。

看来你对冲击力原理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冲坠系数概念。建议先了解这个再来讨论。同时你也完全不能理解我前贴中第四点的意义——下降器不可能有超过4KN的制动力,人体将承受的冲击力不会超过这个数据,而人体的安全极限是13KN(据UIAA),两者相差甚远。

安全措施不是可以无限使用的,相对任何一种技术,都有更安全的技术,但安全和效率是一对矛盾,不可能无限追求安全而彻底放弃效率。相比8字环和ATC,STOP更安全,你是不是从来只用STOP?相比STOP,ID更安全,你有ID吗?你一直在用吗?
发表于 2012-6-19 17:20 5 显示全部帖子
马从革 发表于 2012-6-19 17:02 现在还在这里讨论技术,技术再牛的人不注重安全意识,没有责任感,迟早会成为下一个事故的主角。 ...

这真是莫名其妙的逻辑。安全最终靠什么实现?靠具体的技术操作!不谈技术只谈意识?那所谓安全就是彻底的空话。

这次的不幸事故,就是操作者技术上存在严重缺失,在本来可控性很强的岩降操作中出现了不可控过程。
发表于 2012-6-21 10:35 6 显示全部帖子
同意楼上的分析。
发表于 2012-6-22 21:17 7 显示全部帖子
河北老练 发表于 2012-6-22 00:43 讨论的真热闹,什么静力绳动力绳这个器械那个器械的,大家都见过高楼清洗吧,就是擦外墙玻璃的,一根绳子就 ... ...

只是无知的麻木!中国工人高空坠落事故还少了?这位居然全然不知???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