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744

主题

景德镇

瓷文化——景德镇(杂自网络)

[复制链接] 查看:9264 | 回复:36
发表于 2013-4-27 09:59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景德镇阿军 于 2013-4-27 20:43 编辑

      瓷文化——景德镇


       简介景德镇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重要的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2008年景德镇市总人口为156.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67万人。
  景德镇瓷器CHINA的故事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并以此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青花瓷



     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诗人陈志岁《景德镇》诗云:“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礼品与景德镇瓷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景德镇曾烧制过供中共领袖毛泽东使用的“毛瓷”、上海“APEC”用瓷。
        ◇1951年,景德镇制作的“水浒故事瓷盘”由当时的中共领袖毛泽东作为国礼赠送给前苏联领袖斯大林,后该瓷器为俄罗斯国家博物珍藏。
        ◇1970年,时任中共副总理的邓小平将景德镇的青花文具作为礼品赠给日本皇太子和日本首相福田。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当时的中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以景德镇的青花餐具赠与尼克松。
        ◇2002年,中共总书记***访美时,将景德镇的釉中彩“吉祥如意”餐具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布什。
古窑民俗博览区
       景德镇陶瓷文化博览区西市区枫树山蟠龙岗,于1980年开始建设。当时为配合城区改造,保护一批历史文化遗迹,政府决定把散落在市区的部分古窑场、古作坊、古建筑异地集中保护,形成了占地83公顷,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江西省园林化单位。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景区。整个博览区由古窑和陶瓷民俗博物馆两大景区组成,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游区之一,也被国内外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称为"活的陶瓷博物馆"。



1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4-27 10:08 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景德镇阿军 于 2013-4-27 10:08 编辑

瓷文化——景德镇


     它由古窑瓷厂和陶瓷民俗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古窑瓷厂有古代制瓷作坊,镇窑,风火仙师庙等景点,向人们展示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独特的瓷业习俗,古代制瓷工场建筑布局,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及传统名瓷精品。陶瓷民俗博物馆是以12栋明清时期古建筑为中心的园林式博物馆。馆内有陶瓷民俗陈列,古窑群,天后宫,祖师庙,瓷碑长廊,瓷乐演奏等景观。每逢双休日,馆内设有世界独有的瓷乐表演。

       人们漫步在博览区内,会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让你深切体会到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陶瓷民俗博览馆是以古建筑群为中心的园林式博物馆。馆内有历代陶瓷展、古窑群、瓷碑长廊、天后宫、瓷器街、大夫第等景观。馆内环境幽雅、林木葱郁、湖水荡漾,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完美结合。
  浮梁古县衙
  江西省景德镇浮梁旧县城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公元817年),距今有一千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这里已发展为以名。
  现存浮梁古县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170年,占地64495平方米(95亩),规模宏伟,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有“中国第一县衙”、“江南第一衙”之美称。现保留有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风貌。
  红塔
   巍峨耸立的红塔有“江西第一塔”之称,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古老浮梁的象征,是浮梁历史的见证,它历经千余年,饱经忧患,忠实地记录了宋元至今浮梁的历史与盛衰,蕴藏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它同时向世人展示着佛教文化的独有魅力。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4-27 10:11 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景德镇阿军 于 2013-4-27 10:13 编辑

                          瓷文化——景德镇



 古衙
  唐朝元和11年(公元816年),因水灾,迁浮梁县城于现在浮梁旧城处,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至民国四年,长达1100余年。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浮梁以瓷茶互利、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格局在各个时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次被钦点为五品县衙,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新昌改名为浮梁,为上邑(即五品官衔);县衙内存有一块乾隆33年的“奉旨碑”--- “特调浮梁正堂加五级”;明间背檀坊下书有“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权知浮梁事张,毛公建”,钦赐五品,为中国品位最高的县衙。瑶里瑶里简介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瑶里位于举世闻名的瓷都东北端,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瑶里古镇:晴峰雨后

    建于西汉末年的瑶里古镇,群峰环抱,如画如屏,南踞象山,北卧狮山,瑶河穿镇而过。数百幢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一律的徽派建筑风格,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发表于 2013-4-27 10:12 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景德镇阿军 于 2013-4-27 10:14 编辑

瓷文化——景德镇



  

  古戏台

  这里有展示徽派“三雕”艺术的狮冈胜览、程氏宗祠;有展现封建家族礼仪思想的进士第;有再现革命斗争历史的陈毅旧居、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红军游击队驻址;有印证往日繁华景象的明清商业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灯彩、地戏,等等。

  徽州古道


  明清商业街是古徽州大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段。昔日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至今仍保存较好,其中以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商店最具特色。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4-27 13:42 5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3-4-27 13:42 6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3-4-27 13:43 7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3-4-27 13:43 8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3-4-27 13:43 9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3-4-27 13:44 10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支持!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