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探洞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复制链接] 查看:63104 | 回复:29
发表于 2013-5-13 15:32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CQ小葱 于 2016-9-19 14:07 编辑

重庆洞穴探险队联系电话:13983866583

欢迎提供洞穴线索


(文中部分照片由烧鸟提供)
  由攀登所传承的广义来讲,探洞属于攀登的一个项目。它和攀岩登山在技术或者过程策略上有着不少相似之处。


  攀岩方式分类有运动攀,传统攀,FREE SOLO攀。探洞有SRT,DRT,最近国外出了个NRT(无绳操作技术,不是开玩笑吧),两者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同我攀岩只运动攀一样,我探洞也只用SRT。它们都是普适率更高的一种方式。


  与登山一样,相较于大部队围攻某山(洞),我更喜欢精小短悍的队伍快速作战某山(洞)。在这种探险方式中,可以减少聒吵,意见较易统一,个人的操作灵感可不必考虑更多人的技术水平而更易得到实际应用。最主要的是,效率非常高。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此次五一节探洞,进行了探洞伙伴的尝试配合。实践证明,2个有先锋能力的熟手探洞最为高效,基本可以完成全系列的探洞工作(包括摄影,测量,下竖洞布线)。但背负量受限于洞穴所处位置及洞穴深度。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一般而言,2个人,不请背夫,每人各带一套先锋器材,一套专业摄影器材,个人装备,食物,水等,再加上平均分摊掉300米左右的绳索,行走半小时的极为崎岖湿滑陡峭的丛林或者山路是不成问题的。也就是说,在这样的负重及洞穴接近性不强、还肩负着测量及摄影的情况下,2个人仍然可以完成一个300米以内深度的竖洞。若再加上2个新人,估计整个探洞时间会延长二分之一,但个人任务轻松不少。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17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5-13 15:45 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CQ小葱 于 2013-5-13 15:47 编辑

  4月29照例拖杆箱加探洞包的行头去到湘西探洞。与以往的联合探洞不同的是,这次是24人的探洞团体,我们希望能按照国际惯用的探洞方式来进行。既小规模的,有规律的,不急不缓的完成。



  整个探洞期间,我们每天只用半天时间探洞,其中最晚的一次进洞时间是下午1点半,最晚的一次出洞时间是晚上9点。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能保持每天平均探、测3个竖洞的效率。更多的时间用来讨论配合、进程及如何高效操作。当然,也包括休息和晒太阳。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你可以将酷爱探洞想象成一种心理疾病,也可以把这当做一种生活方式。你可以爱它,也可以恨它,为什么不呢?


  不管酷爱探洞的原因是什么,让你乐此不疲的真实因素之一来自于积极探索新的洞穴,而不是在已知的洞穴中享受旅行。别嘲笑我的XX情结,正是它让我始终保持好奇心。真实因素之二是探洞本身成为一个汇集了各路神人的平台。我在心中,神人们都应该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爱喝酒,喝完后也爱现场直播。他们不会讲些平凡的东西,他们总让平凡的人们认识他们时都发出“啊”的惊叹。能认识他们,这让我感觉很酷。


  当我来到这个村子里,那感觉就象饥饿的人扑在一堆面包上一样。村子不大,却竖井密布。我也能体会到当年英国红玫瑰洞穴探险队来到重庆武隆天星乡时的那种惊喜了。搭档在一旁很满意的说,从明天开始——扫天坑!我听得一股豪气涌上来。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5-13 15:56 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CQ小葱 于 2013-5-13 15:57 编辑

  经过昨天下午在村子的民调,今天目标明确先去卡洞天坑。村长建议我们至少带200米绳子。搭档携带一个装入100米整绳的绳包、一个22L的个人装备包,还有一个摄影包。我携带装有二段50米绳索,还有几段9MM的散绳的绳包、一个22L的个人装备包。粗略估计有四十斤?重点是路极难走,在密林里开路,坡很陡峭,平均40度以上。树林茂密,少见阳光,泥路非常湿滑。我数次滑倒,直至被前面搭档的脚挡住落势。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我的PETZL新包第一次探洞之行就被生拉硬踹的一路拖到天坑边。草丛茂密,看不见天坑边缘,我用绳包开路,在脚前一一用它砸平。然后寻到了天坑边仅有的二颗树,设置保护站。搭档在一旁吃东西。保护站布好,他也吃得差不多了,换我吃,他下降。一切都那么……呃,行云流水!虽然这个词后来被他用于他在女人们面前的状态,但至少现在这里的形容还是比较适当的。沟通很重要,如果没有沟通也能达到沟通的效果那更妙!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所以,当你有一个还算配合得不错的极限运动搭档时,一定要珍惜,的确比找老婆还难找。

  可惜……卡洞天坑是可以走到底的,这有些浪费了我们如此完美的配合。我们用STOP挂着绳子“走”到坑底。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上图扁带系法会导致扁带承重减弱,在此图中的安全强度足够,下降路线有小路可走下去。)

3人点评 收起
  • gslztzhy 欣赏学习 2014-1-27 16:44
  • ciweiwei 给点正确的套路 学点知识呵呵 谢谢楼主如此详解 2013-6-28 00:29
  • 红兴 保护站绳子也是绕多一圈,学习。 对于中间的绳结,持保留态度;貌似你们是用双8字吧?本人喜欢用的中间结是“蝴蝶结,单边8字结(要注意方向性)” 2013-5-14 14:21
发表于 2013-5-13 16:06 4 显示全部帖子

搭档现在越来越具有牺牲精神,什么洞都不放过,虽然我只瞄了一眼洞口就断定这洞会被堵死。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攻下去。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我们把天坑底部踩了个遍,无甚更多的发现,撤吧。测量还是要做的,采用从底部到坑口的顺序。作为后测手,一边收绳一边测量很累,我应该把测距仪拿给前测手。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5-13 16:15 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CQ小葱 于 2013-5-13 16:15 编辑

       回返路途很痛苦,一步二滑。连滚带爬的把最难的一段路通过,在一块小平台上发现有竖洞。反正已经到这儿了,再累也去看看吧。我去洞口做点,因为一路拖拽大包,手臂已经没劲了,打点时,连续打弯二个车修,无奈换搭档做点。竖洞就十来米,底部堵塞。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收拾好返回坐驾处正值下午5点过,阳光不那么灼热了,有习习凉风吹过,我们赤脚坐在马路上喝水、抽烟,看光线描绘着树影,蓝色天幕上白云掠过,甚是惬意。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5-13 16:25 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CQ小葱 于 2013-5-13 16:26 编辑

       二人都不觉得很累,商量了一下,决定再去平常停车处的那个竖洞一探。昨天我们做过民调,丢石头估摸深度第一降为四十米左右,我们将它命名为CROBY2号。


       作为搭档,二人的体力,背负能力最好可以相当,若能认同彼此的探测方式则更好。如果此时我想继续探CROBY2号,而搭档因为体力或者其它个人原因不愿意继续了,虽然我会遵循原则顺意弱势一方而放弃,但心里不免会有些意尤未尽的失落。象如今这样,二人意见出入不大,甚至有一致意愿做比较出格的事情时,是非常过瘾的。而事情所面临困难所带来的挑战更能激起兴奋感。连米兰昆德拉都说: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的煎呢?


  在做超出常规的决策时,我认为自己的心态是恰到好处:既不十分冒进,也不十分保守。可以在安全保护做到足够条件下陪你疯玩。


       当我们休息妥当,重新收拾好装备等物,小心翼翼的接近竖洞边缘已是晚上7点半。我们决定只降第一段,下去看大概情况,如果没了就收绳,如果还有就留绳在此,明天再来探。


       仍是我布首降点,一棵直径超过50CM粗的生命力旺盛的大树。当我往上面套扁带时突发奇想:反正绳子有多余的,我在上面等待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布二根绳,同时下去看看,更利于综合下一步计划的意见。搭档对此建议欣然认同。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二根五十米的绳,用二根扁带和二个主锁系于这棵大树上。下降处是九十度转角,用二个绳保解决。搭档用一根绳先降到转角下方一米左右位置,打好四个点,分别用于二根绳的双锚点布置。然后在锚点处等我一起下降。下面的距离基本一绳到底。明天二个同伴来时,可以每二人同时下降,效率也更高。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竖洞底部有很厚的堆积物,多是树叶垃圾之类。洞势在左边急转陡下,目测十五米左右到尽头,但左右是否有洞道不得而知。我用余绳继续降到绳头,也看不清楚,罢了,明天再来。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二人一同爬升回地面,驱车半小时回到繁华小镇上吃烤鱼。也不觉得很累。这天的探洞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人的体力消耗上都游刃有余,很过瘾。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5-13 16:28 7 显示全部帖子
未完,续写中……
发表于 2013-5-14 17:32 8 显示全部帖子
红兴 发表于 2013-5-14 14:21 保护站绳子也是绕多一圈,学习。对于中间的绳结,持保留态度;貌似你们是用双8字吧?本人喜欢用的中间结 ... ...

哈哈,不用持保留态度啦。
这个地方的中间绳结我随手就挽的一个双8结,此处蝴蝶结肯定好过双8结,我赞同。
发表于 2013-5-14 17:33 9 显示全部帖子
红兴 发表于 2013-5-14 14:21 保护站绳子也是绕多一圈,学习。对于中间的绳结,持保留态度;貌似你们是用双8字吧?本人喜欢用的中间结 ... ...

喔,还有,这个地方绳子多绕一圈并没从强度上去考虑,而是固定绳圈在树上的位置,不让绳圈往下掉,哈哈。
发表于 2013-5-14 18:33 1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CQ小葱 于 2013-5-14 18:34 编辑

   房间自带电脑的,我离家时已把洞穴成图软件拷在U盘上,晚上就可以在电脑上直接作图。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52号一早,另二个同伴赶到了。今年五一期间的天气一直很好。曾经五一还是7天大假时,我总是去登雪山。其实这个时间正是雨季,山上都是新雪。极不稳定,登顶率也不高。现在变小长假倒方便我探洞了。


  一行四人径直前往CROBY2号。村长也来看热闹,没着任何保护,穿着双军胶神色自若的在竖洞边缘走来走去,吓得我连声阻拦,他才很不情愿的坐回到安全的地方去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同伴三人先下降,我在后面测量。其实测量这事,我真不爱做,嫌麻烦嫌啰嗦。但想到后期成图的成就感还是忍了。


五一“扫天坑”(题目名字会不会太短太朴素了?哈)




  想到前段时间一位朋友的言论,谈及“测绘法缺乏对地下地理要素的明确规定”。还谈及如果外国人把激光测距仪带上高山可能的后果是没收测绘成果和测绘工具,并处罚款,还要责令限期离境,严重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但外国人经常把测绘级别的仪器带到洞里一般都不需要批文,也没有人追到洞里去执法。


  其实外国人来国内探洞虽然不需要批文,但必须填一个情况表。曾经美国人来重庆与我们队探洞时,我就见过这样的表。内容记不清楚了,但也是要相关部门领导签字的。


  那位朋友还提到“业余探洞所谓搞测量,科技含量最多不过是激光测距仪,加上或捆绑上测量角度的工具”。何谓专业呢?地质队的应该算吧,他们也是用这个测量的。而且有些地质队还会使用探洞队的测量数据。我当然知道有全站仪这玩意儿,在低矮窄小洞道的测量它能奈何么?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