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8818

主题

成都

史前的龙坪山青衣羌

[复制链接] 查看:5383 | 回复:11
发表于 2013-12-1 11:53 1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青衣布衣 于 2013-12-1 13:45 编辑

史前的青衣羌
青衣羌在横断山追逐牛羊的时候,“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蜀山氏蚕丛,手抚琴弦,唱起悠扬的《南风歌》,一阵微醺的暖风,可以解除百姓的烦恼,可以积聚安居的财富,只有在四川龙坪山盐井坡,才曾经有这样的和神话和传奇。

史前的龙坪山青衣羌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2-12 09:03 12 只看该作者
jing878 发表于 2013-12-1 13:23 没有片片

欣赏支持好友!
发表于 2013-12-16 11:21 11 只看该作者
芦花(散文诗)
·倚栏观景
在青衣水之湄,芦花开了,一枝又一枝,如云之飘逸。

在龙坪旷之野,芦花白了!一片又一片,如雪之洁白。

可有人说它柔弱,弱不起眼。

一枝芦花,看似柔弱,一枝又一枝挤在一起,就不柔弱。迎着风雨,风吹不断,雨打不折。向着太阳,相互温暖,相互支撑。

看,无论是乡村一野,还是房前屋后,或园边路旁。总有它浪漫的格调,或随风飞扬。或平静如帘。无艳丽,却彰显一种韵律。无暗香,却平添一份精彩。

也有人说它单调,单调得无色无味。

一片芦花,略显单调,一片又一片铺展天涯,就不单调了,从远处望去,蓝天、白花、碧水,便构成一幅色彩明丽、意境充实的国画。

看,无论在青绿明媚的河岸,还是在杂草丛生的池旁,或漠漠荒野的边缘。它总是一片最美的风景。苍茫间,意境悠远而空旷。

甚至有人说它缺少灵性,不是香,也不是玉。还参杂着几许苍凉。



你的眼里,它的神情秀丽清逸。它漂浮在天空,与白云缠绵,好似在迎接远方而来的候鸟;它倒映在红水溪水中,和河流爱恋,好像在等候那由远而近的渔歌和摇橹声。有时它还为树林清唱几声;甚至也为你献上它柔柔而至的妩媚,让你怦然心动。心也随着芦花摇曳而飞翔!

于是,很多时候,你会久久地伫立在它的面前。与它神情地对望。

无风时,它就像一袭柔曼而又情愫的帷幕,飘逸中蕴藏无数梦境。它会轻轻地抚弄我的手心。也会柔柔地拂去你脸颊的尘埃。让你在它平静如雪的形态中,感受心灵的安宁和祥和。

风起时,它如一片希望而又蓬勃的风帆,飞扬中迫使灵魂苏醒。你常常在它的轻抚和荡漾中诗意奔涌,神情飞逸。迎着它的微笑和挥手,我的胸怀也开始宽广起来!

浩浩渺渺中,我翩翩起舞!渐渐地你看不到它的身影和迷离目光了,云水茫茫之间,只看到那片洁白,一如恋人的轻纱,渐渐将你缠绕。
发表于 2013-12-2 16:41 10 只看该作者
唐安薏米白如玉          汉嘉栮脯美胜肉(健康箴言)
2010-06-18 05:17: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此联选自宋·陆游《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全宋诗》册39。

上句的“唐安”,古称蜀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州为郡,蜀州改称唐安郡,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又复称蜀州,今属四川省崇州市境。陆游曾贬为蜀州通判,故对唐安薏米深有研究。“薏米”,俗称“药玉米”、“珍珠米”、“薏珠子”,色白如玉。薏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等。中医认为,薏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的功效。《食物本草》记载,薏米“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除筋骨中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还能“治肺痿肺气,积脓血,咳嗽涕唾”等。对于久病体虚和病后恢复期的患者,以及老人、产妇、儿童,用薏米煮粥服食,颇有裨益。薏米炒用,还能补益肺脾。所以,陆游总是对薏米赞不绝口。他的《薏苡》诗云:“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芡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而且说“唐安所出尤奇”。

下句的“汉嘉”,指东汉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在四川西部设置的汉嘉郡。治所在今四川省芦山县境。“栮脯”,即干木耳。干木耳在古代被视为珍贵蔬菜,因其味道鲜美与鸡肉相近,故被称为“木鸡”,盛产四川、福建等地。所以陆游盛赞“汉嘉栮脯美胜肉”。他在《食野菜》诗中还回味:“可怜龙鹤山中菜,不伴峨嵋栮脯来。”其实,木耳不仅是美食佳品,而且具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木耳甘、平,入胃、大肠经,益气,凉血、止血,可治咯血、吐血、衄血、血痢、肠风、崩漏、痔血和高血压病,还有补脾益胃、润燥利肠、和血养荣的功效。

熊经浴辑注
发表于 2013-12-2 14:13 9 只看该作者
小口尖底瓶之战!何时偃旗息鼓!
细质陶器“不宜做炊具”之说,实际是文物界“查无实据”的一家之言。
细陶低耳小口的尖底瓶,其造型的奥妙在尖底,研究试验的结果表明:
尖底造形,应该是锥插的头、转动的轴、摇动的支点。同时“尖底”可使傍底不分、侧面无棱、薄厚均匀、受火不易破裂。
尖底瓶耳低,只因高耳在盛水较多时,强度不足。低耳只用于空瓶倒挂,而不会损坏,就与锥插使用无关。这也是有些尖底瓶无耳,耳位不正的缘由。
尖底瓶为啥口小!这是因为口是把柄,要手握提举转动操作,故不能太大。
尖底瓶之争的实质,就是细质陶器能不能烧水的问题!只要文物专家,否定不了细质陶器的“烧水之能”。则尖底瓶自然就是先民们“锥插转动”煨火的炊具——尜壶,堪称古老之文明,璀璨的明珠!而无可厚非!因此,再要纠缠尖底瓶能不能汲水,古人用不用尖底瓶汲水,已经毫无意义!
细质陶器与尖底瓶问题,是涉及世界古人类发展的历史,并非是无关紧要文物或个器。更是古老中华,历史文明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值得“大家”广泛关注。值此尖底瓶之谜,已经宣告破解,故尖底瓶之战,应该偃旗息鼓了吧!
寒宫2007-3-3
发表于 2013-12-1 14:30 8 只看该作者


史前的龙坪山青衣羌
发表于 2013-12-1 14:24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衣布衣 于 2013-12-1 14:26 编辑


史前的龙坪山青衣羌 远古游牧边界芦山县,以一盐之利奔走四方,唐朝为防止吐蕃势力和南诏势力的争夺,专门设置雅州,地属西川节度使韦皋和李德裕管辖,正是这两个位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乱后力挽狂澜,雅州功不可没。
发表于 2013-12-1 14:18 6 只看该作者
据任乃强先生考证,与“朐”相关的地名大都与盐有关,是寓意盐泉的象声词,如山东临朐,重庆云阳(西汉称朐忍),连云港朐山盐区等,在朐衍古城的一处汉墓内,还出土有罕见的盐粒,纪念也好镇邪也罢,古墓的信息折射出人们对盐的依赖。依靠盐铁而富国强兵的汉武帝绝不会放过芦山这个盐井,这才有司马相如千里巴巴的跑来,结结巴巴地说,好大一个城,好大一个盐泉

史前的龙坪山青衣羌
发表于 2013-12-1 14:10 5 只看该作者
   据《华阳国志》:“公元前182年的高后六年,城僰道,开青衣。”下注:“开青衣,谓秦已置县,秦汉之际废绝,今又开置为县。”青衣是雅州境内最早建置的县城之一。青衣之名,以县境古为青衣羌国得名。羌国何以称青衣?
开青衣县,但“有县无治”,没有县丞上任,仅有盐铁官管理盐务,事实上,青衣县的黄元在这里做土豪的时候,在这一带煮盐冶铁,富可敌国,竟然不买诸葛亮的账,可见芦山当时的盐源富庶。因盐开国,因盐置县,因盐兴城,2200年的姜城怎能没有盐的踪迹。

史前的龙坪山青衣羌

史前的龙坪山青衣羌 这是习近平的中巴车哦
发表于 2013-12-1 14:00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衣布衣 于 2013-12-1 14:00 编辑

民国版《辞源》:“青衣,古帝王后妃的一种礼服。”《礼·月会》:“孟春之月,天子衣青衣,服苍玉。”来自周朝的杜宇部落,称帝后,效周王衣青衣,于春季来芦山红水溪流域劝农,当地原始人群接受羌族农业文化,服从杜宇的领导,景仰杜宇帝服青衣而自称为青衣羌国,这想来是青衣名称的来源。杜宇不但在龙坪山发展农业,也要筑城守卫,营建以羌族姜姓命名的城垣,因而有今日芦山县城“姜城遗址”的存在。姜城并非蜀汉姜维所建。姜城为杜宇蜀国时的古城遗址,《樊敏碑文》还可作佐证。樊敏叙其先世为:“肇祖伏戏,遗苗后稷。”自称其祖先是后稷,说明芦山姜城与蜀山氏族姜姓羌族的关系。

史前的龙坪山青衣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