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41

主题

华北

弱驴走鳌太

[复制链接] 查看:85498 | 回复:98
发表于 2014-7-8 20:23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爷在江湖 于 2014-7-8 20:24 编辑

弱驴走鳌太


        521从鳌太出山,回来以后,就感冒咳嗽,大约是体力透支的太厉害,中间又带队两次穿越锡林浩特辉腾梁草原,一直没有时间对鳌太之行写点什么。但是心里总是感觉应该写点什么,趁今天有空,人也勤快一会,就赶紧写写鳌太之行。不为别的,留点文字,能给群里的兄弟下次去鳌太时多点参考吧。特别是类似我这样体力不好,爬升能力不行,还恐高的弱驴们,或许有借鉴作用。


        关于鳌太线路的介绍,我就不复制粘贴了,知道的人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人,估计对鳌太也没什么兴趣,网上的N多鳌太穿越的帖子已经介绍的相当详细了。

有鳌太穿越的兴趣是在去年,那时候兴趣不浓,而且有畏惧之心,说实话,众多鳌太穿越的帖子,把鳌太描写的过于凶险,再加上多起死亡和失踪事件,有点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往往是事故越多的地方越吓人,但是也越能吸引人前往!

        我对鳌太有了兴趣,但是我是一个弱驴,一个爬好汉坡都会大喘气的弱驴,我能行吗,曾经N多次在爬香山、蟒山这样的小山还气喘吁吁的时候,我自己在问自己,直到出发前一周,我还在自问。

        我不是体力论者,我相信科学,我要尝试一回弱驴走鳌太的感觉!

        我是弱驴,但是不是菜驴,户外知识、户外经验应对鳌太的地形和复杂天气,自我感觉尚可。


        20138月,曾经进行了都督门-汤峪穿越,算是为鳌太穿越作一次拉练尝试。当时发现不少装备及经验问题。回来后,自己生产了冲锋衣裤,速干衣裤,登山杖,还买了一双2900元的重装徒步鞋,并进行了10多次的试穿磨合,只为鳌太准备。装备很重要,一双好鞋很重要。我自己生产的冲锋衣裤经历过雨淋、大雪、大雾没有透水,登山杖没出任何故障,绝对值得广告一下,“驴爷”品牌,还是值得信任的。这双意大利产的重装鞋,我忘了品牌,我不记英文,只在第三天和第四天左脚渗了点水,左脚尖有点湿,让我很是满意!


        去年8月穿越太白山回来以后,我就开始研究所有能找到的鳌太穿越的帖子。

        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跑步、游泳、爬楼梯的训练!

        在此感谢鳌太穿越并留下帖子的前辈们,我从中学习了很多鳌太穿越中需要掌握的知识。

        特别感谢深圳“穿山甲”,他的攻略详细具体,临行前还找他要了鳌太的轨迹。

        感谢五一成功穿越鳌太,远在上海的兄弟“曾经”为我们准备的防水地图

        感谢五一成功穿越鳌太的兄弟“夕阳”为我提供的建议、攻略和经验!

8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8 20:28 2 显示全部帖子
弱驴走鳌太


弱驴走鳌太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yzzys
  • cc688
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8 20:29 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爷在江湖 于 2014-7-8 20:48 编辑

行程安排:

        时间:我特意选择了514号出发,计划15号到塘口,16号上山,22号从鹦鸽出山。没有安排在节假日去鳌太,是因为六一已经定了穿越辉腾梁草原的活动,而且我也不想节假日去鳌太,人多,很不爽。我喜欢安静地行走在无人区。

        现在你去哪条线路,都是人来人往,驴友已经是无孔不入了,今年曾两次带队库布齐沙漠,一路上只见驴友浩浩荡荡,绵延不绝。

        就算是在鳌太这种所谓的高险线路上,也是人来人往,据称节假日会有多达数百人在山上行走。如果是这样,还真不如在家爬香八拉。

        我走过最好的线路是辉腾梁草原,全程没见过一个驴友,只有我们自己,那真是一条安静的线路。

人数:因为弟兄们都要上班,没有假期,原计划一个人独自出行。偶然问了下“影子”,说是有空,就临时组成了两人穿越队了。准备装备、买保险、写遗书、打印攻略,很是忙活了几天。

        影子是新驴,进入户外时间不足三月,跟我走过库布齐,对他的人品、体力、经验,我都较清楚。

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8 20:30 4 显示全部帖子
物资准备:

敖太穿越装备列表
装备名称        数量        当前现状        备注
60L背包加防雨罩        1        √       
单人帐篷        1        √        因为影子带了帐篷,所以精减了
700克羽绒睡袋        1        √        补记:这个有点薄,上半夜热,下半夜冷。
夏季睡袋        1        √        这个没带,包装不下了!
泡沫防潮垫        1        √       
地布        1        √        最后在减负时减掉了
高帮防水登山鞋        1        √       
冲锋衣        1        √       
冲锋裤        1        √       
抓绒衣        1        √        精减掉
抓绒裤        1        √       
速干衣        2        √       
速干裤        1        √       
压缩羽绒服        1        √       
速干袜        3        √       
炉头套锅        2        √       
餐具        1        √       
高山气罐        2        ×        到地方买
挡风板        1        √       
手杖        2        √       
护膝        1        √       
雨衣        1        √       
雪套        1        √       
防水袋        1        √        30L
抓绒手套        1        √       
遮阳帽        1        √       
魔术头巾        4        √       
太阳镜        1        √       
腰包        1        √        精减
2L水袋        1        √       
储水瓶        2        √        用矿泉水瓶代替
保温杯        1        √        精减
手台        1        √       
头灯        1        √        带三节备电
手机        2        √        带移动电源
GPS        2        √        带备电
急救毯        2        ×       
救生口哨        1        √       
指南针        1        √       
打火棒        1        √       
非气体打火机        1        √        火石类
气体打火机        2        √        非防风
火柴        2        √       
固体燃料        2        √       
相机        1        √       
外伤轻急救包        1        √       
高反备药        1        √        备说明书
手纸        5        √       
小 dao        1        √       
工兵铲        1        √       
卫生巾        8        √       
暖宝        4        √       
丝袜、吸管        1        √       
单兵净水器        1        √        精减


食品:按7天准备,因为如果顺利,第五天到大爷海就会有补给。就算是有所耽搁,加上备粮也能坚持8-9天。

主粮:馕或烧饼、山之厨。
早餐:豆奶粉、麦片
路餐:牛肉干、葡萄干、香蕉干、干果、零食、糖
晚餐:挂面或方便面,苏伯蔬菜汤12包、虾皮、紫菜
其他:生姜+大蒜、宝矿力粉、维生素药品、西洋参茶
备粮:2块压缩干粮+2块士力架+1瓶矿泉水——这个在包底不要动。
水按一天准备,因为第一天肯定能找到水。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8 20:30 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爷在江湖 于 2014-7-8 20:50 编辑

出行:

5月14日:北京-西安  Z19 20:43-07:58

        下午和影子会合,开始清点装备并打包,发现要带的东西太多,只好开始精减,吃的减去了两大袋,这导致我们后两天食品短缺。我的包60L,影子的包65L,都显小了,冲锋衣只能外挂。打了包称了称,我的包是40斤,影子50斤,按体重的三分之一来算,刚好合理。
        打好包,坐地铁到北京西站,拍了几张照片,用作到时候出山的比较,到肯德基吃了晚饭,上车,睡觉。我喜欢坐这种夕发朝至的车,睡上一觉,第二天早上就到,不会太累,也不耽误行程。我们买的软卧,睡的还可以。

5月15日:西安-塘口
         早上8点到西安,下车打了个车20元到城西汽车站,查了下照片上的时间,应该是9点到的,因为照片上是9:01,买了去太白县的车票,50多元,现在去太白的车好象挺多,因为售票员说不分时间。一看还有点时间,就去旁边吃了碗面条,陕西面条,放了好多辣子,很香啊,不过我忘了自己脆弱的肠胃,就此一直腹痛腹泻,一路吃药,直到下山才好。
        上车时乘务员一看我俩的装扮就知道我俩去墉口,即便如此,一路上我还是嘱咐了乘务员两次,让她到了塘口提醒我下车。
        12:50,到达塘口村,下车,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向村里走了七八分钟,就到了村头第一家程秀才家。程秀才不在,他夫人接待我们,给我们下了面条,我们吃过面条就一直在房间休息。
晚上程秀才回来,一起聊天,研究天气。
        听程秀才说前天山上下了暴雪,救援了队上去救了5个人下来了。其中有一个队是四个人,走分散了,前面二个人走到大爷海了,一直不见后面两个人跟上来,就报警了。后面两个人因为遇到暴风雪,原地扎营,一直等到救援队上来。聊天中,免不了谈到天气和山难事件。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8 20:42 6 显示全部帖子
弱驴走鳌太


弱驴走鳌太


弱驴走鳌太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8 20:43 7 显示全部帖子
弱驴走鳌太


弱驴走鳌太


弱驴走鳌太


发表于 2014-7-8 20:46 8 显示全部帖子
弱驴走鳌太


弱驴走鳌太


弱驴走鳌太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8 20:47 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爷在江湖 于 2014-7-8 20:57 编辑

5月16日:塘口-西花沟-水晶梁-火烧坡-盆景园

        7点,程秀才喊我们起床,同时告诉我们一个不好的消息,下雨了,按当地的气候来说,山下下小雨,山上就是大雪。
        因为肚子不舒服,明知道上了山就肯定没有什么吃的了,还是只能喝了碗小米粥。看看天气,小雨始终在下,程秀才劝我们不要上山,说是这种天气上山会很危险。
        我简单分析了下,还是坚持要上山,我当时作的最坏的打算是,上到2900,真不行,再退回来,在家坐着难受,还不如上山走走。
        程秀才用小车送我们到了山下,留影,道别,出发。

        8:20分鳌太穿越正式出发,走了20多分钟,到了登山口,登山口不是一条小径,有三条小径。赶紧拿出GPS,左右测试,最后选择了最右边最隐蔽的一条小路上去,后来分析,中间的那条路和右边这边最终能会合在一起,唯左边那条不能走。
        一路上路径明显,因为下雪和下雨的原因,很多路段都是和溪水融合,不得不在溪流边上行走或转换,不过不算难走。
        第一天路不难走,主要是爬升,要从1700米爬升到3000米以上。

        在西花沟这里犹豫了一会,我并不知道这是西花沟,看到叉路,拿GPS对照了轨迹,然后选择了右边的路上山。过了西花沟不久,遇到两女驴友和一个背夫下山。他们是昨天上山的东北“大水”队的。他们是网上组织,原来没见过面。这两驴友好象是山东过来的,在塘口集合后,大水担心她俩会走不动,就帮他们联系了背夫,两姑娘说昨天走的太急,一点就到了2900营地,晚上高反了,头痛,就让背夫陪着下来了。以此而论,大水是个好领队。
        背夫穿着一双低帮老式军胶,这种鞋我估计不到一会就能湿了,真正厉害的是当地人,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地形,哪象我们整得全副武装的,一身装备动辄数千上万元。

        11:20,走了3个小时,到了告示牌下,这也算是个地标,停下来拍了几张告示牌的照片,接着出发。
雨一会停一会下,好在不大,过了告示牌后有一阵下的毛毛细雨,地上有泥,幸亏鞋好,也不顾这些。过了水晶梁,到火烧坡遇到叉路,一条是上山的,一条似乎是下山,看了看攻略,选择向下的路。一路上能见度较低,说实话,谈不上有什么美景,我对所谓的美景不敏感,南方长大的,山山水水看多了,有审美疲劳了。只顾走路,攻略里写到的水晶梁那两颗被雷击的树我们也没看到。

        13:30,到达了2900营地,其实2900是一个斜坡,算不上好营地,中间有几块被人整过的平地,刚好一个帐篷大小。水源很明显,水声很大,只是水边尽是驴友扔的垃圾。你说这帮人,就算垃圾你带不下山,随手烧了埋了也行啊,扔的到处都是,实在是没素质。
         扔下包,我去打水,影子点火做饭,煮了包面条,两人就当是中餐了。吃完饭,想歇会,坐不住,停下来就冷,赶紧收拾走人,打了两瓶水带上做晚餐用。

        下午约16:30,走到盆景园,因为没拍照,忘了具体时间。从2900过来,明显雪量不一样,盆景园被大雪覆盖,根本找不到水源,攻略中的水源因为太远,不想去找。能找到的有几个石坑中的水,想必不太卫生,不敢用,化雪,我不太想,感觉不卫生。
        第二天见到强人,大水喝剩半瓶水,直接抓把雪塞进瓶里摇一摇,用这种方法化雪取水,一路喝的雪水前行。这个太强了,我脆弱的肠胃干不了这活。
        因为带了水,也不着急,找了一会没找到合适的水源,就开始扎营,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经验不足。因为被大雪覆盖,看不清地下,我们没有清理积雪,直接在雪面上扎营了,结果晚上被硌的不行,一夜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睡眠。
        正扎营的功夫,后面来了一个重庆的驴友,我不知道他叫什么,他不太说话。我倒是很佩服他。他总是慢慢吞吞地走着,我们只需要一会就能把他甩的无影无踪,但是他总是会在你休息或扎营的时候不声不响地出现在你后面,其实还有点慎人。
        说明他掌握的行走的节奏非常好。
        这里阐述两个观点:
        1.长线徒步,并不是谁走的快谁就牛,个人体力不一样,坚持按自己的节奏走才是最科学的方法,就象重庆这哥们一样。长线徒步,不怕慢,就怕站。
        2.长线徒步,并不是谁背的更重谁更牛,凡事有度,如果徒步非要以潜在的伤害作为代价的话,我想这并不是科学。如果同样是鳌太穿越,60斤的负重能保障7天,30斤的负重也能保障7天,我当然会佩服30斤负重的人。这涉及到一个轻量化的问题。
        轻量化,一是科学,二是拼钱。这个另行讨论。
        重庆这哥们普通话不好,听他说话有点难懂。我看他穿了一双低帮网面的鞋,大为诧异。他解释说上车以后才发现穿错了鞋,也只好如此了。也就是说他在这几天的穿越活动中,脚只能一直泡在水里了,可以想象有多难受。我当时判断这哥们可能会返回去,事实上,直到金字塔,他还赶上我们了,耐力可想而知。
估计这哥们挺讲究,我们都睡下了,他还过来借工兵铲,吭吭哧哧整了半天营地。我曾经尝试生火,太潮,生不起来。
        晚上硌的慌,一夜翻来覆去没睡好。下半夜有点冷,也不是太冷,但是总感觉到脚凉,弄了个暖宝放脚头上,稍好些。略有点头痛,可能有点高反。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7-8 21:04 10 显示全部帖子
弱驴走鳌太


弱驴走鳌太


弱驴走鳌太


5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