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202

主题

大同

瞻仰赵树理故居、陵园,有感

[复制链接] 查看:24389 | 回复:823
发表于 2015-1-27 09:23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5-1-27 09:48 编辑

瞻仰赵树理故居、陵园,有感
赵树理的故居,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加丰镇尉迟村
1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27 09:23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5-1-27 09:48 编辑

瞻仰赵树理故居、陵园,有感
赵树理的故居,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加丰镇尉迟村
1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27 09:23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5-1-27 11:00 编辑

瞻仰赵树理故居、陵园,有感
故居内存有赵树理生前书籍、柳制箱、皮箱和生活用品等珍贵遗物。
赵树理1906年生于尉迟村,少年时代的他聪颖过人,八岁时《三字经》、《百家姓》就能倒背如流,十五岁时吹拉弹唱样样都会,成为“八音会”的全把式。1927年加入中国**,早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即致于革命文艺的通俗化工作。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他相继写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反映农村斗争的著名小说,在抗日根据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45年夏,长篇小说《李家庄变迁》问世,周杨、茅盾等著名作家、评论家纷纷发表文章,高度评价赵树理小说的创作成就。1949年10月1日参加了开国大典。历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典艺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1955年出版了《三里湾》,这是全国反映农业合作化的第一部优秀作品。短篇小说主要有《地板》、《传家宝》、《登记》、《套不住的手》等,他的作品被译成俄、英、法、 日等文学,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这位杰出的人民作家1970年9月23日于世长辞。1980年工人出版社出版了《赵树理文集》四卷。

2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27 09:23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森野苍鹰 于 2015-1-27 09:26 编辑

瞻仰赵树理故居、陵园,有感

古朴的村落、淳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赵树理的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发表于1943年,作品反映农村现实生活,语言生动,人物鲜活,在当时的解放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轰动。以后又有《李有才版画》和长篇小说《三里湾》,还有以尉迟村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讴歌了解放后土改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民的呼声。赵树理写身边农民的故事,作品贴近农民,贴近生活。塑造的人物如:小二黑、二诸葛、三仙姑、铁算盘、糊涂涂为广大读者喜爱。1957年赵树理回山西晋南体验生活。赵树理认为作家应该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样写出的作品才具时代特色,才能反映出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这话在今天依然适用。毛主席称赞赵树理是"人民的作家"。不幸的是赵树理和许多老一辈作家一样,在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精神上和肉体上倍受折磨,1970年9月24日含冤去世,终年64岁,一颗文学巨星就这样陨落了。文革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给赵树理平反昭雪,恢复名誉,退还住房,赵树理的文学作品重见天日。但赵树理的夫人放弃了在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携子女回到老家尉迟村,直到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晋南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养育出人民的艺术家赵树理,他的作品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写实手法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对现代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离开尉迟村,赵树理的形象一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遗憾的是赵树理故居没有他生前的作品出售,还好我拍下了一些照片以作纪念。每当打开电脑看着这些带有晋南风情的照片,仿佛又回到那美丽淳朴的尉迟村。朦胧中看见赵树理站在院子当中与乡亲们一起谈笑风生,拿出平时舍不得抽的香烟分给大家抽。看见赵树理耐心地倾听乡亲们的诉说,帮着乡亲们拿主意想办法。又好像看见月光下的赵树理一边拉着二胡,一边悠闲自得地哼着上党梆子,那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曲调久久地在耳边萦绕徘徊。
  岁月如斯,伊人已逝。尉迟村,一个带着晋南淳朴民风的村庄,一个"人民作家"的故里,竟让我难以释怀。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