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74

主题

北京综合

湖北考生09年高考作文写古体长诗获满分

[复制链接] 查看:3428 | 回复:15
发表于 2009-6-26 11:41 1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记者昨采访高考阅卷情况时,多位作文阅卷老师一致介绍,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全文附后),被他们评为今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
  该作文共1080字(含标点符号),文首是一段170多字的文言文,介绍了该诗歌的写作背景——2008年作者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歌共51行102句,每句七言;后记约70字,也是文言文写作。
  “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武汉某省级示范高中阅卷老师介绍,该作文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是采用的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另一位老师表示,作为中学生,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这名学生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狝。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发表于 2009-6-28 18:22 16 只看该作者
11# 强子|

呵呵,我那是对事不对人。

周海洋语文110分、数学45分、英语80分、综合科目135分,总分370分
作文“牛”
成绩“熊”

无论如何,这小子有点小个性,!!呵呵
发表于 2009-6-28 15:59 15 只看该作者
{:5_150:}
发表于 2009-6-28 11:45 14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有啥啊...
发表于 2009-6-28 10:59 13 只看该作者
中立。
发表于 2009-6-28 08:39 12 只看该作者
呵呵,牛,俺们九头鸟奏是牛,为老乡喝彩。顶!
发表于 2009-6-27 23:34 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强子| 于 2009-6-27 23:37 编辑

一个学生,学了20来年,参加个个高考不容易
不管作文写什么,以什么手段拿了满分,我们都该平静看待吧,何必拿自己的阅历,见识等跟一个高中毕业生较真呢...


毕竟你我不是评卷老师,自然,老师们一致通过满分也不是容易的事!说明文章自有他的个别之处!

写一篇古文拿了满分,未必会推动整个社会卷起“古文运动”。即便卷起来了,也是当局者迷。不该归咎与该学生以及该作文啊。

平常心,呵呵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一句话整出几个理解来很正常~楼上的注释,未必代表作者本人的意思啊!
发表于 2009-6-27 14:28 10 只看该作者
:)
那叫实事求是!
发表于 2009-6-27 13:57 9 只看该作者
吹毛求疵。
发表于 2009-6-27 09:53 8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福。

文首是一段170多字的文言文已经交代写作的时间,所以这是2008年的习作,是旧作。把它写上高考试卷,是作者拿自以为得意的旧作行投机取巧的行为。这和背文章压题目有什么不同?

至于通篇文字读下来,形神俱散,少了通顺的气韵,套用他人旧句意思生涩僵硬。

时在今日社会,中国的教育竖着这么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不知这些评分者意欲何为?倡导什么样的学风,是标新立异还是搞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古文运动,笑人!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