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733

主题

在那遥远的地方--2009初夏新疆行(47页开始新增夏日天池)

[复制链接] 查看:59431 | 回复:321
发表于 2009-7-24 21:29 4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NN涛涛哥 于 2009-7-26 22:24 编辑

下午8点左右,我们离进入了新源县境内。

     新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东端,巩乃斯河河谷地带。东起艾肯达坂,南与巩留县、和静县为邻,东北与尼勒克县、沙湾县、和静县为界。县城新源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西线900千米,东线500千米。全县总面积7583.43平方千米,总人口296793人(2003年)。有哈、汉、维、回等28个民族。

H54.jpg

发表于 2009-7-24 21:38 42 显示全部帖子
县名因处巩乃斯河上游,另取“新源”,为新开垦的草原或新开拓的原野之意。哈萨克语称巩乃斯,“向阳”之意(据考证为突厥语,后来被蒙语、哈萨克语演变而得)。

  自两汉迤晋皆为乌孙国地,至隋唐其地为西突厥兼并,改其国名为后汉那国,宋属乌孙逊,辽至元为阿力麻里行省,明为卫拉特,清时新源被置为厄鲁特营游牧地。1888年设宁远县,为宁远县(后改为伊宁县)一部。1930年巩留设县治后,为巩留县东部牧区。1939年4月经新疆省政府批准设立恰克满设治局,1942年更名为新源设治局。1946年置新源县(辞海释为1945年)。

H58.jpg

H56.jpg

H57.jpg

发表于 2009-7-24 22:13 43 显示全部帖子
伊犁地区是由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与西南-东北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形成的西部宽东部窄,西部低东部高,开口向西的三角形区域。伊犁谷地在中国境内东西长360公里,南北最宽处275公里。两大山脉之间由东西向的中天山山脉分割成山、河谷、盆地相间的格局,形成了伊犁河谷、喀什河谷、特克斯河谷、巩乃斯河谷四大谷地。而喀什河、特克斯河、巩乃斯河最终汇成伊犁河,于是伊犁河谷成了伊犁地区最大的河谷。

H59.jpg

发表于 2009-7-25 14:07 44 显示全部帖子
https://forum.home.news.cn/detail/69005116/1.html新华网同步发贴获置顶{:5_143:}

000.jpg

发表于 2009-7-26 12:34 45 显示全部帖子
伊犁河流域先秦为塞种游牧地,汉为乌孙地,受辖于西域都护府。中国史书对伊犁河记述甚早,《汉书·陈汤传》作伊列水;《唐书·突厥传》作伊丽水;元为察合台汗封地,《元史》及耶律楚材《西游录》均作亦刺河;据《西域同文志》称,“准语伊犁即伊勒,光明显达之谓”。

H65.jpg

发表于 2009-7-26 12:35 46 显示全部帖子
感觉特别亲切的乡间小路,一直通到天山脚下。在这一的地方小住几天应该不错。{:5_161:}

H70.jpg

发表于 2009-7-26 12:52 47 显示全部帖子
遇到了哦,老大~~~

好在跑得快,逃过一劫{:5_139:}
发表于 2009-7-26 22:16 48 显示全部帖子
路遇一赶集归来的维族家庭,三轮摩托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

H72.jpg

发表于 2009-7-26 22:21 49 显示全部帖子
伊犁河流域先秦为塞种游牧地,汉为乌孙地,受辖于西域都护府。中国史书对伊犁河记述甚早,《汉书·陈汤传》作伊列水;《唐书·突厥传》作伊丽水;元为察合台汗封地,《元史》及耶律楚材《西游录》均作亦刺河;据《西域同文志》称,“准语伊犁即伊勒,光明显达之谓”。
   巩乃斯大草原是新源县主要的牧草种植区,在午后看炊烟袅袅,很有意境。

H68.jpg

发表于 2009-7-26 22:26 5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NN涛涛哥 于 2009-7-26 22:27 编辑

看路牌,快到72团了。


新疆境内的伊犁河位于天山北支婆罗科努山与南支哈尔克山之间,是中国天山水资源最丰富的山段。新疆集水区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占新疆面积3.5%;年径流量153亿立方米(已扣除从哈萨克斯坦流入的水量14亿立方米),占新疆地表径流总量19%;年均径流深268毫米,为新疆平均值的5.7倍,接近于全国年均径流深值。在中国西北干旱区中伊犁河流域堪称相对湿润地区。

H53.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