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731

主题

其它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复制链接] 查看:31645 | 回复:516
发表于 2015-7-24 21:43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5-9-7 23:56 编辑

        在家乡淮南的八公山和淮河之畔,有一条精典的徒步线路:从李冲乡启步,走寿唐古关,顺淮河南岸山崖到茅仙古洞,再翻过两座山到淮河第一峡的峡山口北渡淮河徒步到凤台县吃饭休整,再沿淮河大桥徒步淮河南岸的大山镇,大约行程20公里。正是8月炎热的天气,几个驴友相约,我们穿山越水完成了这次徒步驴行。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39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4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7-24 21:46 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5-9-7 22:50 编辑

         我们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在徒步路上。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10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7-24 21:51 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5-9-7 22:55 编辑

      寿唐关在东、西楼山两山口之间,是凤台通往寿春的交通要道。西距双峰山一公里,西边是烟顶山峰,古时有烽火台,寿唐关全是青砖砌成,关口拱形,可行车马。两侧据岗峦之山势,“南绾寿州,北控下蔡”,东边层峦叠嶂,紧衔古南唐,关前为险坡陡道,两侧青山对峙,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这里是古代战争中理想的屯兵之地。五代南唐时,南唐兵马据寿州,被后周军队围困,南唐元帅李景达驰兵救援,据此一隅,并在四周的山头上设置十八连珠寨,与后周军队作战。《宋史·张永德传》载:“世宗亲征寿州,领军前至,紫金山唐人列十八寨,战备严整。”而周世宗则在石山口筑寿唐关,前拒唐兵,后与下蔡呼应。所以便留下了军事要塞寿唐关。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寿唐关又称“梳妆台”,是为纪念宋代女英雄刘金定而建造,当年刘金定南唐救驾,首先攻占了寿唐关,在此安营扎寨。南唐兵将寿唐关团团围住,而刘金定毫无惧色,依然在关上梳妆打扮,然后再催动战马,手舞金刀杀入敌阵,杀得南唐军四散而逃。后来,人们为了歌颂这位女英雄,于是寿唐关也称“梳妆台”和“过驾楼”。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1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7-24 21:52 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5-9-7 22:59 编辑

          过寿唐关,我们穿行在东楼山侧山路上。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楼山崖下就是西来的千里淮河。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7-24 21:54 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5-9-7 23:13 编辑

          我们来到淮河岸边双峰山涧的凤凰台,凤台县是安徽省淮南市唯一的辖县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一统志》有这样的记载:“县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因名凤台。”。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县,沿革至今。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茅仙古洞位于三峰山南坡半山腰中。越往深处越小,到不可行处仍深邃不能见底,里面阴风习习。始建于西汉景帝年间,咸阳茅氏兄弟看破红尘,在此修炼得道成仙,故称茅仙洞。茅仙洞自古代它就是淮上佛道两教传习胜地,更是游览佳境。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茅仙洞风景区位于凤台城南3公里处,是西汉道家古刹。其三面环水,淮河绕境而过,素以“淮上胜境”著称。山中林壑优美,佳树葱茏,山下淮水如练,牵来绕去,山石倒长,南仰北倾,斜指南天。自古为佛道两教传习胜地,更是游览佳境。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7-24 21:55 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5-9-7 23:18 编辑

         淮水西去,我们出茅仙洞要翻过淮河南侧的两座山,远处千里淮河第一峡已经遥遥在望。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绝佳的徒步线路,有山有水,北望就是淮北绿色大平原。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7-24 21:56 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5-9-7 23:30 编辑

        峡山口两旁小山幽旷,淮水环回。滔滔淮水东流,遇八公山阻挡,在此折回倒流,将硖石劈为两半,夺路而下,形成淮河第一峡——峡山口。古称硖石口,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又是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我们登上渡船越过淮河,西望滔滔淮水奔流而来。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这是峡山口西侧的西硖石,现已辟为小岛(为防洪拓宽河道炸开),山上有慰农亭,又称禹王亭,位于复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方形瓦顶,石柱飞檐。石柱刻有西蜀籍知县颜海飏手书对联“选胜值公馀,看淮水安澜,硖山拱秀;系怀在民隐,愿春耕恒足,秋稼丰登”。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7-24 21:57 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5-9-7 23:35 编辑

       过淮河山口村我们淮河岸边徒步已经结束,乘车赶到8公里外的凤台古城吃饭休整。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7-24 21:58 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5-9-7 23:42 编辑

        这里有淮南名小吃牛肉汤,其中这家很有名。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淮南牛肉汤是苏豫鲁皖沪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其选用几十种滋补药材及卤料按一定的比例经传统工艺炮制,久经熬制而成。淮南牛肉汤选用新鲜牛肉加以熬制,汤味醇厚,鲜香爽辣,回味无穷,其具有营养美味,滋补养身的食疗功效,令人百吃不厌。传说清乾隆年间,翰林大学士,淮南人张政深研百草,擅长美食,曾任宫廷御膳高官,深得皇上厚爱。告老还乡后,回到山清水秀的淮河岸边,将清宫秘方流传后人。因此淮南牛肉汤以它特有的风味名盛淮河两岸,传遍大江南北。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淮南牛肉汤高营养、高热能、低糖、低脂肪,汤味醇厚,鲜香爽辣,回味无穷。我们把酒叙谈,吃得大汗淋漓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7-24 21:59 1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15-9-7 23:55 编辑

        喝过牛肉汤,经过大补,在休整好后我们徒步走淮河大桥走到了淮河南岸的大山镇 。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从淮河大桥上可以眺望不远处的黑龙潭,淮河东岸黑石山下就是黑龙潭。石壁下有洞,容百余人。水涨则没,水落可入,洞中有泉,名“淮泉”。潭上有古资寿寺,宋欧阳修、苏东坡留有诗句。  
穿山越水,20公里徒步淮河两岸



5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