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8815

主题

雅安

四川旅游景点

[复制链接] 查看:8567 | 回复:21
发表于 2009-11-5 11:16 1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旅游景区,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九寨沟被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199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风景名录》,1992年12月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神奇的“梦幻世界”。
    黄龙——世界自然遗产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是中国最高的风景名胜区之一。风景区由黄龙景区和牟尼沟景区两部分组成。地表钙华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面积700平方公里。景区既以独特的岩溶景观著称于世,也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以其雄、峻、奇、野风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九曲黄河第一湾——“宇宙中庄严幻影”
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若尔盖大草原,地处草原腹心地带,河面宽而蜿蜒,曲折河水分割出无数河洲、小岛,水岛翔集、渔舟横渡,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庄严幻影”。
    四姑娘山——国家AAAA级风景区
有“东方阿尔卑斯山”之称的四姑娘山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景区海拔3160米,由横断山脉中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如姿容俊俏的少女,根据当地藏民的传说,是四个冰清玉洁的姑娘的化身,因而得名四姑娘山。
    卧龙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熊猫的故乡,位于四姑娘山东麓的皮条沟两岸,青藏高原向四川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区,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葱葱。其温暖潮湿的自然环境为众多的珍稀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是一处恬淡、幽静、秀美的自然风景游览地。
    牟尼沟——世界自然遗产
中文:牟尼沟是世界自然遗产黄龙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松潘古城以西30多公里处。牟尼沟景区是由扎嘎瀑布和二道海组成,面积160平方公里。景区空气清新、阳光充沛、沟内大型钙华瀑布、湖泊群、温泉、原生洞穴、石林星罗棋布,自然风光迷人,民族风情浓郁,集九寨黄龙之美,却更为幽静。
    峨眉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峨眉山旅游资源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乐山大佛——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乐山大佛坐落在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又名凌云大佛。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1996年12月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稻城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稻城亚丁沉睡在岁月的冰河,方圆7323平方公里的土地存留着大地最古老的记忆和大自然最真最纯的心灵。保护区内集自然、风景和地质遗迹为一体,又是佛教文化圣地,是融高山生态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难得的旅游观光地和朝胜地,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2001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部大峡谷——国内最大天然露天温泉浴场西部大峡谷地处云南北大门水富县金沙江边。大峡谷温泉生态园占地300余亩。可同时容纳3000人以上沐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露天温泉浴场。温泉生态园拥有档次高雅情
    古尔沟温泉
古尔沟神峰山下有一个温泉,叫古尔沟神峰温泉。该温泉水温52摄氏度,含锂、锶、氟、锌、硼、晒、锗等20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皮肤病、胆结石、胆囊炎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美容、护肤、减肥、延年益寿等功能。
    桃坪羌寨——“东方古堡”
桃坪羌寨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是一个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风情的原始羌族村寨,专家学者称之为“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有建筑均以石块垒砌而成,远远望去,一片黄褐色的石层皆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饿逐次上累,或高或低,错落有致,气势不凡,风格独特。
    松潘古城——“高原古城”
松潘位于四川西北部,是连接九寨、黄龙两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中继站。1992年列入四川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松潘古城墙始建于明朝,素有“高原古城”、“战略要冲”之称。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古城墙遗址,古色古香,至今保留着远古的韵味。松潘古城分内、外两城,是昔日文成公主远嫁雪域高原,松赞干布迎接入藏处。
    窦团山
窦团山,雄踞于风景秀丽的江油市名闻川西北,是四川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涪江河畔窦团山,相传为唐代彰明主薄窦子明弃官隐居,修道成仙处。窦团山以奇、险、幽、秀的特色吸引着中外游客。诗仙李白少年时登此山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千古诗句。
    李白故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白纪念馆建于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00年而筹建。纪念馆三面环水,竹柳成荫,幽雅宁静,珍藏文物4000多件,其中包括李白的稀世墨宝,记载诗人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两座宋碑以及李白塑像、匡山太白像、碑刻等,还有桃花潭、洗墨池、大石狮以及建于明代的雷鸣堰等文物古迹。
    富乐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富乐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全国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南段,原名东山,又称旗山。据宋·《方舆胜览》记载:“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冬,照烈入蜀,刘璋延至此山,望蜀之全胜,饮酒乐甚,刘备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富乐山因之得名。复建后的富乐山风景区融三国文化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既具有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又不失江南山水园林的清秀典雅。
    东拉山大峡谷
东拉山大峡谷总面积348平房公里,包括东拉山沟、赶羊正沟、鹿井沟、等大片景区,集典型的峡谷地貌和雪山草原等自然生态景观于一体,是一处实为罕见的高品位自然生态风景区。风景区内景点丰富,观赏性极高。山中奇峰异景,溪水飞瀑,雨雾红叶,林鸟山兽,让人目不暇接。春看彩林野桂,夏观草原峡谷,秋赏万紫千红,冬望雪山冰瀑。
发表于 2012-9-26 16:42 22 只看该作者
我也有几个没有去
发表于 2010-6-3 16:12 21 只看该作者
  九寨沟     “李白故里”,泛指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出生居住过的地方。我国的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等城市,近年来纷纷自称是李白李白故里位于美丽的四川省江油市,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江油市是中国优秀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李白故里、华夏诗城、蜀 李白故里
道咽喉、九寨门户、中国火药之乡的美誉。一代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亲自为江油题写了“李白故里”匾牌,并委托李鹏总理将题字赠送给江油。***同志视察江油时亲自题诗“蜀道曾为太白乡”。
  李白故里江油旅游资源丰富:有李白纪念馆、李白故居、海灯武馆、太白碑林、粉竹楼、太白公园窦圌山、佛爷洞、白龙宫、金光洞、观雾山、养马峡、蒲家沟、青林口红色旅游景区等。其中青莲镇李白故里、市区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海灯武馆及太白洞等景点是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故居为主的人文景观长廊。故乡。此外,“ 世人皆知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伟大的旅行家。他“一生好入名山游”,从“十五学神仙 ,仙游未曾歇”直至62岁去世于旅途之中。他青少年时期,一边读书,一边旅游,故乡的大匡山是他隐居读书之处,以此为基点常去戴天山、太华山、窦圌山、紫云山等名山旅游。这些雄奇壮美的故乡山水陶冶着李白,使他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然山水的美,直到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大旅行。李白游踪东到大海,北到幽州、雁门关,西南到过夜郎,南到苍悟、九疑山,西至甘陇,足迹所至今天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等十四个省及北京、重庆二市。名山大川黄河、长江、五岳、黄山、庐山、峨眉山、太行山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都留下他的足迹。
  李白自幼好诗善赋、学道习剑,在故乡留下了三十多处遗迹遗址,众多轶闻传说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李白故里——江油历史文化丰厚、自然风景绮丽、“红色文化”灿烂、封神传说奇异、工业科技发达、农业生态纯美,地处九寨门户,位于蜀道咽喉。李白文化旅游品牌是江油发展旅游最有价值、最能够吸引旅游者、最具国际性和独特性的品牌,这个品牌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而这些浸透着李白文化内涵的游踪地和描写故乡山水的李白青少年诗文正是江油旅游之源和文化旅游之魂。不断丰富李白文化内涵,强力打造李白文化品牌形象,使其外延为文化旅游产业要素,做强做大江油文化旅游产业,是无愧于先贤李白、造福今日江油人民的明智之举、当务之举和富民之责。李白故里”亦为2003年江油在国家工商总局的一个注册商标。  李白祖籍在陇西,自称“陇西布衣”,所以把他的故居叫陇西院。山门气势雄伟,中门上竖匾用彩色瓷片镶嵌“陇西院”三个大字,四周有九条浮雕蟠龙护卫。中门的对联是:“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还有一联是:“旧是谪仙栖隐处;恍闻昔日读书声。”陇西院内原有太白、文昌、苍颉、地母四重殿宇,近年又修缮了陇风堂、序伦堂等建筑。
  在天宝山东麓的萋萋芳草坪上,有李白胞妹李月圆墓,墓周花木扶疏,暗发清香。墓前有象征圆月的池塘一口,白鹅嬉戏碧水,垂柳摇曳微波,好一幅恬静的风景画。
  天宝山下有小溪自北向南蜿蜒流过,传说李白幼年时见一老妪在此以铁杵磨针,受到感悟而奋发学习,因此将这条小溪叫磨针溪。
  陇西院向东约一里即到太白祠,这是最早的李白纪念馆,至迟宋代就已经有了。经历千年沧桑,多次兴废。现存的古建筑是清代乾隆年间彰明县令主持重建的。红墙环绕,翠竹掩映,古屋、古碑、古台,组成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正殿的李白像,器宇轩昂,飘逸潇洒。柱上高悬的楹联是:“真赏难逢,今古几人如贺监;大恩不市,平生无语及汾阳。”歌颂了李白的超人才华和高风亮节。
  陇西院向北约一里便是粉竹楼。门前一块古碑上说:“粉竹楼者,李青莲先生为其妹月圆所筑也。自唐迄明,崇祀不绝。”现存的山门是清代遗物,门口对联云:“月圆徽音不远;谪仙何时归来。”楼前翠竹丛中坐着汉白玉石雕塑的李月圆像,端庄静穆,低头沉思,似在思念胞兄。传说李月圆每天将洗脸的脂粉水泼在楼下的翠竹上,天长日久,竹竿上长出一层白色粉膜,故名“粉片楼”,现在还能寻出一些粉竹来,仿佛还能闻出李月圆的脂粉香。
  在粉竹楼东面不远的一大片竹林农舍中有洗墨池,传说是李白兄妹题诗写字后涮洗笔砚处。池水丰盈,绿中带黑,酷似墨染。池底有泉水冒出,时而有水泡浮起,状如蒲花,故又名蒲花井。传说饮了此井的水,便得太白之遗墨,可以耳聪目明,文思敏捷。
  李白江油
  在青莲镇街上原有太白楼、名贤祠等纪念李白的建筑,现在仅存李白衣冠墓,碑题:“唐翰林学士李太白之墓”。后墓被损坏,1963年重新培修,立“唐李白衣冠墓”。墓周松柏挺拔、树飘秀、花草繁茂。墓旁一小台上,有一立方大的怪石一块,据说是修建衣冠墓时从天而降,老百姓传说李白念念不忘家乡,化作陨星,回归故里。
  “天宝罗汉粉竹楼,红岩夜雨卧牛石。”这是流传在青莲的两句民谣。概括了与李白有关的几处风景。石牛沟在青莲镇五家坡西南二里,因出过一头石牛而得名,还流传着“李白咏诗镇石牛”的传说。说是这沟里有一头石牛,每晚要到处乱跑,践踏庄稼,农民束手无策,李白知道此事就写诗一首:
  “此石巍巍活像牛,埋藏是地数千秋。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似汗流。
  芳草齐眉难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
  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此诗刻在碑上,立在石牛旁,从此这石牛一直静卧不动,不再危害庄稼。
  红岩在青莲镇西的盘江右岸,岩呈褚红色,与岩顶青松映衬,色彩特别绚丽。在夜深人静之时,岩下可听见飒飒雨声,故名“红岩夜雨”。
  从李白故居到大匡山,必经读书台,也是李白读书处,它是江油市西6公里的平通河边的一座小山,“孤峰秀拔,宛如文笔”,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李谪仙在此读过书,故名李白读书台,又叫小匡山、翰林山、点灯山。
  传说李白是天上的太白星君,因直言进谏得罪了玉皇大帝,被贬谪下凡,到了绵州昌隆县(今江油市)青莲镇李家投胎。五岁时还只知贪玩好耍,受观音菩萨化身的武老婆婆铁杵磨针的启示,选中这座清幽秀丽的小山,日夜攻读,每晚都要高挑明灯,一直读到天亮。从此这座山每到夜晚周围几十里都能看得到山尖的灯光,所以把这座山叫“点灯山”。
  李白学成以后,离开故乡,遍游天下,后得唐玄宗召见,很受赏识,封为翰林,于是人们便把李白读书的点灯山叫“翰林山”,“可怜头白未归来,惟见长江留浩月。”为此杜光庭凭吊李白读书台时留诗一首:
  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屏开。
  华月冰壶依然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读书台上唯一留下的古建筑是石塔,实际上是焚烧字纸的化字库,上题对联:“倒笔写天,气贯斗牛;举杯邀月,诗惊鬼神。”这倒是写出了李白精神。
  过小匡山沿当年李白求学读书的“太白小道”,过大康镇内的佛爷洞景区到达大匡山。大匡山山势险峻,林壑幽深,风景秀丽,李白曾在此度过了10年苦读生涯,杜甫诗“匡山读书处,白头好归来”就是指此。由于匡山是李白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处,在这奇山秀水之中孕育出了一位闻名世界、垂辉千秋的伟大诗人,因而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登匡山寻访李白踪迹,形成了江油八景之一:“匡岫贤踪。”
  匡山之上为戴天山,李白有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大匡山唐代就有寺庙,李白读书之地就在寺旁,后人在此建有李白祠来崇祀他,以后逐渐破败。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此又建有“匡山书院”。
  与戴天山紧紧相连的是天仓山,又名乾元山,山势雄奇,洞穴众多,树木茂密,怪石林立。唐宋时已成道士修炼之处,流传着许多道教神话。李白一生漫游,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六岁拜纵横家赵蕤为师,吸收多种文化元素,形成李白汪洋恣肆、奇谲瑰丽、气势奔放的浪漫主义诗风。而当时道风已盛的乾元山应是他的游踪之地。
  金光洞又名太乙洞、天仓洞。金光洞至迟在唐代就被发现了,以后一直有道士或僧人居住。唐末五代的著名道士杜光庭写蜀中名山,其中说:“天仓诸峰屹然三十有六,上有太乙真人洞,一名乾元山。”明代许仲琳撰写《封神演义》,就是根据曾在金光洞内修炼的道士陆西星讲述的太乙真人和哪吒的传说故事为素材,以乾元山诸洞为背景。金光洞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处,收城塘关守将李靖之子哪吒为徒,哪吒大闹九河湾,打死龙王三太子,后以命偿命,剔骨还肉,太乙真人又以荷叶、莲藕复原哪吒肉身,住在翠屏山。由于《封神演义》的流传,金光洞的名气也愈来愈大,“金光仙洞”在清代已列为江油八景之一。
  在江油市武都镇东北,有一座雄奇的窦圌山,千百年来以她独特的风姿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伟大诗人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游的第一座名山就是窦圌山,并在此留下“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著名诗句。
  窦圌山顶有三座石峰拔地而起,好似鼎足朝天,高约70余米,相距约30米,仅一峰有险路可上,其它两峰四面峭壁似刀砍斧劈,无路可通。就在这奇峰绝顶之上各有殿宇一座,铁瓦盖顶,翘檐欲飞,基础就在百米悬岩的边缘,其设计之奇妙,施工之艰险,难以想象。每当雨后初晴或是晨雾欲退之时,云纱轻裹山峰,殿宇忽隐忽现,宛如天宫仙阙;而在天气晴朗之时,周围百里都可欣赏春凌空欲飞之势。
  在窦圌山云岩寺大殿西侧有一座转轮经藏,又名飞天藏、星辰车。据寺内钟铁上铭文记载,这座飞天藏建造于南宋淳熙七年,即公元1180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这是我国历史最久远的一座飞天藏,堪称窦圌山镇山之宝。由于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极高,已被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江油市城区西部有昌明河蜿蜒流过,江油李白纪念馆和太白公园就座落在昌明河两岸。
  纪念馆用现代建筑材料,仿唐代建筑风格,融纪念建筑与园林建筑为一体,楼台亭阁在绿树丛中忽隐忽现,小桥回廊与绿水碧波相映成趣。古朴典雅,清幽宁静,而又气势恢宏。
  纪念馆大门高悬郭沫若题匾:“李白纪念馆”。大门正对面的照壁上,***题写的“李白故里”四个大字,金光闪烁。再向前就是太白堂,堂内四壁挂有***、周恩来、朱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宋庆龄、何香凝、鲁迅等书写的李白诗歌,表达了伟人们对李白的崇敬之情。
  太白堂西侧是碧波荡漾的青莲池,池中屹立汉白玉石雕成的李白立像一尊,高约5米,表现了青年李白胸怀大志,意气风发,倜傥潇洒的风貌。
  太白堂北侧是故园情景区,有太白书屋、诗书画陈列室、碑廊、桃花潭、洗墨池。
  在太白堂、太白书堂之东的昌明河边,有问水长廊依水而建,曲折向北与临江仙馆相连,凭栏而望,但见两岸,袅袅垂柳拂碧水,芊芊翠竹舞东风。
  太白书屋之西有晓雅斋,晓雅斋是长虹机器厂捐建的,当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同志,在落成时,欣然题诗:
  “蜀道曾为太白乡,长虹今日贯绵阳,
  斋称晓雅饶游趣,明月青天不算狂。”
  紧邻晓雅斋是归来阁和李白研究会馆,与醉仙楼、太白堂鼎足而立,相互呼应。李白纪念馆已成为中外的李白崇敬者温馨的家,到这里你定能感受到一泻千里的李白诗情、诗魂和璀灿的中华文化。 【李白诗文——江油旅游之魂】  “美不自美得人而彰”,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李白是知名度很高的名人,作为唐代诗歌王国中的无冕之王,在生前就已经很出名。李白出生之地、寓居之地、题咏之地和李白传说的流传之地都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有些旅游景点之所以能吸引游客,主要是有李白遗迹或经李白题咏过。有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敬亭山才有人去游览,有了《赠汪伦》安徽程县的桃花潭才知名。李白诗更对旅游者能起到启迪游兴、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感受层次的作用。同时李白以阔大的胸襟,超越的眼光看大自然,描写创造出了许多或壮美、或动人心魂的形象,这就是旅游之魂,就是旅游之生命。
  李白在江油生活了24年,诗文肯定不少,大部失传,但留传下来的却是少年李白诗文的精华。
  大约在李白十五岁前一、二年还未离开青莲乡时写下了《初月》、《雨后望月》、《晓晴》、《对雨》、《望夫石》等写景抒情诗作,其中:
  《雨后望月》
  西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台,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 对 雨 》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绵。
  古岫披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红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从这些诗中描写的景色看,与青莲乡环境相符合。如“一条江练横”应指盘江,“古岫披云毳”指远望大匡山、戴天山、紫云山的薄雾云纱,“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描写了盘江之滨、青莲坝农民的农耕图。
  李白所作的还有一首《上楼诗》: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诗作语言浅直,未用典故,但自然天真,且带有儿童式的幻想。
  李白十五岁作小吏,当小吏仅半年,到匡山隐居,不时寻仙访道,创作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依两三松。
  这是青年李白在隐居读书于大匡山时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他以清新明丽的笔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幽丽的山水画卷。鲜艳的桃花、青翠的野竹、淙淙泉水声中传来人声犬吠,使人耳目为之愉悦。李白有许多生动形象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这些诗能使人心胸豁然开朗,获得心情的愉悦,会给旅游者心灵上打下牢固的美的印记。
  在李白写《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同时期还写了《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诗人着力渲染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山水花木、峭壁飞泉,幽美绚丽的景色烘托出淡淡的愁思与怅然。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与《寻雍尊师隐居》都是李白十七、八岁隐居大匡山,寻仙访道的诗作,同期还作有一首《太华观》:
  石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
  道旁对月闲吹笛,仙子乘云运驾车。
  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
  曾闻玉井今何在,会见蓬莱十丈花。
  大匡山与太华山乃同一山脉,紧紧相依,从大匡山大明寺逶迤西北上,走十余里即到太华观。好仙游的李白不仅与隐居于太华山中的雍尊师有来往,与太华观中修炼的道士也常有来往,《太华观》就是写访拜太华观道士的见闻,展示了古朴清幽的山中景色,描写了深山月下,笛声悠扬,仙子乘云的神仙境界。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冬,李白出游成都、渝州、峨眉山,干谒苏颋、李邕未得重用,重返隐居处——大匡山,写过一首《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坪。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上壁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诗中描写冬日旧居一片萧素、荒凉、破败的景象,透露出未受重用的不愉快心情,不过李白并没灰心丧气,他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振作精神,“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他要像挺拔的青松,不畏风寒,坚韧不拔,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李白隐居匡山时期经阴平道到江油县城(今平武南坝)访江油县尉,还写了《题江油尉厅》。
  李白在大匡山的最后一首诗是《别匡山》: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景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景,已将书剑许明时。
  这首七律描写了匡山的雄奇、秀丽、清幽的美景,表达了对匡山的依恋之情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表现了李白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又有宏伟的政治抱负的心态。
  此外,李白在家里生活学习24年,所作的诗歌还有《咏石牛》、《萤火虫》、《即景》等,这些佳句名篇无论抒情、送别、游仙、怀古以及题画,都是江油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油旅游文化之魂。
发表于 2010-3-13 13:06 20 只看该作者
九寨
四川第一!
发表于 2010-3-6 10:57 19 只看该作者
{:5_140:}
发表于 2010-3-5 13:01 18 只看该作者
说来惭愧。。。生为四川人,却没去过几个四川的点啊//
发表于 2010-3-3 23:13 17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们四川就是好~~
发表于 2010-3-3 17:41 16 只看该作者
汗  有这么多的   有时间定去
发表于 2010-3-3 17:29 15 只看该作者
宜宾蜀南竹海、雅安碧峰峡、洪雅瓦屋山、道孚党岭、南江光雾山、万源花萼山……

以上这些景点怎么都没有呢?
发表于 2010-3-3 09:02 14 只看该作者
{:4_129:}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