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南

再见桃源——冬日 . 怒江 . 丙中洛,古镇 . 西风 . 茶马路(滇西北冬之旅)

[复制链接] 查看:163735 | 回复:289
发表于 2010-1-3 10:16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amomentinpeking 于 2011-3-11 15:52 编辑

再见桃源



冬日 . 怒江 . 丙中洛,古镇 . 西风 . 茶马路



【概述】





一、行程




D01211日):晚北京昆明,宿昆明;


D11212日):昆明乘长途车到怒江州府六库,宿六库;


D21213日):六库乘长途车到丙中洛乡,宿丙中洛;


D31214日):丙中洛,秋那桶,茶马古道,雾里村,石门关,徒步加乘当地客运微面,宿丙中洛;


D41215日):丙中洛,重丁村,桃花岛,怒江第一湾,徒步加乘当地客运微面,宿丙中洛;


D51216日):上午丙中洛包车到那恰洛峡谷,下午丙中洛乘长途车到贡山再拼车到六库,宿六库;


D61217日):六库乘长途车到下关,下关乘长途车到剑川,剑川乘客运微面到沙溪古镇,宿沙溪;


D71218日):沙溪乘客运微面到剑川,古城游览,剑川乘长途车到下关,晚乘到昆明的火车,宿卧铺;


D81219日):昆明游大观楼、金马碧鸡坊和云南省博物馆,中午飞北京。




具体路线如下图:






二、花费



不包括购买纪念品和北京市内交通,本次出行含来回机票共花费不到2600元,具体费用开支分类如下,其中交通费占了大部分,机票(北京往返昆明,淡季比较便宜,加燃油费和机场建设费不到1200元)更是重中之重:







期间每日花费如下(不含来回机票),1217日包车到那恰洛故当日花费稍多:







*********************************************************************



作者的其他游记及摄影集:



《成都到日喀则,大川藏的杂谈手记》(点击可阅览)

主要内容:图文随笔,介绍川藏北线和川藏南线上的风景和人文,以及关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故事


《生如夏花——安多藏区纪行》(点击可阅览)
主要内容:夏天在安多藏区的旅行记录,包括甘南(郎木寺、若尔盖、花湖、拉卜楞寺、米拉日巴佛阁)和青海(热贡唐卡艺术、塔尔寺、青海湖)。


《菩提.尘影》之《神山.圣湖》(点击可阅览)
主要内容:中国各民族崇拜的神山与圣湖,分布于各地,持续更新。


《菩提.尘影》之《藏传佛寺》(点击可阅览)
主要内容:藏传佛教寺院,分布于各地,持续更新。


《三怙主的过客——香格里拉的这一边》(点击可阅览)
主要内容:大香格里拉的四川部分,稻城、亚丁、丹巴等。


《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的另一边》(点击可阅览)主要内容:大香格里拉的云南部分,梅里雪山、丽江大理、泸沽湖等。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丹巴党岭纪行》(点击可阅览)
主要内容:川西甘孜州丹巴藏寨(甲居、中路、美人谷),党岭风光(葫芦海、干海子、大海子)。



*********************************************************************







17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3 10:18 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amomentinpeking 于 2010-1-9 09:06 编辑

【上部 失落的香格里拉】




关键词:怒江,丙中洛,秋那桶,重丁村,桃花岛,怒江第一湾



前言:



“香格里拉”,一个近年来被用滥了的词。比较通行的看法是,“香格里拉(Shangri-la)”来源于藏语“香巴拉(Shambhala)”,甚至有学者认为前者根本就是西方人当初对后者的错误音译而造成的,其中詹姆斯·希尔顿那部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尤其要负主要责任。是非姑且不论,该词意指“人间天堂”却是大家都承认的。



云南的中甸县和四川的稻城县曾为这个名字的归属打得不可开交,最终中甸提前了一步——它首先获得国务院的批复,200112月成功将县名改为了“香格里拉县”;而稻城也不甘示弱,随即申请四川省政府于20021月将原日瓦乡改为“香格里拉乡”,由于乡级行政单位的改名手续没有那么繁琐,所以进度并没落后,反而赶在其对手正式改名庆典仪式(200255日)之前数月完成。后来,也许是为了圆场,人们又干脆把包括稻城、木里、中甸、乡城、芒康的一大片康南区域统称为“大香格里拉”地区。



但争论远远没有结束。许多旅人坚称,无论中甸还是稻城,称其为“香格里拉”都有所欠缺,他们认为地处云南怒江流域深处的丙中洛才应该是这个名字的拥有者,因为那里不仅有中甸稻城都引以为豪的雪山峡谷和寺院,更有二者难得见到的教堂以及众多的教徒,而这些恐怕更符合当初那些西方人心目当中的天堂形象。不信?就去看看田壮壮的那部《德拉姆》吧。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他自己的“香格里拉”……

发表于 2010-1-3 10:23 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amomentinpeking 于 2010-1-9 09:07 编辑

丙中洛乡位于怒江大峡谷云南段的最北端,与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接壤,后者是大名鼎鼎的梅里雪山外转路线的重要标志地。就在不久以前,云南省内通往丙中洛的还是一段由怒江州府六库开始的盲肠公路,尽管现在已经有了另一条由独龙江到贡山的公路(路况很差,只能季节性通车,升级成水泥路面计划还要数年时间),同时还有已经存在了不知道多少个世纪的古老马道,但除了那些徒步的“驴子”和越来越少的马帮,通常人们来回丙中洛走的仍是那条盲肠。


昆明与丙中洛间已不像以往那么遥不可及,但除了昆明到大理一段还通火车,其余也只能靠汽车,全程大约要一天一夜或两个白天。总共大约20小时的车程,由于二者之间没有直达车,乘班车的话怎么也得至少倒一次,或在六库或在福贡。


从昆明到怒江州府六库的路修葺得很好,过了大理下关后就逐渐走上了盘山公路。十来小时的坐姿加上窗外的平平淡淡,让人一路昏昏欲睡,只有傍晚快到六库时,看到那奔腾而来的澜沧江水,游人心中才为之一振,不由得增添了几分期许。


发表于 2010-1-3 10:26 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amomentinpeking 于 2010-1-9 09:07 编辑

六库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并非像一些人想像中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夜晚的六库即使称不上灯火辉煌,也起码不比内地普通城市更暗。



晚上如果漫步街头,你常常能看到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民族歌舞,半是锻炼半为娱乐,参加者表情都相当投入。


怒江州聚居着僳僳、怒、独龙、白、汉、普米、彝、纳西、藏、傣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90%,其中傈僳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傈僳族属于古老的氐羌民族,与藏族、羌族等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唐朝史籍记载的“栗粟”人便是傈僳族的祖先,“栗”为山林,“粟”为五谷,“栗粟”即住在山林里,以刀耕火种的方式获取五谷的人,这种生产方式延续了千年,直到解放后才有所改观。如今,六库的傈僳族除了会说傈僳语,并偶尔穿一些民族服饰,其余看起来与内地人民已没多大差别。



清晨的六库,怒江大桥似乎仍在睡梦中。这里的天亮得很晚,太阳出来往往要接近九点,当地人也由此安排了作息时间,即使上午八点来种,街上仍然行人寥寥。



由于车内没有行李架而放在车顶又不方便,亦或又有东西在身边更安心的考虑,早上去丙中洛的中巴班车内拥挤不堪,简直让人无处下脚,你不得不与包裹、筐篮、水果、甘蔗、羊肉、白酒甚至活鱼(当然是装在塑料箱里)挤在一起,连伸一下腿脚都是项艰难的任务,如果你扭头时突然发现两个毛茸茸的蹄子正对着自己,可别有什么过激反应,当地人会告诉你那是麂子(一种鹿)的腿,它的身体现在就捆在你旁边的麻袋里。


然而这些还不是班车装载的全部——车顶上还捆着各色各样的货物,有时甚至包括带给修理场的汽车保险杠等大件——为沿途的人们有偿捎带东西已成为当地班车司机一项不错的副业。另外,身处这样一个产烟大省,云南人在烟草消费方面也相当豪放,到丙中洛的整个旅途几乎都是在烟雾缭绕中度过的。





发表于 2010-1-3 10:29 5 显示全部帖子
等着看大片。和详情。我来做参考了~~liangzi9128 发表于 2010-1-3 10:22


呵呵,好快啊!

先贴旅途,然后贴详细攻略,请耐心等下。

多谢关注
发表于 2010-1-3 10:35 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amomentinpeking 于 2010-1-9 09:08 编辑

汽车驶出六库,太阳升起来了,峡谷中的公路沿着怒江不断伸展,也让人眼前渐亮。要是你运气好,或者买票的时候能提前说清楚,坐在驾驶员一侧会是个不错的选择,沿途风景基本都在这边。



车窗外,时而便能看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江边那一排排崭新的、屋顶写着标语的房屋。



中午途经福贡县时,你会看到那座峰顶有一圆洞的山峦,当地傈僳人称它为“亚哈巴”,意为“石月亮”。班车通常会在观景台停留片刻,以方便乘客拍照留念。


当地传说中,天神努娃用泥土塑造出青年启沙,后者与怒江龙女相恋,二人逃亡时路遇大山阻路,启沙遂用天神赠予的弓箭射穿山峰,从而逃出了怒江龙王的追杀,石月亮的大洞因此而来,这对逃出生天的情侣随后繁衍生息,成为我们人类的始祖。当然,就像几乎所有神话都有不同版本一样,也有人说石月亮是龙女甚至天神自己射出来的。


另一个略有差异的通行版本中,天神怒娃塑出的是一对兄妹,在那场史前大洪水中怒江暴涨,他们乘坐的小舟被大水顶在大山前走投无路,于是便用神箭射穿山峰随洪水泻出,兄妹在此婚配从而诞生了人类。还有更猛料的,说其实天神用泥捏出的是一对猴子,而我们人类正是猴子的后代,这说法倒颇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姑且听之。



石月亮细节,借用同伴照片。



傍晚时分,丙中洛终于到了。临到的时候,如果司机心肠好,班车也许会在路边的观景台停下,让你拍摄怒江第一湾最后的一抹夕阳。



发表于 2010-1-3 10:41 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amomentinpeking 于 2010-1-9 09:08 编辑

丙中洛是个不大的镇子,横穿小镇的唯一那条马路也很短,十分钟就能走到头。这里的居民包括本地的傈僳族、怒族和藏族,以及外来的一些白族和汉族人,后二者几乎包揽了这里大大小小的生意。


无论是傈僳族、怒族还是藏族,本地居民都酷嗜饮酒,尤其爱喝一种玉米酿造的苞谷酒,也许是这种酒确实够劲(通常都五十多度以上),喝了觉得相当过瘾,也许是这种酒确实便宜(超市里玻璃可乐瓶大小的一瓶才卖两块五,几乎和啤酒一个价钱),可以肆无忌惮地痛饮,反正晚上你走在丙中洛的马路上,时而便能看到喝多了醉卧街头的当地人。相应地,除了上学的孩子外,这里的人起床都很晚,八点左右太阳出来了,直到九点以后街上行人才稀稀拉拉地渐多起来。


丙中洛风景的主要载体是其周围一系列风光秀丽的村庄,以及把这些村子连接起来并一直向西藏延伸的怒江峡谷,精华在丙中洛向北到秋那桶一段,包括秋那桶的几个村子、雾里村及其附近的茶马古道、重丁村、石门关等,以及丙中洛向南不远的桃花岛和怒江第一湾。这些景点都分布在沿着怒江向西北沿展的公路两旁,交通还算方便,步行或搭车皆可。


丙中洛路线示意图:



丙中洛-秋那桶详图:


发表于 2010-1-3 10:55 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amomentinpeking 于 2010-1-9 09:08 编辑

早晨已经接近八点了,太阳仍没有升起,只有远方的雪山映着对面学校昏暗的灯光。那座雪山便是有名的碧罗山,它与太子雪山和更著名的梅里雪山同属于怒山山脉,也是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



终于,雪山顶上迎来了第一缕阳光,而山下的丙中洛坝子仍似在睡梦中。


“丙中”藏语意为“藏寨”,“洛”是傈僳语”地方“的意思,藏传佛教在此兴盛时,丙中洛被信徒们尊为“甲格里拉“(意为‘飞来圣地’),周围的十大神山守护着坝子。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香格里拉”很可能就是“甲格里拉”或“雄格里拉”(丙中洛的另一个藏语称呼,意为‘兄弟之地’)的误传。



日照金山细节,借用同伴照片。



贡当山,游人们常常在清晨爬到山上,因为那里是拍摄桃花岛全景的最佳位置,而在山脚下,则插着密密麻麻的各种指示牌,上面有些内容让人心惊肉跳,再一次提醒人们这里离毒品和艾滋泛滥的邻邦其实并不遥远。




贡当神山,又名“巴拉生更格布”,丙中洛的十大神山之一,地位仅次于高黎贡山主峰噶瓦卡普。“贡当”藏语意为“雪狮子”,因山形似狮且裸露大片白色山岩而得名,据说山崖中羊脂玉含量丰富,当然,一般认为当地人所称的“羊脂玉”其实是大理石的一种。


  



发表于 2010-1-3 11:04 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amomentinpeking 于 2010-1-9 09:09 编辑

上午九点多的丙中洛小镇,阳光逐渐驱散了朦胧。





薄雾中的小镇边缘,马儿悠闲地吃着草。



  

此时小镇上,德拉姆酒吧里,小狗正在欺负小猫。





颇有些名气的德拉姆客栈,与上面的德拉姆酒吧同属一个老板——德拉姆.蚂蟥,他同时在丙中洛提供各种旅游服务。





记得在田壮壮的那部片子中,“德拉姆”似乎是马帮中一匹小马的名字。



20034月,田壮壮导演带领21人的纪录片摄制组,行程32天,沿途纪录了茶马古道怒江流域段马帮及在此区域内原住民之生活。本片沿着马帮行进的道路,在云南西部怒江州的丙中洛乡到西藏的察瓦龙乡的怒江河谷里游走,用摄影机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生存状况。记录这条河谷中的多民族、多宗教的文化形态,并且展现了一百零四岁的老妇卓玛用才、扎那桶村村长陈忠和他年仅七岁儿子“大耳朵”、年轻喇嘛李小斌、年轻貌美的藏族女代课老师的故事。本片的片名《德拉姆》,藏语意思是“平安仙女”。”


——引自记录片《德拉姆》介绍

发表于 2010-1-3 11:08 10 显示全部帖子
{:5_153:}梦里共醉 发表于 2010-1-3 11:05


呵呵,谢谢支持,来得好早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