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731

主题

海口

三亚.疍家人

[复制链接] 查看:6780 | 回复:21
发表于 2010-5-19 16:50 1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疍家人,清光绪《崖州志》称为疍民。“疍民,世居大蛋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
  疍民即水上居民,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浮于海上,故得名为疍民。疍民据人类学家考察分析,证实不属于一个独立民族,而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疍民祖籍多为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县的水上人家。现在主要分布在广东的阳江、番禺、顺德、南海,广西北海防城港,海南三亚等沿海地区 。

  一般把生活在水上以打鱼为生的小渔民家庭为“疍家”,他们没有大船,无法远航,只能在近海捕鱼。渔港里也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退潮时,他们下笼下网,捕些鱼虾。生活随着潮汐变化而变化。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5-21 09:37 22 只看该作者
97年去海南时,因雨没去那一块。醉梦江湖 发表于 2010-5-20 18:09

呵呵,那有机会再过来吧!
发表于 2010-5-20 18:09 21 只看该作者
97年去海南时,因雨没去那一块。
发表于 2010-5-20 12:44 20 只看该作者
{:4_111:}
发表于 2010-5-20 10:58 19 只看该作者
三亚.疍家人
发表于 2010-5-20 10:55 18 只看该作者
疍家姑娘装饰除偏爱碧玉翡翠之外,所戴竹笠很讲究。他们一般很喜欢项上直径为10厘米、高8厘米,下半部为直径40厘米、高为4厘米的筒式竹笠、这种竹笠做工考究,纺织目细,外部要刷上一层金黄色的海棠油。这层油金光闪闪,既是竹笠的保护层,又增加了一分光彩。笠带则为疍家姑娘的杰作,以红、橙、黄、白、紫、蓝、黑等胶丝配上闪闪发亮的贝类小珠编织成。带上这精工制作的竹笠和美丽的彩带,在骄阳下,使你感到更舒畅,显得更美丽。


  疍家姑娘勤劳、善良、美丽、聪明、贤慧。旧时,当他们的兄长、丈夫出海打鱼时,她们就默默地为他们祈祷。出远海迟迟未归时,她们就上妈祖庙、五龙公庙为他们祈祷神灵保护……
发表于 2010-5-20 10:54 17 只看该作者
三亚.疍家人
发表于 2010-5-20 10:52 16 只看该作者
疍家阿妹
三亚.疍家人
发表于 2010-5-20 10:51 15 只看该作者
三亚疍民—语言

  三亚疍民世居三亚,祖籍多为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地,无统一的语言,三亚南海地区、海棠地区、昌江县海尾地区,陵水县新村港等地通行粤语,使用的是祖籍语言,而大部分地区如保平港、望楼港等地区语言多与当地居民同化。


  三亚疍民—信仰

  三亚疍民信仰佛教,但更信奉龙皇,在三亚港妈祖庙、保平港五龙公庙,每逢初一、十五疍民都要去上香,备猪、羊奠祀。



  三亚疍民—服饰

  疍民的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旧时以唐装为主,现在随时代变迁,以时装为主。疍民喜欢的首饰与汉族基本相同,但更偏爱于玉器。玉为湿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是洁白美好的象征。疍家姑娘偏爱的是碧玉和翡翠。以碧玉或翡翠雕成直径为2厘米左右大小的单孔圆环,然后配上3克左右的细金链作为别具一格的耳坠。疍家姑娘都爱打“脑髻”,金光闪闪的细链条耳坠别在双耳上方,耳朵下方悬吊着绿光闪耀的碧玉式翡翠环。它给飒爽英姿的疍家姑娘增添了媚人的光彩,它象征着纯洁、美好、富有、幸福、吉祥如意。
发表于 2010-5-20 10:47 14 只看该作者
哈哈,感谢蓝版的加分 {:4_122:},俺 再加油!不够就加海水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