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739

主题

蛮荒地上迷失的家园——梦回千家垌(本人提供纯文字,欢迎大家跟PP)

[复制链接] 查看:30329 | 回复:36
发表于 2010-8-15 17:08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岁月的流光迷离了曾经的繁华,一粒沙尘沉入了历史的长河,荒原上传来了远古的气息,多少年前,瑶族祖先繁衍生息在这片山林里,如今痕迹希迷,家园难觅旧时影,荒芜难诉沧桑情,如今,我站在这断壁颓垣,无尽的幻想在脑际闪过,掠过那风,草儿,阳光,废墟里的灵界花,古老神秘瑶族的头巾腰鼓笙箫幻化成梦,梦回千年的家园——千家垌。

     千家垌,地势海拔一千八百多米,四周高而中间低,形成山间小盆地,中有小河潺潺流过,宜为村,为垌,无怪乎有瑶族祖先居住的痕迹,号称千家,可见昔日的繁华。旁边屹立着的韭菜岭海拔2009点3米,都彭岭的最高峰,界分湘桂,仿如神山,守卫着这一方村垌和这里的先民,如今仍流传着韭菜岭的种种神秘传说,虽然千家垌的先民早已杳然无迹,方圆几十里的大山里人迹罕至,无人居住,一片蛮荒。

    我们此次之行,设计为全程一个星期的寻梦之旅,经过地点包括阳朔,小龙村,灌阳千家垌风景区,千家垌遗址原始山林区,活动内容有:扎营在漓江画卷中看晨雾初开的桂林山水,徒步具有桂北风情的古建筑村寨怀古寻幽,参观卡斯特地貌溶洞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参加景区山庄的8264联谊party彻夜狂欢,农家果园摘沙梨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穿越千家垌无人区体验自虐的痛快淋漓并亲密接触大自然原始风光,如此丰厚的内容包含了人文意义和自然体验,让我久久回味其中不能忘怀,是为记。
17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8-15 17:11 2 显示全部帖子
阳朔驿站

从南宁出发,阳朔是必经之路,我们深夜降临阳朔城,西街逛欢已消停,漓江渔火已熄灭,我曾多次驻足在这个古镇,半月前我还在遇龙河的碧绿琉璃里滑着竹筏,有一年的整个夏天我都在这里发呆着,曾经在这样的岁月里,写过一两首不成韵的小诗,聊以印证那些没有情绪的日子:
阳朔有佳人,简居渔火村。
日暮凌碧波,长歌动烟霞。

佳人在何处,黛色竹烟里。
脉脉漓江水,遥遥不可及。

云山一声鸡,碧莲倚红霞。
澹澹微风起,清波扶绿崖。

今天的阳朔码头依旧,碧莲峰依旧,对岸的绿洲,竹林,青山,晨雾,诗意的早晨在钻出帐篷的一刹那惊觉,这是否在梦里,抑或在眼前?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8-15 17:13 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疏桐月影 于 2010-8-15 17:28 编辑

徒步小龙村仿古

离别晨曦中的阳朔,阳光一路伴随我们到灌阳,车子把我们带到大源村,在这里我们开始途步,此刻正是骄阳似火的中午,头顶着烈日,望着前方山路,我一度想放弃途步替而坐车直接到达景区,然而变个念头我很快打消了,作为一驴,我们需要行走,不断的行走,这是意一义所在。这座要翻过的山,没有树木,茅草和荆棘却比人高,这可害苦了光着胳膊和腿的同学们,利剑一般的茅草如敌人般向我们挑战,战胜了这些茅草,我们也就穿过了这座荒山,一个小村落呈现在山脚下了。
这便是古老纯朴的小龙村,具有浓郁桂北特色的民居,造型独特,灰瓦白墙和高于山墙的飞檐是这些建筑的特色。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墙体已经斑驳剥落,犹如老人的脸刻上了风霜,我们走过小巷,路过古老的门,窗,有谁会猜想宅院里面藏着怎样的故事,那光影昏暗的窗栊下又曾经是怎样的女子的妆影呢?一切都仿佛依稀在迷梦里。而现在,村头巷口只看见老人和小孩的身影,一个个稻草把子立在空地里可以看出刚刚农忙过得迹象,当然,还有那兽头造型的泰山石敢当立在田间地头,永永远远守护着这古老的山村。

穿过着小村,来都村尾,数棵千年的银杏树像树之神一样屹立着,枝繁叶茂,结出一颗颗散发着光芒的果实,我想,或许这就是这个古老的小村庄的生机所在,人,房屋,往事,都已沧桑老去,只有树木,枯荣轮回,见证这峥嵘岁月……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江南忆龄
发表于 2010-8-15 17:18 4 显示全部帖子
此岸彼岸地下河

此刻我们的领队蜗牛告诉我们,接下来要进入一条地下河,参观溶洞,原来这村尾就是黑岩洞的入口了,我们被带进了一道黑乎乎的洞门,随着咣当一声门关上的声音,我们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通向深处的阶梯不知是否将我们引领到冥界的彼岸,那里或许有着埋藏已久的音声以及另一种生命,不得而知。忽然地洞穴豁然开朗,一些千奇百怪的石钟乳出现在眼前,进入迷宫般的溶洞,各种景象的石钟乳渐次呈现,像所有的溶洞一样,我并非好奇于各种杜撰的传说,附会,象形,比喻,我却喜欢感受的是这种深埋地下的气息,那些生命便是这些生长的石钟乳,那些音声来自地球肺腑,内心的深处。怀着一种崇尚神秘的心,乘小舟在地下河里穿流,仿如穿过时间的隧道,穿过历史的暗流,无人知道我,我在何处,我去何方……
霎时河道里出现一幕奇景,一束关刺激了我的双眼,循光望去,原来我们不觉到了地下河的出口,洞口外阳光灿烂,出了洞口,活动的组织者A总早已在迎接我们了。只见一派新景象出现在眼前,别墅,花园,游泳池,美女帅哥,我不禁惊叹,一河之隔,半日之隔,竟是天上人间,一头是有着颓败篱墙的古老乡村,一头是花红柳绿的度假山庄,此岸彼岸啊……

发表于 2010-8-15 17:19 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疏桐月影 于 2010-8-16 17:01 编辑

千家垌景区的腐败与欢乐

纯天然的游泳池,池里的水是龙腾洞地下河流出来的水,如一块碧玉凝脂,这样暑热的天,跳进水里,顿时沁凉全身,景区里举行的自行车山地赛刚刚落下帷幕,又迎来了我们这群徒步驴,队友们开始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扎营,一些则干脆入住这里的别墅房。吃过晚饭大餐,在景区的小道上散步一周,开始迎接晚上的P酒大会,大会的盛况可想而知,不用多描述,单凭一件事就可以说明驴友们开心的状态,有位驴友举着酒瓶拍着外国友人们的肩膀,豪爽滴说,兄弟,喝! 据说这位驴友当晚满别墅里奔跑,憨态可掬,第二天早晨,我眼睛所见的在草地的一角,躺着此驴的步话机腰包和水壶,其人不知躺在何处芳草丛,我想,能够放浪形骸就是最大的的解脱了。
太阳升得老高的时候,我们开始出发去农庄摘果,这是热气已经开始笼罩大地了,在乡长的带领下我们浩浩荡荡的大军进军农庄,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丰收繁荣的景象,我们来这里是体验丰收的喜悦的,同时也体验着烈日暴晒下农人的辛劳,的确,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躲到树荫里,我还那样抱怨自己何苦来这里而不在别墅的空调房里睡懒觉呢,而沙梨又是那样的鲜甜,吸引我们要摘个满怀,这就是苦与甜的滋味。看着一颗颗成熟的果实在枝头上笑,我们也将是笑在后头的。

发表于 2010-8-15 17:20 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疏桐月影 于 2010-8-16 17:04 编辑


大雨启征程——B线序曲,C线插曲

这几天真是酷暑难当,以致我在避暑山庄的别墅里,在农家乐的果园,任然感到其闷无比,摘完果我们B线队员离开山庄,乘车前往都庞岭林场的途中,仍然是烈日当空,一丝风都没有,此时我感觉自己的状态十分不佳,好在向导告知我们今天徒步到营地的时间仅仅在一小时之内,这在我还能够接受的范围。于一机耕路段下了车,只见前面有一座大山当头,这便是千家垌穿越的真正开始了,这时山头笼罩着一片乌云,天霎时阴了下来,这一切预示着雨即将到到来,向导的话是对的,几分钟之后,就在我们要起包出发时雨打下来了。好在路边正好是一间破旧的小木屋,我们在次暂避雨一会吧,然而,雨没有要晴的样子,我们还是冒雨启程了。大雨浇头,老天爷以这样的方式来欢迎我们进入千家垌,让我怎样感谢您呢,给我的驴步再次带来挑战。

突如其来的大雨,冲散了我们正在行进的队伍,一部分走在后面的队员因受到大雨的干扰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加上又失去了联络,结果将B线演绎成C线,原本仅有一小时的路程走成了3小时,直到天黑下来了这部分才归队来到营地温暖的家。这是一段插曲,也提示了我们在今后队伍的行进中要格外注意组织和纪律,要不然吃苦头可就大了啊。

话说我们冒雨进军,在烟销云敛的时候到了一处山间的小菜地,数竿毛竹与篱落的掩映中有一座陈旧的木屋,这,便是进入千家垌路上的最后一户人家,我们的营地到了。从来路的荒芜看来,这家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这间结构完整的老屋里,居住着一家三代,火塘边有着光亮的一方小矮桌旁,一个20出头的女孩在看书,我凑过去一看,是本大学的教科书,和我当年学过的一样,亲切感油然而生。据说这一家的女孩也是在驴友们的资助下读上大学的,而这次我们又捎来了问候的礼物,一份爱心和一份力所能及的恩惠对于他们多少起了作用啊。对于这户山窝离的人家,我尝在想,他们为什么不搬走呢,为什么不与众聚居或搬到一个交通稍微便利一点的地方去,而是独处僻壤独守荒山呢?或许,我不该这样想这样问,应是每个人都有他的理由,有他所坚守的一些东西,是什么,我们无从猜每个人心中那些不说却难能改变的契约,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一辈子的,甚至几辈子的。



发表于 2010-8-15 17:20 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疏桐月影 于 2010-8-19 12:25 编辑

烟云消散的千家垌——穿越蛮荒地带

我们攀登或下降在海拔高差约1700米迂回曲折的山路上,40公里的行程中越过密林,草地,溪泽,沟壑,从进入千家垌的最后一户人家到离开千家垌见到的第一户人家,我们见证了4个晚上山里夜空的满天繁星,星河转移,日升日举,脚步踏越两省,穿过蛮荒地带,回到原点。

有趣的植被分布
要问我经过哪些地点,我可能记不得那么详尽,而印在我脑海里的是自然生态的地貌和植被,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着它存在的规律,在驴行我能够看到一些现象以及发现一些奥秘,就像一点点闪光的喜悦充实了我的心灵,同时也丰富了认知和经验,这也是驴行的乐趣所在。
我所钟情的竹子,在千家垌的穿越路程中就看到好几种,在低海拔的山脚,生长着挺拔修长的毛竹,在高一点海拔的山腰或山间,则是成片成片的箭竹林,密密麻麻的竹竿如箭插地,人穿行其中,时而竹叶拂面,到了山顶,却见低矮的茅竹与杂草共生在一起,没过膝盖,拂袖沙沙响,这些竹子的粗细高矮原来与海拔高度是成反比的, 正如树木的分布一样,高大的乔木往往占据了山脚一带以及有水源充足的地方,依次递增到了山顶,往往只有稀疏的灌木与成片的高山草甸了。在古怪冲瀑布往上的山顶,这里海拔1700米,我看到许多枯死的乔木,它们粗大的主杆说明他们的树龄不小,经历了不少的风霜,终于某年月的特大风霜或者干旱将它们至于了死地,虽然枯死了,而那腐朽的残干依旧挺立在风中,在杂草丛中它们任然显得那么高大,仿佛残体中的灵魂在坚守着这一方土地,我默默地想,归去吧,这里不适合你们,一切在自然的选择下都将是公平合理的,就像人在社会中生存一样。而在离这些枯死的树木不远山坳,这里却是草木葱茏,韭菜岭上流下的水涣漫过这片土地,成片的小乔木和一些小竹子共生着,给人感觉是小丛林,而穿出这片小丛林,就是千家垌成片的大草地了,举目一望附近的山头一片茅草茫茫,这里的海拔超过1700米。在这些山头中我看到一些植物呈带状分布,密集地生长在山低凹的地方,想必那里水相对充足,开白色的花,不知名字,以前老驴曾告诉过我,若要在高山上寻找水源,循着这些比旁边高出的树木带去找就能找到。它们比灌木高大,比乔木矮小,貌似有主干,但主干又不那么分明,这种介于乔木和灌木之间的树种我曾很好奇,不禁发问,它们究竟是正在从灌木进化成乔木呢,还是从乔木退化成灌木?总之为了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它们变成了这个样子。在海拔两千米的韭菜岭上,映山红这种遍布很多地区的植物在这里也有着它们的艳影,它们顽强的适应性,无怪乎全国各地都有着各种版本的有关映山红的歌曲在流传。而高山杜鹃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上,在这里,成片成林的高山杜鹃繁茂地生长着,得益于气候和土壤,它们活得肆无忌惮,枝繁叶茂,地上厚厚的落叶和枝干腐化而成黑土,牛群们踩踏出了路,却是泥泞的路,我们却沿着这样的路穿出阴暗的杜鹃林,去看到群山的白云的山脊。

关于山蚂蝗,蛇,
在山中行走,要问我怕什么,畏惧什么,我曾经遇到过洪水猛兽,然而都不能动摇我的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说,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我常常读这样经文,不说心中有大无畏,然而,却有一点小小的畏惧,那就是,对山蚂蝗的害怕,我永远不能 克服。这种小小的嗜血的恶心的东西,觉得它随时都会钻到你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里去,我一想到就毛骨悚然,这就是我心里的恐怖。穿越千家峒要经过蚂蝗区,尽管向导再三强调,太阳出来了,蚂蝗就不出来了,我还是宁愿相信山蚂蝗会出其不意的跳出来,为此我做了一切防范蚂蝗的措施,烟草水,柠檬汁,风油精,花露水,止痒液,一层层的喷在身上,只要能想得到的,都用上了,加上防蛇的雄黄,我想,自己的身上气味恐怕不止防蚂蝗,防蛇,就算是防狼,防人也有绰绰有余啊。对于防蛇的雄黄也有多种用法,除了领队发的雄黄大蒜包,我自己还泡了雄黄酒,鞋子上,身上挂了雄黄包,全身都洒了雄黄酒,就差没喝到肚子里去了,确保蛇在几个山头以外闻到气味就避之不及。但对于蛇,我是不怕的,今年夏天的露营中我就遭遇过几条毒蛇,它们不主动攻击人,各走各路,只要不侵害到它,它于我是无害的,用雄黄的目的是驱走蛇不至于我们的这些没有礼貌的人不小心侵害了它,以免糟它以牙还牙。有了雄黄的保护,以致穿行在竹林森森,据说最多竹叶青出没的地方,在貌似藏着五步蛇的腐败的落叶丛中,我也大大方方地迈着步伐。而对于山蚂蝗,我则是草木借兵,闻风捕影,在核心区休息的时候,我试着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一般来说,我宁愿它们藏在我身上吸饱了血不辞而别的离去,也不愿意亲眼看见它们就扒在我身上,那种情形会让我惊恐难当)我的眼光掠过我的鞋子,忽然间一个恶心的小影子晃入我眼中,我还没有看清楚真相,便呱呱大叫起来,手脚胡乱登一通,我相信当时我惶恐的样子肯定吓到了不少人,然后向导在我的裤腿摘下了一条还没有吸血的山蚂蝗,我还是惊惶未定,心毛毛的。后来又在一次休息中,看见一条肥大的虫子爬在大兄的衣服上,又让我虚惊一场,还是那样无以复加地大叫起来,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虫子。这两次惊吓使我耗散了不知多少魂魄和细胞,我更加坚信我天生惧怕蚂蝗,是因为它们的长相不讨好,还是因为它们的丑恶行径,总之不要让我再见到它们,而蜗牛告诉我,你要是觉得他可怕,你就死盯着它,直到感到不可怕为止,之或许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我没试过,总之,我不要看它们。

牛人,牛事
千家峒的牛群,我不知道什么来历,据说是山里的人家放养在这里的,平时没有管束,需要的时候便召集回去。在我们一踏入千家峒草坪时许,便看见几十头牛涌来,慢慢地牛群似乎包围在我身边了,我有点惊愕了,忽然才发觉身边的大兄穿着鲜红色的衣服,原来牛群是冲着他来的。看来这个大草坪是牛们的地盘,为了避免它们的干扰,我们离开了中峒,到上峒扎营,这里相对隐蔽一点,然而还是避免不了人和牛对地盘的争执,对于牛来说,只要有草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是它们的……我躲在小山坡上,看着几个驱牛的画面,真让人忍俊不禁,蜗牛驱牛,张开双臂,挥动棍子,朝着牛群飞奔过去,嘴里大呼一声,牛们掉头便跑,蜗牛再大呼一声,再挥动一下棍子,它们便跑的无踪无影了,而此刻蜗牛的形象就像一个战胜的斗牛士,如果有个披风给他披着,肯定威风无比。A总驱牛, 看见牛群渐渐靠近了,大吼一声,领头的牛犹豫了一下,停顿不前,牛群也随着停下脚步,它们可能在考虑,是否主人召集它们来了呢?A总再大吼一声,牛们渐渐迈开脚步,朝着他靠拢过来了,看来,接下来一步牛群们准备列队接受A总的最高指示了哦……总之在这个营地里我们一直与牛僵持着。其实,牛群不是来和我们争地盘的,据说它们因为闻到盐的气味就会聚拢过来,它们不过想吃点盐,对我们也没有恶意,它们想靠近我们得到一些帮助和依靠,和动物好好相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人对他人总是怀着敌意,对动物也一样,因为缺少沟通。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8-15 17:20 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疏桐月影 于 2010-8-19 12:27 编辑

倒江河,四十八步,古怪冲
高山孕育着水,山水永远相依,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韭菜岭的涓涓细流,流过千家峒,流成倒江河,这便是灌江的起源,灌江流到湘江,这是一条自南向北流的 河流,倒江河这个名字的来历,或许有所依据吧。
不同的山,孕育着不同的水,我所见过的水,有孔雀蓝颜色的浓丽而深邃,有祖母绿般的勾摄人的心灵,有清澈透明毫无遮藏的明净,而千家峒的水,浅浅的蓝绿色,猫眼的颜色,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有如少女的心灵一般明丽而充满幻想。由于高山的落差,倒江河里的瀑布湍流不断,彷如女子的秀发飘逸在青山碧崖间。瀑布冲出的深潭,琼浆玉液般的蕴涵着谜一样的梦,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在这里出浴,就能够脱胎换骨了。
四十八步的落日余晖掠过了最后一个山头,我们在烟岚升腾的河岸边安营扎寨,这样的与世隔绝的空谷,流水潺湲,夜空下,我们能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清流濯足,明河在天,灿灿河汉中众星皎皎,牵牛织女星显然易见,七夕将近,是否他们朝朝暮暮的思念更加热切了呢,我曾有多少个不见天日的日夜,遮蔽在城市的钢筋水泥大厦里,埋葬了多少敏感而有着幻想的心,当此夜心被流水洗过,眼里满是宇宙空濛之中明灭的杳远神秘的点点星光,心胸顿时变得明净和辽阔。小河流水奏起了晨曲的早晨,阳光照亮了这山谷的最后一个山头,小河的波光灼灼闪耀,迷离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的上溯脚步逆转不了河水的流向,却亲吻着她的柔波,去寻找她的源头那个纯净得只在蓝天下敞开心怀的千家峒。
……
发表于 2010-8-15 17:20 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疏桐月影 于 2010-9-4 17:42 编辑

梦回失落的家园——千家峒七百年的守望

天幕是一片寂寥的蓝,群山间草地,牛群在悠闲地吃着草,那个十段牛角的传说,似乎又在眼前找到一些印迹,七百年前的千家峒,号称千家瑶,在这片山间的小盆地悠然而有序地生活着,周围是群山的徊绕,没有外界干扰,一个繁华似锦,却又宁静安详的世外桃源。
一条小河从千家峒的上峒、中峒、下峒流过,在这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山间平缓地流着,树木掩映着清流,碧波倒影着蓝天,这就是那条古老的养育了瑶族祖先的河流,瑶族的发源地就在我的脚下,此刻四周是平静的,偶尔传来一丝丝的风掠过,一声鸟叫划过天空,偶尔有一点寂寥的声音,我却仿佛听到苍雄的大地传来远古沉郁而苍茫的呼声,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沉戟千年的历史渐已远去,小河却依然清冽,十段牛角血脉相连,如今瑶族同胞们已枝繁叶茂地生活在这片蓝天下各处园田,家园更加广大,而千家峒这一方土地却永远守望者这条清澈流淌着的血脉之河。
守卫在千家峒旁的最高山峰是韭菜岭,韭菜岭这个名字,有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或许跟山上生长着的韭菜有关,这也表明了多少年前就有瑶民食用韭菜的历史了,这便是海拔两千米之上的人间烟火啊。我们走喜爱弯曲而陡峭的山脊上,旁边是万丈深渊,只见四周山体崔巍,气势磅礴,连脉不断,腾蛟起凤之势绵延至天边。

离开千家峒的上峒,牛群,草地,小河渐渐地远去,隐退了,我们一步步地登上海拔1900米的西山顶,这里山梁开阔,以一字之势延伸,对面正是云雾掩映的韭菜岭,而千家峒就在西山和韭菜岭之间,这个高山间的小盆地,像摇篮一样,静静地安置在那里,安详而温暖,在回望千家峒的一霎那间,心里突然涌起一股热流,我的眼里含了一滴泪,仿佛在回望多年的故乡,虽然我只在这里度过平生的一个晚上,但多少的思绪已经萦系在我的梦魂之中。领队蜗牛叼着烟斗,望着山下的千家峒说,他仿佛看见了七百年前丝竹入耳,万民欢颜,“箫鼓不曾休”的景象。最后一眼回望千家峒,我想我深情的眸子对视着你千年的守望,那一刻已经在时空中交汇了……






......
发表于 2010-8-15 17:21 1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疏桐月影 于 2010-9-4 17:41 编辑

将深情藏在心里,穿过的高山杜鹃林,走牛路,走驴路,走出阴翳的树林,看到延绵的群山与白云,沿着山脊我们将急剧下降,一直下降一千多米,这就是登山的代价,4天的路程,在半天之内回到原来的高度上。山谷看不见底,一道道延伸无止境的下山路,在脚已麻木,膝盖酸疼的时候把我们带到听见流水潺潺的竹林里,这是多么的亲切啊,出了这竹林,一条小河横在山脚下,脑棚,终于出现在眼前,穿出千家峒后的第一户人家,到了这里,我们的穿越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接下来的时光我们将耗在泡水,喝茶,腐败大餐,喝酒娱乐的欢愉里,然后最后一晚睡在山中的漫天繁星的星空下 ,我抬头无意中看见一颗流星划过天空,那瞬间虽忘了许愿,心里却默默地说,晚安,大山。
……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