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4847

主题

我国34个省自治区的标志性建筑

[复制链接] 查看:4750 | 回复:4
发表于 2007-2-13 18:21 1 显示全部帖子
重慶也常常用大礼堂做标志性建筑,

而解放碑则更具有历史意义,抗战文化的精神象征

不怕你龟儿子轰,不怕你龟儿子炸,

老子们有坚固的防空洞——不怕!

让你龟儿子轰!让你龟儿子炸,

老子们有广大的农村,怕啥!

让你龟儿子凶,让你龟儿子恶,

老子们总要大反攻——等着!

哈哈,有点市井味道哈,不过确实是对当时那个艰难时候大后方面齐心抗日的民众的必胜信心心态的写照
发表于 2007-2-13 18:36 2 显示全部帖子
  1940年8月19日、20日两天,日机对重庆进行了最肆虐的“地狱式轰炸”,蒋中正在南岸黄山远眺火海中的重庆时,感叹重庆市民“徒凭满腔热忱与血肉,而与倭寇高度之爆炸弹与炮火相周旋,于今三年,若非中华民族,其谁能之?”

      埃德加·斯诺在《为亚洲而战》一书中写到他对日机轰炸下的重庆的观感:日本已经作了十次空袭,投下了好几万磅的有高度爆炸力的炸弹和燃烧弹,但它不能毁灭这个首都的精神,那已经是很明白的事情了。轰炸在中国人的脑子里唤醒了一种重建中国的决心,比敌人能够毁灭的还要快。
   
      美国记者白修德、贾安娜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写道:1939年至1941年间,重庆的脉搏里,跳动着战时全民族的力量。使重庆变得伟大,而把各种各样的男女融合成为一个社会的是重庆大轰炸。

      1944年6月20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抵渝,罗斯福总统特地委托其携带一幅精美卷轴赠与重庆人民,内书颂词,对重庆人民在大轰炸中表现出的坚毅精神极尽赞誉之辞:
      我谨以美国人民的名义,向重庆市赠送这一书卷,以表达我们对英勇的重庆市男女老幼的赞美之情。在空袭的恐怖中,甚至在这种恐怖尚未为全世界所知悉的日子里,重庆市及其人民一直表现出沉着和不可征服的气概。你们的这种表现,自豪地证明了恐怖手段决不能摧折决心为自由战斗的人民的意志。你们对自由事业的忠贞不渝,必将激起未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勇气。


      1941年12月30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22天,在曾数度一片火海、断壁残垣的民族路、民权路和邹容路三条主干道交叉中心,修起一座蜚声中外的木质纪念建筑物,公议定名为“精神堡垒”。“精神堡垒”高七丈七尺,取“七七”抗战之意,顶端中央安置一口大瓷缸,内贮燃油、棉条,每遇重大集会,即倒入酒精点燃,焰火熊熊,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
   

      1946年10月10日,《世界日报》载文引述国民政府当局决议称:“感于重庆对国家的伟大贡献,和将来所处地位的重要,所以在抗战胜利前夕,即明定重庆为永久陪都,以示国家重视重庆之至意”。
   
      1947年10月10日,中国惟一一座全国性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在原“精神堡垒”旧址落成,定名“抗战胜利纪功碑”。是日,重庆市政当局、各界人士和学生团体数万人参加揭幕典礼。这座纪念碑用钢筋水泥建造,在战时若投五百磅重量炸弹于十米内,亦无法摧毁,十六英寸平射炮亦不能射穿碑壁,碑身至少可存百年之久。碑顶设有标准钟、警钟、探照灯、风向器、风速器、方位仪和
   
      望台,“胜利走廊”刻有罗斯福总统赠与重庆的卷轴译文,八面碑座石壁上刻有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的颁令全文,以及时人所写《抗战胜利纪功碑碑文》。
   
      至此,重庆作为中国抗战指挥中心和行政首都的地位宣告结束,而八年抗战和四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加诸于斯城的历史烙印,已演化为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悲壮风云。
发表于 2007-2-13 18:42 3 显示全部帖子
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军将领致敬!向所有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战士致敬!
张自忠 上将 李家钰 上将 郝梦龄 上将 唐淮源 上将  陈安宝 上将 王甲本 中将
武士敏 上将 冯安邦 上将  佟麟阁 上将 吴克仁 上将  黄梅兴 中将 蔡炳兴 中将
张本禹 少将 梁鉴堂 少将 姜玉贞 中将  杨 杰 少将 刘家麒 中将 郑廷珍 中将
庞汉木贞 中将 秦 霖 中将 官惠民 少将 刘眉生 少将 吴继光 少将 夏国璋 中将
饶国华 上将 萧山令 中将 朱 赤 少将 高致嵩 中将 姚中英 少将 李兰池 少将
易安华 少将 司徒非 少将 刘震东 中将 王铭章 上将 范廷兰 少将  杨 怀 少将
刘桂五 中将 陈钟书 中将  扈先梅 少将 周 元 少将  李必蕃 中将 杨家骝 少将
范筑先 少将 徐积璋 少将 李国良 中将  张胥行 中将 王禹九 少将 唐聚五 少将
马玉仁 中将 钟 毅 中将 燕鼎九 少将 张雅韵 少将  蒋志英 少将 谢晋元 少将
王竣 中将  梁希贤 少将 陈文木已 少将 寸性奇 中将  陈忠柱 少将 金崇印 少将
石作衡 中将 赖传湘 中将 李翰卿 中将 朱世勤 中将 戴安澜 中将 王风山 少将
胡义宾 少将 周 复 中将 彭士量 中将 许国璋 中将 孙明瑾 中将  卢广伟 少将
王剑岳 少将 陈济恒 中将 史蔚香复 少将 齐学启 少将 高志航 少将  张数桢 少将
尉迟凤岗 少将 吴国璋少将 庞泰峰 少将 赵锡章 中将  方叔洪 中将 萨师俊 上校
毛岱钧 少将 胡文臣 少将  赵渭冰 少将 邹慕陶 少将 黄启东,少将 林英灿 少将
郑做民 中将  张 敬 少将 刘世焱 少将  朱实夫 少将 吕旋蒙 少将
除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一九三三年长城抗战 —— 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八年间,国民政府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发表于 2007-2-13 18:49 4 显示全部帖子
哈哈,偶可是非文科出身的文科生啦 ;)
发表于 2007-2-14 22:43 5 显示全部帖子
不是啦,偶从来都是副业强于正业啦 ;)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