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200

主题

朔州

驼梁看太行

[复制链接] 查看:21082 | 回复:50
发表于 2015-9-16 16:51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苦哥 于 2015-9-16 18:23 编辑

驼梁看太行


驼梁,注定是今年朔州户外绕不开的话题。

记得在六月份的一次聚会上,朋友们说第二天要去驼梁,由于女儿中考,我没起心念。只是静静地看他们去了,悄悄地感慨他们照片中盛开的金莲花。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是两位熟识的朋友在北驼梁的界碑两边碰喝啤酒。那时,他们虽同在方寸之间,却是一人在河北,一人站山西。因为驼梁在河北省平山县与山西省五台县交界,界碑东边是河北,西边是山西。晋冀之好,晋冀之交,界而无间。

从此,再没起过去驼梁的心思。总觉得那里很远,得一次隆重的准备,精心的策划方可去的。

其间,发生了许多让我想不到,回不过神来的事,心一次次死灰般冷却。驼梁,没有想过要去,也没有想过它的美。

漫漫雄山初识太行

上了去驼梁的车,我还像在做梦。仅仅觉的是要走一走了,没有太多的想法,也没有过多的期盼。

从朔州出发,沿大运高速,到忻州北拐入忻阜高速,从五台山风景区出口下,左拐五公里在一座小桥北再左拐,12公里后到达南驼梁下的跑泉厂村,仅仅三个小时的路程。原来,驼梁也是我们身边的风景。

我们先登的是南驼梁。顺跑泉厂村南不到一公里的一条沟谷进去,伴水而行,就是去往南驼梁的路。

一路沟坎,一路乱石,伴着飞溅的泉瀑。我们行走其间,双眼除了石头、水、树木、花草,一点也望不出去,有点困窘。脚还得找地方落稳才可前行。加之午后饭罢,身上的倦怠一阵一阵袭来,我们走得很慢,松松垮垮。

驼梁,他们常说的驼梁,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户外的经验告诉我,不管怎样,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走,是坚持。

遇到一队人,他们已经撤下来了。他们说从南驼梁最高峰走到这里,下坡路,却已经走了两个半小时。其时,我们也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简单的相遇问题,难道我们登南驼梁顶部需要三个半小时。

心中有怨悔,脚下需坚持。

终于看到了一个垭口。看着平视出去就可见的蓝蓝的天空,心中有些激动。

到垭口一看,真想大叫一声。嘴里,眼里,脑海里,全部冒出惊叹的泡泡,而且还在不断膨胀。

对面是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北方的山怎么敢绿到让人心惊的地步。看是山,却不见石,不见土,眼中全是随山形起伏的绿色波浪。一浪连着一浪,向远方翻滚而去。

有两个斜跨出去的孤峰,可能是被这漫山的绿色吸引,向谷中探身望出去了。峰顶是绿色,峰背是绿色,却绽放着一张青白色的笑脸,在这漫山的绿中,显得妩媚动人,惹人垂爱。

在这里,山石本来的颜色,反倒成了一种提醒,一种点缀,一种衬托。

人说山西好风光……,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左手这一指,仅从一个垭口看出,竟是这般的锦绣。

想八月份去过河北省涞源县的白石山,说是太行山最北端的高山。可惜那天是阴雨天气,能见度不足二十米,眼睛一直困在雾中,让我没能好好望一望太行山。现在想来,那时太行山就为我深深地埋下一笔,这一笔首先在驼梁重重落下。

接下来的路感觉好走多了。因为那时心中已经没有怨尤,只有感叹与激动。

原始的次森林,让你一直行走在荫翳中。松柏,桦树与杨树交织,把你留置在层层阴凉中。脚下轻快了,精神健旺了。走了六年了,原来行走不全是靠精力,更多的是心情心境。

南驼梁海拔2281米。我们登上去时,感觉天已经清冷。但眼里却全是打闹嬉戏的山。一波一波绿山挨挨挤挤地向远方荡漾开去。我们居住城市周边的山,基本属于恒山山系,多是一波荡起,另一波却落在远方。太行山却是一波连着一波,一浪接着一浪,一山跌落一山又跃起,翻卷着,滚涌着,卷起层层绿色巨浪。

南驼梁已经很美了。一位路上同行的河北朋友说,北驼梁更美。登上北驼梁第一个哑口时,已经被绿山喂饱的眼睛,又吃了一顿饕餮大餐。不是欲壑难平,实在是秀山诱人。北驼梁的眼界更开阔,四周都是绵延跌宕的群山。时不时点缀的孤峰会打破你视觉的平静。让千山竞秀,万山奔流

单位有一幅画,叫“秋染太行”。那时对太行山没有太多的印象,只觉得是一景一隅,太行山未必有画中美。现在看来,只觉得哪位画家选择画太行,实在是壮着胆子提笔的。太行的神韵与震撼,那种让人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的感觉,怎能画得出。

去过野山坡,说是太行山与燕山的交汇处。巍巍太行从这里起步,沉冀、晋、豫边界南下。朋友们去过小五台、太行山大峡谷、北武当,这些景观,也是户外人常说的。看来,太行山注定是户外人不可绕开的去处。

太行山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战国,到解放时期,峰火连绵,战事不断。

从南北驼梁望太行,无数山河,满目幽绿。太行山的神奇山水,就让我从驼梁起步,慢慢领略吧。

突突泉水奔来袭

见过许多泉水,多是从山石中努力挤出来的。不见气势,形不成阵势。

从跑泉厂村上南驼梁路上的泉水,却改了我以往对泉水的印象。这里的泉水,用“跑”也不恰切,而应该用“奔”。它是挣脱大山,以充沛的精力,丰盈的流量奔涌出来的。它遇高是白花花一挂瀑布,遇深是绿汪汪一汪深潭,到种显示着一种流泻奔涌的气势。

泉,原以为多是从山脚渗出,最多止步于山腰。南驼梁的泉,却也喜欢徒步,它居然跟着我们的脚步上了山。

问去南驼梁怎么走,最方便简洁的答案就是顺着泉水走。爬山也顺着泉水走?初听确实不可信,可当你经历了,才会觉得确实如此,当走到泉水尽头时,不足几百米,就是南驼梁的顶峰。尽管不可想象,事实却如此。任性中见神奇,反常中显讶异。

北方的山,大部分睁着一双渴望有水的眼睛,充满了对水的期待。也只有有了水,才富有生机与想象。离开家乡后,我多以家乡有一条一庹宽的河流骄傲。看到这里的水,才觉得家乡的水未免有点轻浅了。

家乡的水,是众山脚下的泉水汇聚成的,而且是一出来就顺着沟谷流,温顺谦恭,甚至有点逆来顺受,像家乡的人。而这里,泉水却充满了激情,像一个任性的毛头小子,带着浑身的活力与生机,从山顶一路乱窜下来,东一股西一流,不受束缚,不服管教,一匹小烈马般顺着山势奔泄而来。有时甚至让你无法落脚。我们在谷中行走,多是踏着杂石迈几迈才可跨过泉流。泉水又不是雪山消融下来的水,这里也不是长江黄河的源头,怎么可以狂傲到这种地步。我真担心哪一天它不高兴了,会撞破了村民的房屋。

最是去北驼梁路上遇到的一汪清浅的泉水。深不到两尺,面积不到四平方米,一簇小黄花临水梳妆,下面平铺着嫩嫩绿绿的草,没有一丝杂质,没有一缕杂物,油绿油绿的水草,竟然给人一种嫩嫩的感觉。整个小池看上去像婴儿清澈的眼神,无邪的笑容,瞬间会将你融化在这轻浅却又深不见底的柔软中。

真是上天垂爱这个小山村,独将一汪碧绿留置于此。以泉水清亮的眼神,留驻你的心,净化你的灵魂。

四季太行幻若梦

我们从北驼梁下山时,说好是跟着同住一个农家院的邯郸驴友张宁走。因为她七月份来过一次,是考取了户外救援证等众多资质,喜欢带长线的资深驴友领队。

可她却迷路了。我们与他们的团队坐在山梁等,她下去找路。

一圈儿上来,她才说就是我们等待地方这条向下延伸的路。她夏天来的时间,漫山盛开的金莲花镶出一条路来,她没有太在意就走了下来。现在金莲花谢了,路却认不准了。

夏天,满山的金莲花,居然镶嵌出一条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想是梦幻小径吧。远处是绵延伸展的绿山,近处是漫山的金莲花,奇景,怪石、山风,牛羊,云霞。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致。无法想象,充满期待。

秋天呢,近处紫荆山五彩斑斓,璀璨夺目的秋色已经让我欲罢不能,每年秋天登临一次。那绵延千里,极目无边,异彩纷呈的太行山呢,是不是种种非亲眼观瞻无法想象的美艳与雄奇。

冬天呢,极目银装素裹,妖娆逶迤的群山,近处白色冰晶包裹着满枝红色的油瓶瓶面果果,黄色的沙棘,阳光下一闪一闪晶莹剔透,又是怎样一个童话世界。

不敢想了,已经看轻了家乡的泉水,看薄了家乡的恒山山脉。再想下去,怕梦也会停留在太行,停留在驼梁,不肯回到家乡。

从北驼梁下来,榆树坪村有处小院落。砖木房子,灰瓦砌顶,白色墙壁。柳条编的篱笆墙,院里有红色、黄色十几种盆花,七八摊正在晾晒的蘑菇。玻璃擦得干净明亮,锁着门。看着,看着,就想见到它的主人。想它的主人也一定素静淡雅,清爽整洁,满怀生活的爱与敬。


对生活理应如此。应该有太行的大气磅礴,心纳远方;也应有一颗干净素雅,满怀爱与敬的心。

IMG_1942.JPG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16 16:51 2 显示全部帖子
驼梁看太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16 16:51 3 显示全部帖子
驼梁看太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16 16:51 4 显示全部帖子
驼梁看太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16 16:52 5 显示全部帖子
驼梁看太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16 16:52 6 显示全部帖子
驼梁看太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16 16:52 7 显示全部帖子
驼梁看太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16 16:52 8 显示全部帖子
驼梁看太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16 16:52 9 显示全部帖子
驼梁看太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9-16 16:52 10 显示全部帖子
驼梁看太行

2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