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70

主题

廊坊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复制链接] 查看:2533 | 回复:36
发表于 2016-4-19 11:29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西湖依旧斗细腰,

岸柳烟花竞妖娆。

二十四桥游人众,

不见玉人月吹箫。


蜀冈--瘦西湖,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与杭州西湖齐名,是扬州的城市名片。在扬州市西北部,因湖面南北狭长,故称“瘦西湖”。至于何人名之,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写了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还有一种说法是,瘦西湖本来叫做保障湖。乾隆年间,湖心淤塞,扬州的盐商们便出资疏浚,并在两岸兴造了许多亭台楼阁。一天,三位盐商到湖上游宴。他们觉得保障湖风景不比杭州的西湖差,可叫“保障湖”不好。我们这个湖也在城西,不如也叫西湖,但总要和别的地方有所区别,就商量着在“西湖”的前面加个字。但他们苦思冥想,没有一个中意。邻座有位书生,一直在听他们争论,看着他们笑。盐商们见了,觉得他是个有才学的人,于是向他请教,这位书生说:“扬州的这个湖,是可以与杭州的西湖相比,而清瘦过之,依我之见,称‘瘦西湖’可也。”从此,“瘦西湖”的名声就传开了。

我们游瘦西湖自西门而进,沿湖向东南而游,过白塔、五亭桥、凫庄,没再往南走,从北岸回返,游小金山、白塔晴云、望春楼,向北过静香书屋,观几座人工瀑布,南返,过最拥挤之“二十四桥”,游熙春台,从西门出。因时间所限,南、北、西、东都没游到头,但重要的精华景点基本游到了,但人多拥挤,也属走马观花,主要是表面印象。

夹岸杨柳,堆烟叠翠。柳丝依依,轻拂碧水。天鹅嬉戏,掌红羽黑。交颈亲昵,引人陶醉。百花纷开,含苞吐蕊。争奇斗艳,满园芳菲。画舫游弋,蓝天鸽飞。亭桥卧波,塔怀慈悲。楼台水榭,更具品位。文化历史,交映生辉。风景如画,高雅妩媚。愿生江南,不再北归。

这里虽处长江北岸,但风景韵味几同江南,令人更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瘦西湖最具名气的地方当属“二十四桥”。原以为真有二十四座桥,其实一看就是一座很好看的拱桥,据介绍,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但是不是因此就叫“二十四桥”呢?其实不是,但说法也不一。一说是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考证记载,确有二十四座桥。一说是就指一座桥,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十五:“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红药桥之名出自南宋词人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只一座桥为什么又叫二十四桥呢?也有个说法,《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即原吴家砖桥,周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妓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所以杜牧后来曾有《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样,二十四桥就和明月和玉人联系在了一起。而今,这个文人士大夫聚会游乐的场所,成了普通大众游览之地了,人们慕“二十四桥”之名,都要在此过一过,导游也特地在此多做介绍,这里也就人满为患了,玉人哪里还敢来此明月吹箫呢!

扬州是个有文化历史的地方,瘦西湖更是个有风景、有故事的好去处!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发表于 2016-4-19 11:30 2 显示全部帖子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发表于 2016-4-19 11:30 3 显示全部帖子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发表于 2016-4-19 11:30 4 显示全部帖子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发表于 2016-4-19 11:30 5 显示全部帖子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发表于 2016-4-19 11:30 6 显示全部帖子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发表于 2016-4-19 11:30 7 显示全部帖子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发表于 2016-4-19 11:30 8 显示全部帖子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发表于 2016-4-19 11:30 9 显示全部帖子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发表于 2016-4-19 11:30 10 显示全部帖子
扬州行印象之四--瘦西湖印象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