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8929

主题

贵阳

重走洛克线,探秘香巴拉

[复制链接] 查看:102929 | 回复:162
发表于 2016-10-8 22:34 1 显示全部帖子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户外之马 于 2016-10-10 08:44 编辑

重走洛克线,探秘香巴拉

    在现代史中,我国西南地区,是西方人冒险的乐园。他们或传播宗教,或采集标本,或猎奇探幽,或丈量测绘,或收集情报,或统军作战......形形色色,林林总总,足迹踏遍西南山山水水。这些人物中,我以为最为著名的要数这四位:柏格里、洛克、斯诺和史迪威。
    大家知道,后两位深得党政高层的欢迎,所以家喻户晓;前两位虽颇受当地人的热爱,但外人却知之甚少。

9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9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10-8 22:34 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户外之马 于 2016-10-10 08:47 编辑

重走洛克线,探秘香巴拉

    柏格里拯救苗彝于水深火热之中,曾经使贫穷落后的威宁石门坎成为西南文化的制高点,这里不表。洛克让神秘的东巴文化浮出水面,让全世界知道青藏高原东南缘有个香格里拉,其影响力不亚于陶渊明,不仅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为户外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10-8 22:34 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户外之马 于 2016-10-8 23:33 编辑

重走洛克线,探秘香巴拉
    约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1884-1962),美籍奥地利人,植物学家、探险家、摄影家和人类学家,东巴文化研究之父。1922年来到云南丽江,为美国农业部和哈佛大学采集生物标本,同时为美国《国家地理》拍摄图片。在野外作业过程中,洛克偶尔接触到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继续研究生物学的同时,投入东巴文化研究。
    当他获悉纳西男女殉情是为了到“玉龙第三国”去过幸福生活、而“玉龙第三国”就在贡嘎岭之后,洛克便产生了到贡嘎岭一探究竟的想法。
    “玉龙第三国”在亚丁雪山之上,那里的仙乃日、央迈勇和夏诺多吉三座雪山,分别居住着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那里是纳西人死后的极乐世界。在得到木里王的支持和贡嘎岭匪首扎西宗本的安全保障承诺后,洛克于1928年6月和8月,两度深入“玉龙第三国”——稻城亚丁进行探险考察,取得了生物科考辉煌成就的同时,通过《国家地理》向世界首次展示了亚丁香格里拉的美丽。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10-8 22:34 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户外之马 于 2016-10-9 08:27 编辑

重走洛克线,探秘香巴拉

    当他计划第三次进入亚丁时,却受到匪首的威胁和阻拦,不得不放弃。之后,他研究东巴文化的手稿和资料,毁于日军的炮火,又由于解放战争的影响,洛克不得不离开丽江,回到夏威夷,过着穷愁潦倒和孤独的生活。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10-8 22:34 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户外之马 于 2016-10-9 09:18 编辑

重走洛克线,探秘香巴拉

    洛克的经历,经好友希尔顿创作成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又经改编成电影,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从此,“香格里拉”、“香巴拉”便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然而,这些都不属于洛克。
    “与其躺在夏威夷的病床上,我更愿意回到玉龙山的鲜花丛中死去。”尽管洛克一直想再次回到香格里拉研究他喜爱的东巴文化和珍稀植物,但由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的敌对态度,这一愿望成为泡影。1962年12月5日,洛克在孤独和思念中病逝,再也回不到他魂牵梦绕的香格里拉。

3人点评 收起
  • gy异域风光 欣赏美图 2017-1-31 09:15
  • 户外之马 工布家是水洛乡都噜村地道的藏族人家。这间小屋是他家的经堂。我参观老人家做完整个祭祀佛祖的过程,一丝不苟,虔诚备至。 工布家也是最早开展接待驴友的人家。宽敞的藏楼和温暖的情怀,接待十多人的队伍完全没问题 ... 2016-10-9 08:16
  • 户外之马 工布的父亲在做祭祀,吹响海螺告知神佛。 2016-10-8 23:21
发表于 2016-10-8 22:34 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户外之马 于 2016-10-9 09:30 编辑

重走洛克线,探秘香巴拉

    尽管香格里拉虚无缥缈,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却如潮水一样,竞相涌入藏区,去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有一千个驴友,就有一千条洛克线、一千个香格里拉”。
    走“洛克线”一直是户外的一项顶级运动,虽然有不少人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最近又有一青岛驴友魂归香格里拉),依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每一个背包客。
    下面就是我所走过的洛克线,我所看到的香巴拉。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10-8 22:34 7 显示全部帖子
重走洛克线,探秘香巴拉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10-8 22:34 8 显示全部帖子
重走洛克线,探秘香巴拉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10-8 22:35 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户外之马 于 2016-10-12 08:20 编辑

重走洛克线,探秘香巴拉

    香格里拉被人称为“上帝的后花园”,这称呼一点不假。自清末国门被轰开以来,西方的“植物猎手”们蜂拥而入。他们以丽江等地为大本营,大肆收集珍稀植物的种子,带回西方培育种植。其中,英国皇家林园的数十万种名贵兰花、杜鹃,其祖先均来自大香格里拉。
    这是我在都噜村后山发现的一株兰科植物。叶1至2枚,卵圆,革质。蕙状花系,花期9-10月,苞瓣翻卷成线状。当地人叫霍吧啦(藏语)。
    与当年洛克采集的这个珍稀猛禽标本相比,我照的这株植物简直太渺小了。然而,这也是硕果仅存,我为见到她而感到非常高兴。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6-10-8 22:35 10 显示全部帖子
重走洛克线,探秘香巴拉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