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36

主题

安庆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地方文史资料——卒子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354282 | 回复:948
发表于 2018-7-5 12:43 291 显示全部帖子

鹿山古石塔——卒子走遍安庆

鹿山古石塔

——安庆石塔系列

第153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鹿山村的一座清朝初期的古石塔。图一:鹿山古石塔

    鹿山古石塔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鹿地,是安庆近郊主要游览区之一。位于安庆杨桥镇鹿山村境内。大龙山是安庆最主要的游览区之一。龙泉寺位于在安徽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境内。图二:鹿山古石塔整体位置

    龙泉寺相传在古时,一位朝廷高官路过杨桥镇,当其游玩至一座名为白路山的半山腰时,突然发现有一口长宽一米五余的四方井,虽干旱季节,井水不枯,喝之甘甜,他甚是奇怪。寺庙虽不大,在清末安庆三大古寺之一。图三:鹿山古石塔近距离

    此官善风水,他细细打量周边景物后大吃一惊。原来,在该井上方两侧还各有两个小圆井,而且小圆井上方又各有两个天然石头露出地面。图四:鹿山古石塔局部

    从整体上看,四方井如龙嘴,两个小圆井如龙眼,天然石头似龙角,俨然就是一个龙头。另外,随着“龙头”望去,其后山脉蜿蜒伸曲,犹如龙身。该官员见状立刻叩拜,并出资在此修建了一座寺庙,名曰龙泉寺。图五:鹿山古石塔由麻石建筑

  龙泉寺依山而建,历史悠久,山门左边有三个泉眼,名曰“龙泉”,又名“龙井”,泉水甘甜。据桐城县志记载,龙泉寺建于宋朝(一说为明朝),清朝康熙、咸丰年间多次重建复新,其时殿宇辉煌,香火鼎盛。图六:鹿山古石塔建在半坡间

    从龙泉寺下前山,是鹿山村的山谷地带,这里曾是龙泉寺地界,在这片地界上,清朝初期的龙泉寺大德高僧坐化后埋入石塔内。图七:鹿山古石塔石碑

    古石塔位于鹿山村龙泉寺前山山谷处,处于寺的中轴延长线上,原名“真身宝塔”。该塔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大龙山本地产花岗岩建造。图八:鹿山古石塔塔檐

    鹿山古石塔,三层垒砌而成,部分石体上有石雕。塔下为六边形素面台基,边长一米余,其上为须弥座底座,边长一米余,高约二米。

图九:鹿山古石塔塔檐

    鹿山古石塔上置双重须弥座,须弥座上正中置一六方形平座,其上起第一层六方塔身,边长一米余,高一米余,塔身上部叠涩出挑。图十:鹿山古石塔塔顶

    一层塔檐上出短檐。立碑石一座,字迹不清,初判为清朝康熙年间。具有一定的科技史价值。鹿山古石塔就尽快列为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十一:鹿山古石塔

(本篇完)

2018-07-05

发表于 2018-7-6 12:58 292 显示全部帖子

大王庙街53号旌表忠贞牌坊残件——卒子走遍安庆

大王庙街53号旌表忠贞牌坊残件

——安庆牌坊与牌楼系列

第153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大王庙街的一个已经消失了的节孝牌坊。图一:大王庙街53号古建筑

     大观亭大王庙传统民居,是老城安庆最后历史遗存。位于大观区的大王庙街53号古建筑,为清朝古建筑,建筑二层格局,外墙被水泥砌筑,无法看出清朝建筑的风格。图二:大王庙街53号古建筑内部二进

    大王庙传统风貌保护区传统民居建筑群是安庆仅剩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目前安徽省保存面积最大、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之一。图三:大王庙街53号古建筑内部二进天井

    大王庙传统风貌保护区传统民居建筑群现存数百间具有典型皖派风格传统民居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六大派系之一的“皖派建筑”,在安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展示区域。图四:大王庙街53号古建筑穿坊木制结构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大王庙传统风貌保护区传统民居建筑群中的53号建筑内的残存节孝牌坊,目前含牌坊石柱一根,其它残件若干。图五:大王庙街53号古建筑内部一进

    如果安庆的文史专家、学者不倡议保护,这些历史遗存将很快被冲刷掉。从大王庙街53号屋附近寻到的半截牌坊残件表明,当年这座节孝牌坊的恢宏与壮美。图六:古建筑内部墙壁上的绘图

    据大王庙街街坊邻居当地百姓讲述,当年这座牌坊是在屋边,是清朝朝廷为旌表大王庙一位贞洁女性而立的牌坊,牌坊为汉白玉质地,已经有百年历史。图七:古建筑内部结构

    文革期间,红卫兵们在革委会的领导下,将这座牌坊整体推倒,很多人将推倒之后的牌坊残件拉回去,久而久之,当年的牌坊残件已经基本无法寻找。图八:古建筑内部细节

    无意之间,卒子在一户百姓家的屋基下,找到这截残存的牌坊立柱残件,屋子的主人说就是大王庙街53号牌坊的残件,当年她的父辈从废料堆里,抬回去这截牌坊残件,也为今年人民提供了一段历史。图九:有着百年历史的木门

    通过对这截牌坊的残件研究,这个节孝坊是二柱牌坊,以中央筑以坊门,由两旁的上辕的华表头和中间的横梁或板门组成。经过卒子手绘之后,大致能够看出一二。图十:卒子手绘节孝坊想像图

    节孝坊横梁上筑起斗拱和屋檐,整体小巧而精致,又称为节孝牌坊。这座牌坊在大王庙街53号建筑的门前,坚实纯美,庄重威严。图十一:古建筑内部部分细节

    这座牌坊是为旌表先贤而建;表明安庆老城百姓在忠、孝、节、义上的成绩。旌表忠贞牌坊,旌表孝道的贞节牌坊。图十二:保护性建筑

    大王庙街53号节孝牌坊是一座精巧雄伟的石牌坊,面朝大王庙老街,一条石板路从牌坊边通过。图十三:牌坊残件一截

    牌坊流行于宋代,盛于明朝和清朝,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具有褒扬功名、旌表节烈、倡导民风的作用。图十四:疑似牌坊残件

    节孝牌坊多为朝廷表彰妇人守节、尽孝之美德而立。每座节孝牌坊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散发着人性的光芒和血泪。图十五:疑似牌坊残件

    是为一位女性“节妇”修建的。旌表她矢志不渝,保全贞洁,“奉旨”修了这座节孝牌坊。图十六:牌坊残件一截细节

    大王庙街53号只是这条老街的一个缩影。图十三:同样着的马头墙

(本篇完)

2018-07-06

发表于 2018-7-9 08:11 293 显示全部帖子

凤溪圆觉庵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凤溪圆觉庵遗址

——安庆寺庙道观与遗址系列

第154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凤溪圆觉庵遗址。图一:圆觉庵遗址

    去过大龙山的朋友,肯定没有见过今天卒了拍过的照片,因为这是经过千难万难才换来的照片。照片记载了大龙山二、三百米高的横排湾里的一座古寺庙遗址。图二:圆觉庵田基

    圆觉庵座落在大龙山上高程约为二百至三百米高度的山坡间,早在明朝就已经建成。一块长长的长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图三:大龙山巨石

    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庆及周边战争时,被付之一炬,毁后原址再无建筑。从规模上看,这座圆觉庵无疑是大龙山最大的寺庙。图四:圆觉庵庙基巨石


    长约百米的巨石屋基外围,高达数米的庙基基础,每场重达近一吨的花岗岩庙基,即便现在使用机械也很难完成这块巨大的工程,何况是在四百余年前的明朝。图五:圆觉庵庙基巨石

    一条细细的溪水从庙基巨石基础间流出,犹如一条小小的瀑布,这既是饮用水源、又是生活洗漱用水,当初在建造寺庙时,聪明的僧人们就想出这样的办法。图六:圆觉庵庙基巨石

     四百余年前的明朝中晚期,安庆大龙山就建有这样的寺庙,名叫圆觉庵,现在已经无法复原当年规模宏大的寺庙模样,但从长达百米的庙基初判,这里曾经生活过数以百人的僧侣。图七:溪水从圆觉庵庙基中流出

    芸芸众生,曾经这里一走进庵门,整个与世隔绝,剩下这方圆数里的森林和田地。新修建的圆觉寺位于大龙山狮山脚下,圆觉寺也就是今天介绍的圆觉庵重建的寺庙。图八:成年人在圆觉庵庙基巨石前对比

    圆觉庵位于大龙山狮山一座小山岭间,明朝晚期曾建有石塔一座。石塔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七层,全部石砌,无梯级可登,塔基为高达一米的须弥座,可惜未找到。图九:圆觉庵庙基巨石人工开凿痕迹

    狮山是大龙山的一座余脉,其山顶及山下沟内皆为褐色圆形巨石,表面无棱无角,光滑如磨。狮山怪石嶙峋,好多巨石堆叠在一起,或状如累卵,或刀劈斧削,其势撼人心魄。图十:圆觉庵庙基巨石间的溪水

    圆觉庵庙宇基座上看到一些过去遗留下来的大块人工开凿的巨石庙基,从这些遗留下来的建筑材料看,这座庙宇至少应该是明末清初的建筑物。图十一:长达几十米的圆觉庵庙基

    狮山上有很多的风景点,巨石之间的石棚光滑圆润。穿过密林的山道要走一个多小时才到了圆觉庵遗址,看过圆觉庵,安庆再无庙。图十二:高山流水

    大龙山岿巍峻峭,群峰峥嵘,是安庆北部天然屏障。这里有着数不清的历史,看不尽的故事。图十三:用手触摸的历史

(本篇完)

2018-07-07

发表于 2018-7-9 08:15 294 显示全部帖子

温桥革命烈士黄金应墓——卒子走遍安庆

温桥革命烈士黄金应墓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54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清河乡温桥村革命烈士黄金应墓。图一:建在半坡间的黄金应同志墓

    革命烈士黄金应墓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清河乡温桥村的一个山坡间。新墓碑是2013年建筑的,原墓碑仍在原处。黄金应是近代安庆地区涌现出来的无数革命先烈中的一员。为安庆的革命奉献出生命。图二:黄金应烈士想像图

    查询了整个怀宁县网上资料,除了怀宁县英烈网上的照片之外,基本上没有黄金应的任何资料。从墓碑上看,一门两忠烈,说明其与父辈或与兄弟双双牺牲。图三:网上黄金应同志的资料图片

    据当地的百姓描述,民国期间,黄金应同志在柏子山革命根据地牺牲,牺牲时年仅三十二岁。没有得到官方确认,卒子游记以百姓口述为记载,传播安庆地区的提供革命事变与人物,不妥之处,请相关人士指正。图四:网上没有黄金应同志的相关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柏子山被开辟为抗日游击根据地。听当地百姓讲述的抗战岁月,和抗日游击队员英勇抗敌的光辉事迹。安庆居于武汉与南京之间,战略位置举足轻重,抗战时期,日军企图攻占武汉,安庆便是“大跳板”。被定名为“安庆攻略战”的侵略。图五:黄金应同志墓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秋天,利用怀宁县百子山地势险要,中共桐怀潜县委决定开辟百子山为抗日游击区。当时,百子山处于日寇包围之中,敌情复杂,百子山区委坚持发展抗日力量,在百子山、海口洲等地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和游击队、自卫队等武装组织,领导抗日锄奸队,创建百子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支力量中就包括牺牲的黄金应同志。图一:黄金应同志墓

(本篇完)

2018-07-08

发表于 2018-7-9 08:19 295 显示全部帖子

陈冲陈家堂轩及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陈冲陈家堂轩及老屋

——安庆祠堂系列

第154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凉泉乡陈冲村的陈氏堂轩及老屋。图一:卒子从骑曾于2013年到访陈家冲

    “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是安庆市望江县凉泉乡陈冲村陈家堂轩及老屋的一幅对联。横批“感睦遗风”。图二:陈家堂轩八字门

    据江州义门陈氏宗族史记载,天下第一家指唐宋时期的江州义门陈氏。创造了十五代、三千玖佰柒十捌余口、历时三百三十二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饮、击鼓传餐、百犬同槽、孝义传世、耕读传家、家无私财、族产共有、人无贵贱、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和谐相处的人间奇迹,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和谐团结最紧密的大家庭。图三:感睦遗风

    唐僖宗李儇于884年御笔亲题“义门世家”,宋朝多次旌表,帝王将相名流纷纷题词赋诗。内待裴愈奉旨赐书并题词曰:天下第一家。后宋仁宗以弘扬孝义为由下旨分家。《中国姓氏通书》誉为: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图四:望江县凉泉乡陈冲村

    宋朝太宗赵炅于淳化三年(992年)七月十五日,御笔旌赐“义居人”,并赐联:“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图五:陈家冲有多处堂轩

    宋朝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赵匡义)驾临义门,君民共宴后,随臣张泊、裴愈皆奏言:“其人尚义,犬亦效 尤。”陈竞回答:“臣家蓄犬百只,共一巨舟公饲之,一犬不至,其群犬不食。”太宗以为奇,遂同陈竞至百犬牢,诸臣随至。陈竞令人端来百馍,便击鼓,群犬应声而至,各叼一馍,站立不动。却有一只小犬叼一馍往外走。太宗生疑,随而察之,只见小犬至正宅老犬处(因非正食时),放下馍于前,返回百犬牢,轻吠一声,众犬才食馍。众人齐赞:“义形于犬也!” 太宗惊叹,遂于“百犬牢”门上亲题一联“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中异类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内同声共护门”。图六:陈家堂轩内部

    义门陈氏开基祖为陈旺,字天相,系陈朝宣帝第六子之五世孙。其兄兼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初官江州。因兼升官另任,陈旺于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四月,迁至江西九江郡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即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开创基业。为义门陈肇基祖。图七:重修的陈家堂轩外部

    陈旺后裔从江西迁至安徽安庆望江县,开辟陈氏安庆地区家族。卒子前往的凉泉乡陈冲村已经有五百余年历史,繁衍三十余代人。图八:陈家堂轩青砖墙与石门框

    陈家堂轩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在一九四九年四月解放大军横渡长江时,与陈氏宗祠一起被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部”和团部驻地,陈赓同志曾在陈氏多处祠堂内指挥大军渡江。图九:陈家堂轩门牌

    陈家堂轩由于年久失修,九十年代重修时推动原老堂轩的左右厢房等多处,现存的堂轩有部分重山墙头,堂轩面貌基本保留。图十:陈家堂轩青砖墙

(本篇完)

2018-07-09

发表于 2018-7-10 10:39 296 显示全部帖子

南段古城墙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南段古城墙旧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5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玉琳路街道办滨江苑社区的南段古城墙旧址。图一:安庆清朝咸丰年间城防。

     安庆城墙,据百度了解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城区内,始建于南宋,解放后于五十年代初拆除。安庆城墙现残存主要有两段,另有若干段遗址,今天卒子向大家再介绍一段前不久修复好的南段古城墙。图二:屋基就是城墙基遗址

    安庆古城墙始建于南宋,距今八百多年。清朝咸丰年间以后,曾国藩主政安庆时,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北古城墙长约二百余米,城墙呈南北走向,青砖叠砌,错落有致,是安庆市区唯一一段未被拆除的古城墙。图三:遗址

    今天卒子介绍的南段古城墙是修旧如旧经过修葺的的古城墙,但基本保留了它的原貌,还原了历史。原城墙下的街道未修建时,这段古城墙高约十米左右,进城时需要一步一步拾级而上,走上城墙,会让人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能够直接看到长江。图四:南段古城墙遗址局部

     “南段古城墙旧址”与原“北段古城墙旧址”、“西段古城墙旧址”还有将来不久后卒子介绍的“东段古城墙旧址”构建成安庆古城的原貌。图五:南段古城墙旧址保护牌

     今天卒子介绍的南段古城墙是安庆城区修旧如旧的古城墙,中间有部分为原老城墙砖,据史料记载,此段老城墙为清朝同治年间修复,城墙主体建在高岗之上,南临长江,全长约一百余米,现城墙高约三米多,原高约十米。城砖为二顺一丁匾砌。图六:南段古城墙遗址局部墙体内的青砖

    踏在南段古城墙上,感受当年“城墙城墙几丈高,三丈六尺高,骑白马,带把刀,到你家里抄一抄……”的韵味,古城安庆,高大沧桑的城墙与雄伟高大的城门;安庆南段古城墙,又称“月城古城墙”。安庆“月城”,当年走到玉虹街,进了“玉虹门”这才算进了安庆城。月城,实际就是瓮城,又称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图七:南段古城墙遗址局部

    安庆几座古城门实际都有“瓮城”,最大瓮城是古城“首门(正门)正观门”外瓮城,它也是防御能力最强的瓮城,并拥有两扇城门。太平军与湘勇在安庆鏖战时期,传说翼王石达开在正观门瓮城外再建一月城,来巩固天京第一门户皖垣安庆,这就是安庆月城的前身。图八:新修复的南段古城墙旧址

    曾国藩在安庆古城墙及防御工事,日记中记载: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九月十八日,旋出门看城,从小南门绕至西门、北门、东门,出东门外,至宝塔,登塔顶一看,旋归寓。九弟布置之法,城内分段:守垛者,李祥和一营,由东门而南,至西门止;萧开印管中军,由西门至北门止;李臣典一营,由北门至东门止。城外扼要扎营者,熊登武一营扎西门外石垒,程学启一营扎北门外三垒,张诗日一营扎东门外宝塔石垒,尚为周密。图九:南段古城墙保持了修旧如旧的风格

    曾国藩又记载安庆古城墙,日记中记载: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初四日,由东门(枞阳门)登城,周历(走遍四周)北门(集贤门)一带,至西门(正观门)下城,至城外看盐河一带,傍夕归。图十:新修复的南段古城墙局部

    曾国藩意识到正观门自古就是安庆古城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专门视察西门外战略要塞---盐河护城壕,日记中记载: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初八日,出门看盐河濠沟,酉初(17点)归。曾国藩第三次视察盐河护城壕,并现场调研,日记中记载: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三日,出门拜客,至城外河下一坐,归途看盐河濠沟。图十一:新修复的南段古城墙一侧

    曾国藩带领湘军安庆大营各营将领,现场指导安排,拆除太平军所筑月城,将月城砖石移至盐河护城壕,正式开工移建新月城,日记中记载: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六日,出城看盐河濠沟,又至东门(枞阳门)宝塔下看濠。似将西南隅贼所修月城拆去,改修盐河濠傍之城用;丈量月城(太平军所筑月城),凡一百四十一丈。盐河应修之地,凡一百八十六丈。图十二:新修复的南段古城墙另一侧

    月城移建开工次日,曾国藩迅速拨付修城所需财政,日记中记载: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七日,将盐河城工(城墙修建工程费用)算明,赋与各营。图十三:南段古城墙另一段被学校占用

    湘勇移建新城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廿一日,仅仅一个多月便已完工,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二月廿日,五更起,行题主礼,礼毕黎明,行遣奠礼。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新城建成仅百日,城墙有一处垮塌,曾国藩多次现场调研分析城墙垮塌原因,曾国藩督帅行署驻扎安庆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自集贤门迤南,直抵正观门外江岸”加筑外郭移建月城,并在月城南北两端各开一门,月城北门曰玉虹门、南门曰金保门,设重檐歇山顶式城楼,木构体系青瓦铺顶,四角飞檐翘角。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 在月城金保门南又增辟同安门,开卷顶城门洞无城楼。图十四:珍贵的清朝老照片

(本篇完)

2018-07-10

发表于 2018-7-11 11:04 297 显示全部帖子

小龙山猴子石(峰)——卒子走遍安庆

小龙山猴子石(峰)

——安庆风景系列

第154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的猴子石(峰)。图一:安庆小龙山龙头峰

    小龙山又名巨石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长江北岸的菜子湖畔,是安庆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总面积四十余平方公里。图二:远看小龙山龙头峰

    小龙山是大龙山的组成部分,为大别山余脉,小龙山是因亿万年前火山运动,在地壳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现象。小龙山最高峰龙头峰海拔520米,山间风景秀丽,巨石千姿百态,摩崖石刻“海枯石烂”苍古遒劲,印证了情缘名山古往今来就是有情人前来朝圣祈愿的福地。图三:小龙山

    小龙山以奇峰、秀水、神石、幽洞、白玉兰闻名于世,被称为“五绝”。竹林似海,松风如涛,枫叶胜火,更有满山遍野的野生白玉兰,在华东地区绝无仅有,全国亦属罕见。图四:小龙山的巨石

    小龙山的巨石因石得名,以石称奇,这些巨石都是天然形成,奇峰有龙头峰、织女峰(猴子峰)、罗汉峰、牛郎峰、莲花峰等。图五:小龙山的幽静

    猴子石位于巨石山的蓬莱三仙境内,这些巨石兀立山巅,鬼斧神工,惟妙惟肖。而背后还往往蕴含着一个故事、一段传说,有的叫人愤懑慷慨,有的令人低惋叹息,有的使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深思难忘!图六:小龙山安静

    小龙山对于整个安徽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更是龙山凤水之所,这里清幽灵动,浸润清纯。它濒临菜子湖,山环水绕,刚柔兼济。凤溪婉延曲折,流水潺潺!图七:小龙山织女峰猴子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何况这里山水相依!明朝学者王守仁、方以智,巡抚方孔;清朝诗人沙衍中,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安庆知府姚琅、胡缵宗,以及桐城派诸子等都曾登临绝顶,不少人还留下了千古绝唱。更有总督汪志伊、榜眼程芳朝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在自己死后或者将祖坟安葬于此,托体山阿。图八:蓬莱三仙

      海枯石烂为小龙山著名景点之一,位于织女峰,关于海枯石烂有一段经典的爱情故事,为后人敬仰并传为佳话。“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到巨石山一起看海枯石烂,让海枯石烂见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图九:山水相依小龙山

[size=0.83em]20151219 483.jpg (294.1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13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8-07-11

发表于 2018-7-12 12:29 298 显示全部帖子

千年驿站四十里沿山铺——卒子走遍安庆

千年驿站四十里沿山铺

——安庆近代商业系列

第154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境内的千年驿站四十里沿山铺老街。图一:安庆老城古地图

    据史料记载,安庆老城同安驿古栈道,出集贤门四里野螺桥,五里墩,十里铺,酒壶岭,十七里集贤关,二十里总铺,二十五里车津涧,三十里冷水铺,三十二里分水岭,三十五里杨家亭,四十里沿山铺、老鹳嘴、源浦寺桥。再往北,就出安庆了。图二:沿山铺老街现状

    安庆老城,过去是安徽省省会,过了五里墩,就是十里铺,再向北是罗冲,过集贤关,就到了怀宁境内了。据考,十里铺是民国十年(1921),安徽省长许世英派员从江边丈量而来,到现在的十里乡,正好是十里路,所以就叫“十里铺”。图三:沿山铺老街

    再向北就是大龙山,今天卒子介绍宜秀区的五横乡的一条老街,说是老街,其实就是几个老店铺。当地人称沿山铺。沿山铺有老茶馆、肉铺、铁匠铺等几家日杂生活用品店铺。图四:沿山铺

    这些店铺在老屋前搭一个草顶凉棚,南来北往的客人、周边村民,几家老屋的百姓,打把菜刀、买点洋火、称斤把肉,喝杯茶唠唠家常。从宋朝至今,这条来人客往的店铺成了千年驿站。图五:沿山铺老街

  沿山铺最为著名的是凉茶铺和铁匠铺,如今这些店铺的后人依然健在。他们在讲述他们父辈历史的时候,总忘不掉当年沿山铺的繁华。那水凉茶铺烧水的茶炉后边有抽风口,烧得是干把柴,塞几根进去,风一拉,就听见后面呼呼地响。图六:沿山铺老街曾经繁华多年

  沿山铺经营皮油、皮纸、麻、米、油等等,还有纸扎店,沿山铺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渐渐衰败。从安庆老城出城至集贤关,到总铺,走一段路到了大龙山镇的车津涧,这里有官行馆。图七:沿山铺老街两侧开满店铺

    离安庆城三十里地称为冷水铺,过分水岭至杨家亭,再走几里路才到四十里沿山铺、最后到老鹳嘴、源浦寺桥,再往北,就到了怀宁境内。图八:老街行人

   沿山铺是安庆老城过去向北的主干道,每隔几里路就有凉亭、店铺供路上行人、百姓歇脚、休息。久而久之,这里也就繁华起来。图九:沿山铺老街

   沿山铺中有一条小溪,经查询百度地图,才知道这条小溪从大龙山主峰三县尖北麓的余脉小山中流出,在沿山铺附近拐个弯再向东北方向流入宜秀区罗岭乡的菜子湖。图十:沿山铺老街想像图

    沿山铺旧时离怀宁县大龙山西北的白麟畈不远,一代大师邓石如就在这一带长成。邓石如的四世孙邓绳候,民国安徽省的首任教育司司长,六世孙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清朝咸丰年间,曾国藩坐镇安庆的督帅行营,曾国荃率部围攻南京,李鸿章刚刚在安庆组建的淮军,乘麦理洋行的商船由安庆开赴上海。湘军和太平军的战事进入了决定性的阶段,曾国藩与李鸿章曾多次经沿山铺到桐城。图十一:晚年李鸿章珍贵相片与安庆太湖赵氏

(本篇完)

2018-07-12

发表于 2018-7-13 14:53 299 显示全部帖子

曰公清朝余汇川夫妻墓——卒子走遍安庆

曰公清朝余汇川夫妻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54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曰公社区的一座清朝时期的古墓葬。图一:清朝余汇川夫妻墓葬在这片杉木林间

    曰公社区前身为怀宁县五横乡曰公村,现为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曰公社区。曰公社区地处五横西南部东与五横社区毗邻,南接安庆铜矿,西北与怀宁凉亭乡接壤。图二:清朝余汇川夫妻墓前雕刻比较精细的石狮

    曰公社区总面积约十平方公里,山场面积八千余亩,这里六分田、三分地、一分水,是个山川秀美、峰峦叠嶂、森林茂密,景色宜人的地方。图三:清朝余汇川夫妻墓后有盗洞

    五横乡人杰地灵,有“文化之乡”之美誉,这里有“千年一人”、“国朝第一”的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和邓石如墓地,均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石如和邓稼先纪念馆为安庆市重要的人文旅游景点。图四:清朝余汇川夫妻墓碑

   曰公社区位于大龙山北麓,属浅山丘陵区,东与罗岭镇、杨桥镇接壤,南与大龙山镇相毗连,西接怀宁县月山镇,西北接怀宁县凉亭乡。

图五:清朝余汇川夫妻墓前雕刻比较精细的石狮抱球

    曰公社区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之乡” 、“书法之乡”,有邓石如、邓稼先故居,千年驿站五横桥等名胜。今天卒子介绍在曰公社区山坡间的一座清朝古墓。图六:清朝余汇川夫妻墓

    余公,字汇川,号不详,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举人,安庆怀宁官员。《怀宁县志》载:“余汇川候补知县,后入江西为官,有政声。后调知州,以缉盗记大功,所至俱有惠政。以廉介自持。”这段记载,说明余公汇川是个品性端正的官员。图七:清朝余汇川夫妻墓碑

    余公汇川廉洁品格为人称道。少颖慧,积学能文,善书画,工吟咏。后忧劳成疾,光绪年间卒于怀宁龟山。当卒子在龟山看到余汇川的墓时,整座墓葬极为低调,二根望柱上有石狮,墓碑已经不太清晰。图八:石狮已经风化看不清楚了

    余汇川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卒,次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下葬至怀宁县曰公村龟山山坡间,一百多年过去,这座墓葬再也没有多少人去研究,去发现新的内容。唯有卒子再次将照片和他的生平在网络上介绍给全球观众。图九:清朝余汇川夫妻墓

(本篇完)

2018-07-13

发表于 2018-7-16 08:15 300 显示全部帖子

西小楼百年冬青与榆树——卒子走遍安庆

西小楼百年冬青与榆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54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的二棵有着110年古树。图一:戴世璜别墅一侧

     戴世璜别墅,卒子曾于2016年5月在第967篇文章里介绍过,大家百度一下即可以搜索到。这位传奇人物在安庆呆了很多年。戴世璜于1882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一个小镇上,父母都是基督徒。图二:戴世璜别墅又称西小楼

     1904年10月,戴世璜获准成为圣公会的教会医生。1905年,他受美国圣公会公务派遣,来到中国安徽安庆,1905年3月7日到达安庆,从此在此地生活了46年。图三:戴世璜一家

     戴世璜大部分时间在安庆同仁医院行医。1908年春,戴世璜接替华礼门医生担任院长,从1908年到1931年,长期担任同仁医院院长。1951年他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图四:戴世璜像

  在安庆的四十余年间,他不仅见证和参与了安庆近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变迁,还不顾自身安危,竭尽所能保护了一大批中国难民,对弱小者的同情和爱心,以及对安庆民主自由进程中所遇曲折的关注。他与安庆这座老城共度了大半生的时光。图五:戴世璜别墅老照片   

    在安庆戴世璜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与医疗上,这甚至比他的行医活动更让安庆人永远地记起他。图六:百年冬青树保护牌

    晚清时期的安庆地区,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社会事业尤其是教会医疗事业上贡献十分卓著。安徽同仁医院是教会所设,而戴世璜对安徽本地医护人才的培养是卓越的。图七:戴世璜别墅一侧的百年冬青树

    美籍护士博恩小姐在《戴世璜自传》的序言中,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他们在护理教育上所做的工作不只在当地而且在全国取得了很多成绩,和其他人一起为中华护士协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图八:百年冬青树

    1938年6月12日,日寇铁蹄踏进安庆后,同仁医院收容的难民达650人,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然后他张罗着腾出十多间大房子和礼堂让难民们住下,又派人四处购买粮食和蔬菜供难民们食用。后来蔬菜买不到,他又派人到胡玉美酱园买来几缸酱菜。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发生,他被日本先拘禁后驱逐出境,医院被日军作为司令部后才停止。图九:戴世璜别墅正在维修

    现存于安庆海军医院西小楼的戴世璜别墅,门前有两棵百年古树,他们是当初在建西小楼时种植,现在已经无法考评这两棵古树是由谁种植,但经过百年风雨,这两棵古树仍然枝繁叶茂。图十:戴世璜别墅门前的百年榆树

    西小楼一侧的冬青树,有110多年,为国家三级保护树木,树高约12米,地径约三十多厘米,一干多枝胸径,树龄有110多年。图十一:百年榆树保护牌

    冬青树常被用作景观树,安庆地区有很多。冬青树为亚热带树种,属常绿乔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其树冠卵圆形,树皮平滑,呈灰青色。有一定的耐寒、耐阴湿性。图十二:百年榆树

    西小楼前方有一棵榆树,树龄同为110多年,为国家三级保护树木,树高约11米,地径为三十多厘米,一侧的分枝已经枯死,被截枝。这棵榆树,是1900年前后栽植,树高约十一米,胸围均为三十厘米左右,长势情况良好,为三级古树,由安庆海军医院负责管护。图十三:百年榆树

    最后,卒子认为,用张老师的话说,对于安庆,戴世璜是一种精神,一种执着推动历史前行的精神。他在安庆生活了近半个世纪,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始终无怨无悔。这种精神的源动力,就是出于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图十四:戴世璜别墅一侧的百年冬青树

(本篇完)

2018-07-14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