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0

主题

其他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复制链接] 查看:117550 | 回复:455
发表于 2018-1-5 09:42 121 显示全部帖子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1-5 10:42 122 显示全部帖子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1-5 10:42 123 显示全部帖子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1-5 10:42 124 显示全部帖子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1-5 10:42 125 显示全部帖子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1-5 10:42 126 显示全部帖子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1-5 10:42 127 显示全部帖子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1-5 10:42 128 显示全部帖子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1-5 10:42 129 显示全部帖子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1-16 10:15 130 显示全部帖子

第九回 毛垭草原识所波 禾尼藏姑逐牦牛


  

    7月7日

    早上我从睡梦中醒来,打开手机一看,都七点多了,但房间里仍然是黑漆漆的一团,我借着手机微弱的灯光找到门后的开关,将电灯点燃,我这才想起,我们是住在一个四面不透光的小房间里。狼头还在昏睡中,急促的呼吸声有如一个小孩子在拉风箱,一呼一吸的过程不是很均匀,在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高城理塘睡觉也不是一件轻松幸福的事。

    今天虽然不着急赶路,但照例每天我都会早早地醒来,即使在家里也是一样,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吧,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般贪睡了,记得那时候,可以二十四小时连续睡。可现在,即便先一天再苦再累,第二天照旧会早早醒来。看来,贪睡也成了年轻时候的专利。

    自打早几天到达新都桥后,我便决定按照二十二天到达拉萨的计划走,主要是考虑自然的体力跟不上,再强大的女人终归还是女人。在此,我要澄清一个事实,绝不是我小看女人,在许多的事情上,女人比男人更有韧劲,她们身上爆发出来的那股劲,太多男人自愧不如,例如逛街。她们穿着细细的高跟鞋,从这一条街逛到那条街,从早逛到晚,从未见她们喊叫过累。而男人们只要陪她逛上两条街,保准一个个累得东倒西歪,腰酸背痛,可是她们却依然是兴致勃勃,方兴未艾。

    可在高原上骑车行走的女人,外表再强大也抵挡不了她们那颗脆弱的心。她们会慢慢选择逃避,例如搭车。我丝毫不会责怪她们没有男人一样强大,事实上在这条路上,许多的男人同样会选择搭车。刚从成都出发的那几天,真可谓是千军万马,几乎每支队伍中都有一抹红颜,使这个季节,这段艰难的历程陡添一道道亮丽的风采。可是越往后面走,路上骑车的女生就越来越少了。

    当然,不是每个骑行川藏线的女生都是搭车到拉萨的,也有那么一些看似柔弱实则坚强的女生,她们凭着一股韧劲,一步一摇全程骑车到拉萨。

    如果我们今日赶到巴塘县,有177公里,我与狼头自是没什么难度,但相对于自然就十分困难了,尽管她昨天只骑了二十多公里,但高原上的每一天都如同炼狱一般,得一关一关熬过去,越是到后面,越是一关更比一关难。

    起床后,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驮包。狼头的鞋套经过他这几的疯狂蹂躏早已是奄奄一息,被他狠心地弃之如敝履般丢在那间暗无天日的小房间里哀号,从此在这座高城与黑暗为伍,回不了故乡。虽然狼头事后对这一匆忙的决定有些后悔,但人已在数百里之外,追悔莫及了。

    走路都带着喘气,三人把包从二楼提到一楼,自然在只有十几米远的距离居然还停下来歇了两次。我与狼头把包绑在单车上,自然则跑去跟老板商量,看有没有顺路的车把她的包托运到我们今日的下一站——禾尼乡去。

    老板试着打电话过去,但半天不见有人接。自然有些着急,老板便指着墙上的一个电话号码让自然亲自联系。所幸电话终于还是有人接了,对方答应过来把包帮她托运过去。自然把驮包包括二十元运费一起交给邂逅客栈老板,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记得把包寄过去。我与狼头一早就放弃了驮包托运的想法,因为越往里走,这种代运驮包的事就越来越难,会越来越少。

    老板亲自上厨给我们每人煮了一大碗青稞面,外加几块呈酱紫色的牦牛肉。我把碗端在手中出来站在大门口,眼前泥泞的路上已经有许多的车友陆续上路。门前的洗衣机旁是昨日徒步过来一道吃晚饭的那两个女孩,她们一大早就在洗衣服。其中我们怀化的姑娘告诉我,她们准备在理塘休整一天,然后十点钟去看赛马,今天在理塘有一个赛马节,好不容易遇上,所以决定不走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之前,我只在书中、电视里看见过关于赛马的事,但好像大都发生在蒙古,蒙古才是马背上的民族。至于西藏的赛马节,还是第一次听说,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

    八点八分,三人一起滑进了这个城市中街道的泥路上,有几处看似深不可测的水塘,自然甚至不敢骑车过,下来推车绕过水塘边走。

    县城不大,道路两边的街道是清一色的藏式风格,石墙红檐。

    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块,使这个昨日下午夕阳下闪现金色光芒的小城又披上了一件白色的袈裟。

    穿过开始热闹起来的街道,慢慢地往城外走,路却越发泥泞不堪了,旧的水泥路早已被大车碾压得破破烂烂,路中间还残存着一个又一个的水坑,单车碾过去,车轮半陷。虽然未曾下雨,我一早就穿上雨鞋,借此抵挡路上四溅的泥水,失去鞋套的狼头此刻却是叫苦不迭。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从城里冲出三公里后,终于接上了主道——318线,三人如逃过一劫一般。回首望了望理塘,依然是那么的安静。理塘,你见,或者不见我,理塘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理塘就在这里,不来不去。

    我现在想起,有许多的地方,当我们溶入其中时,我们曾经是那么的讨厌她,嫌她丑,嫌她脏,当此刻我坐在家中写着这段文字时,却是那么地想念,那么地钟情。因为这个地方叫理塘,有仓央嘉措,有仓央嘉措钟爱一生至死不渝的女孩——桑吉卓玛。哪怕从他人间消失(失踪)也要在离自己心爱的人儿不远的地方。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听着我音响流出降央卓玛动情的《那一世》的歌声,不禁动容。如果你不曾走过,又怎能体会如此的深情呢?

    沿着国道向前走,是一个缓坡,一公里左右,来到那道著名的牌楼下,所谓著名是由于牌楼上书写的那行字:世界第一高城——理塘。许多的游客在他们的游记中介绍理塘时一定不会把这道牌楼忘记,它的照片总是挂在最前面,我一直以这道牌楼应该是建在进入理塘的入口处,事实上它处在离理塘西边几公里的318线上,仿佛这道牌楼是理塘的西大门。也就是我们离开理塘所要经过的地方。

    我们站在牌楼下,免不了又是一番拍照,陆续上来不少的骑行者,有几队徒步旅行的驴友,还有一对背包的小情侣,看着他们耳鬓厮磨,恩爱幸福的样子,我心中有了几分羡慕,真希望有一天能与自己心爱之人仗剑江湖,浪迹天涯,即便受苦也是快乐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好的事啊。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出了巴塘的西大门,眼前就是一片广袤的草原,这就是川藏线上的第一大草原——毛垭草原。

    毛垭大草原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县城以西,群山的环抱之中,如海的草原郁郁葱葱。夏日,湛蓝的晴空下,牛羊成群,绿草连天,盛开的野花姹紫嫣红,打一个滚粘一身花香;秋天,晴空高远,云朵洁白,草木金黄;冬日则是白雪皑皑,茫茫一片。季节的变化赋予大草原无边的神韵与风姿。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我们沿着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向前走,风轻云淡。刚走出不远,看见公路的右边草原上张贴着不少的标语,是关于今日赛马节的广告宣传。草地同样还插有许多块木牌,木牌上面书写着县级机关单位的名称,也许是县政府组织各单位的人员现场加油助威的吧。

    自然一见,不肯走了,想留下来看赛马。我与狼头自是不会答应,自然只有悻悻地跟在我们身后,一路走一路抱怨,口中囔囔道,既然是出来旅行,就应该尽情领略少数民族的各种风情与习俗,天天没命地赶路,旅行还有什么意义?我们俩就是充耳不闻。

    今日安排的路程可以说是进藏以来最为舒适的一天,全程只有五十七公里。且一路上风景如画,所以大家都是走走停停,尽情享受着这花海,这草地。

    毛垭草原最漂亮的季节就是7、8月份,整个草原鲜花盛开,毛垭就变成一个姹紫嫣红的花海;当然还有最热闹的赛马节,听说附近的藏民都会盛装汇聚在这片草原上,绵延的帐篷和鲜艳的服饰绝对让人眼花缭乱,场面非常壮观,还有俊朗的康巴汉子,漂亮的康巴美女,都是那么地令人心动。

    不觉来到一条河边,我站在公路旁的土坡上一块刻着“无量河”三个大字的巨石前俯瞰,整个毛垭大草原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缓缓地在我面前展开。绿中泛黄的大草原上,低矮的牧草细密地铺满了每一寸土地,一条河水在平坦的草原上蜿蜒流淌,曲折中或和或分,在绿草间留下一缕缕溪流、一处处湿地,如哈达一般在大草原上飞舞;天上飘着片片云块,不断地变幻着图案;连绵不绝的青山护卫在草原的四周,让这片草原如躺在母亲胸口的婴儿,安详地享受毛垭母亲怀中的温暖。

    前面有一队骑友在此休息,他们从包中取出昨日在理塘买的干牛肉啃了起来,秀气的女孩把牛肉干递到我面前,我看着干透透红的干牛肉,心有余力不足,从小就牙齿不好的我,虽然牛肉诱人,怕是啃不动了。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这时,上来一对穿着红衣服的父子,父亲大约四十多岁,孩子才十二岁,他们骑着一辆加长版的单车,父亲在前面掌控着前进的方向,儿子在父亲的背后随着父亲双腿蹬车的节奏也同样用力蹬着。这种双人单车在川藏线上是很少见的,一则因为单车身子太长,爬坡很费劲,二则在下坡转弯,特别是遇到路窄避让大型车辆的时候,其操纵者更要注备高超的技术与稳定能力。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所以有人说,川藏路上,什么样的奇人奇事都有。

    还真不能小看这对父子,一辆车,两代人,一个装有两个人行礼的大驮包,他们走起来还挺快。我走过去提了一下那辆单车,如撼大树,纹丝不动。

    我们随着轻轻流淌的无量河一路继续向西,河面越来越宽敞,草原也越来越壮阔,草地上的牛羊也如夏夜星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星,数不胜数。

    在离禾尼乡不到十二公里的地方,草原到这里更是广袤无边,草地上爬满了各种颜色的小花,黄朵朵、金灿灿、红艳艳、白点点、紫微微、绿嫩嫩,争奇斗艳,各显风骚。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面对着眼前的美景,众人不由自主地把车停下,纵身投入草原的怀抱。特别是那群年轻人,恣意纵情地在草地上奔跑、跳跃,摆出各种姿势,骚首弄姿、勾肩搭背、兔子奔跑、饿虎扑食、狼奔豖突。我们这几个上了点年纪的倒是中规中矩,个个满脸严肃,苦大仇深似的,站在草地上一如雕塑一般面无表情。

    看着这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尽情释放自己的青春,我站在一旁心生感慨,年轻真好。感叹岁月匆匆,光阴催人老。同时也暗自庆幸,在自己已过知天命的有生之年仍不乏豪情壮志,有勇气骑着一辆单车赴千里万里之遥,走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也许很多年以后,老得哪都去不了,我会为今日感到自豪与骄傲,并用训斥的口吻对后生小辈说,想当年……

    半小时后,天空中涌来阵阵黑云,接着飘起了小雨,草原顷刻变得迷离,不远处已是茫茫一片,连绵起伏的川藏线仿佛通向天上。

    狼头对今天这点路程以及全是平缓的道路稍嫌不足,上车一阵狂奔,瞬间没了踪影,我则陪着自然慢慢地走在绵绵细雨里。

    禾尼乡的七月有如我们江南的早春二月,风吹面寒,细雨无声,绿草遍地,衣衫易湿,冷风刺骨。

    早我们一步到达的狼头正躲在一家藏式客栈的屋檐下避雨,尽管他一路狂奔,但一停下还是冷得瑟瑟发抖,嘴唇乌青。

    已经到达禾尼乡了,但禾尼乡似乎只有几户人家,且分布较散,这里所能看见的除了草地上成群的牦牛。在西藏这块土地上,牦牛的数量要比人口多得多。

    我让自然打电话寻找她驮包的去向,好决定今日我们住哪一家客栈。电话那头告之驮包已经放在所波大叔客栈内。我正准备去这家客栈里找人问一问所波大叔客栈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偶一抬头却见我身前不远处立着一块蓝色的广告牌,上面几个大字写有“所波大叔客栈”。

    无巧不成书,世上还真有那么巧的事,不前不后,我们刚好在这个地方停留,而狼头也没有一个劲地往前冲,否则我们定当追赶他去,到时还又得来回多跑上几公里。

    我们推着单车横过马路,往客栈的院内走。大门口,细雨中站着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人,黝黑的脸庞满是皱纹,上身穿着一件灰布棉祅,黑色的裤子,头戴一顶暗红色包头的布帽,满脸微笑地迎接我们。我好奇地问,你就是所波大叔。老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朝我点头道是,还告诉我们驮包在客厅里。

    所波大叔,川藏路上无人不晓,凡走过318的骑友无不对所波大叔的纯朴、热情、大方、好客所称赞。在很多骑友的游记里都曾记叙过所波大叔家故事,在我未上西藏之前就早已耳熟能详。今日有幸亲睹老人的风采,岂不是一种注定的缘分。

    千万不要小看这位一脸和气,举止善良的老牧民,他还是一位知识分子呢,几年前他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下来,看着318线的游客是越来越多,于是就在国道旁开了一家客栈,广结善缘。

    所波大叔让我们先进屋去,他仍然站在雨中等待着陆续将至的骑友们。

    所波大叔客栈建在国道左边靠西的毛垭草原上,一排只有一层楼的房子,靠右边的这一栋应该是这两年才建的新房子,左边那一排看上去有点旧。

    而我们的住宿全在新房子里面,中间一道大门进去,是一条长长的巷道,巷道两排全是大小相同的小房间,每个房间内摆着三张床,上下铺,崭新的床架。巷道与房间全都铺着厚厚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只可惜我们这一路雨里泥里滚过来的这群泥猴子一样的骑友,瞬间把主人家新铺的地毯踩得跟花猫似的,到处是黑点。不过这家主人丝毫不在意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波大叔家的两个英俊的儿子在热情地安顿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几乎每个房间都住满了游客,且全都是骑车的朋友。在这里已经无法男女分开住了,反正是三四个、五六个人一个房子,住满为止。迟到的骑友可能连床位都挤不到。

    我记得2012年我第一次骑西藏,队伍中有一个山西太原的女孩子,人很漂亮,白嫩高挑,当时是大二学生。刚一到昆明火车站,她就对我们大家说,骑车去西藏的女孩要跟很多的男人睡。说得我们这群大男人个个面红耳赤,她倒是一脸从容,满不在乎的样子。果然后来一路上几乎每晚都跟不同的男生同住在一个房间。早几年的条件比现在要艰苦得多,根本没有选择的自由。

    我们把脏兮兮的单车推进房间,地毯上立即划出一道道黑色的辙痕。待安排好后,第一件事就是找插座充电,但插上半天,指示灯毫无动静。找到所波大叔的大儿子,他说已经停电十多天了。我后来想想也是,昨晚我们在理塘县城都停电,后来是老板自己发电才供我们照明、充电用。但所波大叔的儿子宽慰我们说,晚饭后他会给我们去发电,不过只能送到晚上十点。

    第二件事是找厕所,这栋房子是不带卫生间的,因为这里缺水。

    早几年听骑友说所波大叔家的客栈是没有厕所的,四面的大草原是天然的厕所。又几年过去,随着越来越的汉人进藏,现在应该有所改善了吧?

    小所波把我引进那排住房的最右边一间简易的连门却没有房子前。然后朝那指了指,我走了进去。立即让我想到在我上初中时一所农村中学的厕所,二楼铺着木板的上挖着一排长方形的洞口,然后人蹲下去,一会只听得下面“咚咚咚”一阵水响。可所波大叔家的厕所却是在地底下挖了一个有七八米深的大坑,人要是蹲下后往下看,真是心吊胆,且蹲坑的洞口又开得很大,晚上要是看不清一脚不慎,有可能整个人都掉下去。难怪有骑友在墙上幽默地写着“永远拉不满”、“深水炸弹”,我偶一看见,不觉莞尔,还挺形象的。

    有骑友把所波大叔家的厕所以及折多塘三姐妹客栈(她们家的厕所是从三楼一贯到底,中间没有停顿)的厕所誉为“世界上最高的厕所”。

    冷雨仍然在飞,站在草地上,无处可去,一个个被冻得缩着身子,小所波让大家去另一栋房子里去烤火。我们鱼贯而入,进门的那一间是厨房,烧的是燃气。从厨房里的左侧门进到里面的另一间,是一个大客厅,摆着十几张长条桌,是招待客人吃饭的地方。客厅中间架着一个火炉,炉火正旺,已经有几个骑友围在炉前烤火。我们一去,十几个人挤成一个圈,好一会,身上才有了一丝暖意。

    火炉上架着一个烧水的大茶壶,我们一坐下,一个位年龄较老的骑友站起身从火炉上把大茶壶提在手中给大家各倒了一杯酥油茶,香香甜甜的。早就听说所波大叔大家有两样东西任你吃,管你饱。一是酥油茶,可劲喝,不收费。二是牦牛肉炖土豆,尽可放开肚皮吃,撑到爆。

    我一连喝了五杯酥油茶,心底总算有了一股热气。

    大家坐在一起,仿佛是一家人,丝毫没有陌生感,南腔北调,互相聊了起来。都是今天早上从理塘骑行过来的骑友,一路上有过许多交集,现在又坐在一起,多有几分亲切。在无量河边那个送我牛肉干的女孩以及她的小伙伴们都齐聚了这个客栈,还有那对双人自行车的父子,虽然比我们晚了一点,但也赶了过来。我还仔细端详那位给我们倒酥油茶的老骑友,从他杂乱的头发,白胡须的脸上记起来前天中午在红龙乡前那道坡上推车的老者。一问,果然是他。他告诉我,前日他硬是拼着一口气过了红龙乡,到了理塘县城,天已经全黑了。我由衷地当面赞叹他,许多年轻人那天都在红龙乡便走不动了,只有住下来。

    火炉里的火苗渐渐小了,老者又站起身从地上的一个蛇皮袋里用手抓出几把牛粪塞入炉膛中。还对我们说,草原上的牛粪不脏,他十多岁的时候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到了内蒙古大草原,天天烧牛粪。所以他对怎样烧牛粪很在行。几年前他退休后,把孙子带大上小学,便独自骑着单车到西藏来了。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眼看就是中午了,大家嚷嚷着吃午饭,便把所波大叔的大儿子叫过来,给我们炒菜,每人15元,随便他炒什么菜。把人头一数,足有20来人。

    小所波一头扎进隔壁的厨房忙去了,我们继续天南地北地聊天,喝着酥油茶,挤在火炉旁取暖。

    没一会开始上菜了,众人把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坐下来,边吃边上菜。让大家没料到的是,菜在源源不断地上。大家都说菜够了,可主人还是不肯罢手。

    这顿午餐吃得太丰盛了,当众人酒足饭饱纷纷离开餐桌后,那位小姑娘却独自留在桌上,不急不缓还一个劲地吃着不肯放手,说这么多好菜,不吃完浪费了。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我放下碗后出去在草地上透了好一阵风,还到公路上转了一个圈,大约过了半小时,天又冷起来了,只得又回到火炉旁,没想到那四川姑娘还坐在桌前仍然不紧不慢地吃饭。我大为惊叹,这么秀气的女孩肚子里到能底装多少呢?她的同伴们送给她一个绰号:吃货。名副其实。

    外面下着雨,火炉边的伙伴们渐渐散了,各自回房休息,我也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被窝里竟然睡着了。

    这一觉一直睡到下午六点,直到小所波喊吃饭才醒。当我赶到厨房,大家都在排着队,如在工厂里吃饭似的,每人手里端着一个钢化盆,然后往里盛饭盛菜。

    晚上的菜比中午简单多了,一个主菜,牦牛肉炖土豆,一个青菜,还有一碗汤。大家坐在桌上,低头吃了起来。中午吃得太饱,晚上明显食欲下降。隔壁小所波用勺子敲着锅子不停地喊:加菜,加菜。这是川藏线上最为温暖动人的一幕,所有到过禾尼乡所波大叔客栈的朋友都忘不了这一刻。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我与狼头吃完第一碗饭后,让主人少添一点菜足够,小所波大勺一挥,一大瓢牦牛肉炖土豆扣在你的碗里。我们俩坐下来把裤腰带解开,拼命往口里塞,但肚子里也实在是装不下了,剩下半碗实在是可惜。

    饭后,雨终于停了。

    高原上的日昼较长,一般要到晚上九点半以后天才黑。今天睡了一个下午,这么早躺到床上去肯定是睡不着。再者说,天还未黑,小所波还没有去发电,不要说没有网络、电视,连照明都很困难。还有就是所波大叔客栈无法提供洗澡,据说整个禾尼乡任何一家客栈都不具备洗澡的条件,因为缺水。所波大叔门前有一根细细的水管,是从十几公里外的山上接过来的,从水管里面流出来的水比小孩撒的尿还细。所以许多骑友们吃完晚饭便跑到三公里以外的一家驿站泡温泉去了,每人收费15元。

    自然还是想去,但我与狼头心生倦意,不想走那么远去洗温泉,今晚就不洗澡勉强对付一夜。但时间太早,便出去走走,看看毛垭大草原。来禾尼乡之前,有人告诉我,毛垭草原夜空中的星星是世界上最亮最大的,当你夜晚站在草地上,抬头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所有的星星都离你很近,伸手可摘。所以他一再建议我,无论如何也要在禾尼乡的毛垭大草原上住上一晚,头枕草地,手揽群星。

    可惜的是,我来的时候实在有些不巧,天空全被雨幕覆盖,别说是星星,连太阳都藏在云层后。

    刚走出来,所波大叔正站在草地里,我们上前要求老人与我们合影,老人兴致勃勃地走过来,告诉我们哪是顺光哪是逆光,还把我们引到花儿满地的草地前好好地拍了几张。老人让我们去他家屋后的大草原看看。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当我们站在屋后的那片绿色里,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无数的牦牛悠闲地徜徉在草地上,不远处的无量河从草原的中央缓缓向东流去。

    我们向着河边走去,慢慢靠近牦牛群。牦牛似乎丝毫不在意我们这几个陌生的来访者,不闪不避,在自顾地啃草,还有几头壮实的牦牛在嬉戏、追逐。

    穿过牦牛群,继续往下走,远远地看见两个趴在湿湿的草地上的人在向我们招手,还一边对我们喊“扎西得勒”。当我走近她们时,两人才坐在草地上,看着我微笑。


    这是一对藏族母女,母亲比较壮实,脸庞黝黑,粗粗的头发扎着两条短短的辫子,看不出多大年龄。而同样坐在地上的那个女孩,皮肤白嫩,白里透红,圆圆的眼睛,衬在她细细尖尖的小脸上,上身穿一件印着小花的浅红小棉袄,下身则是一条灰布裙,看样子也就十五六岁年纪,细小的腰身,玲珑有致,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母女俩在这里放牧,无边的大草原是她们的家,这满坡的牦牛是她们期望。一会,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向我们奔跑过来,小男孩是姑娘的弟弟,一脸稚气,很是可爱。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我不知道这姐弟俩是否还在上学,或是早已辍学,因为在西藏所有的学校是没有暑假的。一般是每年的十月份放假一直到来年的五月才开学,因天寒地冻,大雪封山,冬春之季是无法上学的。

    有时我不禁在想,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孩,长大后会花落何处呢?也许她离不开这片美丽的草原,也许她一生都属于高原,那满山的牛羊是她的嫁妆,那英俊健壮的康巴汉子是她的未来。不过,我真想把她带到江南去,那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春风绿柳,也许会让她忘记冰雪覆盖,天寒地冻的岁月吧。


起风了,远处的天边渐渐暗淡起来,虽然我们穿着御寒的抓绒服,还是抵挡不住草原上强劲的寒风。该回去了,我们缩着身子快步向客栈走去,小姑娘一家三口也赶着牦牛向她们家走去。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