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86

主题

石家庄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复制链接] 查看:24192 | 回复:271
发表于 2020-1-15 08:33 23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1 13:05 编辑

  巫峡段航行历时2小时20分钟,3点20,我们乘坐的船驶出了巫峡,峡口有座金字塔形的山-从地图上看,山脚有座龙王庙,我就叫它龙王庙山好了。龙王庙山左侧是巫峡,右侧是一条不知名的岔沟。

  一出巫峡,视线赫然开朗,巴东县城已出现在视线中。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



龙王庙山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发表于 2020-1-15 08:33 23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1 13:54 编辑

  巴东县城叫信陵镇,信陵镇位于县境中部偏北,长江南岸。面积87.2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0831人(2010年)。中土家族、苗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5%。

  信陵镇县政府所在地,巴东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是恩施自治州唯一的港口镇,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



巴东长江大桥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发表于 2020-1-15 08:33 23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1 14:04 编辑

  我们看到的是巴东新县城。巴东县是三峡移民重点县,新县城是三峡蓄水时新建的县城。三峡蓄水时,老县城已全部淹没于水下。

  巴 东还有个旧县坪,遗址地处长江北岸,与巴东新县城隔江对峙,海拔高度110-150米之间,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看,它扼守巫峡口,是鄂渝两地的必经之途、要塞之地。

  文献记载,隋朝设巴东县,旧县坪即为县治所在地,历经隋唐、五代、北宋。其中最重要的是六朝至宋代,是当时巴东旧县城所在。宋代以后,县治迁到了江南岸的信陵镇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发表于 2020-1-15 08:33 23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1 14:06 编辑

  巴东县最早立县时叫归乡县。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从秭归分出置归乡县,属归州治下。梁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改归乡为信陵郡,为郡治。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废郡改县,名为乐乡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更名巴东县。由于巴东所在地古代属于巴国,且地处巴国之东,故称巴东。后来历朝历代,巴东的隶属关系不断变更,直到民国21年(1932年)设置为巴东县,隶属恩施专署管辖。解放后,恩施作为专区(地区、州),巴东县一直属恩施管辖。

  最初,梁朝信陵郡、北周乐乡县治均设在五里堆。隋后,巴东县治设在旧县坪。南宋期间,巴东县治由江北旧县坪移到江南信陵镇。

  巴东县治为什么从旧县坪移到信陵镇?巴东县治从旧县坪移到信陵镇的准确时间是哪一年?民间传说,是北宋时期寇准来巴东做县令时(公元981~984年),将县城从江北旧县坪迁往江南金字山下,并留有一个《迁城锁山》的传说故事。有人论证,巴东县治从旧县坪南移到信陵镇是在南宋乾道年间,即公元1165~1173年。若干年来,关于巴东县治从旧县坪移到信陵镇的准确时间和原因,众说纷纭。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发表于 2020-1-15 08:41 23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1 14:11 编辑

  巴东主要的旅游热点景区是神农溪,这是巴东全力打造的重点旅游项目,我们此次三峡游,船 方“奉送”的两个免费景点就包括神农溪。

  神农溪游玩忆另有游记忆介绍,在此不提,我在这里还是只介绍在游轮上看到的风景,即长江两岸的风景。



巴东港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发表于 2020-1-15 08:41 23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2 12:35 编辑

  神农溪出来已经6点半了。今天是游轮上的最后一次晚餐,饭还是那个饭,10菜。米饭、馒头、包子、湍、油条、蛋糕类的主食,粥汤饮料管够,牛奶时有时没有(上来一桶很快“抢”完,等会儿再上来一桶又很快完),但多了船长致辞,等吃完饭天已黑了,故没有再拍照。

  
这段航程船开的很慢,感觉就很慢。也难怪,现在的三峡游,游轮的终点不是宜昌,是三峡大坝上游的归港,巴东距归只有75公里,正常情况是4小时的航程。船开快了,早早的到了归也不能下船 ,我们得用过第二天的早餐后才离船。

  一夜不提。半夜醒来感觉船没有开动,原来睡梦中游轮已停靠了秭归码头,就等着我们天亮起床了。



早晨6点多,晨雾笼罩下的长江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发表于 2020-1-15 08:41 23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2 11:03 编辑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地处川鄂咽喉,为三峡库区库首。秭归是屈原故里。县名来源《水经注》"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演变而来。

  秭归县属湖北省宜昌市,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接壤,西临巴东,北接兴山,南界长阳。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公里。面积2427平方千米,2012年有人口38万人,汉族为主。

  秭归历史悠久,商朝时期为归国所在地,西周朝为夔子国,战国后期称归乡,汉朝置秭归县。南北朝北周建德六年(577)置秭归郡,避郡县同名改秭归县为长宁县。隋开皇三年(583)罢天下诸郡,长宁改回秭归。唐武德二年(619)置归州,天宝元年(742)改置巴东郡,治秭归。乾元元年(758)复置归州。宋时仍名归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归州路,十六年(1279)降为州。明洪武九年(1376)废归州置秭归县,隶夷陵州。十年(1377)再改秭归为长宁县,十三年(1380)裁长宁县复置归州。清雍正七年(1729)置归州为直隶州,隶属湖北省。雍正十三年(1735)升夷陵州为宜昌府,归州直隶州降为县级州,属宜昌府,不再辖县。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秭归县。隶属荆南道。民国11年(1922),隶属荆宜道。民国21年(1932),隶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1936),隶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名秭归县,1949年~1991年,隶属宜昌地区。92年,宜昌地区和宜昌市合并,秭归县隶属宜昌市

  秭归是三峡坝上库首第一县,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的交通咽喉,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县境64公里。县城距宜昌三峡国际机场50公里,距宜昌火车站4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旅游景点有:香溪、屈原祠、九畹溪、四溪、凤凰山、链子崖等。2011年秭归获得"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归港一隅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发表于 2020-1-15 08:42 23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2 11:38 编辑

  我们现在看到的秭归县城也是新县城,这个地方原来叫茅坪镇,位于三峡水库库首,距三峡大坝仅600米。老县城在大坝上游33公里的西陵峡北岸,名叫归州镇。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的故里。

  2010年,为配合三峡蓄水,秭归县城从老归州整体东迁,移至现在的茅坪镇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发表于 2020-1-15 08:42 23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2 11:40 编辑

靠上大船做生意的小船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发表于 2020-1-15 08:42 24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1-22 11:56 编辑

  三峡游,终点是宜昌。过去是坐船翻坝(即翻越三峡大坝),直接到宜昌港。因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游船也越造越大,越造越多,为减轻大坝船闸的负担,现在游轮船只开到秭归港,后边的旅途是换乘大巴。

  7点20离船。事情到此本来是很圆满的,我们对船上的服务也艇满意,但离船前的“欢送会”,船方的“告别词”却让我们很不满意。船方说:一会回舱拿行李时,每个舱的桌子上都放有两个纸袋,如果大家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满意,请把你的谢意用红包的形式送给我们。一个红包是给船员的,每位游客最少100,一个红包是给船上的导游的,每个游客最少20。当然是自愿的。红包离船 时交给大厅的服务台。说实话,这三天的行程我们本来是挺满意的,但你明码标价收小费,还收那么多,未免就不合情理了,别忘了,这是中国。

  当我们下船时,反正我是没看到有一个人去交红包。再见了,“长江传说”。




秭归港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