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3570

主题

昆明

禄劝丹霞地貌

[复制链接] 查看:2373 | 回复:15
发表于 2024-2-21 14:48 7 只看该作者
不知不觉彷佛走进了陶渊明的结庐之地: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几间柴屋,相错相望。

几许圆木,架粗旷线条;

俨然李白温酒待远客,蟋蟀声里话苍桑。

举杯邀月三人对饮时顿觉: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泛红的岩石分立两岸,列丹霞岩峰;

藤蔓妖娆,厥类青葱,拥谷一路向东。

峡谷平铺山脚,怪石突兀,青草沃沃,

溪水潺潺,花开四围难分春秋……


发表于 2024-2-21 14:47 6 只看该作者
都侧个身,来一组集体扫描,为自己留一张“到此一游”的合影。

当再翻看时,便可念想曾经所经历的细节,也可追忆体验过程中,那大大小小的感受…


多么舒服的脚下青草,无比清新养眼的前后左右。

如此氛围里的徒步,该呼吸的空气质量指数,应该优上加优、直达超标……


终于真正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棕色巨大的岩石拔地而起,

苍翠的植被

岩石缝隙里冒出

成藤成蔓……


发表于 2024-2-21 14:47 5 只看该作者
这也正是户外徒步,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应有的要素。自然也就此延伸出,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效果。

从这一棵大树分岔出来的视角,在缤纷色彩的烘托下,每一个人都彷佛置身于一幅油彩画中。


生于山野里的小小植株,极易被人忽略。就因它贴着地表生长,伟岸的形象,自然就与其毫不相干。

当挨近了细细一看,那一定会为它不为人知的生命密码,而惊叹不已!


脚下渐渐别离了草甸湿地,行程也已逐渐挨近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区域。

翻过这一个垭口,预期中的景象,不知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于前?


发表于 2024-2-21 14:47 4 只看该作者
如此怡人之景,自然会牵动留影拍摄的兴趣;行进的队列,也就必然拉长了间距…。

都以为无限风光在险峰,谁晓得?

落到山脚有去处,世外桃源豁然出……


随即横过一片青草丛生的湿地,去到对面山脚边继续再往前行。

盘旋蜿蜒于树林间的队形,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爬行的蛇。


这全身便宜行山的装束,多色调协调的搭配,突兀于周遭的青葱翠绿之间。

行在其中而睹,其感觉早已是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4-2-21 14:47 3 只看该作者
山仿佛与山脚做着疆界的切割,有树的是松树林簇拥的山丘,有草的是与水库连在一起的斜坡。

一边林木葱郁,一边水蓝波静,如此氛围,终于化解了先前爬山时的狼狈。


终于等来了连续爬山后的能量补充。

树荫下、草皮上席地而坐,边咀嚼边放眼,边交流边分享食物,顾不上还有些陌生,都同行了共步,也就一拍即合而队友……


午后继续的脚步,彷佛受了饭饱神虚的干扰,步子迈得稍有些慵懒。

不知是不是因景致怡人而不舍,还是担心还有些“不称心”的山得再爬?


发表于 2024-2-21 14:47 2 只看该作者
却未想到,今次的活动是一反常态,即没有沿进山的小路渐离村落,也没有防火道上穿行一阵后再逐级上山。

却是直接去到横隔于村边的一面山前,在无路无径的松林里往上攀爬,连适应的过程都没给出,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一手持仗撑实脚下,一手扶住树干,手脚并用而费力攀爬。气促了缓缓步,呼呼山野的清风;力乏了喝口水,擦擦汗继续奋勇。

踩着堆满松针,树的缝隙落脚,避着盘根错节狰狞的勾刺。实非轻而易举之事,但也不输他人登上了始行的第一座山峰。


上山下山,自是徒步穿越必须有的过程。一座一座交替而往,都是免不掉的历练。

山道小径,若三五天里无人行走,那野草的滋生速度直可以疯狂形容。所以现场重新开路,应该是组织者必须应有的预案。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