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558

主题

北京综合

探寻尘封2243年前秦皇汉武的封禅足迹

[复制链接] 查看:11545 | 回复:109
发表于 2024-4-2 14:02 41 只看该作者
新版五元背后是东岳泰山十八盘、南天门、五岳独尊、泰山日出、泰山云海、玉皇顶、姊妹松、中溪山等著名景点,最难对应找的是泰山中溪山。


发表于 2024-4-2 14:02 40 只看该作者
最权威的石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松山下登山路旁的石壁上,有行书体题刻“举足腾云”,系清康熙乙酉年(1705)菊月,泰安使者祁国祚题书。举足腾云的意思是形容泰山高耸入云,游人在山上只要一举足就可以迈入代方元焕所题。


发表于 2024-4-2 14:02 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巴虎 于 2024-4-2 16:18 编辑

对松山位于朝阳洞北,又名万松山。双峰对峙,古松万株,苍翠蓊郁,层层鲁叠,蔚为大观。沿双峰之间仰望南天门,十八盘弯弯曲曲,如天梯悬挂间。

“发育万物,峻极于天”石刻,碑文语出《礼记·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我比较认可的是圣人之道如海洋般广大美好,发育万物,其高直达到于天。我坚决反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禅篇》中说帝王改朝换代的时候,一定要去泰山封禅,因为泰山是“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所以它既是发育万物,又是拔地通天的。这样理解就是一种狭隘的思维方式。



发表于 2024-4-2 14:02 38 只看该作者
泰山上有多处润之先生题刻。

泰山奶奶显灵宫。


发表于 2024-4-2 14:02 37 只看该作者
五大夫松西侧山腰,望人松潇潇洒酒,傲然挺立。树冠下一长枝披拂,仿佛翘望八方游人,故名“望人松”,也称“迎客松”。


发表于 2024-4-2 14:02 36 只看该作者
殿前楹联蓝底嵌金篆书:“秦皇登封骅骝驻,青松封爵千古情”。秦皇登封:秦始皇封禅泰山,封禅是古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骅骝驻:骅骝常指骏马驻~停留在一个地方,驻扎/驻足/驻守;青松封爵:封禅途中避雨,加封“五大夫松”;千古情:千古留情/传颂/赞扬之类的意思。

始皇帝封禅泰山的真实故事。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前呼后拥,浩浩荡荡,登临泰山封禅。据说,登山的这一天,正值艳阳高照,睛空万里。始皇帝来到半山腰,忽然,天气骤变,一片乌云随风而至,顿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一齐袭来。始皇帝措手不及,放眼望去,看见前面有一棵松树,高达数丈,枝叶繁茂,树冠如棚,风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树下避雨。不一会儿,风飘云散,雨过天晴,始皇帝因为身在树下,没有遭到风雨侵袭,为了嘉赏松树护驾之功,始皇帝当即封松树为“五大夫”。


发表于 2024-4-2 14:02 35 只看该作者
传说当年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他来到云步桥附近,看见这里山清水秀,飞瀑高悬,便立即下令筑帐休息,赏览美景,后人就将这里取名为“御帐坪”。正好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查至此,见到此景非常生气,于是点化一块大石头推下,大石朝宋真宗方向滚来,宋真宗闻声吓得魂飞落魄,趴倒在地。奇怪的是这巨石突然停在了宋真宗面前数丈远处不动了。这时,一位大臣看到皇帝的狼狈相,赶紧圆场,对宋真宗说:“不要惊慌,这是泰山神派来护驾的。”真宗一听,非常高兴,于是赶紧起身叩拜谢恩,这块石头便取名为“护驾石”,又叫飞来石。

东岳庙俗称全神庙,始建年代无考,于近代维修重建,正门上方一匾额上书“东岳庙”四个蓝底鎏金大字,里面主祀东岳大帝泰山神,配祀玉皇大帝、泰山奶奶、文武财神、孔子、天官,是道、儒两家共存庙宇,也是泰山三教共存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发表于 2024-4-2 14:02 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巴虎 于 2024-4-4 14:25 编辑

观瀑亭又称酌泉亭,石柱上几幅楹联。
且依石槛观飞瀑,
再渡云桥访爵松。
曲径通幽处,
连山到海隅。
断崖瀑落晴天雨,
一线路入青冥端。
风尘奔走历尽艰辛思跪乳,
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
跋险惊心到此浮云成梦幻,
登高极目从兹俗虑子销沉。
去年写过这是最功利的石刻:旅行社的宣传广告。


发表于 2024-4-2 14:02 33 只看该作者
云步桥,这里原来是木桥,叫雪花桥,民国年间改建石桥。桥畔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宛在天际,故名“云步桥”。


发表于 2024-4-2 14:02 32 只看该作者
“登欢喜地”、“妙极”石刻,恰如其分的表达着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

“气象岩岩”共和戊辰仲春,古都唐柯三书。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