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1725

主题

帐篷

刚收到的帐篷

[复制链接] 查看:14134 | 回复:11
发表于 2007-7-31 00:39 11 显示全部帖子
喝口茶,继续谈谈引发一场台风的这只Particle 13;
单纯就Particle 13与EOS 1P而言,小弟非常希望只可以看到一场关公PK秦琼的好戏, 为何是好戏,因为这两个东西本来的渊源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为何是关公战秦琼,很简单,同一水准的东西无论谁PK谁都没有什么你死我活的实际意义,各自产品的饭丝自有自己的选择;

Particle 13这只营就是MOSS OUTLAND的翻版,就目前还可以看到的产品手册而言,MOSS在82以年前就做了一款OLYMPIC 的探险营, 这款营一直出到过4人款,90年变种增加一款1-2人用的OUTLAND,同样也是探险营,重量超过2.5公斤,这也就是2000年MSR收编MOSS后推出的那款sentinel哨兵,因此可以说,以OUTLAND/OLYMPIC/OUTLOOK(这个不是微软那个)为代表的这种结构的营帐在长达至少20年的时间里曾经一度是帐篷的主流结构之一;大家在那部带着美圆爬山的电影里看到那两哥们用的就是这款; 这个结构的确是个奇思妙想,代表了MOSS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用最少的线条表达最丰富的曲线,用最少的杆子形成最多的交叉;严格说来,这个东西就是用一只横杆自立的隧道帐,其实大家看看06年来MSR主力营种的改款,无不又是重新检起来数十年前的东西,正所谓是“老兵永不死”;至于为何MSR后来要取消sentine,小弟估计原因就是因为FURY的存在;

在MSR收编MOSS这段复杂的过程中,原本与MOSS同一公司的Walrus也被收购,就目前看起来,HUB原盘部件早在多年前就由这个公司所使用,当时使用的并不是圆盘,而是三角(类似国产某个品牌),而03-04年MSR推出HUBBA获得大奖,主要原因是因为MSR在HUBBA脑袋上插了根棍子丰富了大家的脑袋;

看起来,Particle 13与EOS 1P,本就是同一家出的玩具,其根本形态原本就是一样的,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Particle 13这样的构造原本就是探险营种的设计,但是象EOS 1P这样单一HUB还从未出现在探险营种上( SD的大力神装备的HUB是四只,而且只是起了强化营脚的作用,并不是整个营的主体结构);从设计源头而言,EOS 1P这样的HUB的目的是否是就是将Particle 13的主杆缩短来减少重量,而并不是加强?

另外我们不坊再看看Particle 13与EOS 1P的官方数据:

MARMOT Eos 1P
全重 1.5公斤
外营 40D 尼龙 硅/PU (防水指标不详)
内营 40D 尼龙
营底 40D 尼龙 3000MM防水
营杆 DAC 羽量1根2HUB 8.5MM直径
撑杆方式  快挂
面积 1.8平方米,门厅0.5平方米


THE NORTHFACE  Particle 13
全重 1.88公斤
外营 33D 尼龙 硅/PU 1500MM防水
内营 40D 尼龙
营底 70D 尼龙 5000MM防水
营杆 DAC 羽量3根 8.84MM直径
撑杆方式  全袖营管
面积 1.5平方米,门厅0.4平方米


大家可以发现,Eos 1P空间面积比Particle 13大,但是重量要却要轻,为何,对比之下可以发现:
1,内外营材料指标不尽一致,尤其是帐底明显偏弱;
2,DAC帐杆,一个8.84mm.一个8.5MM,同时Eos 1P的主杆要短,并且主杆并不直接贯穿营体;
3,起营方式,一个是采用快挂,一个是采用传统穿袖,尽管很多高山级别营帐已经在使用快挂,不过需要值得提醒的是这类高山营的快挂往往都是与结实粗大的营杆配合,例如大力神,5季,而全袖长的穿袖帐杆仍然是最为保守稳妥的主流配置,例如MSR/TNF/HILLEBERG(穿挂结合)/WARMLITE /BIBLER(内撑)

从上面的数据看起来,是否是可以认为Eos 1P似乎是弱化了很多指标来平衡空间与重量?还是说因为这个圆盘的存在而可以弱化其他因素来减少重量呢?

10.jpg

101580605_5ee19d22f5.jpg

outland_tent_side.jpg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MHW
发表于 2007-7-31 10:52 12 显示全部帖子
8264的斑竹是不是有必要行使一些删帖的权利,  

各位看客,各位帖友, 一个本意单纯的装备帖子折腾到社会进度,人类素质有何意义?

8264的斑竹是否认为这种比灌水还不如的"抬杠"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