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海

摩登土著人——180天环国骑车探访少数民族之旅,全剧终!交流加微信:1423563035.

[复制链接] 查看:708107 | 回复:1092
发表于 2011-5-5 07:02 61 显示全部帖子
梯田司机与梯田的大货车(要考执照),严禁酒驾,终身吊销驾照。
摩登土著人——180天环国骑车探访少数民族之旅,全剧终!交流加微信:1423563035.
发表于 2011-5-5 07:02 62 显示全部帖子
挑绿肥,说白了就是牛粪加碎稻草搅拌而成的沙拉(植物专吃 摩登土著人——180天环国骑车探访少数民族之旅,全剧终!交流加微信:1423563035.
发表于 2011-5-5 07:03 63 显示全部帖子
瑶族双胞胎老奶奶,瑶族有很多分支,此地以长发为美,一生只剪两次头发,成年一次,死去一次,剪下的头发就是宝贝,要保存好,将来升值的。这么长的头发,当然要最好的洗发水,他们都选纯天然绿色低碳环保的——米水,即洗米涛出来的水。提示:用洗米水煮熟凉一星期后再洗效果更佳。

摩登土著人——180天环国骑车探访少数民族之旅,全剧终!交流加微信:1423563035.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1-5-5 07:05 64 显示全部帖子
听说这位是壮族寨花哦


摩登土著人——180天环国骑车探访少数民族之旅,全剧终!交流加微信:1423563035.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1-5-5 07:06 65 显示全部帖子
还是随缘吧摩登土著人——180天环国骑车探访少数民族之旅,全剧终!交流加微信:1423563035.
发表于 2011-5-5 07:06 66 显示全部帖子
深夜,在龙胜与志豪吃烧烤。上回说过地摊美食,几天下来,这回还真是吃腻了宫廷的,喜欢上了路边的。
摩登土著人——180天环国骑车探访少数民族之旅,全剧终!交流加微信:1423563035.
发表于 2011-5-5 07:07 67 显示全部帖子
猜猜这是谁?


摩登土著人——180天环国骑车探访少数民族之旅,全剧终!交流加微信:1423563035.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1-5-5 07:08 68 显示全部帖子
小样,别以为你穿着件马甲我就认不出你。
摩登土著人——180天环国骑车探访少数民族之旅,全剧终!交流加微信:1423563035.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1-5-5 07:08 69 显示全部帖子
侗族火爆的房地产背后——广西





摩登土著人——180天环国骑车探访少数民族之旅,全剧终!交流加微信:1423563035. 跑了??
发表于 2011-5-5 07:09 70 显示全部帖子
风雨桥上观侗乡,独峒防火搞寨改。

兆宇、海清和我负责此次侗族文化采集。

程阳风雨桥因郭沫若一首诗举世闻名,是侗族对外宣传的名片,也是国家AAAA级景区,但却不是我此次采集侗族文化的落脚地。

最原始的文化在于最落后的地区,最落后的地区在于交通最不方便之处。侗寨喜欢临溪而居,要过河就得搭桥(摆渡不方便),故基本上每村每寨都有风雨桥。

独峒乡距离三江县城百里,盘山而行,头昏眼花,悬崖峭壁,胆战心惊。仰观高山杉林,俯瞰梯田茶园,小溪清清蜿蜒,风雨桥横跨,侗寨木屋点缀其间,鼓楼鹤立鸡群,好一派侗乡水墨画。

有了贾求顺书记、以及谭鹏博志愿者的接待,我们得到了最好的向导。正所谓入乡随俗,尽管采集文化时间有限,却逃不了三碗入门酒,“哈呀呼……(意思就是干了)”

干了!差点干不了活!

酒席上谈话中得到此次文化采集的重点。

侗乡以林耕为主,村寨更是成片的木建筑,发生火灾很容易把整个寨子甚至森林烧光。火灾从古至今每年都有,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志愿者小谭说,他在独峒乡不到一年就经历了两场大火灾,小火灾不计其数。

鼓楼不仅是寨里的交流活动中心,同时充当报警作用,楼内安有一大鼓,非必要不得乱敲。但鼓楼只能提供报警,不能预防火灾。

基于生命财产安全考虑,国家现在对侗乡采取寨改。方法是将木建筑一步步改成砖结构,现阶段正处于砖木结构过渡期,即楼下基座用砖头钢筋水泥,楼上用传统的木材。尽管国家给予补贴鼓励,但是实质工作不是那么顺利,在西南山区,木头防潮防寒能力要比钢筋水泥好,住在里面不会得风湿病。

此外,消防大水管也在紧锣密鼓铺到村头寨尾,消防栓随处可见。

于是,寨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就像一个个大工地(中国都这样),古老的村寨即将换来新颜(温州团赶紧过去)。

芭团村离独峒乡最近,又站在现代与古老的十字路口,是国家投资五亿元建设侗乡旅游风景区试点之一,用不了多久,这里即将成为有一个旅游热点,作为我们踩点最好不过了(免费宣传)。

王支书作为土生土长的芭团村人,他的内心也同样处在十字路口上。与许多村民一样,他想通过旅游景区为芭团人带来更多的收入,但是将危险的传统木屋改建成安全的现代水泥盒子,会丧失侗乡独特的魅力,芭团人无奈采用改建水泥房外表镶木板的折中方案。寨改只是开发旅游的基建问题,如何在众多侗族村寨中脱颖而出,甚至区别于程阳风雨桥是一个更令人头痛的问题,还有对外宣传。

王支书是不但是县里的劳动模范,也是寨里的著名导游,关于十字路口的困惑,他似乎还找不到思路,但通过村寨古老传说等人文地理方面还是能找到一丝答案。

风雨桥是除了鼓楼外村寨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集交通要道、庙宇、社交等社会功能于一身。王支书回忆,旧时每对男女谈情说爱都会在风雨桥上,有喜有悲。芭团村风雨桥拥有一百年历史,作为世界上唯一一条人畜分流上下两层的风雨桥(不简单啊),不但承载了交通,更承载了他所有青春的回忆。

寨改的路还很长,站在桥上,思考着寨改的路通向何方。

不管怎样,就像这风雨桥,经得起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