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05

主题

宣城

试发:冬日,旌歙古道雾中行略记

[复制链接] 查看:18114 | 回复:54
发表于 2011-12-20 13:33 21 只看该作者
      因猎猎北风,关上不可久留。下的关来,南面有一小处开阔地,一处青石垒砌的古建筑遗址,三方墙体仍在,墙体围成的建筑内,一处袅袅香火供奉着汪公(发起修建此道的汪国公)牌位;建筑物门前横一巨型条石,条石上刻有“忠烈庙”三个大字,也许是后人为某次扼守此要塞而壮烈牺牲的某位战将所建,庙已不在,碑石仍存。历史就是这样,只要是为公平正义、为守护百姓利益做出过有意义之事的人,他们的功绩必为后世传扬,世代相继,这就是写在百姓心中的历史,亦是深深竖立在百姓心里的丰碑。如果说文化,这就是经历数百年历史风雨荡涤之后,积淀下来的民间文化。
    看着这些沉淀下来的文化,不免有些心潮澎湃,感慨不已,于是留下小诗一首,请各位看官轻拍砖:


箬岭关怀古



四县会冲要塞地,


雄关一道扼通途。


北睃旌太千峰聚,


南眺歙徽万壑殊。


遥想狼烟烽火起,


当怀忠烈义骨枯。


汪公位上香烟续,


道义民心碑自书。

DSC01686.JPG

DSC01687.JPG

发表于 2011-12-20 13:35 22 只看该作者
续:箬岭关图片。

DSC01691.JPG

DSC01692.JPG

DSC01693.JPG

发表于 2011-12-20 13:38 23 只看该作者
      古建筑前两棵别样的遒劲苍松矗立,同行的教生物的黄老师说,此松谓五针松,即普通松树每个松柄并列两根松针,此松则并列五根松针,固名;其松针的色泽也比普通松针更绿;此松树干粗壮却很低矮,适合于峰峦巅脊上生长。是的,瞭望山脊,陆陆续续的五针松贴着山脊生长,远远看去像苔藓般,碧绿的一片。所谓“峰峦点缀松苔碧”,说的就是它了。

DSC01698.JPG

DSC01700.JPG

发表于 2011-12-20 13:40 24 只看该作者
      沿着这座古建筑向南就是通往歙县许村的古驿道。我们选择向东的石板古道朝旌德的高甲方向前行。


南通歙县许村的古驿道:

DSC01690.JPG

发表于 2011-12-20 13:42 25 只看该作者
南眺徽歙万壑殊:

DSC01696.JPG

发表于 2011-12-20 13:44 26 只看该作者
图片因雾重,有些灰蒙蒙的,请见谅。谢谢
发表于 2011-12-20 13:47 27 只看该作者
回望箬岭关:

DSC01702.JPG

发表于 2011-12-20 13:50 28 只看该作者
      箬岭关至高甲段古道,因行人稀少,石板路基虽在,道路却淹没于丛生的杂草之中,少数路段已被水流冲塌,路显得泥泞邋遢,特别是雨后比较难走。大概这些泥泞处就是走过这条古道的人们所说的有山蚂蝗活动的地段吧。
    路在崇山峻岭的顶端盘旋,尚平,走过第一个废毁的古亭,浓雾稍收,路下陡峭的斜坡上红叶点点,有道是“深壑锦织霜叶秋”是也。

DSC01703.JPG

DSC01713.JPG

发表于 2011-12-20 13:53 29 只看该作者
      继续前行约一小时多,与梓城版主率队的江苏连云港市户外驴行团队交汇,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豪情满怀,精神抖擞,在他们的热烈感染之下,使我们这支略显疲惫的中老年小队也大大提振了精气神。

DSC01704.JPG

DSC01706.JPG

DSC01709.JPG

发表于 2011-12-20 13:56 30 只看该作者
     随着第二个废亭甩到身后,我们到达旺子洞。
    旺子洞与其说是一个供路人歇息的古亭洞,不如说是旌歙古道上另一关隘,古道穿越这一隘口便沿着陡峭的山壁“之”字形陡然向下。站在这个隘口下瞰,若是天气晴好,可以清晰地看到古道直伸到山脚下。据传说天上的七仙女正是在这个方位看着卖身帮工的董永,扛着沉重的货物一次次攀爬于这条古道之上,因恻隐之芳心萌动而生爱意,决定下凡助董永摆脱困境。从而演绎出感动万民的天仙配。
    所谓天道酬勤,天道者即民心也,民心借天道之力为公平正义而歌也。民心总是站在弱者一边,将他们心目中最为美好的事物赋予之,作为对公平正义的彰显与奖赏。但历朝历代恶势力又都是异常强大的,他们的权势与财富历来就是建立在压迫剥夺下层平民的劳动成果之上的,因此他们是容不得被剥夺对象夺回自己的劳动成果的,为此他们要千方百计击毁百姓们心中的念想,但这又是十分危险地,于是又演绎出多少怒潮覆舟的历史轮回。这便是民心不可违,民怨不可滞,民怒不可扼也。

    第二座废毁的古亭遗址:

DSC01711.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