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781

主题

朝鲜

强,一位网友镜头下的朝鲜,超详细

[复制链接] 查看:48513 | 回复:62
发表于 2005-7-4 03:39 11 只看该作者
我当时真想将我的1000来快钱的手表给他,以换取自由和FZ10的安全。这个军人嘱咐我们几句不要随意拍照后,就很满意地和我们说再见了。回来时大家总结出几条经验:去朝鲜不要带贵重物品,大个头相机,特别是炮筒型相机,光盘,一切与韩国有关的东西如韩元等。人多时不要拍照,容易引起误解。一旦发生误解,没有地方讲道理啊!<br /><img src='https://61.55.138.208/upimg3/2005/6/21/8337313905526645.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
发表于 2005-7-4 03:40 12 只看该作者
经历这个风波以后,我情绪十分低落,感到万分沮丧。来时愉快好奇的心情完全凉了下来,根本提不起精神拍照,生怕再制造出麻烦,影响大家游玩的情绪。这种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的一种不确定性,使人无法适从。就像被严格管理的小孩,不知道哪里又会犯下错误。接下来的旅行我只好万分小心,因此还算顺利,参观了一些景点,金日成到过的地方,都成了景点。到学校观看了文艺会演。应该说演出水平很高,演出充满了激情,就像我国80年代以前那样。心情又逐渐好转起来。<br /><img src='https://61.55.138.208/upimg3/2005/6/21/1058423777.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
发表于 2005-7-4 03:40 13 只看该作者
罗先市的大街上行人不多,与中国到处都是人相比,显得冷冷清清。不时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结队的小学生,可能是在举办活动,队伍很整齐。商店也非常少,只有几个专供外国人采购纪念品的商店。与中国的深圳比起来,全然没有特区的繁华。甚至根本不该在一起对比。只不过罗津先锋区是朝鲜第一个开放的地方,也是学中国的深圳,因此才有中国的深圳之称。可是10多年来发展还是比较缓慢,与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初衷相去甚远。<br /><br />每到一处,除了自然景色之外,很多地方都有领袖画像牌,标语牌,标语口号主要有:“二十一世纪的太阳,金正日将军万岁!”“光荣的朝鲜劳动党万岁!”“金正日同志万岁!”等标语。还不时地见到一些板报,除了文字不认识之外,这种宣传形式太熟悉了,真是久违了,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亲切和兴奋!<br /><img src='https://61.55.138.208/upimg3/2005/6/21/6483916820269503.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 <br />
发表于 2005-7-4 03:40 14 只看该作者
到了市场,人非常多,可以用人满为患形容。卖货的人是清一色的朝鲜妇女,大约有1。4-1。5米左右,很少有超过1。6米的。脸色灰黄脏瘦,尽显营养不良、艰苦岁月的痕迹。商品也非常多,除农产品和海产品外,都是从中国进口来的小商品、成衣等,商品十分丰富。市场里外军人等穿制服的人特别多,非常显眼,因此没有敢拍照片,只是在门外拍了一张。实在是吓破胆了。<br /><img src='https://61.55.138.208/upimg3/2005/6/21/600294154.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
发表于 2005-7-4 03:40 15 只看该作者
这次本想买干蟹腿肉,即那种煮熟的蟹腿,晒干后卖的,非常便宜,人民币25元一斤,比我们的鲜蟹还便宜。以前冬天来的时候买过,很好吃。可这次看到有很多苍蝇在上面,一下子倒了胃口,打消了购买的念头。很多东西是不能看的,据说酱油和醋即是如此。可以看出,朝鲜人民的生活比前几年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的市场,有时开放,有时关闭,物品也没有现在丰富。<br /><img src='https://61.55.138.208/upimg3/2005/6/21/10643011333594821.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
发表于 2005-7-4 03:41 16 只看该作者
1995-1997年朝鲜遇到了连续三年的重大自然灾害,两年水灾一年旱灾,三年几乎颗粒无收,因此朝鲜人民陷入深深的苦难之中,供给的粮食极少,大学生每日大约只有2两,早上是稀饭,中午是稀饭,晚上还是稀饭。那是什么稀饭啊?据朝鲜导游大学生描述,只是米汤而已。<br /><img src='https://61.55.138.208/upimg3/2005/6/21/753925549.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
发表于 2005-7-4 03:41 17 只看该作者
这使我想起了我国的三年困难时期,很多人吃过树皮,野菜都找不到,饿死了那么多人,父亲说原来用于给猪吃的食料,使我家挺了过来。很多家庭根本就没有吃的,树皮都被剥光了。这还是好的,我家在关外,饿死的较少,可能是这里地广人稀的原因。在老家辽宁(爷爷奶奶称为“里城”),树皮都没有地方剥,大批人饿死,我大姨奶就是活活饿死的。比起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朝鲜的还是轻了许多。中朝两国的三年自然灾害程度不同,发生的年代不同,因此不可同日而语。<br /><img src='https://61.55.138.208/upimg3/2005/6/21/11929310990079233.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 <br />-----------
发表于 2005-7-4 03:41 18 只看该作者
那几次我们的导游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据她(他)们说,同学们都从家里带粮食,否则饿的实在受不了。有些人家里也很穷,就只有活命一个要求,不少人逃到中国。<br /><img src='https://61.55.138.208/upimg3/2005/6/21/539309134.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
发表于 2005-7-4 03:41 19 只看该作者
在延边地区,有一些朝鲜姑娘,逃到中国后,就分散嫁到了农村,只要活命就行,也包括一些大学生。大学生妻子不会说汉语,丈夫又不会说朝语,夫妻生活还是能过的,可生活交流就比较困难了。但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通过翻译进行交流。不是朝语翻译,而是英语翻译-当地的中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自然成为了两者的翻译。朝鲜的教育是国家免费负责的,包括大学教育。因此成就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现象:在中国东北农村,中国中学生同朝鲜女大学生-中国农民的妻子用蹩脚的英语交流,农民丈夫娶了大学生丝毫没有高攀的意思,反而朝鲜大学生对农民丈夫一家非常感激。虽然这不是普遍现象,但这些故事在延边地区的小城镇流传很广。我去延边亲戚家,当地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绝对是真实的。<br /><img src='https://61.55.138.208/upimg3/2005/6/21/8639213247508672.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
发表于 2005-7-4 03:42 20 只看该作者
继续了。。这个人写的真不错没,所以才转过来大家分享的<br />朝鲜的家庭很多都在中国--主要是延边朝鲜族自治洲有亲戚,在朝鲜三年困难时期,这些家庭大都得到了延边亲戚的帮助。在中朝延边、白山等边界口岸,朝鲜一侧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在等候中国亲戚的到来,等待粮食、衣服等物品资助。那时主要是通过信件联系,受各方面影响,中方人员不一定准时到约定地点,有些朝鲜人一等就是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延边地区,富裕的家庭每年需资助朝鲜亲戚几千元,朝鲜亲戚多的,每年甚至资助7000-8000元,也是很沉重的负担。<br /><img src='https://61.55.138.208/upimg3/2005/6/21/708571289.jpg' border='0' alt='user posted image' /><br />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