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4

主题

太原

山西古城古镇古村古民居分布

[复制链接] 查看:88639 | 回复:148
发表于 2012-3-4 21:19 6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爵 于 2012-5-5 21:05 编辑

  泽州西黄石村

   黄石村古名叫金玉村,始建于唐代。现村内的成姓家族祖上,是金玉村最早的建庄者。到后来,又有赵、张和杜姓等家族陆续从外地迁来,人口渐多,山庄渐大,至明末才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村落。但清初以来,发迹最快,竞争最强,是最后迁入金玉村的杜氏家族。杜家先祖原籍为河南辉县人氏,明末迁至山西,最初居住在高平的永宁寨(当地俗称“寨上”),后又迁到金玉村。杜家发家致富后修建宅院、祠堂或寺庙,从清康熙初年始,先后建造大院宅房、亭台楼阁共48处。但杜家的日盛,却引起了成家人的忌妒和不服,于是凭借亲朋官势,上告杜家想谋位,为此成家还编了四句顺口溜写在状纸上:“龙顶山雾气腾腾,金玉村胜过北京,杜霞英真龙天子,冯氏女朝阳正宫。”皇上闻听龙颜大怒,旨令官府派兵抄了杜家,还烧毁了多处院落和建筑。并于此后,又将金玉村更名为黄石村,取“金”为黄,“玉”为石之意。后来又因村中的昌沟河经常夏季发洪水,河床变宽,将黄石村逐渐分成两个村落,河东侧叫东黄石,河西侧叫西黄石。

泽州西石黄村1.jpg

泽州西石黄村2.jpg

泽州西石黄村3.jpg

发表于 2012-3-4 21:34 62 只看该作者
山西古迹太多了,去过二次还是走马观花,看来得走三次四次
发表于 2012-3-4 21:44 6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一夫11777 的帖子

  有时间来山西啊 ,按上述  3条路线走走。不过还有许多古村落。古堡还没有发现啊
希望你也能够有所启迪
发表于 2012-3-4 21:46 6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爵 于 2012-5-5 21:09 编辑

  泽州天井关
   位于泽州县南45公里太行绝顶,又名太行关,为太行山南端要冲,宋靖康元年(1126年)改称雄定关,元末名平阳关刘歆《遂初赋》曰:“驰太行之险峻,入天井之崇关”。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建武元年(25年),大将冯异北攻天井关,连拔上党两城。王梁任野王(今河南沁阳)郡守时,曾北守天井关,后天井关为更始帝(王莽)部将田邑所据,汉光武刘秀派部将刘延攻打不下。直到王莽死后,田邑方献关请降。晋太元十九年(394年),后燕慕容垂在长子攻袭西燕国主慕容永以前,先进入天井关。北魏永安三年(530年),魏主杀大将尔朱荣,其子尔朱世隆重引兵进犯洛阳未克,又北趋太原,至建州时,先破天井关,建州遂告沦陷。后唐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忠攻克泽、潞二州,李克用派部将李嗣昭攻下了天井关,潞州守将不战而逃。后朱全忠攻李克用,也是由天井关出发,一举攻陷泽州。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井关之历史沿革,夏、商时属冀州。春秋(东周)属卫,战国初属韩,后属晋。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魏、赵、韩三家分晋,复归韩。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秦白起伐韩,拨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守冯亭以十七邑归赵”,天井关又归赵之上党。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后归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划全国为三十六郡,天井关属上党郡高都县。两汉因之。三国时,属曹魏辖地。西晋因之,东晋十六国时始属汉,称太行关;继属前燕、前秦。十六国时属西燕,南北朝时属后燕,改太行关为天井关。后属北魏并州之高都。后,高都改称建兴郡。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建兴郡改称高都郡,移治今晋城市区。文成帝和平五年(公元464年),高都郡复称建兴郡。孝昌后分并州置广州、建州等州。建兴郡于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称建州,移治高都(今泽州县高都镇)。县隶移治不恒,天井关属高都如故。东魏,天井关属高都郡。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篡夺东魏政权建立北齐,天井关属北齐所有,隶高都郡。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周攻灭北齐,占领齐地,天井关归北周高平郡。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89年),建州改名丹川县,属泽州。天井关属泽州之丹川县。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泽州改名长平郡,天井关属长平郡丹川县。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撤销丹川县,改为晋城县,天井关属晋城县。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泽州由端氏移治晋城,辖晋城、高平、濩泽、陵川、端氏、沁水六县,天井关属泽州之晋城县。唐玄宗天宝十五载(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十二月,置泽潞节度使,驻潞州。天井关属泽潞节度使。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泽潞军与原驻相州(今河南安阳)的昭义军合并,称昭义军,驻潞州。天井关属昭义军。五代初,泽州归后梁,继属后汉。广顺元年(公元951年),郭威篡后汉立后周,天井关旋为后周所有。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太祖亲征李筠,陷泽州。天井关属宋之泽州。宋高宗建炎二年(金太宗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金改泽州为南泽州。宋英宗治平年间,复晋城县,天井关属晋城县。金宣宗贞祐二年(蒙古太祖九年,公元1214年),以泽州属昭义军,隶孟州。必兰阿鲁带以为:“其州城郭坚完,器械具备,若屯军数千,臣能保之。今议迁于青莲寺山寨,距州既远,地形陕隘,所容无几,一旦危急,所保者少,所遗者多,徒弃名城,以失太行之隘,则沁南、昭义不通关矣”(清光绪版《凤台县志》),又改隶潞州。天井关随属之。金宣宗元光二年(蒙古太祖十八年,公元1223年),改泽州为忠昌军,置节镇。天井关属忠昌军。蒙古世祖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撤销忠昌军,仍名泽州。明太祖洪武元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撤销晋城县,辖地归泽州,隶平阳府。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泽州直隶山西布政司,领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四县。天井关属泽州。清世宗雍正六年,升泽州为府,隶冀宁道,原州辖地设凤台县,天井关属凤台县。清高宗乾隆时,天井关属凤台县五门乡武城都甘泉里九甲。清德宗光绪年间,凤台县分四乡,天井关属南乡。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泽州府,改凤台县为晋城县。天井关属晋城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阎锡山实行“村本政治”,改里甲制为行政编村制,天井关改为行政村。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盘踞在拦车,天井关为日军控制。民国37年(公元1948年)春,陈毅自河南焦作来晋城,建议太岳区党委,晋城应当建市。10月,晋城市委、市政府成立,天井关属晋城市。1949年8月14日,晋城市撤销,并入晋城县,属长治专区。天井关仍属晋城县。1983年8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城县,设晋城市,为省辖(县级)市。天井关属晋城市晋庙铺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乡镇,各村改为村民委员会。晋庙铺人民公社改为晋庙铺镇,天井关分属晋庙铺镇、大箕乡、南河西乡。1985年5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升晋城市为省辖地级市,并设立城区和郊区。天井关属晋城市郊区晋庙铺镇。199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城市郊区,设泽州县,县治南村镇。天井关属泽州县晋庙铺镇。
       晋城自古有“孔子回车”的优美传说,而传说的故事就发生在天井关前不远的星轺驿,即现在的拦车村。相传,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仁政,从鲁国来晋。当路过天井关南的星轺驿时,见有小孩以石筑城为戏,不肯让路。其中一个叫项橐的顽童,并以“只有车绕城,而无城让车”之说质难孔子。孔子见项橐虽小,却有过人之处,于是躬拜为师,令弟子绕“城”而过。当行至天井关时,又遇松鼠口衔核桃跑至面前行礼鸣叫。孔子见晋国玩童如此聪明,连动物亦懂大礼,便羞愧回车南归。现天井关村仍留有当年的回车辙。后人为祭祀孔子,在村东南修有文庙(史书所载,该庙为东汉时期,孔子第十九代孙孔昱在洛阳居官时所建),还立有“孔子回车之辙”石碑和碑亭,并把星轺驿改为了拦车村,从此,孔子回车便成为晋城闻名的四大景观之一。
       由羊肠坂而上,为天井关最南的第一道屏障——
碗子城。该城修筑于唐初,是历代镇守天井关的驻兵之地。城廓以山崖而建,规模不大,“状如碗然,故云碗子城”。宋代初年,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泽州,破碗子城,遇山石阻路,不能通行,便先于马上负石,六军皆效之,即日平石为大道,遂至泽州大败李筠。后元代军队攻陷晋宁路,明代大军取怀庆,攻泽州、潞州,均先克此城,而后进军北上。如今,千年的烽火狼烟早已散尽,当年的碗子城已是垣临倾坍,苍凉凄迷。但耸立于太行山巅的城墙、寨门,仍在荒草枯树中雄视着人世问的风雨
        天井关 - 小月寺
  天井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也是浩瀚的文化长廓。历史上曾登临过天井关的古代帝王有13位,著名将领、大臣、文学家、史学家和文人墨客达上百位。他们的到来,不仅为古隘驿亭增添了无限的光彩,而且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和碑刻。这些诗文,向我们形象地展示和描绘了天井关的自然风光和当时的社会场景,是难得且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此外,在天井关以南的山谷中,还有十分秀美的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有传说本镇铁店村人铁拐李当年离家修仙的古洞,还有群山环绕,孤峰丛立,风景幽雅的大月寺、小月寺。这些景观,都将成为晋庙铺镇实施兴镇富民,开发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

泽州天井关1.jpg

泽州天井关2.jpg

泽州天井关3.jpg

发表于 2012-3-4 21:48 6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波爵 的帖子

谢谢了,现在的交通方便吗
发表于 2012-3-4 21:56 6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一夫11777 的帖子

现在交通很方便的。具体有些路线你可以网上查询,或者找 山西驴友帮助
发表于 2012-3-4 21:58 6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波爵 的帖子

好的,谢谢
发表于 2012-3-4 22:17 68 只看该作者
东沟镇

泽州东沟镇东沟村.jpg

泽州东沟镇1.jpg

泽州东沟镇河底.jpg

发表于 2012-3-4 22:25 6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爵 于 2012-5-5 21:18 编辑

泽州大阳镇
大阳镇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内一个历史文化古镇,现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
  大阳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冶炼之乡,并有“九州针都”之称。它的采矿炼铁业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冶炼史同步兴起。村周围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为冶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山海经》曾记:“虎尾山之阴有铁矿”,指的就是大阳至今还仍在开采的虎尾山矿区。晋国最早使用的炼铁鼓风炉,首先在大阳发明和使用。连战国最著名的“阳阿古剑”也产自这里,它刀刃锋利,削铁如泥,当时的大阳已成为北方各诸侯国制造兵器所需生铁的重要产地。明、清两代,大阳的采煤、炼铁和铸造行业最为鼎盛,不仅产有铁锅、铁钉、铁锁等生活用具,而且镰刀、斧头、铁锹、犁铧等农具样样齐备。每年由山西、河南、河北,甚至西北的青海、甘肃、新疆的大批商人也都来到大阳,进行热闹的铁货交易。 在大阳的铁业制造中,其中以明清时期所产的钢针最负盛名。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泽州大阳汤帝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西北部的大阳镇西街,距晋城市区32公里。庙宇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建筑物轴线对称,自南而北依次为:戏楼及其两侧东西耳楼、山门及其两侧东西耳房、中门及其两侧东西掖门、东西廊房、正殿——成汤殿及其两侧三嵕殿(东)和虫王殿(西)。

天柱塔 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丙子四年(公元1576年)始建,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竣工,工期长达27年。
天柱塔高108尺,底面630平方尺,整体建筑呈八棱椎体,九层八面,层层出檐,各有特色,第一、三、五、七、九层,出檐上都有砖雕花卉图案。第二、四、六、八层,全是砖砌密檐式,全塔每层檐角下原悬铜铃,共72枚,塔峰葫芦项,上冠以铁盔。塔下开西门,壁厚七尺有余,壁间有砖砌旋梯通其上,每层都建有塔窗。塔门内原有木雕金装门神两尊,每层四个神龛,塑有铜佛,全塔36尊。天柱塔原是天柱院中建筑,解放初拆除天柱院。抗日战争中,日军炮击宝塔,留有弹痕。数百年风剥雨蚀塔体无风化。

泽州大阳1.jpg

泽州大阳2.jpg

泽州大阳13jpg.jpg

发表于 2012-3-4 22:38 70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帮顶。。。。。。。。。。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