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7204

主题

茂名

八甲大山---一次远程技术协助困山驴友脱险的经历

[复制链接] 查看:12801 | 回复:12
发表于 2012-4-26 13:0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茂名大兵 于 2013-8-23 12:59 编辑

八甲大山---一次远程技术协助困山驴友脱险的经历

事件回放:

        2012421周六,茂名15个驴友从仙家垌水库小仙湖开始登山,目标是仙湖西偏南方向的锅盖顶。由于领队的错误引导,驴行队伍居然往西北方向前行,至傍晚18点左右开始在仙湖与八甲镇之间的荒山上迷路困山。天黑后,实在无法走出荒野,有一领队独自离开队伍强行摸黑往山下走。另外14人在山上生火露宿。422周日早上6点开始,另外一领队带领13人开始往露宿的山顶方向前进,想找路下山,但不成功。大概930之后由另外一驴友带大家走山脊找下山路,依然不行,一直都在原露宿地附近转圈。将近11点时候,主动权交由一直与本人电话联系的驴友,由于他们无法提供座标,在本人和阿牛的分析指导下,按照最基本的荒野求生原则,沿着溪流方向而下,终于在下午15点前全部人员安全下撤到机耕路,完成此次技术支援指导脱险经历。

人员慨况:
两个领队,13个队友。年纪最大的65岁,膝关节有旧伤,还有一个队友年纪也不小,有糖尿病。3个女性。

装备慨况:
有对讲机,无专业户外登山用GPS,部分手机有GPS功能,无地图,无救援绳索。

粮食慨况:
可能有误导因素在内,多数队员错误地估计了行程的强度,都认为是轻松行,干粮与饮用水都没带够,导致部分队友在山上饮用山溪水而腹泻。

简要分析:
1、路线:此线路的目的地是锅盖顶,据目前的资料记载,此处暂时没有成熟的登顶路线,山腰杂草遍布,甚至高过人头。以往的登顶记录全部都是从不同的方向强行攻上的。此行2个领队并未走过此线路,所以带13人去冒险探路是非常不可取的,无形之中就是一个隐患了。
2、领队:据了解此行2个领队出发前并没有做足功课,一条未曾走过的线路,居然没有对任何出行点做过座标记录定位,甚至连大方向都是错误的。锅盖顶在小仙湖的西南方向,而他们的行走方向却是往正北方向,完全是现代版的西辕北辙。看下图示,图中上部正北方向的高峰有可能是他们露宿的地方,因为晚上他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正北前方下面八甲镇附近的灯光。由此说明2个领队完全就没有一点户外定位定向能力,又无任何电子技术定位装备,鲁莽登山,置队友与自己的生命于危险之中,是一种完全不负责任的表现。
    作为一个户外领队,应该掌握相对比较多的荒野求生技能,在危急的时候能处理好紧急事件,安定队友的情绪。此次就有不会处理而导致部分队友喝山溪水腹泻。其实在荒野给溪水加热消毒的方法有很多种的,完全有办法可以让队友在寒冷的夜里喝上放心的热开水。
    此处的山脉以峭壁为主,困在此荒野危险系数极高。此行领队的能力非常有限,完全没有带队出行的资格。一个领队天黑后弃其他队友不顾,独自一人摸黑往山下走,简直一点道义都没有。天亮后6点钟开始另外一个领队带其他13人往露宿附近的山顶走。荒野迷路后,上最高点重新探路况是正确的。但有其他队友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带着往上走去探路的。因为经历了整晚的寒冷饥饿,又无法休息,睡眠严重不足,各队友的体力都是非常低落的了。如果这个时候还带大家去探路就是大忌,应该是由领队自己或体力好的人上山顶看了情况后,通过对讲机沟通,再决定是否整体往上走或是找其他路。结果很明显,上顶探路失败,14人在附近转了2个多小时还没离开露宿地多远,但体力已经消耗得更多了。最后领队将探路带路权交给另外一个更没有经验的驴友。930过后,太阳高照,此驴友带大家在山脊上行走找路,简直就是不怕大家晒太阳脱水中暑?此举在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后也失败了,一半队员的体力消耗过大,情绪十分不稳定。11点左右最终探路带路权交给了另外一个一直与我保持电话联系的驴友,然后根据我的指导带大家走出困境,回到机耕路。

    所以一个户外领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始至终决定了并影响了整个队伍的大部分状况,试想周日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11点还是在露宿地周围转山,最后不将带路权交给其他能实现执行的人,恐怕到下午还在山上找路,而大家的体力还能支撑到下午么?

  八甲大山---一次远程技术协助困山驴友脱险的经历

八甲大山---一次远程技术协助困山驴友脱险的经历
3、队员:队员当中年纪最大的65岁,膝盖有旧伤,还有一个好象是糖尿病患者或者是高血糖患者,3个女队员(其中2个很少走中高强度的线路),其他队员体力基本上还可以。但所有人都缺乏最基本的户外荒野求生知识。虽然部分人经常跟我爬山,但只知道一味的跟随,不会对整个行程的线路和领队进行判断分析。此线路领队有走过吗?行得通吗?此行程强度如何,自己能胜任吗?领队有没有对线路做过功课?有突发情况出现时领队能帮大家解决问题吗?虽然所有人都爬过很多山,出行过很多次,但积累了相关的经验没有呢?此行的领队可信可靠么?

    很明显,所有这些所有队员及领队都没有这些技能和判断能力。在户外缺少饮用水,要懂得寻找合适的水源进行补充,而不是随便喝看上去很清澈的山溪水。好多山溪水看起来很清澈,但难免会被动物的粪便及腐败枝叶污染而产生对身体不利的细菌,随便饮用难免会导致腹泻。即便水源没有问题,但山溪水相对比较寒凉,体质差的人喝了后受不了也会导致腹泻,而腹泻不止会导致虚脱,后果不堪设想!

    队员当中好多人的手机都有GPS功能,却没有一个人会使用,将当前自己所处位置的经纬度测量出报过来给我。其实有一个领队是会使用的,他的手机装了相关软件,可能当时慌忙没想到,直到下午快13点时才将经纬度报过来。  

    此次最幸运的事一个是困山当晚天气很好,没有下雨,不然后果将会更严重,另外一个就是所有人的手机在山中都有信号能与外界正常沟通。但最不可思议的事就是周六晚上困山后,居然没有一个人直接打电话给我求助,不知道是不是不相信本人呢?听说有一个队友打电话给湛江的驴友,而那个驴友又没有我的电话,她问了她们的领队却又给了一个错误的电话给她没打通。直到周日早上湛江的领队打电话给我才知道有人困山。

    整个事件从始至终,队员的处理方式方法和认识都非常有问题,所以学习一些必要的户外求生知识,多点与有经验的驴友或驴行领队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处理过程:

    周日早上7点多接到湛江驴行领队的咨询电话我才知道有人困山,挂电话后我马上拔通了其中两个队友的电话,简单咨询了一下情况,得知一个队友早上起行时头晕眼花,主要是因为前一晚没东西吃,晚上没得休息,早上又早早起程引起的低血糖反应,由其他队友给了糖块吃后就没什么大碍了。其他暂时没有什么异常现象,只是全体人员往山顶走去探路。过了15分钟左右我又去电咨询,并告诉他该如何处理(找到溪流,顺水下撤),告诫他不能在山上转太久,因为昨晚晚饭没吃,晚上又冷没休息,早餐又没吃,队员的体力消耗很快,到时有一两个人垮下就麻烦了。但他说不是他带队,没人听他的建议和指挥。  

       8点左右又去电话咨询,得知领队带队找路不成功,2个小时过去了基本是在原露宿地周围附近转山,部分队员体力开始不对劲了。于是我马上通知接电话的队友问有谁有GPS或手机有GPS可以定位出经纬度,结果一问要么没有,要么有但不会用,此次咨询只好还是强调下撤原则:找到溪流,顺流水方向下撤,得到的回答依然还是没人听他的建议和指挥。

       8:30左右再次去电咨询,探路情况依旧,无任何进展,而队员的体力已经开始连续下滑,由于探路不成功,队员情绪开始有波动。

       9点左右去电咨询,14人还在露宿地附近转山,此次得知有一队友有一台爱疯死,叫他随便拍几张相片发彩信过来给我分析经纬度,挂电话后一直等到9:58才收到相片。放电脑分析,相片里没有经纬度信息,可能是不会使用爱疯死的相机记录GPS功能。

    彩信发来的相片分析经纬度不成功,10:15左右又打电话过去咨询,得知由于前领队状态已不太好,已无法判断带路,9:30开始已经交由拍照发彩信的那个驴友带路开路,而他则带大家在山脊上往下行走。由他发过来的彩信里的相片可以看到,当时的太阳已经非常猛烈了。我马上告诉电话那边说不要在山脊上走了,山脊上没植被,太阳又晒,队员很容易脱水中暑的,尽快找溪流下去,他的回答依旧:不是他带路,没人听他的建议,狂晕。

    事后得知在这段时间里,队员里面的意见分歧很大,大家都燥动不安了。


八甲大山---一次远程技术协助困山驴友脱险的经历

       11点多再打电话过去咨询,得知接电话的队员已经获得了主动权,并按照我之前交待的求生原则来带队,而且已经找到溪流,开始沿溪流的流水方向下行,过不了的地方就绕行。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顺水而下,水流可以把你带到人类的聚居地及文明社会。怀斯曼生存手册及好多著名的户外求生资料里都有这一条重要的原则,而且本人以前参加的户外荒野求生训练中教官也提及并在实战训练中有过应用经历。

    之后差不多每隔40-60分钟本人就打电话过去咨询,随时跟踪现场的情况。间中得知队伍拉得很长,前面的有时等了十几分钟都没有等到后面的人员,毕竟经过了周六一整天整晚的劳累和饥饿及周日整个上午的无效转山,体力消耗已经非常大了,而且已经明显有几个队员体力不支了,所幸他们都是沿着溪流向下,有植被遮挡可以不被太阳直晒,而且溪水也起到了一定的降温及湿润作用。直到将近13点,另外一个队友把他们当前的经纬度发短信到了我手机,于是可以开始相对比较精确的定位指导。看最下面的图,怀疑点是本人根据当时电话中的现场描述估计的位置,这个位置离常规的下山路线很近了(图中红色那条轨迹),因为这条轨迹基本上也是在一条溪流边行进的一条明显的小路。所以之前一直在电话中叮嘱他们要沿着溪流而下。13点得到具体座标后发现这个怀疑点是错误的,但所幸他们遵循了顺水而下的原则,一直在上面沿着另外一条溪流向下行进。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条溪流是比较明显的。

        13:55远方又发来了新的座标,从座标中可以看到他们也没有偏离溪流行进,马上电话告知他们离山下那条机耕路越来越近了。在14点多的时候,走在前面的9个人已经下到了图中的机耕路起点,而后面的5个人,也在15点左右全部下到机耕路。另外告知了上午过去接应的人及他们的包车到机耕路下面的南木根村或松木根村去汇合,直到16点多,所有人员全部安全上车返程茂名。

    至此,此次荒野求生远程技术支援圆满完成。

    总结此次荒野求生远程技术支援,给各位热爱驴行的驴子们一个温馨提示生命只有一次,全把握在自己手中!坚决杜绝鲁莽登山,无计划登山,无技术定位装备登山!绝对不跟不负责任的领队登山!


附一则简单的户外求生知识:

(以下文章转摘自互联网并经本人增删修改,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本人立即删除) 


如何在野外寻找水源 


    听
    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如果能听到这些声音,说明你已经离有水源的地方不远了,并可证明这里的水源是流动的活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做流水的声音。
    嗅
    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味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要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观察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
   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寻找水源  
    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应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中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隙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但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它树枝还没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它树叶已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比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定能挖出地下水来。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夏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这些也是判断水源的依据。
    根据天气变化寻找水源  
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收集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直接从植物中取水  
    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中滴出,野芭蕉的嫩芯也可食用,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充饥。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猕猴桃藤、五昧子藤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另外,在春天树木要发芽之时,还可从烨例、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注意:千万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的藤或灌、乔木的汁液,有毒。另外,还可以从芦苔、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水。
提示:从植物中获取的饮用,容易变质,最好即取即饮,不要长时间存放。
  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时是有效的。然而,单纯地依上述方法去寻找水源却不是长久之计,且很复杂很辛苦。只限于少数人员(3-7)和短时间(35天)。不适合人员众多或时间过长。

    就安全而言,希望朋友们最好不要远离水源一两天的路程,也不要单枪匹马独闯丛林。
  当你在极度疲惫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饮,应该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
    方法如下:
       1
.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入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对1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多片净水药片进行消毒。目前,军队至今都采用此法在野外对水进行消毒。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己净化过的水中,每一升水滴人3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则在每升水中加入的碘酒要加倍。搅拌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20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人漂白剂34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道,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下,把水煮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方法。
       6
.如果寻找到的水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同煮,这虽不能去掉原来的咸味,却能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一起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上述所有净水物品或药品都没有的情况下,还有其他很多很原始的方法可以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如想知道,可QQ联系本人:478351793
  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支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菌、无毒、无味,无任何杂质,不需经过煮沸即可饮用,很轻便。
  另外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水源紧缺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地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含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911)的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8小时,甚至更长些。

1.jpg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4-26 13:19 2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2-4-26 15:23 3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发表于 2012-4-26 20:10 4 只看该作者

野外生存技能
      提要:野外生存技能是野外工作者探险者驴行者必需的技能。在野外行动,随时都可能发生不测的事件,这就要求野外工作人员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在逆境中求生存。本专题详细介绍了影子定向定时、避免动物攻击、野外防寒、标记、应急、寻找食物和水源,以及野外取火等方法。

    学习目的:掌握野外求生的技能。
    第一节 用影子端点轨迹定向
    在没有罗盘仪,或因靠近大磁体,罗盘仪不能工常工作时,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可靠的定向方法,纬度60°内均可使用。操作程序如下:
    (1)插一根棍子或枝条在地上;

    (2)用石块或树枝标邮影子端点;
    (3)等候影子的端点移动一段距离,再标出新的影子端点;
    (4)过两个标记点画一条直线,即为东西线(太阳由东向西运动,影子由西向东)。
    更多定向方法:
    寻找正确路程的技巧必须通过平时的野外活动去积累。例如:平时就养成随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的习惯,同时积极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的位置。
    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
  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的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在北半球以树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一方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湿长着苔藓的一方即是北方。
  利用星宿: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极星为目标。夜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关键在于在茫茫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认识北极星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简单且有效的一种:
  首先找寻杓状的北斗七星(a),以杓柄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五倍,就能在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d)。一般特别地称呼此两颗构柄上的星为要点星球。如看不到北斗七星时,就找寻相反方向的仙后星座(b),仙后星座由五颗星形成,它们看起来像英文字母的M或W倾向一方的形状。从仙后星座中的一颗星画直线,就在几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极星的同样距离处就可找到北极星。

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以手表看方位:想获知方位手上却没有指南针。遇此情况,只要有太阳就可使用手表探知方位。
  将火柴棒竖立在地面,接着把手表水平地放在地面,将火柴棒的影子和短针重叠起来,表面十二点的方向和短针所指刻度的中间是南方,相反的一边是北方。
  若身上没有火柴,也可改用小树枝,尽量使影子更准确。若从事挑战性的生存活动,记住戴上手表,这时普通表比数字表就更有价值。因普通表上的时针分针,在必要时会成为求生存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 用影子端点轨迹定时
       做完影子端点定向后,将棍子垂直接到东西线和南北线的交叉处。东西线西段对应着日出时间(一般在6:00左右),而东段对应着日落时间(一般在18:00左右)南北线是中午。
       第三节 遇危险动物的应急方法
       在野外工作时,时常会有与野生动物不期而遇的情况发,有的动物,如大象、熊、老虎、野牛等可能会攻击人,这时必须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以避免受到野生动物的伤害以下是避免野生动物伤害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从动物的下风方向接近;
    ·肃静;
    ·当很接近时,爬上大树;
    ·如果被动物追赶时,扔下衣服或其他物品,分散动物的注意力,并以左右迂回的方式向下坡方向逃离。
      第四节 防寒
      夜间在林子里过夜是很冷的,应携带帐篷和被子。如因意外,不能归宿,则应将所有衣服穿上,并将干衣服贴近皮肤,而潮湿的衣服穿在外面。其他保暖的方法还包括:活动、生火、抽烟、多吃多喝,吃辣椒、洋葱,用辣椒、衣服擦被冻的部位增加血液循环,躲在避风处,寻找干洞、树洞、石洞等,或用棕榈叶、香蕉叶等大树叶做成档风的蓬子。
       好多人常常会因大雨被困在野外过夜,有时需要在林子里搭建临时营地住好几天,因此需要搭建临时窝棚。如果因特殊需要一定要在寒冷的条件下过夜,应携带帐篷和睡袋。但在热带地区就没有这个必要。在旱季,用树枝搭建简单的窝棚就足以防寒取暖。而在雨季则需要用大型枝叶或塑料薄膜压在窝棚的顶上,以防漏雨。
      在潮湿的地区,应携带较大的雨衣,它可兼作防雨窝棚的顶和铺在地上休息。有的雨衣可以扣在一起做成一个更大的窝棚。如果要在窝棚内住一段时间,最好用竹片或树枝做一平台,将林下潮湿的地面隔开。这样势必要砍树。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砍树,或在游人经常经过的地方乱砍一气。
      营地的选择要考虑用水方便、安全,不要在有大枯枝的树下、或大型动物活动的路线上扎营。
      第五节 标记
      当发生事故或迷路时,要留下记号,让其他人找到你,就要在走过的路上标记。标记的含义要尽可能清楚。
     ·不要用含混的符号到处标记;
     ·不用一些永久性的标记把保护区弄得乱七八糟;
     ·可将经过的小路旁的小树枝折弯,做成临时性的标识。即使在夜间用电筒也能很清楚的看到被折弯的树枝,而它又能在几天内消失;
     ·对永久性的小道、调查线路的标记,可使用磷光漆、彩色胶带或彩环,将其套在树干上,这样不会对树木造成伤害;
     ·不要一路乱砍,这样既破坏了树木,又不能达到标记的效果;
     ·在地上画上箭头,或用树枝标出行进的方向,或用枯枝横在不走的路上;
     ·不要将自己的名字或信息雕刻在树干上;
      随时注意其他人留下的标记,这些标记可能帮助你辨认方向。
      第六节 野外应急技术
      在户外有时生病、腹泻、感冒、疟疾、受伤等。在远离医院的情况下,必须知道如何对付一些简单的问题,或知道那些症状是非常危险的,必须立即找大夫。
      一、疟疾
      疟疾在热带地区是非常普遍的疾病。在乡村,有许多人曾经患过疟疾,对其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因此只表现轻微的症状。疟疾的症状主要有:夜间突然发烧,早上退烧,但浑身无力、疼痛,常常伴随呕吐、腹泻等症状。发烧是间歇性的,一般3-4天一次。防治措施:不要将食物和用具放在不干净的地方;不要饮用不流动的积水;夜间睡觉用蚊帐;早晚穿长袖衣服,防止受凉和蚊咬。
       二、伤寒
       伤寒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呕吐和腹泻。防治措施:保持食物和饮水卫生;在有伤寒发病的地区更应注意消毒利饮用烧开过的水。应急处理:保持病人体温;大量饮水,补充因呕吐、腹泻造成的

脱水。
       三、登革热、斑疹伤寒
       同样是热带地区常见的疾病。此类病人的体温变化不大,主要是头痛。防治措施:登革热主要由昆虫引起,斑疹伤寒由跳蚤引起,所以睡觉时用蚊帐可防止这两种病;接种疫苗也可防治斑疹

伤寒;在套袜里放人驱虫剂。
        四、蚂蟥咬伤
       在潮湿的林下或水中,被蚂磺咬是常事。蚂磺本身不带病,但如果被咬的伤口长期不愈,可能会被其他疾病感染。防治措施:不要在有大量蚂横的水中沐浴;在潮湿的林下工作时,穿戴套袜,并喷洒一些驱虫剂。伤口处理:如果流血不止,用卫生的纤维或纸堵住伤口,保持卫生清洁和干燥。
        五、蛇咬伤
        如果被无毒蛇咬伤,可作为普通伤处理。如果怀疑是毒蛇咬伤,应尽可能将蛇捕捉以便辨认,并立即作以下的处理:

      ·不要惊慌,不要快跑,以免毒素扩散;

      ·如果伤口出血,用嘴使劲将有毒的血尽可能多地吸出。如果伤口太小,血流不出来,可用卫生的锐器将伤口划大一点,然后再吸出有毒的血。
      ·如果有解毒药,应按说明立即注射或服用;
      ·如果毒性很重,感到头昏,应尽量慢行,最好由其他人担台或搀扶设立即找医生。
      ·一找到医生,就应立即将捕捉到的蛇给医生看,以便他能对蛇伤作此正确的处理。
       第七节 采食野生植物
       一、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生存知识的主要内容,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战时或特殊条件下,粮食补给断绝,野生植物是主要的应急食物。目前,各国军队都十分注重这项研究。日本自卫队军需学校早在1959年就开始了对食用野生植物的研究,现在在初级军官和军士课程中增添了野生植物基础知识和烹调方法等内容,还建立了野草园,以供教学研究之用。在日本陆上自卫队突出队队员携带的生存装备中,就有一本《可食及有毒植物识别手册》。美国海军陆战队教令《单兵防护措施》中也讲述了野生植物食用的问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后勤部曾编绘了朝鲜国土上76种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野菜图谱》,供部队识别采食。
       我国地域广大,寒、温、热三带气候俱全,而大部分是属于温暖地带,适合于各种植物生长,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千多种左右。野生植物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维生素。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采食野生植物。
       二、野果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方的山野灌木丛中都生长有许多可食的野果。诸如:生长在低山丘陵常绿阔叶灌木丛中的桃金娘,山地落叶阔叶灌木丛中的山桃、胡颓子,石灰岩山地落叶阔叶灌木丛中的小果蔷薇,河谷落叶阔叶灌木丛中余甘子、沙棘、沙地灌木丛中的山荆子、稠李等,以及山樱桃、山柿子、猕猴桃、酸藤果、茅莓、棠梨、坚果等等。夏、秋两季这些野果都可以生食充饥。如无识别可食野果的经验,可仔细观察鸟和猴子都选择哪些野果、干果为食,一般来说这些食物对人体都是无害的。
      我国南北方一些常见的可食野果有:
      (1)山葡萄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各地,生长在山地的林缘地带。9月间果实成熟,采取果实生食。其嫩条可解渴。
      形态:蔓性灌木,树皮常成片状剥离。叶互生,有很长的叶柄,叶片圆形,宽8-14cm。圆锥花序,花小而密。浆果球形,直径约8mm,成熟后变黑色。
     (2)笃斯别名:地果(吉林)。主要分布东北的长白山和大兴安岭一带。生于高山草原、水甸子或湿润的山坡中,常成片的生长。7-8月果实成熟,摘取生食。
      形态:小灌木,高50-60cm。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朵顶生,壶形,向下垂,绿白色。浆果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lcm,蓝紫色,表面有白粉。
      (3)黑瞎子果别名:蓝锭果(东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等地。生于山地、湿地、草原或沿山的河流、林间。8-9月间果实成熟,采摘果实生食。
      形态:小灌木。高达1.5m,树皮常成片状剥落。叶对生,长圆形,长2-8cm,下面淡绿色,有毛。花生于叶腋,黄白色,长7-15m,有白粉。
      (4)茅莓别名:悬钩子(昆明)、牙鹰(广州)。
       广布于全国各地。生长在山坡灌木丛中或路旁向阳处。食用部分为果实及嫩叶。7-8月果实成熟,味酸甜,可生食。嫩叶晒千后,可代为茶叶。根入药,浸洒能养筋血,消红退肿。茎叶煎水,可洗痔疮。叶捣烂,可敷恶疮。
       形态:攀援状灌木。在枝和叶柄上全生有毛和钩状小刺。叶为羽状复叶,小叶为多为3片,也有5片的,近圆形,顶端一片较侧生叶片大,边缘有不整齐的深齿缺,下面呈白色,密生短绒毛。花单生在叶腋,或由几朵聚成短圆锥花序,生在枝顶,总梗有稀疏的刺,花瓣粉红色,倒卵形。小核果球形,红色,核有深窝孔。
       (5)沙棘别名:醋柳、酸刺、海鼠李、黄醋刺(西北)。
       沙棘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常成丛地生长在河岸两旁的沙地或沙滩上。在9-10月间或霜后果实成熟时用刀割下带果的小枝,再用树枝轻轻敲下果实。冬季把带果的沙棘枝条铺在冰上,可保藏很久。果实可生食,味微酸而甜。营养价值高,可作维生素浓缩剂。
      形态:有刺灌木。叶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8m,上面呈绿色,下面为银白色。雌雄异株,雄花有两个椭圆形的裂片,雄蕊4个,雌花成管状。果实为核果,卵形或近圆形,多汁,长0.8-1cm,直径5.6m。金黄色或橙黄色,许多个密生在一起,紧贴树梢上。
      (6)火把果别名:救军粮、赤阳子、豆金粮、红子(贵州)。分布于我国江苏、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一带多生长在山地的山脚、路边灌木林中。9-10月果实成熟,采摘生食。
      形态:灌木高达3m,也有刺,嫩条有柔毛,叶长椭圆形或倒形、前端圆或微凹,有小尖,基部逐渐狭窄,边缘有细圆齿,上面呈深绿色,发亮,下面呈淡绿色。花白色,花瓣近圆形。果近

圆形,深红色。
       (7)余甘子别名:柑(福建)、橄榄(云南)。产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生长在比较干旱的向阳山坡稀林中或灌木林中。11-12月果实成熟、可采摘生食、果肉中含维生素(丰富、食时味先苦涩,后发甜)。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2m左右。老枝黄色或灰褐色,有条纹。叶互生于细弱的小枝上,排成两列,很象羽状复叶,叶柄很短,叶片是长圆形。花黄色,很小,簇生于叶腋。果实肉质,直径约1.5cm,圆而稍带六棱,果成熟后呈黄绿色。
       (8)桃金娘别名:当梨、稔子(广东)、山稔、岗稔(广州)。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喜生长在丘陵或旷野间。秋后采摘,果实含糖分很多,可生食。
       形态:矮小灌木,高1m多,幼枝上密生柔毛。叶有短柄,叶坚硬,呈椭圆形或倒卵形,基部有3-5条叶脉,下面密被绒毛,花呈玫瑰红色,花瓣外面有灰色绒毛,常2.3朵聚生在一梗上,总梗比叶短,花下部有两片小叶状苞片,有毛。果为球形浆果,成熟时呈暗紫色。
      (9)胡颓子别名:手春子(湖南)、甜棒槌(湖北)。分布于我国山东、辽宁、河南、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生长在山坡及空矿的地方。果实可生食,药用治水痢。
       形态:灌木,通常有刺,高2。4m,幼枝褐色。叶子是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稍尖。边缘波状,常卷皱。花是银白色,长约lcm,1-3朵生于叶腋,常向上垂。果皮开始为褐色,成熟后微发红,内包一椭圆形的硬核。
      (10)乌饭树别名:乌饭叶(浙江)。我国华东、华中、华南等地都有分布。多生长于马尾松林下。夏、秋季果实成熟,可生食。
      形态:常绿灌木,高约1.5m。分枝稠密,枝条细长,嫩叶和芽上都生有褐色细柔毛。叶互生,叶片较硬,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渐窄,边缘有尖硬的细齿,上面叶脉上有稀疏刺毛。9月开花,花白色,生在叶腋,通常下垂,长2-6cm。果为球形小浆果,直径4.6m,成熟后呈黑色,味甜。
      (11)野栗子、椰子、木瓜、野栗子、椰子、木瓜都易于识别,是应急求生的上好食物。
      野栗子树(茅栗)生长在山野灌木丛中,可将成熟或未成熟的栗子放在火堆的余烬中烤着吃,也可捣碎煮食。
      椰子树主要靠海岸生长,在椰子果成熟时,椰汁可饮用。果肉可煮食。生于树顶端上雪白的嫩心椰菜地可生食或煮食。
      木瓜树生长在所有的热带地方,特别是湖沼地区。成熟的木瓜为黄色或带绿色,可生食。未成熟的木瓜果含有乳状汁液,涂在兽肉上可使肉软化(切勿弄人眼内,它可引起强烈的刺痛甚至失明)。木瓜的嫩叶、花、茎均可煮食,但必须换水煮两次以上。
      三、野菜
       采食野菜的加工方法很重要,加工的目的主要在于去毒和去味。总结我目广大群众的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加工食用方法:
       第一是生食。已知无毒并具有美味的野菜,例如苦菜、蒲公英、小根蒜等。将野菜摘洗干净,用开水烫过即可加调味品食用。另外。已知无毒并具有柔嫩组织的野菜,例如马齿觅、托尔菜等,可将野菜用开水烫或煮开3-5分钟后,将菜捞出,挤出汁液后,加大调味品凉拌吃。这样可以除去一些苦涩味;
      第二是直接炒食或蒸食,已知无毒和无不良味道的野菜,例如刺儿菜、荠菜、野苋菜、扫帚菜、扁蓄、鸭跖草等,将嫩茎叶摘洗干净。切碎后即可炒食作菜。或加入主食中作粥、馒头、包子馅。
      第三是煮浸。这是民间比较广泛的一种食法。对于一些具有苦涩味并可能,具有轻微毒性的野菜都可采用这一方法。例如败酱、肥脂麻、水芹、珍珠荣、奠菜、龙芽草、杨梅等。采摘嫩茎叶洗净后,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10分钟,然后捞出,在清水中浸泡数小时,并且不时换水,浸泡时间随野菜的苦味大小而定,必要时可以过夜。然后即可炒食或主食配合作馒头、窝头等。
      海边的海藻类也可用此法加工处理后食用。
      我国南、北方常见的野菜有:
      (])苦菜别名:苦茸菜、山苦、碎骨炸(江苏)野生菜(广东)、苦介菜(湖北)。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于山野和路边,易于采集。3-8月可采嫩茎叶洗净生食。微苦。
      形态:茎高0.6-1m。叶互生,叶边大多分裂,周有小短刺,近根处叶身较窄,色绿,表面呈灰白色,断有白浆,茎叶平滑柔软。夏季开黄色头状花。
      (2)蒲公英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黄花草。地都有分布。生长于田野、路旁,易于采集。3-5月可嫩叶洗净后生食,味微苦。5-8月采花放入汤中烹食。
      形态:全株伏地丛生,高9-18cm,体内有白色乳汁。叶缘为不规则的羽状分裂,色鲜绿。花茎数个,自叶丛基部生出,与叶等长或稍长过一点,上部密生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全为黄色舌状花。
      (3)蕺菜别名:鱼腥草。全国各地都有生长。野生于水沟边、渠岸、池边及阴湿地。嫩幼苗可作蔬菜吃。叶含挥发油,幼苗经水煮后换水3次,加油盐调食。全草供药用,为聋尿解毒药。毒蛇咬伤,可将鲜草捣烂外敷伤口周围,或煎汤熏洗患处,或单味煎服。浙江常配野菊花、马齿觅、蒲公英、大蓟根各3两水煎服,治疗蝗蛇、竹叶青、烙铁头等毒蛇咬伤。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上部直立,下部葡匐,节上生须根并有褐色鳞片。叶为心脏形,先端渐尖,边全缘或呈波状,上面为绿色,下面带紫色。穗状花序生在茎的顶端,总梗细长,上部有白色总苞4片,倒卵形,果成熟时顶端开裂,种子多,卵形。
      (4)马齿苋别名:马蛇子叶、蚂蚁叶(东北)、马子菜(江苏)、长寿菜(河北)、五行草(上海)、瓜子菜(广东)。全国各地都有生长。常生于田野荒地、路旁。全草可食,味平淡。通常在5-9月中旬采嫩茎叶,用开水烫软将汁轻轻挤出,加入调料即可食用。全草供药用,能治痢疾、退热,并有消炎和利尿作用。捣烂外敷肿毒处效果很好,也可用治毒蛇咬伤、痔疮等。
      形态:肉质草本,肥嫩多汁。茎多分枝,圆形,往往带紫红色,通常平铺在地面。叶互生,也有对生的。叶片肥厚肉质呈瓜子形。花小,黄色,5瓣,3-5朵丛生于叶腑。花后结盖果,内有黑色种子。
      (5)刺儿菜别名:小蓟草、刺杀草(江苏)、蓟蓟菜(湖北)、刺刺菜(甘肃)、七七芽(河南)。全国各地都有生长。遍生于田野之中,易于采集。全株可食,味平淡。4-6月间,采其嫩叶,用开水烫过,炒食或作汤。但一次不可多食,吃多了易引起腹泻。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稍带紫色,有纵横纹,被白色细毛,高25-5Ocm,叶互生,无柄,叶片呈椭圆形全缘或微齿裂,两面都有绵毛,边缘有金黄色的小细刺。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全部为管状花,紫红色。
      (6)莽菜别名:地米菜(湖北)、菱角菜(广东)、护士草(甘肃)。全国各地都有生长,生于田野、路边、沟旁,易于采集。嫩苗可食,味平淡。3-4月采其全草,洗净炒食、作汤,根可煮食。菜可晒干,吃时用水泡开炒食。药用可治腹泻、痢疾(单味水煎服),也可治目赤肿痛,高血压以及各种出血症。
       形态:2年生草本,高15-40cm。叶有根生叶和茎上叶两种。根生叶丛生,有柄,叶片羽状深裂,有时浅裂或不裂,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边缘有齿,嫩叶有香气。春天抽出花茎,排列成总状花序,花穗挺立,花小,白色。
      (7)野克菜别名:细苋、白苋、假苋菜(广州)。全国各地都有生长,主要产于华东、华中、中南各地。生于旷野荒地或路边草地中。味平淡。春季开花前,采食其嫩茎叶,用开水浸泡一下,捞出后炒食、作汤均可。宜于大量干燥供冬用。
      形态:草本,高30-60cm。叶有长柄,卵形,长2.5-6cm,先端钝而常凹人。近根处叶片常带红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极少,密生,绿色。
      (8)扫帚菜别名:地肤、千条子、扫帚子。全国都有分布,主要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生于田野、路旁,易于采集。味平淡。5-7月采3Ocm以下嫩芽做汤。开水烫后食用亦可冷拌、炒食。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45cm,茎直立,分枝茂盛,绿色或黄绿色,形成椭圆形或近圆形的植株,秋季变黄色,常用作扫帚,故称扫帚菜。叶互生,很密,近乎无柄。为线状披针形。花小,黄绿色,在枝上排列成穗状花序。
      (9)扁蓄别名:猪牙草、竹鞭菜、竹节草(江苏)。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生于田野路边、荒地及河边沙地,易于采集。味平淡。3-6月间采其嫩茎叶,煮或炒食,或切碎或面粉蒸饼吃,也可晒干备冬用。药用可治小便不利,湿热淋症和痢疾。
      形态:1年生草本。茎状卧或直立,高10-仙cm,绿色,微有棱。叶互生,长圆形或线状圆形,先端钝;花小,白绿色,从茎基部开始每1-5朵簇生于叶腋内。小坚果呈三棱形,黑色或褐色。
     (10)鸭跖草别名:碧竹子、兰花草、竹叶菜、鸡冠菜、鸭抓菜、淡竹叶。全国各地都能生长,生于路边,水沟边及荒野阴湿处,易于采集。味平淡,嫩茎叶肉质多汁万可作蔬菜,5-6月间采其炒食或作汤,也可拌面蒸食。作药可治各种感染发烧的病(单味水煎服),也可治各种出血,痢疾,毒蛇咬伤等。
      形态:草本。茎斜向上,基部优于地面,有时节上生根。叶片披针形,有绿色脉。花呈深蓝色。花苞小,有总梗。
      (11)菱、莲、芦苇、青苔、湖塘水生的菱、莲、芦苇、青苔是人们熟识的可食植物。
     菱(菱角、水菱)生于湖塘与河流静止处,通常蔓衍成片。菱生于水下,上有浮叶。菱外壳坚硬有角,煮熟后可剥食。
     莲浮生于湖塘与水流缓慢的溪流中。莲子成熟后,可除去发苫的胚芽煮食。莲的幼茎和叶也可煮食,但在烧煮之前,应先剥去幼茎上粗糙的外层。
     青苔要选择长流水中的食用。捞取后,用木棒捶打漂洗干净,拌上佐料,用叶子包好放在火上烧,也可以煮食,烧好后香味扑鼻,是傣族人民喜爱的食品。
       四、蘑菇
       蘑菇(菌)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人们g爱的一种食品。通常食用的有:香菇、草菇、口蘑、猴头菌、鸡等。蘑菇一般的吃法是炒食或作汤,藏族同胞往往在野外采摘后用火烤烤便蘸盐食用,别具风味。
       外形特殊,易于识别的食用蘑有。
       (1)猴头菌别名:刺狠菌、发状猴头菌。
       全国各地均有,生于栎、胡桃等阔叶树种的立木及腐木上,或生在活立木的受伤处。食前,洗净切碎,炒食或作汤,也可晒干备用。药用能利五脏,助消化。
       形态:形如猴子的头,故名猴头。新鲜对呈白色,干燥后变内淡褐色,块状,直径3.5-lOcm,基部狭窄;除基部外,均布以肉质、针状的刺,刺直伸发达,下垂,长1-3cm。
      (2)鸡扒别名:鸡菌、鸡肉丝菇(台湾)伞把菇。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四川、贵州等省,以云南为最多。这种菌在雨季从地下白蚁窝上生出。食法与猴头菌同。
      形态:刚出土时,菌盖呈圆锥状,伸展后中央具一乳突(形如鸡嘴),直径3-2Ocm或更大。潮湿时有粘性,表面平滑,呈微黄色,乳突部分呈褐色或呈花皮状,往往辐射状地开裂。菌肉、菌摺白色,摺宽5-15m,呈不规则形。菌柄白色至灰白色,地下部分呈褐色至黑色,表面平滑,肉质,易于开裂,长约3-2Ocm,直径12.5cm,基部膨大处可达3.5cm。
       此外,外形特殊,易于识别的食用蘑还有竹苏(竹参菌),产于我国西南各地的竹林中。竹荪形态奇特,别致有趣,海绵状的菌柄上生有洁白的网状菌裙。人们形象的称做穿裙子的小姐。采食蘑菇要特别注意识别毒蘑。在民间,对于识别蘑和可食蘑有许多说法,诸如1)毒蘑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2)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3)毒蘑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则多生于较干净的地方。(4)毒蘑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则不同,不易变色。(5)毒蘑大都柔软多汁;无毒蘑则较致密脆弱。(6)毒蘑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则清澄如水。(7)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则很鲜美。(8)煮蘑菇时,锅里放灯芯草同煮,煮熟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其它还有:煮蘑菇时,毒蘑菇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奶马上凝固,放进葱,葱会变蓝色或褐色。
       第八节 野外如何寻找水源收集水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几点小提示,希望帮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1. 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
  2. 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
  3. 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
  4.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5. 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
  6. 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
  7. 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8. 日光蒸馏器:在干旱沙漠地区利用下述方法能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对潮湿的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

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第九节 野外生存技巧之野外生火
  火可以干嘛?将食物煮熟。答对了!它还有很多用途: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量散失;可以烘干衣服;薰过的肉食可以较长时间保鲜;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它的烟雾可以

驱走害虫,还可以锻烧金属打制工具……,厉害吧,教你几招,让你学会如何在野外生火。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如枯草、干树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等。
  其次是捡拾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

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且烟多熏人。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干柴的空地。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字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岩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人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人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人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最后,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上、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第十节 野外生存技巧之常备急救箱
  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箱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带。
  急救箱存放着以下各项物品,以备基本急救之用:
  ① 绷带
  不同的阔度及质料,以处理不同面积及种类的损伤。
  一般有:
  纱布滚动条绷带:适用于处理一般伤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
  弹性滚动条绷带:具弹性,除应用于处理伤口外,更可应用于处理一般拉伤、扭伤、静脉曲张等伤症,以固定伤肢及减少肿胀。
  三角绷带:三角绷带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阔窄不同的绷带。通常作手挂使用,承托上肢。
  ② 敷料
  由数层纱布制成,质地柔韧。主要用作覆盖伤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加厚覆盖。
  ③ 敷料包
  敷料包由棉垫和滚动条绷带组成。用棉垫〔即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附带的滚动条绷带加以固定。
  ④ 消毒药水
  介绍几种常用消毒药水的用途: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消毒。
  ⑤ 洁净的棉花球
  用于清洁伤口,使用时蘸透消毒药水。
  ⑥ 消毒胶布
  通常用来处理面积较小的伤口。贴上胶布前,必须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爽清洁,否则不能贴得牢固。
  ⑦ 胶布
  用来固定敷料、滚动条绷带或三角绷带
  ⑧ 各种药丸
  如康泰克、感冒通、黄连素、牛黄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气丸、胃药等
  ⑨ 蛇药
  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药、季德胜蛇药
  ⑩ 其它
    眼药水、万花油、止血贴、清凉油、驱风油等。

发表于 2013-8-31 18:00 5 只看该作者
茂名大兵 发表于 2012-4-26 13:08 八甲大山---一次远程技术协助困山驴友脱险的经历事件回放:        2012年4月21日周六,茂名15个驴友从仙家 ... ...

回顾与分析,是最好的总结。学习了。顶!
发表于 2013-8-31 22:55 6 只看该作者
好大兵,,顶,,
发表于 2015-10-29 04:46 7 只看该作者
好帖
好帖
好人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2-7 16:36 8 只看该作者
玉雪云飞 发表于 2015-10-29 04:46 好帖 好帖好人

谢谢关注,过奖了!
发表于 2015-12-7 16:51 9 只看该作者
茂名大兵 发表于 2012-4-26 13:08 八甲大山---一次远程技术协助困山驴友脱险的经历事件回放:        2012年4月21日周六,茂名15个驴友从仙家 ...

说得很好,学习了,水源,食物很重要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12-7 22:14 10 只看该作者
沙子. 发表于 2015-12-7 16:51

水和食物是生命的源泉和延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