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户外知识

历时四个月收集无数户外网站---野外生存教程(个人编辑版)

[复制链接] 查看:255849 | 回复:509
发表于 2012-5-25 13:08 51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出发准备及救援准备

第五节 野外通讯设备

一、户外救援通讯

在基地与各个搜索小组之间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是一次搜索活动顺利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所有的搜索队员都应该掌握相关通讯设备的实用知识,并且可以承担相应的操作任务。

下面对一些较为常用的通讯设备进行一些简明的介绍。大多数设备都与将要介绍的设备类似。会对现在使用的一些VHF/UF(甚高频/超高频)电台设备和HF(高频)电台设备进行一些更为详细的说明。

1、VHF(甚高频)电台

这是一类手持式电台,通常用于可由视线直接连接的站点之间的短距离通讯。但是,如果建立一个或者多个合适的中继站(固定中继或者移动中继),就可以大大扩展其有效通讯范围。通常这一类设备可以在行进过程中保持工作状态,因此搜索组可以连续监听整个搜索活动的进展情况,并可以随时与基地进行联系。

2、HF(高频,又称短波)电台

高频电台通常作为甚高频通讯系统的备用设备用于在偏远地区执行搜索任务。高频电台适用于远距离通讯,但是其接收状况取决于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和大气条件。在夜里,可能接收到来自海外站点的干扰。在几个搜索活动同时进行时,也会出现相互干扰的问题。高频电台的收发需要使用大尺度的天线,这限制了移动状态下与基地的通联。

3、移动电话

如果在搜索区域内移动电话信号覆盖良好,可以用于进行通讯联系。通常,在距离移动电话基站数公里范围内的山脊或者山顶上都有信号覆盖。虽然移动电话不可依靠,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备用通讯手段。在离开基地前,一定要记下你可能用到的电话号码。

4、有线电话

通常用于洞穴救援,这是因为电磁波在洞穴中传播距离非常有限。在洞穴中布放一根有绝缘层包裹的导线,导线连接到位于洞口处的主设备上。需要建立通讯联系时,搜索组可以将手持设备连接到导线上(穿透绝缘层)。通过使用者的身体或者直接接触洞穴表面可以建立起经由大地的信号回路。如果使用者站在有水或者潮湿的地面上,信号的接收效果会更加理想。有线电话的主设备通常位于洞口,通过楔入的钢钉连接大地。

5、卫星电话

如果能够得到,卫星电话也可用于通讯。虽然从理论上说,卫星电话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但是,在某些地方其使用也是有限制的,比如在峭壁下,在峡谷中,在厚重或者潮湿的天篷下面。卫星电话就像GPS,只有在天空视野开阔,最好是地平线以上没有任何遮挡的条件下,才能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虽然卫星电话不可依靠,但可作为备用通讯手段使用。在离开基地前,应该记下可能用到的卫星电话号码。卫星电话费用昂贵,依所拨打号码不同,每分钟的费用(约合人民币1280元)之间。

6、电池。所有的电池,尤其是碱性电池,在温暖条件下其性能会更好,放电时间也会更长。因此,电池应该贴身存放。应该尽可能地采取防风保温措施。温度很低的电池在恢复常温前不宜使用。应当确保携带了备用电池,新旧电池不要混合使用。电台和电话设备的维护存放电台设备比较昂贵,在野外环境中对其进行适当的维护是必须的。要防止对电台的物理损坏,防止跌落或者撞击。在潮湿环境中或者准备过河前,应使用塑料袋保护电台和移动电话,并且确保已经密封了耳机插孔等接口。

二、失去电台联络

注意:在离开基地、进入野外现场之前一定要检查你的电台设备。

如果你失去了电台联络,你必须决定是原路返回还是和其他小组建立联系。你也许会选择继续执行既定的任务,但应该明白你无法及时汇报你的动向和发现。如果有一个搜索组失去了联系,会分散搜索的力量。应该做何决定取决于已经搜索的面积大小和返回基地的难易程度。携带多部通讯工具会使失去联络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如果你没有在预订的时间联系基地,或者基地联系不到你,指挥员就会得到相应的情况汇报,并将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使用VHF/UHF电台

在离开基地前确认你能够熟练使用所配备的电台。如果有疑问,应该请求帮助。你应该记下所有可能使用的信道,并搞清楚所有中继电台的位置和它们所能覆盖的范围。如果你没有可用于保护电台的塑料袋,应该向基地人员索取。在离开基地前,检查你的电台,确保携带了备用电池,并且确保你知道如何安装电池。在离开中转站之前,也应该检查你的电台。确保自己知道如何锁定以及解锁键盘,如何更改频道以及如何调整输出功率。除非要更改设置,通常应该锁定键盘。确保不要误触发射键(PTT),尤其是在无线电信道繁忙的时候。因为这会锁定中继站,阻塞其他人的通讯,并会迅速消耗掉电池的电量。

电池耗尽

如果充电比较充分,电台设备通常都可以守听一整天。但是,过度的主动发射会大大消耗电池的电量。如果可能,尽量使用电台的节能设置。如果你估计电量将尽,并且没有电池可以替换。你应该通知基地不能继续守听,然后关闭电台。

2、使用高频(短波)电台

注意:一般来说,基地的电台比便携式电台的功率大一些。因此,可能会出现你可以接收基地信号,但基地接收不到你的信号的情况。由于便携式电台功率有限,你应如下文所述注意选择天线的架设地点。基地的电台呼号应该与通讯管理员协商确定,呼号应该基于附近城市、城镇或者知名度较高的其它地理名称。

①装配,通常,设备都附有一个说明书或者将相关说明直接印在设备表面上。两个主要的信道需要使用不同长度的天线。

信道1 日间偶极子天线(5680kHz)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天线,包括缠绕在两个塑料轴上的两根12长的导线。使用时应保证已断开任何附加的部分。

信道2 夜间偶极子天线(3023kHz)这种天线比日间天线更长一些(2×23),只能在夜间使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日间天线上附加终端器件以得到合适的天线长度。

②架设天线,选择合适的天线用于架设(白天用较短的天线,夜间用较长的天线)。先放开两轴天线中的一部分,将两条导线的中心点挂到树或者杆子的高处,要留下足够长的双馈线以连接电台。将其余的天线完全放开,将两条导线向相反的方向展开,并用绳子固定在高处。天线应该垂直于基地方向,天线的终端和中心都应该架设在尽可能高的地方,并且应该躲开会产生遮蔽效应的结构,比如潮湿的灌木丛。拧松电台上的两个天线螺丝钉,将两个终端接线片分别固定在这两个螺丝钉上。

注意——应确保所有的天线导线都完全放开了,而且两个终端接线片没有短接。

③端馈天线,还有一种可能用到的端馈天线可用于上述两种不同信道。天线附有抛绳和重块。把中心环吊在大约5的高处,从线轴上放开天线,然后挂到中心环上。天线的一端(可能有插头)应该连接到电台的一个端子。将提供的两根地钉打入地下,并连接至电台的另外一个端子。手持电台使电台和中心环间的天线呈悬链线状。剩下的天线应从中心环垂到地面上。回收天线的时候,可以使用地钉插入线轴的中心孔进行操作。(注意:应先对电台进行相应修改才能够使用这些天线。)

④信道选择,在离开基地前搞清楚要使用哪个信道进行联络。由于大气条件的差异,在白天通常使用5680kHz(信道1),在夜间通常使用3023kHz(信道2)。请注意有些设备有上下边带的设置选项。不过,通常仅使用上边带。

⑤中继,除非搜索小组离基地很近,通常需要建立一个或者多个中继站以扩展甚高频电台的通讯区域。

⑥发射和接收,
打开电台并确认频道设置正确。中继台具有省电功能,在接收完最后传输信号20秒后进入省电模式。因此,在说话前要按住PTT健一秒钟来“唤醒”中继台,否则你的前几个字将会被漏传。使用时保持设备垂直。发射时保持稳定。检查一下不要让风吹过话筒,如果由于风产生的噪音而使基地无法听到你,那么用身体遮盖设备后重新尝试通联。

某些情况下你无法听到基地,而基地始终能听到你。有时可试一下“盲”传(“blind” transmission),尤其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你或许能被其他电台收听到,他们可以帮你传递你的信息。注意不要过度使用此方法,因为或许其它电台也正在使用此频道)如果你能听到一个队伍的呼叫,并且显而易见的基地听不到他们,那么你就要承担起为他们传递消息的任务。此种方法通常是用于在使用单工频道时。当接收质量不好时,换个位置,尤其是高一点的地方再试一次。如果目前处于低功率模式,请调至高功率模式再试一次。如果可能的话试着走到中继(或者基地,如果使用的是单工方式)的直线可视范围内。如果这种方法也失败了,那么就尝试使用“脱网”功能 (Talk Around),让其它队伍为你中转。如果手台具有“脱网”功能(在艾可幕(Icom)手台上通常是P3),它可绕过中继台使电台彼此实现单工通信。按一次(显示“tk on”),设备设置为单工;再按一次(显示“tk off”)返回到中继模式。这种方式只用于中继带有双工频道的情况。(你需要告诉其它站点你正在使用“脱网”功能,因为他们也要设置为“脱网”才能回呼你)

注意:如果你碰到了只能单向通信的情况(只能收不能发,或者只能发不能收),那么确认“脱网”功能已关闭以及频道设置正确。

发表于 2012-5-25 13:09 52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出发准备及救援准备
第六节、户外活动中的体能管理与恢复
户外活动是一项体育运动,所以疲劳在所难免。而如何避免因疲劳而导致的意外伤害,是每个参与活动的人都应该注意的。
  疲劳的原因很多,疲劳发展的速度和程度也因人而异。防护疲劳要根据所处的环境、运动项目的难易程度及兴趣大小,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依照身体健康状况来进行。
  一、 平时多注意加强身体体能的训练。
  二、 负荷一般不应超过体重的1/3,最多不要超过体重的45%,尽可能根据体力状况来衡量可负担的重量。
  三、长途徒步出发前应先做热身运动,然后再开始行走。领队者掌握好行进速度,尽量避免时快时慢,维持自己的自然步调,过快或过慢都会增加疲劳。
  四、适当休息。休息的时间因运动量和海拔高低而有区别。海拔较低或走平地时,一般情况下,行走50分钟应休息10分钟。无论有无疲劳感都要休息,这是避免疲劳的最佳方法之一。行程达到全程的3/5时,应大休息一小时。大休息时要卸下装备充分休息,有条件的可在大休息时烫脚或擦澡以达到充分休息的效果。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行走,行走1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在超高海拔(5000米以上)行走时,可能要走两步就要休息,以消除疲惫感。当然,休息时间的长短不是死规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气候和着装。
  五、保证充分睡眠时间。一般情况下,每日要保证不低于六小时睡眠。
  六、充分的营养、合理的膳食。户外活动消耗热量每日可达4000卡,在山路、崎岖不平的地方行走,体力消耗比平地行走大16倍。如果没有充分的营养支撑,会加大疲劳程度,延长恢复体力的时间。补充能量的方法是多吃蔬菜,适量补充蛋白质、糖和脂肪,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要合理,不可暴饮暴食。
  七、足够的饮水。每天至少4升水,在热区或夏季,出汗量大,每天需要补充6升—7升水。最好在出发前及大休息时将水喝足,并带上足够的水随时补充。由于出汗会带走大量的盐份,可以通过咸食或汤中适当加盐来补充。
  八、学习掌握一些简易按摩手法,在体能大量透支,身体极度疲累,腰酸腿困,浑身无力的时候,运用一些传统的中医按摩手法可以迅速有效的刺激身体潜能,缓解不适,恢复体能。
  一旦发现户外活动中有人颜面潮红、呼吸急促、大量出汗、身体摇摆或昏倒,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就地让其安静平卧,松解装备和衣领、皮带,补给水分。有条件时,可补充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刺激合谷、人中、少商等穴位。天热时注意通风散热,寒冷时注意保暖。急救时,要体现人文关怀,时刻安慰伤者,注意观察体征变化(呼吸、脉搏、体温),如出现心跳呼吸困难或有血尿发生,应立即呼叫急救中心。
第四章 出发准备及救援准备
第七节、户外探险活动体能训练
本训练计划是根据登山活动参照做的,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吧,但最重要的是要坚持。
  一、耐力训练
  1、长跑:要求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5圈,男子每次10圈,平均速度为每圈不得低于2分20秒。 每周两到三次。
  2、负重越野:自己背负不低于25公斤的背囊(女子为20公斤),在不低于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时间为一整天或两天,每周或两周一次。
  3、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不允许,也可用游泳、自行车等代替长跑,运动量相当。
二、力量训练每周一到两次
  1、大腿力量训练:大腿与地面平行,做“鸭步”状行走,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2、小腿力量训练: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个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3、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8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做5组。
  4、腰腹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带转体,15或20次一组,做3组。
  三、平衡训练(每天一到两次,可在上班休息空间做)
  1、单脚平衡:单脚站立完成前仰后俯动作多次。
  2、动态平衡:选择一离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样行走;或单脚跳格子。
  四、柔韧训练 (每周两到三次)
  1、单杠悬垂,拉伸肢体。
  2、压腿,下腰。
  3、拉伸身体两侧肌肉。 力量、平衡和柔韧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并接在长跑之后完成。 在俱乐部组织的每次行动之前,长跑每周不得少于4次。在行动
发表于 2012-5-25 13:09 53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出发准备及救援准备
第八节、安全户外守则
如果你是新人,那么就大声的朗读出来,让自己记下面的知识,虽然他不是全部正确,但给自己点启发够了。如果你是老驴,那么你要经常温故而知新,可以把你想到的,而这里面没有的加进来,如果你是领队,那么这将成为你的守则,坚持,但绝不能打破的原则。  
    1)领队挑选:不要跟随没有责任感及缺乏经验的领队。  
    2)新手人数:不要参加新手超过1/3以上的登山队伍去进行长距离或高难度的活动。  
    3)队伍人数:除非事先准备充分和经验丰富,否则登山队伍的成员不得少于4人。  
    4)行程计划:行程、计划须缜密完整,并让每位队员及留守人员彻底了解。  
    5)饮食装备:登山时应有充足的饮水和食物及完整的装备,并有备份以应对意外情况。  
    6)体能技能:平时多训练体能及技能,定期健康检查。  
    7)学习提高:平时多阅读专业书籍、资料,随时吸收新知。  
    8)充分重视:对于每一座山峰,都不可掉以轻心;不做能力不及或知识不及之事。  
    9)通讯畅通:注意保持通讯工具畅通,随时向留守人员或家人报告行踪,储备应急电量直至活动结束。  
    10)天气变化:活动前和进入山区后,随时注意气象数据及变化。  
    11)个人资料:随身携带个人资料。  
    12)队形保持:登山队伍不可拉的太长,经常保持前后呼应;下撤至少2人同行,避免单独行动,落单最容易发生意外。  
    13)呼吸饮水:行进中应随时调整步伐及呼吸,不可忽快忽慢;喝水时不可狂饮,随时将水壸装满。  
    14)沿路标识:登山时最好依循前人留下的路标辨别方向,或沿途标示记号;天黑后,切忌行走溪谷或陌生线路。  
    15)迷路处理:迷路时应折回原路,或寻找避难处静待救援;除保持体力外,并安抚队员平稳情绪。  
    16)身体变化:登山期间,应重视身体的变化,适时休息;如不适或受伤,应及时告知同伴。  
    17)团队互助:登山应发扬团队精神,途中留意同伴情况,危险地段互相提醒或协助通过。  
    18)意外处理:了解登山中潜在的危险及应对措施,如有意外发生,应保持冷静,设法与警方或留守人员联系。  
    19)注意火种:小心用火,切勿乱丢烟蒂,避免引起山火。  
    20)总结经验: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有助于自己和他人将来登山时的安全,必须认真实行。
发表于 2012-5-25 13:09 54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出发准备及救援准备
第九节、户外扔东西原则
一直想把扔东西作为户外理论编写,但又觉得扔东西不是户外人所为,但在有些情况下,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危及生命,你什么都可以扔。所以下面就户外扔装备原则。
一、原则:扔重装轻,扔重不扔单,扔睡、扔穿、不扔吃
二、住宿装备:就住宿而言,短徒不需要扔,需要扔得都基本是五天以上的重装高等级线路,那么住宿我们首先可以扔得:地席,地布。接着可以扔得也就是最重的帐杆。如果能有三人混帐的,你直接就可以把帐篷扔了。但是不论你有多么累,多少艰苦,睡袋和防潮垫是不能扔的。如果扔掉你可以活命的话,这两件同样可以扔。
三、就餐装备:其实在出发前你知道自己一个人,就没有必要把套锅全带上(以中锅为例),带一大一小即可。吃饭装备最早可以扔掉的只有大锅里面的小锅,还有碗了,还有煎锅。接着就可以扔挡风板了,最后是炉头,但不能扔的是燃料和筷子。即使你在累也不要扔这两件东西,原因你知道的。
四、户外服装:从里面到外,排汗是必须的,这个你不能扔。中间是保暖层,抓绒可以扔掉,因为在行进过程中不会太冷,如果太冷了,你穿身上了,也不用扔。保暖层现在有好多款羽绒服是不错的选择,体积小还轻。冲锋衣裤无论何时都不要扔,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都需要他,即使在夏天的沙漠。其他,如个性头巾,帽子,手套,速干衣裤都可以选择性的扔掉。
五、背包装备:无论如何,背包你得用来装东西,你是不能扔得,如果你真的觉得提着走舒服,你也可以扔掉,把衣服穿在身上,左手提睡袋,右手提吃得也可以。地图指北针,这是不用讲就不能扔得东西。有些老驴说,头灯手电可以扔,我是坚决不同意的,除非你两样都带了。dao具如果太大或太多,可以扔呢。一把多功能dao具就够了。
六、徒步装备可能本来带的就少,如果长距离的,沙滩鞋可以扔掉,可以和别人用一双过河,实在不行就光脚。袜子是可以扔的。我们出行如果是长线一般都会带两双以上的袜子。如果是五天可以把穿过的袜子,内衣扔掉,哈哈,最好藏起来,好看。要不下次有人路过,看到就不好了。
其实在出发前检查装备是必要的,不要等到不用时扔掉,浪费又不环保。建议大家按以下比重装配。
1、二天基本装备10kg,食品2kg,备用干粮500g,合计12.5kg.
2、第增加一天,食品增加1kg.
3、五天行程,基础装备加混帐10kg。食品5kg,备用食品1kg.
4、七天行程,基础装备加混帐10kg。食品7kg,备用食品1kg.
5、十天行程,基础装备加混帐10kg。食品10kg,备用食品2kg.
6、背包重理以人体体重的1/3为是佳,以雪狼体重80kg为标准,身高178,最大承重25kg,不要超过这个重量,超过会很容易受伤。
7、背包基础重量:背包2kg,睡袋2kg,帐篷双人2kg,炉头、套锅、挡风板1kg,冲锋衣裤1.5kg,防潮垫地席1kg(充气垫可能会重些)其他1kg.
发表于 2012-5-25 13:10 55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出发准备及救援准备
第十节、户外自助行必备清单
户外自助行装备一览清单(新驴必看)每每出行前,总是问自己,我去露营要带什么呢?什么必要什么不必要呢?说实在的,各种滋味慢慢体会了后,你才知道如何取舍,我们不必把装备一步到位,慢慢玩,慢慢了解,慢慢攒装备,那是份乐趣!现在我把我已经有的,也感觉需要用的用品都列出来让大家看看,并就自己的感觉推荐一二,大家可以一起来分享一下我把它们攒齐的这份快乐。注明一下,现在这只是三季版本,呵呵,冬季的冲锋衣、抓绒衣、雪套、冰爪等用品不在此贴推荐之列!
一、装备:
1、背包女生推荐55L以上,男生推荐65L以上。品牌推荐800元的K2 summit、500-600元的Sea to summit、1000元的BIG PACK(派格)、1500左右的Karrimor(最好的也有2000元以上的)
    2、睡袋推荐妈咪式的羽绒睡袋。夏天推荐中空棉睡袋(天石零下10度妈咪式睡袋,这可是《户外生活》杂志这一期几款睡袋多项综合评比性价比最高的一款!冬天推荐羽绒睡袋(以充绒量与膨松度〈国内最高达到650,过不了700〉为标准,太多价格区别啦),呵呵,不过不怕冷的人只要到了雪山上用前面那两睡袋一套就可以用啦!
    3、防潮垫推荐泡沫普通防潮垫50元基本可以搞定,如果要更好就是蛋巢型防潮垫,价格不等好点的400多,或订购充气垫(保温隔冷,但稍重,而且在坡地上会滑)。冬天为聚温可以加配一个30元左右的铝铂垫。
    4、帐篷可以互相借用,但行前一定要落实。推荐二人帐,单人睡很过瘾。二人睡也方便,建议买带门厅的帐篷。
5、服装推荐冲锋衣裤,保暖就用抓绒,最好还是压缩羽绒服。
6、炉具推荐汽炉或油气两用炉。汽炉就是汽罐为一次性使用。油炉可以每次购买汽油。汽炉为在-5度或海拔高于2000米会燃烧不充分。
    7、背包防雨罩防雨、防污、防盗。建议买便宜的,因为易损易破。自制也可以,普通防水布也可。
    二、着装:
    1、登山鞋或运动鞋(要有可防滑的鞋底纹)一双,不常走建议运动鞋即可。
    2、备用鞋可选轻便的休闲鞋,推荐防滑沙滩鞋。
    3、拖鞋也可以备用鞋代替
    4、防水衣裤或雨具,雨披最实用,即使你的冲锋衣裤是GTX。
    5、遮阳帽推荐宽檐的丛林帽,溪降时戴棒球帽
    6、手套可以防止手被石、草割伤,推荐专业攀爬手套
    7、袜子(棉质,多带几双备用)最好是专业的户外袜,价格40元一双。
    8、快干衣裤或排汗衣物
    三、用具:
    1、头灯等照明灯具推荐50元的LED头灯(请备足电池)发烧友可用BD。
    2、防晒霜推荐资生堂、羽西等SPF30以上的防晒霜,以不油腻易吸收为上
    3、墨镜推荐欧野或雷宝的专业防紫外线户外墨镜,100%防紫外线及防冲击不伤眼
    4、防风打火机(或防水火柴)
    5、小 dao(瑞士军dao或其他多功能dao具)
    6、干、湿纸巾
    7、个人卫生用品(如纸内裤)等
    8、保鲜袋
    9、稍厚的塑料袋(装垃圾挂在包上带回)
    10、植物洗涤用品(不含化学物质,可降解,不破坏环境)
    11、防水袋(装相机等怕水物品、也可打水用)
    12、登山杖(节省20%体力)
    13、对讲机(推荐摩托罗拉对讲机或国产北风)
    14、相机
    15、多功能方巾或头巾
    16、牙签
    17、驱蚊水
    18、牙刷、毛巾
    19、口哨(求生用,指北针、温度计三合的)
    20、快挂扣(方便携带物品)
    21、针线包(这个建议带上,功能你知道)
    22、地席(铺帐篷下或坐地上聊天时用,可以塑料桌布代替)
    23、打包带(背包外挂绑带)
    24、水壶(或热罐装的饮料瓶,烫不坏,如绿茶、鲜橙多的瓶子)
    25、墨镜盒(硬壳,防墨镜受撞击)
    26、餐具(公筷、勺子、碗、杯子或一次性纸杯)
    27、折叠水盆(不会倒的防水布制水盆,方便洗脸、取水)
    28、气枕
    29、轻便折叠凳子
    30、替换衣物
    31、随身药物
    四、食品:
正餐:即食面或即食粥、米、麦片、火腿肠、牛肉干、蛋、卤味、榨菜等,以自己负重能力为准
附餐:果珍、咖啡、茶、面包、饼干、牛奶、果酱等零食
点心:水果、干果、糖果、果冻、卤味、足够的饮料和水
应急备用食品:(放在背包里出意外时备用的)压缩饼干两包、巧克力一大块、饮用水一瓶、糖果若干
发表于 2012-5-25 13:12 56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户外探险、救援基础知识
第一节、野外地形概述及地图标识
一、地形图的判读
1. 地形名称: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

(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7)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8)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
  2. 相关线面:
 (1)示坡线:画在等高线一侧,由地势高处指向地势低处
 (2)脊线: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
 (3)槽线: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
 (4)分水岭: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
 (5)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3.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非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

二、读图技巧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 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整也相同。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第三,熟练判断等高线圈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第四,学会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①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②确定铁路、公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③工厂区位的选择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潭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④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采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潭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⑤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2.地形剖面田的绘制及其应用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主要步骤:
   ①根据要求选剖面线,可以是东西向或南北向的直线。也可以是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的斜线
   ②画矩形,所画矩形要与等高线图等长。
   ③用等高线图的高度作纵坐标,确定垂直比例尺。根据需要,一般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
   ④作平行虚线与垂直虚线:平行虚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照垂直高程(纵坐标上)引出来的。垂直虚线是从剖面线与等高线(等高线圈)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延长至剖面图相应的高程上为止,在止点处画上一个个小圆点。
  ⑤连成曲线:将各个小圆点连成一条圆滑的曲线,即成为剖面图。
  3.地形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
  判读地形剖面图,要做到
  ① 根据经纬度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
  ② 看纵坐标(垂直比例尺),了解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势特征等。
  ③ 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在大洲、国家、地区、濒临的海洋及与此有关的气候、植被、地质、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

发表于 2012-6-5 17:22 57 只看该作者
太辛苦了!
发表于 2012-6-5 19:13 58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户外探险、救援基础知识

第二节、野外气象信息判定


下面的资料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在山区和城市的天气不一样,山区下雨是不听天气预报的,只能靠你的经验来判定,这些只能参考也不是一定就是。出发前了解这些区域的天气信息还是必要的,至少要知道它周围的天气情况,这样也好提前有个判断。

1、看太阳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帐篷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早看青山,晚看日落。
  乌云接日头,天亮闹稠稠
  日头出得早,天气难得好。
  日返红,雨落没蟹洞。
  红日雨,白日风,明星月朗大晴空。
  太阳裂嘴笑,晒得老猫叫。(云中露日)
  太阳中午现,三日不见面。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落西山满天红,不是雨便是风。
  东方太阳白,就要有风发。
  爬墙出日头,要发西北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日落三条箭,隔日雨就现。
  日出挂红,当天就晴。
  日落灰色,次日有风。
  日出血红天气热,中午转冷有西货。(冰雹)
  日出东方红,近期不雨也有风。

  日出黑云生,不雨也刮风,
  日出云夹日,变天不过三五日。

2、看月亮

  月亮周围有圆圈,刮风就在明后天。
  月亮撑红伞,大雨在眼前。
  月亮撑黄伞,小雨一两天。
  月亮撑黑伞,多半是晴天。
  月打洞,落雨像闸水冲(月亮周围有圈云)。
  月亮长毛,大水冲成潮(月亮周围有高层云)。

  3、看星星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晚上看见星星月亮,明天会有大太阳。
  星星眨眼,下雨不远;星星闪烁,风力变强。
  星星稠,雨点流。
  星星眨眼天要变
  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
  星星发红,阴雨定成。
  星星布满天,明日大晴天。

4、看云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大年初一头一天,夜里不睡看东南,
  东南天空灰又暗,必是雨多不会旱。
  黑云黄梢子,一定下雹子。
  黑头红毛尾巴白,一场冰雹就要来。(云色)
  马尾云蹶起,必定有大雨。

  鱼鳞天(鲱鱼鳞),不雨也疯癫。
  行云方向相反,云层厚、要下雨。
  晚上看云鱼鳞片,无风必有雨。
  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
  东南来,下不过晌
  西北黑,半夜看风雨
  云往东,一溜风,云往西,披雨衣,
  云往南,能漂船,云往北,瞎呼雷。
  云彩往东,次日刮风。
  云层乱,上下翻,不下好雨下冷蛋。
  江猪(乌云)过河(天河),大雨滂沱。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天上鱼鳞斑,地上晒谷不用翻。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鱼鳞天,泪涟涟。
  扫帚云,泡死人。
  人怕横行,天怕澄晴。
  黑云浓,黄套红,不下好雨坏年景。
  云打架,冰雹下。
  云从南边长,大雨不过响。
  云从北边来,趁天晒干柴。
  云绞云,淋死人。
  瓦片云,晒死人。
  天上钩钩云,地下淋死人。
  天空黄澄澄,不雨就刮风。
  天上云宝塔,不久哗啦拉。
  老云接驾,不远就下。

发表于 2012-6-5 19:13 59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户外探险、救援基础知识

第三节、户外安全及风险评估预案

风险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IM):表示严重威胁全队生命安全和国家稳定。

(E)表示对人员生命安全、身体完整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M)表示对人员健康、队伍进程构成较严重的威胁。

(H)表示对人员健康、队伍进程构成威胁,但影响不大或容易解决。

风险

概率

严重程度

可能原因

应对措施

北京——乌鲁木齐

交通

托包未按时到达

E

M

托运过程耽搁

1.托包在大部队出发前7天托运。

2.如仍未按时到达乌鲁木齐,大部队在乌鲁木齐等待。

意外伤害和队员健康

感冒、发炎、腹泻等症状

M

E

1.火车上饮食不够卫生

2.休息时着凉

1.注意饮食卫生和保暖。

2.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水。

3.如果到达乌鲁木齐症状仍比较严重,马上送医院处理。

队员个人常见病症

M

E

特殊体质

1.队员个人常见病症出发前两周在队医处备案。

2.个人和队医准备好常用药物和处理方案。

其他

队员与大部队分散

E

M

队员擅自离队

1.明确队伍纪律,队员离队必须说明目的和安排,征得队长同意。

2.队员必须随身携带证件及足够现金,所有队员持有全队及后站通讯录。

队员与社会人员发生冲突

E

M

1.交涉尺度把握欠妥

2.社会人员主动挑起争端,队员忍让不够

3.队员主动挑起争端

1.明确队伍纪律,交涉由相关负责人完成。

2.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3.绝对避免主动挑起争端。应对蛮不讲理者可报警处理,如无条件尽量忍让,绝对避免冲突。

前站未按时完成任务

E

M

1.前站事务办理时间过长

2.采购出现问题

1.今年前站的主要任务是和登协的协调以及物资的采购

2.前站提前大部队5天出发,确保有充足的富余时间。

3.如果发生事务未办完的情况,大部队在乌鲁木齐修整适应。

4.食品及装备负责人与前站沟通好,保证物资采购按计划进行,如果有变化灵活应对,适当修改计划。

与教练或记者未能按时会合

E

M

1.
交通问题

2.
双方协调不够

1.出发前与教练及随队记者(未定)取得充分联系,确保双方同时抵达乌鲁木齐会合

乌鲁木齐—塔什库尔干

交通

公路堵车

M

M

路况原因

1.行动计划留出足够的富余时间。

2.携带足够的路上食品和饮水。

意外伤害和队员健康

高原反应

M

M

1.队员体质

2.适应不够

1.所有队员随时关注彼此情况,老队员和队医特别注意其他队员情况。

2.事先服用相关药物(红景天)。

3.如队员开始出现急性反应/高山病症状,即在途中停歇治疗,严重者护送返回乌鲁木齐。

晕车

H

E

队员体质

1.准备晕车药物。

2.严重者在途中停歇,休息治疗。

其他

进出山和攀登

交通

进出山的骆驼出现问题或托包出现问题

E

M

1.没有及时联系骆驼

1.安排队员提前1天进山联系骆驼。

2.骆驼数量不足,分多批运送,由于路线较近,能解决

攀登危险

落石

M

H

1.BC-C1过程中可能发生落石

2.营地位置选择不当,致使营地有落石威胁

1.观察落石规律,尽量绕开落石区或选择落石较少的时段通过落石区。

2.队员每人有自己的专用头盔,通过落石区队员必须佩戴头盔。

3.选择合理的营址,保证没有落石危险

雪崩

IM

H

1.可能发生雪崩的地形(坡度25-60度、雪崩槽、地面雪崩/流雪残留物)

2.雪后1-3天内容易发生雪崩

3.队员的一些行为(横切、主动滑降、喧哗等)可能人为引发雪崩

1.注意观察地形,辨认雪崩槽、地面雪团残留,不在可能发生雪崩的地形搭建营地。

2.尽量在天亮前和早晨通过雪崩区,尽量快速通过

3.大雪后1-3天不上山,晒雪坡直至雪崩区的新雪已经崩塌或稳定下来。

4.通过雪崩区时携带对讲机和雪崩飘带,万一发生雪崩,营地立即与行进组联络,若失去联系,立即展开搜救,必要时通过海事卫星电话求援。

5.力避雪坡横切,禁止队员主动滑降,禁止队员在雪线以上高声喧哗。

6.携带过量的路绳和雪锥,以应付雪崩导致保护点、路绳松脱、丢失的情况。

滑坠

M

H

1.一定坡度的雪坡/冰坡,冰雪技术较差。

2.新队员、体能消耗较大或状态不佳的队员特别容易滑坠

1.在可能发生滑坠的雪/冰坡修路,没有路绳的地段(冰原或坡度较缓的雪坡)结组或交替保护通过。

2.在冬训和集训的技术讲座中都涉及了滑坠制动,要求队员可以在危险情况下下意识的做出滑坠制动姿势,有条件的话,可在滑坠无危险的硬雪地形练习制动,保证所有队员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制动动作。

3.状态不好的队员及时下撤回本营休整,保证充沛的体能和自救能力,降低滑坠风险。

落入冰裂缝

E

H

1.冰川侧边及凸角处容易出现冰裂缝,

2.日出后特别是中午之后,暗裂缝上覆盖的雪桥容易在队员体重之下塌陷而造成危险

1.警惕冰川成凸角、雪面异常颜色、部分露出的明裂缝等标志着冰裂缝的迹象,由有经验的队员和教练选择路线绕过或通过裂缝区。

2.冰原上裂缝区不修路,A组勘查通过裂缝区时在冰裂缝处插标志旗,后面队员沿脚印绕行。

2.危险的路段修路,裂缝区保护点打双锥。

3.尽量在凌晨或上午通过。

4.一旦有队员落入裂缝,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救援。

5.裂缝区严禁队员单独行动。营地位于裂缝附近的尤其注意厕所、取水点等的位置,严格限制队员的活动范围。

坏天气、行进过程中天气变坏

M

H

1.坏天气周期会出现持续的恶劣天气

2.即使在好天气周期,天气也随时可能突然变坏,特别是下午和夜间

3.变天造成的危险:强风、降温(造成冻伤和失温);降雪造成雪崩;雪线以上能见度极低,雪线以下可能造成洪水等

1.前站从当地气象局获取塔什库尔干地区的气象资料,尽早把握尽可能详尽的天气周期。

2.雪线以上行军时刻随身携带保暖衣物(羽绒服、冲锋衣、抓绒服、打劫帽、手套)。

3.注意观察变天的征兆——低空云层、高空厚云层、强风等。

4.无路绳地段及路绳端头多设标志旗。一旦变天,抓紧时间向下方最近的营地下撤,注意沿路绳和标志旗行进,以防能见度低导致迷路;队伍保持足够紧凑,防止走散。

5.在较高海拔,一旦云层笼罩路线,迅速除去身上的铁器,以防招引雷电。

6.本营选择河谷的高处或洪水能迅速下泻的位置。

冰雪装备损坏或松脱

M

H

1.行军时冰爪脱落或冰爪齿折断

2.冰镐脱手遗失或镐尖折断

3.上升器、8字环、铁锁等铁器遗失

4.其它装备沿坡滑落

1.从北京出发前及攀登过程中每天出发前例行检查装备,装备负责人确保营地装备,每名队员确保自己的行军及技术装备。

2.事先保证每双冰爪与靴子大小吻合,随时检查冰爪扣带。

3.正确使用装备。

4.一次只进行一件操作,每一步操作要做完,所有的装备都要有保护以防滑落。

5.训练队员用阿尔卑斯套结、抓结、意大利半扣等操作代替上升器和8字环。

保护点松脱、路绳磨损

M

H

1.日晒、雪崩/流雪、路绳受力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保护点松脱

2.上升器会对路绳造成损伤

1.修路时确保科学设置所有的保护点。

2.每次行军由有经验的队员当先,检查保护点情况,必要时重设保护点。

3.行军中尽量避免用路绳借力。

4.行军中随时检查路绳,若出现较严重的磨损情况,在磨损处打一个工程蝴蝶结,避开损伤处。

迷路

M

M

1.不熟悉路线的新队员、因体能消耗或状态不佳而精神恍惚的队员都有迷路危险

2.因降雪/化雪、雪崩、落石等原因造成路线地形/外观改变后,会产生迷路危险

3.因雪坡地形开阔,能见度低造成路线不清

1.做好路线标志(标志旗、路标等),保证在一处标志旗可以清晰的看到下一处标志旗。

2.由老队员押后,新队员视野中始终有自己的队友。状态不好的队员始终有专人陪同。

3.地形发生变化后由有经验队员勘查后全队方可通过。

4.天气恶劣时下撤回营

个人脱队

E

M

1.个人因迷路、夜路等原因脱队

2.行军中距离拉得过开,又与大部队失去联系

1.控制队伍,绝对不允许脱队,保证至少两个人在一起,尽量大部队不拉开距离。

2.每名队员配有对讲机,专人负责安排电池。

3.队员随身携带哨子等紧急联络装备,一旦发现有人脱队并失去联系,迅速展开搜索。

夜路行军

H

E

因冲顶、行军时间过长、体能消耗等原因需要夜路行军的情况

1.所有队员携带头灯和足够的电池。

2.保持队伍紧凑,与营地保持联系,注意路线标志(路绳、标志旗、营地灯光),避免迷路;营地用头灯等导航。

意外伤害

皮外伤

M

E

1.冰镐、冰爪等锐器割伤

2.鞋具、衣物导致的磨伤

3.小伤口处理不当而导致扩大或溃烂

1.队员随身携带创可贴,及时处理伤口。

2.在鞋具磨脚处提前贴上胶布/创可贴,尽量避免产生水泡,或已产生的水泡破裂。

关节伤害

E

M

主要是或轻或重的崴脚,以及上下包或下坡时对膝盖造成的伤害

1.在冰雪和碎石坡地形穿用高帮鞋靴,必要时收紧鞋带加强脚踝力量。

2.对于膝盖有老伤的队员,随时提醒注意保养,避免他们背负过重。

骨折

E

H

1.落石、落冰等砸中队员导致骨折

2.磕碰、滑坠、冲坠(如坠入裂缝撞上冰桥)等暴力伤害

一旦发生队员骨折,马上救援陪护下撤至本营,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然后护送出山进行进一步治疗。

冻伤

M

M

1.肢端保护不够或血液循环不畅,手套和鞋袜汗湿,夜间行军或恶劣天气都会导致冻伤

2.体表创伤处容易发生冻伤

1.注意保护易受冻伤的部位,准备打劫帽、备用的手套和袜子,事先涂抹冻伤膏。

2.随时注意戴手套操作。

失温

E

H

1.恶劣天气或夜间

2.长期未进食、体力消耗较大或状态不佳;着装保暖不够

3.高山反应、严重外伤等会使队员容易失温

1.注意保暖预防。

2.寒冷、大风天气行军队伍保持紧凑,队员随时互相关注情况。

3.对失温队员的处理:帐篷、羽绒睡袋、必要时与之共睡袋;热饮料、高热量食品等。

雪盲

E

M

雪地行军未戴雪镜

随时注意戴雪镜,即使阴天也不可摘下。

晒伤

H

E

未注意涂抹防晒霜和唇膏

1.互相提醒按时涂抹防晒霜、防晒唇膏。

2.已经晒伤处注意保护,避免进一步冻伤磨伤。

烫伤

E

M

主要是炊事工作意外

1.有条件的话第一时间流水降温,注意保护烫伤处,避免进一步晒伤冻伤。

2.烫伤严重的话在本营休息处理,必要时护送出山。

队员健康

高山反应

H

E

1.因各人体质不同,反应程度和症状可能不同

2.常见症状: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严重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无力、腹胀、口唇轻度发紫、浮肿等

1.积极主动适应。

2.所有队员随时关心队友情况。

3.准备高原适应药物及红糖等保健食品。

急性反应,高山病

E

H

1.高山脑水肿和高山肺水肿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带病进山或在山里罹患感冒或呼吸道疾病、高山反应较严重时继续上升、特殊体质等都可能引发高山病

1.避免带病进山或在严重反应之下上升,谨慎对待感冒等疾病。

2.所有队员随时关心队友情况,注意相关危险症状:脑水肿——意识不清,不能走直线,失去平衡感;肺水肿——呼吸有声,粉红色/泡沫状的痰等。

3.一旦发现队员出现高山病症状,立即护送下撤,严重者吸氧,乃至护送出山。

女队员特殊生理时期

M

E

1、因环境不适影响正常月经周期。

2、正常生理周期

1、尽量保持良好心态。增强体质。

2、避免月经期带女队员上山,本营修整。

3、采取可行措施避开或推迟月经期。

各种疾病

M

E

多发疾病如感冒、肠胃疾病、炎症等,以及个人常见病

队医有足够的准备,出现问题及时治疗;队员应让队医了解个人常见病情况并自备特殊药品。

其他

食品、气罐、燃油等提前耗尽

E

M

未按计划消耗或攀登周期过长

1.在山里按照计划控制消耗品的使用。

2.各种消耗品的计划用量一般提前乘以1.2的系数,当攀登周期过长以至于消耗殆尽的时候,应放弃攀登。

对讲机坏掉

M

M

浸水或摔坏

电池坏掉或没电

1、携带备用对讲机和备用电池,

2、小心保护

发电机失灵

M

E

可能被骆驼摔坏

带两台发电机进山,并携带必要的修理工具和零件;负责人事先学习维护知识。

本营——北京

交通

意外伤害和队员健康

同进山情况

其他

发表于 2012-6-5 19:14 60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户外探险、救援基础知识

第四节、户外活动中的行走技巧徒步穿越,体力是关键,有再多的户外技能,如果体力没有分配好,穿越只能半途而废。一般而言,在穿越途中尽量保持匀速,掌握节奏,按计划地休息和进食。如果是集体徒步穿越,要根据大家途中地体力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必要时宁可延长穿越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体力透支,要为后来不可预见的意外情况保存体力。
  徒步旅行的五大要领:

   身体:行走是全身运动而决不只是脚部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态。

   足部:全脚掌触地,先是脚跟,然后到脚尖。

   节奏:最好的速度是边走边聊而不喘,注意脉搏不要超过90-120/分钟。

   呼吸:调匀呼吸,避免岔气,一定要深呼吸。

   背部:沉肩,保持背部挺直,用腹部深呼吸。

   一、行走原则

   徒步穿越靠的是双腿行走,因而在行走上同样有一些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为了节省体力且多行路及安全的行走。
   1、起步宜缓

     在乘车期间人是处于低能耗状态,人体机能基本处于“休息状态”,如果一旦下车就剧烈运动会引发机能平衡失调。症状:心慌、头晕、缺氧、无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措施:应就地休息及做一些小的适应性活动,至少应在 1分钟以上,尤其在高海拔地区,开始必须慢行,让机体逐步适应运动状态,然后才可加快步伐。
   2、大步行进

    大步行进(适合平原,海拔起浮不大地型)指在旅途中比平常的步幅稍大的行走,其作用是在总体上减少步频,而最终节省体力。行走,是通过人双脚的摆动做功而达到人体的位移。在单位路程上减少双脚的摆动,就降低了人体体力的消耗,这是有科学根据的。这个行进方法因人而异,通常是中步、匀速。这样即可以保证速度,也不至于因改变速度而带来过度劳累。
   3、保持间距

团体性动多数情况下都会列队行走,从安全角度出发,队伍中队员之间应当保持一个合理的间距,一般是两到三步距离(差不多1米多点吧),不论是在平路还是在坡路上。由于队员中总会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一下,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等,有一个间距,暂停队员的行动就不会影响他人;如果此人的暂停原因需要较长的时间,应当有人陪伴着他(她),并通知前队人员注意,一定时间后如果没有跟上队伍,应停止前进,分头寻找。这又是一个安全距离,即暂停人员同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以15分钟以内为宜(即后面的队员可以看到前面的尾队),夜晚在1分钟以内(最好是能在可以喊到的位置)。

   4、集中精力


队伍在行进中,大家应当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集中精力行走,不要边走边说笑、打闹。在爬坡及平路中应尽量少讲话,更不能大声地唱歌,这同样会消耗体力;在下坡时不能边下坡边观看风景。同时在整个行动中不要把工作及生活中地一些思想包袱及问题、烦恼带来,这样会出现走神及影响队伍整体情绪的一些不良因素。出来就是放松、就是忘却、这不仅是精神的需要,同时也是安全的需要。

   5、雨天行走


雨天走在泥泞的道路上,最头痛的就是泥土粘脚的问题。如果能向当地农民买到草鞋就比较幸运,因为,草鞋比其它的鞋不易粘泥,且在爬坡时可以起到防滑作用。买草鞋时尽量买大的,可以套在自己的鞋外。如果没有草鞋就只好时不时地刮泥巴了,还要将鞋带系紧些,有些泥坑会将鞋子粘脱下来。在泥地里爬坡时最好用上鞋爬子或手杖。

   二、重心问题

   在运动中我们必须学会掌握好身体的重心,才不至于出现摔跤等情况。对于登山上下坡及其它一些特殊情况(如过独木桥)的重心问题就有必要学习掌握了。
   1、上坡


登山上下坡是最为常见的行走活动,对于上小于45度的坡时,一般不用借助任何工具,直接用双脚就可完成。上坡时人的重心应在脚的前掌部位,人的身体应稍微向前倾,如果是大于45度的坡,还要借助双手攀援路边的可以用的支点(如灌木、岩石等),或者借助登山手杖(用拐棍同样可以代替)。

   2、下坡


下坡时应当将重心放在后脚前端,同时降低重心的高度,即身体稍微下垂(脚步稍微弯曲),尤其在坡度大时。上下坡应当走“之”字形,避免直接上下,这是一种安全的登山技术。

   3、过独木桥


在不少山乡的小溪上总是铺架着独木桥,这些独木桥一般是用一两根木头并排架起来,走起来还会一闪一闪的,对于都市人来说是有点悬。过独木桥的最好方法是借助一根竹杆来调整重心,脚呈外八字,眼看桥头或前方,不要看脚下,尤其是溪流急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如果队伍带有绳子,且队员比较多,可以先过去两个人(同时将绳子代过去),在溪流两岸拉上一根或两根保护绳,绳子两头绷直或者栓在两边的树上,就可以大胆地通过了。

   4、过栈道


这里指的栈道是一些峡谷边的窄路,一边是河谷一边是峡壁,道路只能一次通过一个人的栈道。通过时,身体重心要放低,要贴近峡壁一面行走,重要的是要细心大胆。

   三、休息原则

   不论是登山还是徒步旅行,中途休息是正常和必要的,但休息也应当讲究方法,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不仅关系到整体队伍,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休息原则。中途休息一般应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所谓的长短结合,即短时间的休息同长时间的休息应保持一个合理的度。短时间是指途中临时的短暂休息,这种休息一般时间短(控制在 5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着休息为主。这种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时间短。长时间的休息同样需要,平路旅行一般1- 2小时一次,一次可在20分钟以内,长时间休息应卸下所有的负重,先站一会后才能坐下休息,不能马上坐在地上。休息期间,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尤其是小腿)、肩部、颈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时可以活动一些四肢。休息是积极的,而不仅仅是躺倒休息。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