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其他

西藏攻略最全驴行常识汇总无水版奉献(更新到睡袋、帐篷知识普及)

查看:136746 | 回复:347
发表于 2012-6-27 20:16 显示全部帖子 | 只看本帖大图

关于本帖有更多疑问或者需要交流的地方请加我要去旅行QQ群:241937616 (群主:鲍峰羽)
第二页开始各类藏区地图收集,有很多朋友反映西藏专业徒步自驾地图下载了,无法查看,我生成了一个连接供大家下载参考https://www.kuaipan.cn/file/id_76511973340086765.htm(摘抄独孤骑者帖子里的一句话做引子)西藏,号称全球最后一片净土,她以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神秘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磁石般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旅游爱好者。
这片神圣的净土,是我心灵永远的守望。自从2004年从新藏线骑车进藏,又先后于2005年、2008年、2010年多次进藏,深深迷恋上了这片高天阔域。喜欢西藏有101个理由,我最喜欢的,是藏族人民那简单的快乐。

虽然以前骑过大多数的进藏线路,不过,时隔久远,路况已变。因而,此次计划连续性骑行十条进藏线路,重新体验一番。

  对于独孤骑者来说,可能对西藏的了解比自己家乡还多。我自己也曾经在西藏徒步旅行了半年时间,基本上很多地方都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对于西藏还是有所了解的。这次把关于西藏这块雪域高原的许多资料,和他做了一次详细的整理,为了方便大家一看就心里有底,我把很多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删减了一些,专门捡重要的告诉大家,可能不太完整,有谁知道我们不知道的,帮忙补充,有错的也可以指出一下,希望我们的经验能给驴友们的出行,带来参考价值。我会上传西藏以及其它经典路线的各种版本的地图,如果有侵权的地方,站内联系我,我马上删除资料。

好东西拿出来分享了,才有价值嘛

  

高原特点
高原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有其独特的特点,去高原旅行之前,了解掌握一些高原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海拔高,气压低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越稀薄,气压就越低,一般每升高100米,气压下降约5毫米汞柱。由于大气压降低,空气中含氧量也随着下降,若海拔超过4千米以上,含氧量即为平原地区的60——70%左右。同时,水的沸点也随着气压而降低,一般在高原上水温沸腾时只有70——80,所以在高原上煮食物最好用高压锅。

二、气温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高原的特点是年无炎夏,日有四季。高原地区的日温差可达30——40,因而午间燥热,早晚严寒。

三、降水少,风速大 高原地区的降雨量在1101140毫米之间,多数地区在300400毫米之间,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从东南至西北雨量逐渐减少。风速年平均3/秒。一般在每天的14点至15点起风,晚19点左右停止。风速随地形的增加而增大。在西藏地区,最大风速可达40/秒,风速大于8级的天数达160 多天。阿里地区的大风尤甚。

四、高原地区气候干燥 空气绝对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原地区年降雨量少,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快,蒸发量一般大于降雨量的5倍左右,再加上风大,人体由体表丧失水份很多,可引起口渴和皮肤皲裂等。

五、地形及高度对气候影响大 草原多风,峡谷多雨,山顶冷,山下暖,宽谷日照时间长,高原气候多变,忽晴忽雨,忽风忽雪。

六、日光辐射强 在高原上,雪覆盖时间长,由于雪面反射率高,加上空气稀薄,水蒸汽量小,大气中含杂质也少。因此,日光的辐射,特别是紫外线也相对增强。

目录导读:

第一页:高原反应及预防 摄影须知 风俗禁忌 丧葬介绍 其它进藏知识

1、郎木寺目睹*** 手绘进藏地图
2、进藏不同风格地图 拉萨周边经典路线

3、川藏地图攻略

4、中尼公路简介 藏歌汇集

5、户外事故讨论与预防 察瓦龙地图攻略 进藏海拔里程表

6、高黎贡山手绘图

7、进藏装备篇 《户外活动风险承担与权利放弃的协议》

8、西藏蛇类分类 1937年纳粹进藏考察历史回顾

9、墨脱、察瓦龙事故回放 攻略游记整理 西藏需要边防证的地区及办理方法

10、墨脱察瓦龙手绘地图

11、阿里南北线路计划

12、西藏自驾游青藏线、滇藏线、川藏线自驾游攻略(8.17更新)

13、里大北线的食宿篇、阿里最详细攻略打包下载、西藏驴行知识自问自答图片打印版

14、2012年滇藏线路况(5月份更新的信息)

15、藏族拉伊、乐器与音乐介绍

16、旅行装备参考清单一览表 第23页与24页

17、户外露营基础知识 第25页

18、睡袋知识普及

19、户外露营帐篷知识普及293楼

v_副本_副本.jpg
15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6-27 20:1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657149914 于 2012-11-11 23:59 编辑


一、高原反应,也叫高山反应。又分急性高山反应和慢性高山反应。

1、急性高山反应:
1)高山生理反应 由海拔较低的地区进入海拔较高的高原后,特别是在短时间内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多数人有一些缺氧表现,如头痛、头晕、胸闷、气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疲倦、失眠、嗜睡、鼻出血、手足发麻、两手抽搐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与否,跟各人的体质、海拔高度、活动力度有关。高原反应往往在进入高原数小时或一至二天内发生,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后,多数人的症状在数天到一两周内会自动消失。
因此要选择适当的方式进入高原地区,比如乘车从低海拔地区逐渐上升到高海拔地区,让生理上有个适应过程,不致于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
治疗高原反应可采用吸氧、止痛、镇静等,比如口服去痛片和安定片,藏药红景天根煎水喝可以缓解高原反应,若在进入高原数小时内服用对预防高原反应效果更佳,带些红景天胶囊以备不时之需。
2)高山肺水肿 短时间内进入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或生活于高原地区,由于严寒、感冒、饮酒、过度体力劳动等,易诱发高山肺水肿。
症状主要是头痛、胸闷、气促、咳嗽、痰量较多,痰为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状。口唇、指甲、颜面发绀、咳嗽频繁、呼吸困难、两肺可闻湿罗音。
3)高山昏迷 脑细胞对缺氧甚是敏感,在急速进入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时,由于急性缺氧而导致昏迷。典型的症状是:病人在昏迷前头痛、头昏、胸闷比较严重,口唇发绀明显,呼吸急促、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逐渐丧失知觉,进入昏迷状态。症状严重时,不仅意识丧失,且皮肤及粘膜紫绀,大小便失禁,甚至抽筋。
2、慢性高山反应:
1)慢性高山反应 许多来到高原的人,长时期劳动、生活在这里,有些人由于高原缺氧引起各种临床表现,如原因不明的肝肿大,但是肝功能正常;血尿、蛋白尿、浮肿、肺部持续存在湿罗音,经常鼻出血、腹泻、月经不调等。
2)高山心脏病 本病多发生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儿童发病较多,成人发病多是在高原地区居住36个月以后,病程多呈慢性发展。表现为心慌、气促、胸痛、咳嗽,有时胸前区还出现紧压感、憋气感或剧痛。患者的口唇及颜面常常发绀,面部或全身浮肿。
3)高原血压异常 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一般在初进高原时多出现血压升高,特别是舒张压升高,而返回平原地区血压又恢复正常,这种反应称为高原高血压。当在高原居留一段时间后,随着人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血压又会出现不同变化,有些人血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有些人血压相反持续性降低,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高原低血压。还有一些人表现为收缩压无明显改变,而舒张压相对较高,甚至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低于20毫米汞柱(正常为3440毫米汞柱)这种现象称为高原低脉压
4)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当我们进入高原,机体内部要进行一系列适应性改变,血象的改变就是其重要标志之一。表现为红细胞和血红素适当地增加。这本来是适应环境的好事,但是,由于红细胞增加后,可引起血液粘滞性也相应增加,致使血流速度减慢,从而经常出现头昏、头痛、困倦无力、失眠或嗜睡、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鼻腔、牙龈会经常出血。
5)慢性高原病混合型 高原适应不全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但由于各人的体质和代偿能力的不同,因此反应也不一样。多数人开始表现为一种类型,如高原红细胞增多或高原血压异常,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些人可逐渐出现几种反应同时存在,医学上称慢性高原病混合型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高原高血压混合型等。

出现以上高山病症状的人,轻者一般不需要治疗,适应一段时间或休息后,症状多数能自行消失;对于反应严重者,可以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
头昏头痛者可服用去痛片、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氨非加等止痛药物;恶心呕吐者,可服用颠茄片、阿托品、奋乃近、维生素B6等药物;烦躁不安者可给予苯巴比妥、安定等镇静剂。明显水肿或反复出现水肿者,可进低盐饮食,服用钾盐及双氢克尿塞。
除了西药治疗,还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或藏医药治疗。高原心脏病可分别选用八味防风丸、八味沉香丸、二十味沉香丸等;对于高原高血压,则可选用一味降压丸、二十味沉香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选用十八味沉香丸等。高原高血压还可用青葙子30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连服一周。
针灸也是治病的好办法。头痛、头昏者刺内关、合谷、印堂、公孙等穴,反应严重者可刺高原反应点,位置在足三里和阳陵泉连线中点,向阳陵泉方向进针,进针不超过二寸,以不穿过对侧皮肤为度。高度昏迷的病人可针刺少商、中脘、高山反应点、内关、大冲、百会、人中、合谷、涌泉、十宣等穴。
出现高原肺水肿,高原昏迷及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患者,是相当危险的,应绝对卧床休息,及时进行抢救。有条件的话,可将病人及早送至低海拔处,中转途中不可中断治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氧气吸入 最好是用面罩给氧,无面罩时亦可用鼻管给氧。为减少痰液泡沫的的表面张力,促使泡沫破裂,痰液易于排出,吸氧时可使氧通过50——70%的酒精,并应持续给氧,氧气流量控制在每分钟3——6升为宜。
2)为降低肺水肿病人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压力,改善心脏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可应用氨茶碱,成人使用1/4克氨茶碱加入25%左右的葡萄糖液3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必要的情况下可每日注射2——3次。
3)对高原昏迷和肺水肿病人为减轻肺水肿、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以用50%左右的葡萄糖液40——60毫升缓慢注入静脉,并用20%甘露醇200毫升快速滴入,同时配合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或速尿等利尿剂。
4)出现休克时,可选用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氨、新福林等药物,进行抗休克治疗。但肺水肿病人不宜用肾上腺素,因为此药可加重肺水肿。
5)出现心力衰竭时,可应用西地兰等强心药物。
6)在治疗中,要加强护理,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
在进入高原之前最好先到医院作个全面检查,若患有以下疾病者是不宜进入高原的:
1)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显著心率不齐或安静休息时脉搏每分钟90次以上,高血压和各种血液病患者。
2)患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并有呼吸功能障碍,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3)曾患过高原心脏病,高原肺水肿,高原昏迷及有明显症状的高原高血压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均不宜再到相当于原发病高度的地区。
4)患有癫痫,消化道溃疡症,胃肠炎,严重的神经衰弱和肝、脾、肾、内分泌等器官疲病者。
在高原地区进行野外探险或是旅游,尤需注意饮食。应该采取高糖膳食,以降低耗氧量,在白天,尤其是早上,饮些酥油茶会有很好的效果。在行进途中,以多食米饭,大米粥或甜食为好,可以抑制恶心呕吐,减少腹胀。在行走途中随身携带一些糖果、饼干、巧克力等点心供饥饿时食用,可以减少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
在高原地区要节制饮酒,尤其是烈性酒更应尽量少喝。饮酒过多可加速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和耗氧量增加,这对尚未很好适应高原或有慢性高原反应的人是极为不利的。
在高原地区尤需注意对疾病的防治,平原地区视作小毛病的感冒在高原地区很易引发肺水肿。
大部分高原地区穿棉衣时间为7个月。而在其余5个月的早晚和阴雨天气也要穿棉衣。在海拔4000米以上更是常年棉衣不离身。

二、雪山性眼炎

高原地区,除了前文所述过的各种高山病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病症——雪盲,学名叫雪山性眼炎。
雪盲发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日光中含有紫外线,人的眼睛能吸收大部分照到眼睛里来的短波紫外线,紫外线被吸收后,可使眼睛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发生障碍,细胞核肿胀。深色质凝集,以至坏死脱落。在高原地区,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雪面时,大部分被反射出来。如果在这种积雪地区工作,眼睛的角膜和结膜吸收这种从雪面反射出来的紫外线,就会引起损伤而产生急性角膜炎。
雪盲多出现在眼睛被照射几小时后,初起时,眼睛有异物感,似有沙粒摩擦,随后出现刺痛或灼痛,严重怕光、流泪、视物不清、眼睑痉挛等症状,在眼前有闪光幻觉。在视力减退的同时,伴有头痛,发病后数小时至两天内症状最重,一般患者会在2——7天内基本恢复。
雪盲的治疗并不复杂,剧痛时可滴0.5%的狄卡因止痛,每三分钟一次,每次滴3——4滴,滴后闭眼休息。为减轻眼部充血,可采用局部冷敷或滴1%肾上腺素,每天两三次,以收缩血管。角膜伤严重或有瞳孔缩小时,局部可滴用1%阿托品溶液,以减轻虹膜刺激症状,预防虹膜炎。
为了从开始就避免雪盲,在进入积雪地带之前,不要忘了戴上太阳帽和太阳镜。

三、光照性皮炎

高原地区的夏天光照强烈,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日光辐射,尤其是紫外线也增强,皮肤在强烈的日照下,便会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水肿。所以,在高原进行户外活动,要尽量减少把身体各部位直接暴露在烈日下,最好要戴上遮阳帽,在脸上和手上等直接暴晒在阳光下的部位涂上防晒霜。

四、中暑的防治

高原地区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如在阳光下剧烈运动或在湿热天气的山林中活动量较大,身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靠流汗散发出去的话,人就会中暑。表现症状为:头痛,脉搏快而有力,脸色燥红,体温升高,过后或许会很快失去意识甚至导致意外。因此,在高原户外旅行活动一定要备有十滴水、清凉油、人丹等防暑药物,并戴上太阳帽和太阳镜。
发现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抬高头肩部半躺下,脱掉患者外衣,用水浸湿其内衣,不停煽风并用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患者清醒时,应给他喝一些凉开水,体温正常后,再将湿衣服换下。

五、冻伤及其处理

寒冷天气里,身体的组织末梢(手、脚、耳、鼻等处)由于散热较快而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冻伤,冻伤按其程度分为四度:
1度只伤及皮肤表层,患处刺痛并渐感麻木,皮肤僵硬,出现苍白或蓝色斑点,恢复温度后会有充血和水肿现象。
2度冻伤达真皮层,患处红、肿、痛,数小时后会起水庖。
3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患处皮肤呈青紫、紫红或蓝色,皮肤会逐渐变黑,坏死。
4度冻伤是最严重的,肌肉甚至骨骼都受到损害,皮肤呈紫黑或青灰色,随即组织坏死,可能导致截肢。
冻伤可能伴随着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单纯的冻伤可以用以下方法救治。首先是复温,慢慢地温暖患处,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坏,可用体温温暖。但对于3度以上的冻伤者,施温时注意时间不能长,一般以30——40的温水浸泡患处,或以温毛巾热敷,水温不能高,也不能用火烤患处,伤处受热后会产生刺痛。当患处恢复血色和知觉后,停止复温,在伤处涂上冻伤药膏,然后用纱布或质地柔软的衣物轻裹患处。特别注意不可摩擦或按揉患处,也不要挑破水庖。有很多人以为用雪擦拭患处可以快速升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风雪天外出最好戴上防寒手套、防寒帽;保持脚部的温暖干燥,袜子湿了要及时更换;风大时要停止活动,找个避风处休息;经常揉搓按摩易冻伤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稀薄,组织缺氧和血液循环不畅更易冻伤,此时能吸氧补充则为最佳。

六、失温的防治

失温是指人体内部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弥补身体散发的热量而导致的体温下降。在恶劣的天寒或风雨天气条件下历时太久,特别当人已是筋疲力尽或衣物湿透的情况下,易发生失温。一般当体温下降至35以下时,即进入了失温状态。失温的症状表现为烦躁,感觉寒冷,反应迟钝,剧烈而无法控制的颤栗,行动不能协调,走路跌撞易倒,脉搏减缓,头痛,视觉模糊,心跳慢,呼吸细弱。
失温的救治原则就是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温。故对失温患者,首先应将其移至温暖处,脱掉潮湿的衣服,换以温暖干燥的衣物,用睡袋裹住身体。患者清醒时,可让其饮用热饮,食用含糖高热量的食品。若患者失去知觉,可用热水袋放在患者腰背部、胃、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将热量带入体内。
切记不能给患者喝酒,酒精会使体表血管扩张,加快热量散失。


高原摄影须知

高原风光奇丽壮美,使摄影爱好者心向往之,到高原摄影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首先,摄影器材要轻装,一般来说,使用配备两个机身的35毫米为最佳组合。两个机身可分别装彩色负片、反转片或黑白片。另外,三脚架是不能不带的。高原阳光充足,光照度高,在野外拍摄一般选用100度的中速胶片就可以了。
高原的日光强烈,景物的受光面和阴影面反差很大,如果拍逆光人物,可用闪光灯来补充,逆光摄影,要注意背景的亮度并适当作曝光补偿。
高原的紫外线强烈,通常要在镜头前装上一枚紫外线滤光镜(UV镜),这样可以使照片里的远景更加清晰,并且还能避免彩色照片偏蓝紫色。遮光罩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防止强烈阳光直射镜头,从而防止眩光的干扰。
高原风光奇特壮丽,蓝天、白云、雪山、草原、以及蓝玛瑙似的湖泊,庄严雄伟的寺庙,无不令摄影者激动不已。
拍摄高原风光,最好选择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的时间段,低角度阳光所产生的造型效果和光影效果会使画面更富有魅力。
高原的许多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是拍摄的一大亮点,在藏区,多数节日和民俗活动与宗教有关,最好事先了解一点藏传佛教的知识。拍摄民俗活动要以抓拍和偷拍为主,这样拍出的作品可能以生动取胜。
冬季上高原摄影创作别有一番情趣,雪域高原的苍茫、冷峻展露无遗。冬季在高原摄影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电池,一般的5号酸性、碱性和镍镉电池都不耐低温,有时不来电。如使用锂电池就好多了,锂电池的电容量大,又耐低温,性能较稳定可靠。
要备足胶卷、电池等物品,一般情况下,不要在西藏的一些小县城购买胶卷和电池。那多半是水货,浪费金钱不打紧,最恼火的是浪费时间、精力和心情。

高原旅行常备用品(根据需要任选)

帐篷,睡袋、防潮垫、双肩背包、登山鞋、雪地棉鞋、防寒服、防寒帽、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驱虫剂、雨具、煤气炉、水瓶、杯子、炊具、小 dao、针线包、打火机、手电筒(或头灯)、绑腿、尼龙绳、手表、望远镜、照相机、地图、海拔表、润唇膏、指南针等。

高原旅行常备药物

冻伤药膏、创可贴、红景天、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奋乃静、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眼药水、安定片、泻利停等。

发表于 2012-6-27 20:2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657149914 于 2012-6-27 21:13 编辑

自己先顶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6-27 20:43 显示全部帖子

高原常见病及防治


一、高原反应,也叫高山反应。又分急性高山反应和慢性高山反应。

1、急性高山反应:
1)高山生理反应 由海拔较低的地区进入海拔较高的高原后,特别是在短时间内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多数人有一些缺氧表现,如头痛、头晕、胸闷、气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疲倦、失眠、嗜睡、鼻出血、手足发麻、两手抽搐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与否,跟各人的体质、海拔高度、活动力度有关。高原反应往往在进入高原数小时或一至二天内发生,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后,多数人的症状在数天到一两周内会自动消失。
因此要选择适当的方式进入高原地区,比如乘车从低海拔地区逐渐上升到高海拔地区,让生理上有个适应过程,不致于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
治疗高原反应可采用吸氧、止痛、镇静等,比如口服去痛片和安定片,藏药红景天根煎水喝可以缓解高原反应,若在进入高原数小时内服用对预防高原反应效果更佳,带些红景天胶囊以备不时之需。
2)高山肺水肿 短时间内进入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或生活于高原地区,由于严寒、感冒、饮酒、过度体力劳动等,易诱发高山肺水肿。
症状主要是头痛、胸闷、气促、咳嗽、痰量较多,痰为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状。口唇、指甲、颜面发绀、咳嗽频繁、呼吸困难、两肺可闻湿罗音。
3)高山昏迷 脑细胞对缺氧甚是敏感,在急速进入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时,由于急性缺氧而导致昏迷。典型的症状是:病人在昏迷前头痛、头昏、胸闷比较严重,口唇发绀明显,呼吸急促、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逐渐丧失知觉,进入昏迷状态。症状严重时,不仅意识丧失,且皮肤及粘膜紫绀,大小便失禁,甚至抽筋。
2、慢性高山反应:
1)慢性高山反应 许多来到高原的人,长时期劳动、生活在这里,有些人由于高原缺氧引起各种临床表现,如原因不明的肝肿大,但是肝功能正常;血尿、蛋白尿、浮肿、肺部持续存在湿罗音,经常鼻出血、腹泻、月经不调等。
2)高山心脏病 本病多发生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儿童发病较多,成人发病多是在高原地区居住36个月以后,病程多呈慢性发展。表现为心慌、气促、胸痛、咳嗽,有时胸前区还出现紧压感、憋气感或剧痛。患者的口唇及颜面常常发绀,面部或全身浮肿。
3)高原血压异常 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一般在初进高原时多出现血压升高,特别是舒张压升高,而返回平原地区血压又恢复正常,这种反应称为高原高血压。当在高原居留一段时间后,随着人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血压又会出现不同变化,有些人血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有些人血压相反持续性降低,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高原低血压。还有一些人表现为收缩压无明显改变,而舒张压相对较高,甚至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低于20毫米汞柱(正常为3440毫米汞柱)这种现象称为高原低脉压
4)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当我们进入高原,机体内部要进行一系列适应性改变,血象的改变就是其重要标志之一。表现为红细胞和血红素适当地增加。这本来是适应环境的好事,但是,由于红细胞增加后,可引起血液粘滞性也相应增加,致使血流速度减慢,从而经常出现头昏、头痛、困倦无力、失眠或嗜睡、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鼻腔、牙龈会经常出血。
5)慢性高原病混合型 高原适应不全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但由于各人的体质和代偿能力的不同,因此反应也不一样。多数人开始表现为一种类型,如高原红细胞增多或高原血压异常,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些人可逐渐出现几种反应同时存在,医学上称慢性高原病混合型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高原高血压混合型等。

出现以上高山病症状的人,轻者一般不需要治疗,适应一段时间或休息后,症状多数能自行消失;对于反应严重者,可以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
头昏头痛者可服用去痛片、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氨非加等止痛药物;恶心呕吐者,可服用颠茄片、阿托品、奋乃近、维生素B6等药物;烦躁不安者可给予苯巴比妥、安定等镇静剂。明显水肿或反复出现水肿者,可进低盐饮食,服用钾盐及双氢克尿塞。
除了西药治疗,还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或藏医药治疗。高原心脏病可分别选用八味防风丸、八味沉香丸、二十味沉香丸等;对于高原高血压,则可选用一味降压丸、二十味沉香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选用十八味沉香丸等。高原高血压还可用青葙子30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连服一周。
针灸也是治病的好办法。头痛、头昏者刺内关、合谷、印堂、公孙等穴,反应严重者可刺高原反应点,位置在足三里和阳陵泉连线中点,向阳陵泉方向进针,进针不超过二寸,以不穿过对侧皮肤为度。高度昏迷的病人可针刺少商、中脘、高山反应点、内关、大冲、百会、人中、合谷、涌泉、十宣等穴。
出现高原肺水肿,高原昏迷及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患者,是相当危险的,应绝对卧床休息,及时进行抢救。有条件的话,可将病人及早送至低海拔处,中转途中不可中断治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氧气吸入 最好是用面罩给氧,无面罩时亦可用鼻管给氧。为减少痰液泡沫的的表面张力,促使泡沫破裂,痰液易于排出,吸氧时可使氧通过50——70%的酒精,并应持续给氧,氧气流量控制在每分钟3——6升为宜。
2)为降低肺水肿病人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压力,改善心脏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可应用氨茶碱,成人使用1/4克氨茶碱加入25%左右的葡萄糖液3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必要的情况下可每日注射2——3次。
3)对高原昏迷和肺水肿病人为减轻肺水肿、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以用50%左右的葡萄糖液40——60毫升缓慢注入静脉,并用20%甘露醇200毫升快速滴入,同时配合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或速尿等利尿剂。
4)出现休克时,可选用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氨、新福林等药物,进行抗休克治疗。但肺水肿病人不宜用肾上腺素,因为此药可加重肺水肿。
5)出现心力衰竭时,可应用西地兰等强心药物。
6)在治疗中,要加强护理,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
在进入高原之前最好先到医院作个全面检查,若患有以下疾病者是不宜进入高原的:
1)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显著心率不齐或安静休息时脉搏每分钟90次以上,高血压和各种血液病患者。
2)患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并有呼吸功能障碍,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3)曾患过高原心脏病,高原肺水肿,高原昏迷及有明显症状的高原高血压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均不宜再到相当于原发病高度的地区。
4)患有癫痫,消化道溃疡症,胃肠炎,严重的神经衰弱和肝、脾、肾、内分泌等器官疲病者。
在高原地区进行野外探险或是旅游,尤需注意饮食。应该采取高糖膳食,以降低耗氧量,在白天,尤其是早上,饮些酥油茶会有很好的效果。在行进途中,以多食米饭,大米粥或甜食为好,可以抑制恶心呕吐,减少腹胀。在行走途中随身携带一些糖果、饼干、巧克力等点心供饥饿时食用,可以减少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
在高原地区要节制饮酒,尤其是烈性酒更应尽量少喝。饮酒过多可加速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和耗氧量增加,这对尚未很好适应高原或有慢性高原反应的人是极为不利的。
在高原地区尤需注意对疾病的防治,平原地区视作小毛病的感冒在高原地区很易引发肺水肿。
大部分高原地区穿棉衣时间为7个月。而在其余5个月的早晚和阴雨天气也要穿棉衣。在海拔4000米以上更是常年棉衣不离身。

二、雪山性眼炎

高原地区,除了前文所述过的各种高山病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病症——雪盲,学名叫雪山性眼炎。
雪盲发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日光中含有紫外线,人的眼睛能吸收大部分照到眼睛里来的短波紫外线,紫外线被吸收后,可使眼睛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发生障碍,细胞核肿胀。深色质凝集,以至坏死脱落。在高原地区,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雪面时,大部分被反射出来。如果在这种积雪地区工作,眼睛的角膜和结膜吸收这种从雪面反射出来的紫外线,就会引起损伤而产生急性角膜炎。
雪盲多出现在眼睛被照射几小时后,初起时,眼睛有异物感,似有沙粒摩擦,随后出现刺痛或灼痛,严重怕光、流泪、视物不清、眼睑痉挛等症状,在眼前有闪光幻觉。在视力减退的同时,伴有头痛,发病后数小时至两天内症状最重,一般患者会在2——7天内基本恢复。
雪盲的治疗并不复杂,剧痛时可滴0.5%的狄卡因止痛,每三分钟一次,每次滴3——4滴,滴后闭眼休息。为减轻眼部充血,可采用局部冷敷或滴1%肾上腺素,每天两三次,以收缩血管。角膜伤严重或有瞳孔缩小时,局部可滴用1%阿托品溶液,以减轻虹膜刺激症状,预防虹膜炎。
为了从开始就避免雪盲,在进入积雪地带之前,不要忘了戴上太阳帽和太阳镜。

三、光照性皮炎

高原地区的夏天光照强烈,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日光辐射,尤其是紫外线也增强,皮肤在强烈的日照下,便会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水肿。所以,在高原进行户外活动,要尽量减少把身体各部位直接暴露在烈日下,最好要戴上遮阳帽,在脸上和手上等直接暴晒在阳光下的部位涂上防晒霜。

四、中暑的防治

高原地区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如在阳光下剧烈运动或在湿热天气的山林中活动量较大,身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靠流汗散发出去的话,人就会中暑。表现症状为:头痛,脉搏快而有力,脸色燥红,体温升高,过后或许会很快失去意识甚至导致意外。因此,在高原户外旅行活动一定要备有十滴水、清凉油、人丹等防暑药物,并戴上太阳帽和太阳镜。
发现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抬高头肩部半躺下,脱掉患者外衣,用水浸湿其内衣,不停煽风并用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患者清醒时,应给他喝一些凉开水,体温正常后,再将湿衣服换下。

五、冻伤及其处理

寒冷天气里,身体的组织末梢(手、脚、耳、鼻等处)由于散热较快而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冻伤,冻伤按其程度分为四度:
1度只伤及皮肤表层,患处刺痛并渐感麻木,皮肤僵硬,出现苍白或蓝色斑点,恢复温度后会有充血和水肿现象。
2度冻伤达真皮层,患处红、肿、痛,数小时后会起水庖。
3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患处皮肤呈青紫、紫红或蓝色,皮肤会逐渐变黑,坏死。
4度冻伤是最严重的,肌肉甚至骨骼都受到损害,皮肤呈紫黑或青灰色,随即组织坏死,可能导致截肢。
冻伤可能伴随着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单纯的冻伤可以用以下方法救治。首先是复温,慢慢地温暖患处,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坏,可用体温温暖。但对于3度以上的冻伤者,施温时注意时间不能长,一般以30——40的温水浸泡患处,或以温毛巾热敷,水温不能高,也不能用火烤患处,伤处受热后会产生刺痛。当患处恢复血色和知觉后,停止复温,在伤处涂上冻伤药膏,然后用纱布或质地柔软的衣物轻裹患处。特别注意不可摩擦或按揉患处,也不要挑破水庖。有很多人以为用雪擦拭患处可以快速升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风雪天外出最好戴上防寒手套、防寒帽;保持脚部的温暖干燥,袜子湿了要及时更换;风大时要停止活动,找个避风处休息;经常揉搓按摩易冻伤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稀薄,组织缺氧和血液循环不畅更易冻伤,此时能吸氧补充则为最佳。

六、失温的防治

失温是指人体内部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弥补身体散发的热量而导致的体温下降。在恶劣的天寒或风雨天气条件下历时太久,特别当人已是筋疲力尽或衣物湿透的情况下,易发生失温。一般当体温下降至35以下时,即进入了失温状态。失温的症状表现为烦躁,感觉寒冷,反应迟钝,剧烈而无法控制的颤栗,行动不能协调,走路跌撞易倒,脉搏减缓,头痛,视觉模糊,心跳慢,呼吸细弱。
失温的救治原则就是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温。故对失温患者,首先应将其移至温暖处,脱掉潮湿的衣服,换以温暖干燥的衣物,用睡袋裹住身体。患者清醒时,可让其饮用热饮,食用含糖高热量的食品。若患者失去知觉,可用热水袋放在患者腰背部、胃、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将热量带入体内。
切记不能给患者喝酒,酒精会使体表血管扩张,加快热量散失。

发表于 2012-6-27 20:50 显示全部帖子
支持你……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6-27 20:57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2-6-27 21:04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寂旅天涯 的帖子

你们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后面我把压箱底的也拿出来了哈
发表于 2012-6-27 21:0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657149914 于 2012-6-27 21:23 编辑

网速好慢啊  

发表于 2012-6-27 21:09 显示全部帖子
高原摄影须知(欢迎摄影老将给更多指点,这个我本人不太懂,有什么疑问,让独孤骑者解释)   
高原风光奇丽壮美,使摄影爱好者心向往之,到高原摄影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首先,摄影器材要轻装,一般来说,使用配备两个机身的35毫米为最佳组合。两个机身可分别装彩色负片、反转片或黑白片。另外,三脚架是不能不带的。高原阳光充足,光照度高,在野外拍摄一般选用100度的中速胶片就可以了。 高原的日光强烈,景物的受光面和阴影面反差很大,如果拍逆光人物,可用闪光灯来补充,逆光摄影,要注意背景的亮度并适当作曝光补偿。 高原的紫外线强烈,通常要在镜头前装上一枚紫外线滤光镜(UV镜),这样可以使照片里的远景更加清晰,并且还能避免彩色照片偏蓝紫色。遮光罩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防止强烈阳光直射镜头,从而防止眩光的干扰。高原风光奇特壮丽,蓝天、白云、雪山、草原、以及蓝玛瑙似的湖泊,庄严雄伟的寺庙,无不令摄影者激动不已。 拍摄高原风光,最好选择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的时间段,低角度阳光所产生的造型效果和光影效果会使画面更富有魅力。 高原的许多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是拍摄的一大亮点,在藏区,多数节日和民俗活动与宗教有关,最好事先了解一点藏传佛教的知识。拍摄民俗活动要以抓拍和偷拍为主,这样拍出的作品可能以生动取胜。 冬季上高原摄影创作别有一番情趣,雪域高原的苍茫、冷峻展露无遗。冬季在高原摄影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电池,一般的5号酸性、碱性和镍镉电池都不耐低温,有时不来电。如使用锂电池就好多了,锂电池的电容量大,又耐低温,性能较稳定可靠。 要备足胶卷、电池等物品,一般情况下,不要在西藏的一些小县城购买胶卷和电池。那多半是水货,浪费金钱不打紧,最恼火的是浪费时间、精力和心情。
高原旅行常备用品(根据需要任选)  帐篷,睡袋、防潮垫、双肩背包、登山鞋、雪地棉鞋、防寒服、防寒帽、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驱虫剂、雨具、煤气炉、水瓶、杯子、炊具、小 dao、针线包、打火机、手电筒(或头灯)、绑腿、尼龙绳、手表、望远镜、照相机、地图、海拔表、润唇膏、指南针等。
高原旅行常备药物  冻伤药膏、创可贴、红景天、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奋乃静、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眼药水、安定片、泻利停等。
发表于 2012-6-27 21:27 显示全部帖子

藏族的礼俗与禁忌  丧葬原则上是不允许拍照的,还很血腥,实地图片就不公布了。
一、礼俗
1、馈赠 藏族十分重视馈赠,凡是有喜庆必送礼祝贺,礼尚往来,有送必有还。
若你到藏民家做客,最好带些新颖的小礼物。礼物不在价值的多少,藏民更注重你的情分。在藏民家吃过东西后,若没带礼物,可适当给一些钱。
2、哈达 藏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以及迎送亲友中,习惯于敬献哈达来表示祝贺和敬意。普通哈达是一种用白色丝麻织成的长条礼帛。还有一种彩色哈达是在隆重宗教活动的场合使用。
3、婚姻 一夫一妻制是藏族主要的家庭形式。西藏在民主改革前经济落后,为防止财产分散,曾存在过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等婚姻现象。
4、名字 藏族都是有名无姓,一般有男女性别之分,通常是两字或四字。婴儿出生后,父母便请喇嘛为之举行命名仪式。喇嘛取名多缘于佛经,故重名的人较多。一般名字含有的字眼。如扎西彭措(扎西为吉祥,彭措为长寿),卓玛(仙女)。
5、丧葬 藏族的藏仪分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土葬、复合葬等。
1)塔葬:这是藏族的最高葬仪,享受此等葬仪的仅限于达赖、班禅或其他大活佛。
2)火葬:仅次于塔葬的高级葬仪,只限于活佛和大喇嘛。其他的死者不得享受此等葬礼。
3)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鹰鹫,这是藏族最常用的一种丧葬形式。
4)水葬:水葬分两种形式,其一是整尸抛入江河之中,其二是将尸体肢解后再抛入江中。
5)土葬:本是藏族最原始固有的葬俗,但天盛行后便很少使用
6)复合葬:即先土藏,后火葬,再水葬。历时一年,常见于藏东珞瑜地区。
二、禁忌
遇到寺院、玛尼堆、宝塔等,必须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绕行;而苯教徒则刚好相反,要从右到左逆时针绕行。
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随便动手抚摸。
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坐时身体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不可用单个手指指向佛像,而需用四指并拢,拇指内弯,掌心向上指向佛像。
忌在寺庙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杀生。
忌用单手接递物品。主人倒茶时客人需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忌在拴牛、羊、马的地方大小便,藏民认为马牛羊是他们的衣食父母,马牛羊圈是干净的,神圣的。
不得动手摸弄藏民的头发和帽子。
不得用手拍打藏民的肩膀。藏民认为双肩有两盏神灯,拍了就灭了。他们一般不会突然回头,而是整个身子向后转。
忌用有藏文的纸片当手纸或擦东西。
进入藏胞的帐篷后,男左女右,不得混坐。
忌踩踏藏民家的门槛。
忌将骨头扔入火中。
藏民家里有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外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藏族一般不吃鱼虾鸡肉和鸡蛋,但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补充:1.进寺院,尤其是进佛殿必须把帽子摘下来,不然人家有时候会不客气的把你的帽子打下来.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