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03

主题

秦皇岛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复制链接] 查看:11016 | 回复:44
发表于 2012-7-15 18:2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人生总是出发

目录

为什么要组织户外登山活动?

为什么要组织越野挑战赛?

俱乐部经营的几年

四届挑战赛活动得失检讨和感谢!

户外俱乐部得失检讨

为什么要登山?

秦皇岛森林建设简史

人生不仅仅是登山

纵横

2011年岁末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7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7-15 18:28 2 只看该作者

(一)为什么要组织户外登山活动

我1988年工作。

1989年春天去了梦想中的烟雨江南。四大佛教名山的普陀山,人间天堂的杭州,东方明珠上海,锡山无锡的无锡,虎踞龙盘的南京。

喜欢山,因为总读诗仙李太白的诗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也喜欢唐诗三百首里面对诗仙的介绍:“白,字太白,击剑为任侠,喜纵横术。”于是自己的网名也就叫做“纵横”。也喜欢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喜欢山,也肇始于倾听王谦祥、李增瑞的一部相声作品《泰山》,于是到处搜集泰山的资料。(那时候的相声还是文化,现在的哪还有文化,就是恶俗。)遍约同伴不得的情况下,1990年秋天独自一人背包上路,先到曲阜游衍圣故里;再登泰山,从岱宗坊徒步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日观峰看泰山日出,享五岳独尊之感;后到泉城济南,在大明湖览“海右此亭古”,品诗圣、诗仙风云际会之意境。

也曾独自骑自行车登上小华山背牛顶,体验到体能达到极限的含义。

1999年祖山花果山穿越,写了第一篇游记《祖山游记》,发表在秦皇岛市视听之友报上。

1999年底开始触网,第一次接触搜狐驴坛,第一次看《山野》杂志,对登山有了初步的浅显的认识,认为登山具有挑战、探索、返璞归真的诸多好处。刚刚接触户外,喜欢户外,有一个人和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至今铭记。

人,是王石,在2002年的山野杂志里,报道了王石登山的事迹。其时,王石的医生断定他的病况,只能锯腿了事。而他却选择了登山。于是,有了他年复一年的登山活动。时至今日,珠峰已经踩在他的脚下,腿也依然长在他的身上。他也成为了国内著名的业余登山家。这让我明白,虽然条件较他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只要坚持,早晚我也会登上心中那座最高的山峰。

还有就是磨坊的百公里徒步,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户外事件。100公里,24小时,2003的第一名被广州的一名驴子夺得,他只用了12个小时强。但谁是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大量驴子默默地奉献,为在路上的驴子们补给、引路、加油、救援、记录等等。这才是做驴子的最重要的精神。100公里,24小时,在驴史的长河也不过是瞬间而已。但每一个参与者得到的,却也足够受用一生。记得有帖子这样说:“人生得到有时,失去有时,未来的日子患得患失。但是既然选择上路,那就坚持走吧!”

那就坚持走吧。

现在我想,在人类的意志面前,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现实的社会充满太多的麻木、冷漠,太多的物质化生活反而使我们在现实社会中更加无能。登山能够让我们变得伟大一些,纯净一些。

于是想办一个网站,召唤大家走出城市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因为我市依山面海,加上我的网名,于是纵横山海也就顺理成章的叫出来了。当年写过一个短文:“因此我想通过网络,构筑了一个大家真诚交流的平台,并经常地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到山野中走一走,放飞心情。使大家在愉悦的环境中,不仅仅是体会到自然之美,更是通过团队的协作,体会到大家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战胜各种困难的意义和乐趣,近而达到放松心情、解除压力、并锻炼了体能和毅力,甚至是自我的重新发现,从而更能勇敢的直面生活的各种挑战,树立起积极自信的人生观。”(特别是这个自我的重新发现,需要等我在六七年后在黄河岸畔工作和旅行的不断感悟中才得以实现的。)

2000年春天买电脑开始上网,还学习了设计网页和网站。在西陆论坛注册了一个主页,叫做纵横山海自助户外小站,这是网上的第一个纵横山海。还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无需远行、无需久等》。

2001年准备,骑自行车去外峪、孤石峪、蟠桃峪等地方探路。

在一个偶然的时候,看到一则《万历十五年》的书评,于是就买来书看。一看一发不可收拾,又购买了作者的《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一系列著作。

《万历十五年》结尾这样写到: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

我们现在还远没有从这个局面摆脱出来。于是感觉自己可以拯救世界(有点想改造世人风俗的那种想法),象萧峰“虽万千人吾往矣”,象“唐·吉柯德”就勇敢的冲锋了。

2002年开始涉足秦皇岛信息港金海岸论坛旅游摄影版块。认识了很多朋友:版主温暖的海;咔嚓、尼克尔、雨衣(摄影爱好者);风(秦皇岛第一个登上玉珠峰的人),大力水手(骑自行车去西藏的牛人,风的弟弟。);仙人掌(我的渤铝的同事,为了玩而辞去工作的更牛的人);麦克又名i-Mac(雄关漫道的摄郎);撒旦不是魔鬼其实挺可爱;小黑姓白;海军(浙商);萧萧雨(知名网友);夏娃、冷雨、碧波、凯瑞、馨儿(美女)。

2002年参与和组织一些露营穿越活动。

第一次野外宿营:连峪宿营。记得有夏娃、海哥、尼克尔、舞翩跹、唐风、小Y、背包客、混蛋等人。第一次认识了一个叫做青鸟亦双的人,她又叫凯瑞,是一个很拽的女驴,去过青海西藏,写了我看到了那么那么蓝的天,那么那么高的山的一篇很著名的博文,引起大家广泛跟帖修改引用,一时引起轰动。那次是第一次见到小Y,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小Y。其实有很多人,比如说郭亮,炎心,幽蓝巾石,突然的出现又突然的消失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户外可能就像就像火车的一次偶然的出轨,或者说是变轨,然后又沿着轨道重新驶向人生的终点。在外有四年多的时间,现在暂时回归,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家都没有变,都是沿着那样一种轨迹在前行。

我呢?

2002年底任新行者论坛出行计划和纵横山海版主,组织户外活动;

2003年爆发了非典。

2003年底和2004年初,因为关于论坛的发展方向问题,和论坛的管理层发生意见冲突。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路线斗争。我当时面对的是一批有学历的,等于秦皇岛市的精英阶层。他们认为户外论坛像人民广场谁都可以来,谁都可以组织户外户动。我却想把户外论坛组织化,逐步迈向更高的层次,联合起来才能做大事。我是不自觉的认为组织起来才是正道。当时论坛的大多数人还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在学校学习的就是新自由主义的那一套东西,信奉市场经济,认为只要市场自由调节,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当然我一直是处于少数派的地位,甚至是孤军作战。到现在新行者论坛虽然很兴旺的一副样子,但还是老样子,一点建设都没有。落入了一种叫做发展“高度平衡的陷阱”状态之中。一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尤其宋、元、明、清,任由市场调节,货币用美洲银元,国家组织能力一再下降,生产力始终是在低水平徘徊。

新自由主义典型言论:县长谷新民曾经这样说“很简单,让农民按照国家计划耕种土地,那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国家需要棉花,只能到市场上收购;供不应求的话,就提高棉花价格,棉花的价格一高,就会刺激起农民的积极性,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多种!”《金光大道》第三部第二十章“在新的矛盾面前”。(市场万能论和私有化)1975年。

2004年组织了环绕燕塞群山的新行者公路徒步挑战赛。比赛获得了众网友的认同,一时网上网下组队活跃,论坛出行计划版面非常热闹,活动结束后大家发活动感想也非常踊跃。秦皇岛晚报对本次活动也进行了两次报道。现在思索真有“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感慨,那就是并非自己有什么号召力,而是活动顺应了大家的需求而已。

活动结束后,木子林姐姐送我了一句话,叫做:“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让我时常暗自思量,我的最初的心境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要组织户外?有时候自己也不甚了了,甚至迷茫了。

2004年新行者公路徒步挑战赛是我组织户外活动的一个高峰。

然每次高峰就面临一个问题,是急流勇退,还是再出发。

我选择了出发。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发表于 2012-7-15 18:31 3 只看该作者

(二)为什么要组织越野挑战赛?

2004年下半年搞了几次秦皇岛hash(流行于东南亚和海南的一种休闲活动,参与的人们被称为害帮,人叫害虫。)跑步活动,但是感觉不是很理想,总感觉缺少什么。

策划搞非营利性的户外运动组织也鲜有人响应。

2004年下半年辞去新行者论坛的版主职务,开办了纵横山海户外论坛。

在朋友的劝说下,也在一些朋友的撺掇下,自己想既然非营利的组织搞不了,那就商业化运转吧。于是在没有原始积累的情况下开始了独立运作“纵横山海”户外运动俱乐部。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是完全符合邓小平理论的一种想法,只要能发展,不论任何形式,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对价值规律缺乏了解,还急于求成。

于是办户外运动俱乐部办的很艰难。

2004年底赞助了三支队伍参加了探险协会组织的长城越野挑战赛。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取得成绩,责任在我。陆宏会长、张帆老师以及猫猫等队员的的宽容,让我深感惭愧。然而我总是冲动有余,鲁莽草率,像彭大将军;有时候内心懦弱又像韩信。

2005年组织第二届纵横山海徒步挑战赛。路线,上半程:梁家湾-王家峪-龙潭峡;下半程:北车场-背牛顶。这次有27只队伍参赛,共108名参赛选手。由于比赛组织方面经验不足,通讯等条件也不齐备,中间又有很多插曲,致使活动拖延的时间比较长。下半程开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左右了。等最后几只队伍到达终点,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大多数参赛队员都是忍饥挨饿的状态下坚持走完的下半程,这种坚持精神令人钦佩。

现在我明白,通过这样的比赛,是让每个参赛人员知道自己是多么的伟大,每个人身上都蕴含了无穷的能量。中华民族具有善良、互助、坚忍的美好品格。但经过几十年的抹黑教育(《丑陋的中国人》和《河殇》),我们中国人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多么伟大了。

早在2004年,在第一届徒步挑战赛以后,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平凡的小花》:“在我市周边游玩久了,总能够看到一朵朵的微小的野花,默默无闻的开放在田埂、路边、山野。在市里的草坪里,这个时候也有很多微小的黄色或白色的小花在开放,也许你没有注意。

我想:我们就是那一朵朵小花,是平凡的一个个体,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我们默默的在很多个角落里寂寞的绽放。我们在高楼耸立的城市中,在各种周到的服务包围下,很多本属于人的本质性的东西似乎在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感觉已经麻木,与邻为壑,冷眼旁观,互不信任,很少有事情使我们感动。

什么是勇气,什么是豪情,我们还会为某种东西感动的哭泣吗?

因此我想通过富有激情的户外运动,通过沟通方便的网络,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我们一起走入山野,自我自在天地间。在山野中发现人的质朴情怀,见证最真实的感觉。希望把“挑战自我极限、自我自在天地间”的一种豪迈精神与大家分享。

因此,连续三年,我不遗余力的在网上号召大家出游,组织活动。我想,虽然我们个体平凡,但当我们汇集在一起,就能汇集成一片花的海洋,就能够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情,我们不再平凡。
“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要活得精彩。”美无处不在,因此我希望大家“无需远行无需久等”,从每一周开始,从每一天开始,在我市的周边从我们的生活去寻找美,发现美,平凡中见美。

五月十六号,很多人见证了这种久违了的感觉,见到了人性之美。

希望和大家一同努力,用心做事儿,共同建设好我们这个活动、思想交流的快乐源泉。

我们必将汇为海洋!”

这就是我(当时)为什么组织户外活动的真正原因和动力。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发表于 2012-7-15 18:32 4 只看该作者

(三)俱乐部经营的几年

2005年纵横山海徒步挑战赛虽然经历了千辛万苦,还是比较圆满的结束了。活动在秦皇岛晚报上发表了一个整版的彩色报道,秦皇岛电视台今日报道也进行了报道。

但高峰过后似乎接着总是低谷,人生总是波浪式的前进。

2005年产生好几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有朋友身亡使我顿失臂膀;有人以骗为生我却缺乏火眼金睛的本领;又因为一些琐事产生了争吵、分裂、告发等等,这些事情纷至沓来,让人非常难受。

但是我没有怨恨,更多的是沉思反思:为什么通过纵横山海能够激发他们向上的情感,然后高峰过去,有些人又把他的恶充分爆发出来呢?这个社会为什么那么多的欺骗、尔虞我诈呢?

有些人的表现也可以参考鲁迅先生《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一文关于人从左(狂热支持)转到右(极端仇视)的心态路径。

2005年12月11日和承德市绝岭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了一次都山双跨活动。活动中两个俱乐部的登山队员从各自的出发地登上都山,在山顶会师。翌日下山到对方的出发地,乘坐对方的汽车开到承德和秦皇岛公路的交界处,交换车辆,合影留念后返回。这是我第一次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露营。由于纵横山海俱乐部发展水平低,俱乐部的会员的装备较绝岭户外要差,但队员的意志不差。

我的工作和户外活动的冲突越来越多。

2006年6月3号组织了第三届纵横山海徒步挑战赛,比赛中有很多秦皇岛的顶尖高手参加。路线:祖山东门-花场峪-龙王庙-祖山北门。上半个赛程中,考虑大多数参赛队员的身体情况,对越野路段的赛程做了极大的缩短。这点获得纵横山海队猫猫队长的极大谅解,因为按照他们队伍的野外识路能力,最终获得冠军完全有把握。终点冲刺阶段,两个种子队伍达成谅解,并肩到达终点。真正符合越野挑战赛重视团队协助和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精神。

成为一个真正的户外人,看图识图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野外识路的能力和危急时刻领导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越野挑战赛不仅仅比的是体力,而是比思考能力,比团队合作意识,真正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队伍,并不一定是体力特别好的队伍。

2006年夏天组织了好家庭户外三项赛。宝哥、幽蓝巾石作出了很多贡献。

2007年春天奉单位指派去河南工作,无奈只好告别。

2007年9月18号组织了第四届纵横山海越野挑战赛,活动获得天津捷豹户外和天津拓旅户外及秦皇岛众多网友的大力支持。活动创纪录的达到150多人参加。路线是:梁家湾-花果山-箭杆岭。虽然有了前三届的许多得失经验教训,但本次比赛仍然有很多想不到的地方,参赛人数无法预计,裁判力量奇缺等等诸多问题,越野路线容易迷路。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还是比较顺利的、平安的举办完了。

活动结束后,也使我意识到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吧,于是,2007年第四届越野挑战赛就算是纵横山海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一次谢幕之战吧!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发表于 2012-7-15 18:33 5 只看该作者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四)四届挑战赛活动得失检讨和感谢!

受深圳磨坊百公里徒步的影响,从组织户外活动,办户外版块伊始,就一直想搞一个属于秦皇岛市,反映秦皇岛山水特色的类似徒步活动,而且通过这种活动让人们获得更深层次的感受。曾在电视上看过七星越野挑战赛的一点点资料,觉得这种模式很好。

有了这种想法,就要想办法去实现,忽然一日灵感闪现,就想到应该怎么怎么怎么的办。于是约上普千大哥去山海关那边探路,确定各段计时点的地点,测量各赛段的里程,设计比赛计时成绩表格,编写竞赛规则,磋商赛事赞助(获得九门口一家矿泉水厂一百张水票的赞助,以及使用人家的场地作为午休场地。萧萧雨还赞助了两桶扎啤。)。然后在网上发活动召集帖子,出入意料获得大家的踊跃参加。比赛也获得成功,一时带给大家无尽的欢乐、感悟和感动。可能我一直的目标就是“利他”,对自己的事情不很关注。但是当时尚处于自在状态,很多东西并不明确。

很多事情,就如下文所说那样:他又从这样的实践中获得一个新的认识:就是通过…教育、…沟通,要做的事情,一定能够按照原来的打算做下去。《金光大道》第四部

这样一来二去,连续举办了四届徒步挑战赛。分别是2004年新行者公路徒步挑战赛,2005年纵横山海徒步挑战赛,2006年纵横山海徒步挑战赛,2007年穿越长城越野挑战赛。

时间如流水一样飞快,从我立志开始组织户外活动,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一个时代过去了。人生不过是由六、七、八个十年组成的。现在回想起来,又有更深一步的感想:

我是一个敢想也敢干的人,鲁莽或如当年的彭大将军,但是却缺乏对细节的关注。当年,每届挑战赛能够顺利的举办下来,与很多志愿的赛事服务计时裁判人员的辛苦细致的工作分不开的。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是我所不知道,不了解,也没有关注的东西。直到若干年后大家唠起来,才知道原来是这样这样啊!

2004年新行者公路徒步挑战赛的赛前探路工作是普千大哥志愿驾车参加的。比赛中由幽兰、紫玲、海豹、普千、萧萧雨、筱儿等十多人进行了非常繁琐、细致、周到的计时、赛事进程安排等工作;海豹大哥提供了无线电通信器材保障;邢军联系车辆。

当时比赛各支队伍基本上仅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走完了上午的两个赛段。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下午两三点钟活动就要结束了,活动就没啥意思啥魅力了。于是组委会(普千、幽兰、海豹)就商议把下午的比赛时间拖延至下午两点多才开始进行。于是就有了大家在富士山泉水厂的游戏时间,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影像,使活动的魅力无形中增加了太多的回味。

2005年纵横山海徒步挑战赛的赛前探路工作是助人为乐驾车、含笑参加的。比赛中由助人为乐、含笑、青春的小鸟、雪儿、小倪等十五人担任计时、赛事进程安排等工作。

2005年赛事活动完整的举办下来非常艰难。人员来的多,早晨现报名缴费,这就耽误了很长时间。车辆多,组织起来就非常费劲。俱乐部离赛事出发地梁家湾也非常远,路途中又遇修路,也耽误了时间。因为着急,有一辆车还差点冲下路基。等上午比赛开始时候,已经是快11点了。下午从上半程终点龙潭峡出来,又遇到一辆卡车坏在路上,堵死了道路。从村里绕路也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龙潭峡距离下半程的出发地榆关镇龙腰村又太远,等下午比赛开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但是大多数队伍都坚持下来,一路上忍饥挨饿,在黑暗的夜色中,走在龙腰至背牛顶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到比赛最后结束,已经是晚上十点。

2006年纵横山海徒步挑战赛:比赛中由忘情鱼、三毛、荒城、老游侠、山风、普千等担任计时、赛事进程安排等工作。忘情鱼、猫猫提高无线电通信保障。

2007年穿越长城越野挑战赛的赛前探路工作是由猫猫等人进行了提前的测量工作,并完成了赛事地图的设计制作。比赛中由好歌、宇文长啸、赵叔伯、杨哥、渔舟、悟不空等人等担任计时、赛事进程安排等工作。,猫猫、悟不空和忘情鱼提供了无线电通信保障。

徒步挑战赛赛事组织非常复杂,如果不是靠所有志愿服务裁判人员大量的自觉的积极工作,依靠所谓的管理是不可能比较顺利的完成的。所以很早以前,两位伟人不约而同把管理二字从《工作方法十六条》文章中勾去,管理或者管理学早已经为落后的东西了。这就是我的感悟。

西方的管理学和那种过时了的旧式的生产方式,在外国实行过,现在已经没落,我们万万不能要。中国的顽固派所说的管理,就是外国的旧式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他们口里说要这种管理,并不是真正要这种管理,而是借此欺骗人民。中国人民不欢迎资产阶级一个阶级来管理。中国的事情是一定要由中国的大多数人作主,资产阶级一个阶级来包办管理,是断乎不许可的。”

要感谢的名单还很多……

特别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她每次都参与了比赛的全程服务工作,付出的艰辛努力,细致的工作,是我不敢想象也不能办到的。

发表于 2012-7-15 18:35 6 只看该作者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五)户外俱乐部得失检讨

我是谁?

这两年短暂回秦期间,偶尔和一些户外的朋友小聚,朋友总是把我介绍成一名户外的领队。我笑笑并不说什么,听介绍的人或啊一声或连反应都没有,就过去了。看来被人遗忘真的很容易。

这就引出我给自己的定位问题,我是谁?

我曾经把自己定义为户外生活观念的一个倡导者,写了《纵横山海活动宗旨》、《无需远行无需久等》、《平凡的小花》等等一些列文章。但现在谁又记得呢?自己又是怎么去实现这些宗旨呢?显然是不够的。

这说明我自己做的很不够,所以在一些熟悉纵横山海过去岁月的朋友们眼里,我的位置也是很不清晰的,或者是仅仅把我看作是一个户外活动的组织者。我没有很好的让大家了解我,理解我。内因决定外因,还是我没有做好。把自己混同为一般领队,并没有起到领导前行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领导呢?

没有预见就不叫领导,为着领导必须预见。 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检讨自己的三大缺点:带头搞分裂,闹不团结;好酒使气;理论水平严重不足。

办实体俱乐部之前,自己想得也很简单,卖出东西赚得利润就可以一步步起来积累起来,就可以把户外运动发展起来,向高端发展,使户外运动在秦皇岛这块土地上具有良好的影响力,成为代表秦皇岛本地文化的一块品牌。可说是受“发家致富”这个神话的欺骗了。没有资本或者人力的集中,小门小户依靠一点点利润想发家致富,何其难也。对经商缺乏了解。做事情有时候确实存在虎头蛇尾的毛病。(走“会员制”加“储值(金融)”加“实体经济”的经营方式,方向是正确的。储值(金融)是集中资金的方式,他人的资金为我所用,而实体经济是集中资金的借口,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集中资金的借口。一个是表象,一个是本质。)第一次举办徒步挑战赛,每人仅仅收了20元,就把比赛办了下来,包括裁判们每人也是如此。第一次活动是共同的目标,非营利性质,就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举办下来。而商业化活动就是少数人的目标,有时候没有奖品就不行,参与度就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

价值规律决定了在没有原始积累的情况下,俱乐部的经营举步维艰,发展缓慢。要想做生意,就要按照价值规律来办事情,没有一些超常规行为,如何获得超额利润完成原始积累。

而那时候就是觉得举步维艰,组织了大量的活动,赚钱很少却在为他人做嫁衣。俱乐部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满足会员的更高需求。反而像被困在沼泽地中一样。同时既要进行商业化运做,就和以前自己倡导的那些理念相违背,一边赚钱,一边讲道义,就像特色社会主义,不伦不类根本不能让人信服,这让我进退两难。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年户外有什么真正的发展吗?除了数量的发展完全没有质量的发展。靠市场完全解决不了发展的问题。用《五百年来谁著史》中的这段话形容秦皇岛市现在的户外发展也是适用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于广大非西方国家来说,所获至多不过是弗兰克所谓“无发展的增长”,即所谓GDP的增长无一例外地是以社会组织能力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双下降”为代价获得的。一不小心我们已经落入“高度平衡陷阱”。

但完全用AA制的活动能够发展起来吗?每次都吃光喝光玩光,那里能得来积累?没有积累怎么来建设,没有建设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我们或许换了几件好衣服,但有几件是中国品牌呢?或许骑上来一辆好自行车,有几辆是中国品牌呢?或许换了一架好相机,但是有几架是中国品牌?甚至连我们的民族自信心都快丧失殆尽了,像“达芬奇”、“圣象”等国内产品非得包装成外国产品才能够卖的动,很多户外品牌不也是这样吗?

大家已经发现我们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差了:隆隆驶过的巨大矿车载满大山的肌体,奔向海外;道路被压得支离破碎,城市发烧似的繁荣,农村一片凋敝;背牛顶大火烧过山林却没有人去主动扑救,沿海的森林被大片的改为高尔夫球场或者是住宅楼。

我们身在历史当中,又在创造着历史。可是我们创造了什么呢?

如果没有这几个国营林场(海滨、渤海、团林、都山、老岭、山海关)。我们能够到那里去玩?

其实没有建设就没有真正的发展。没有,一切都没有,只有消费,消费我们几千年来的山山水水,消费我们自建国以来封山育林的环境。有哪一条道路是户外人开出来的?有一座水库是户外人修起来的?没有,任何建设都没有。拿中学课本来说,总是拿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做对比,而且使用的是居住环境方面的对比。但那时候的人民有一句口号,叫做:“先治坡后制窝”,就是先进行植树造林、挖鱼鳞坑,修蓄水坝,植树造林;平整土地,深翻细作,抗旱保墒,造海绵田,改造土壤。这样经常长时间的艰苦建设,才有了我们秦皇岛得天独厚的户外活动环境。否则,我们拿什么去登山徒步穿越?

正是因为当时俱乐部做了很多建设性的工作,如:徒步挑战赛、都山双跨活动、急救知识讲座、好家庭户外三项赛等等。当时对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等等都不很懂,所以才做了这些工作。而且这些工作往往都是一些赔本赚吆喝的活动,造成俱乐部经营更加举步维艰。后来迫不得已,也只好埋头做短平快的活动。可是建设、发展谁来管?而且商业化以来,组织的活动越来越流俗,路越走越偏,也是我所不不擅长的方面,也是我所不乐意见到的局面。特别是面对论坛表面的繁荣,而下面则暗流涌动。而我希望光明正大,不喜欢其它方式,也不擅长。我也从未把俱乐部会员认同为私人财产,即他或他们是“我的人”的这种方式,拉帮结派的方式。

搞起经营来,与驴友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变化。从平等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劳务雇佣的关系,身份不平等了。这也是我所不愿意的事情。

也因为从初三开始一直很喜欢李太白的这首诗《梦游天姥(mǔ)吟留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jì)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但很多时候我还是坚守自己最初的原则:平等、互助、民主而不放弃,强烈反对强驴、老驴等等说法,因此始终在户外界是少数派。而户外一如江湖自有他运转的规则,只是我不懂。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

学者韩毓海说的好:宋明清的官员是官不久任,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调走了,在各地历练一圈,只要没犯严重错误又回北京来继续搞党争,中国的事谁来管?由基层胥吏来管。官员都是朱熹式的,朱熹是平日袖手看文件,以开会落实开会,以文件落实文件,每天说公话,搞党争,不干事,也不会干,不能干,不愿干。中国总得要有人去组织劳动,这个人叫胥吏。唐代以后基层收税等所有政治、司法都由胥吏包办,还没有工资。宋公明就是一个例子,“刀笔精通,吏道精熟”。比柴世宗的后代出手都阔绰,告诉抢劫犯、乞丐你们窝藏在那儿,通缉令下来了,赶快跑。盗匪马上给他100两黄金,跪着称他是“及时雨” 。

这就是我能够把论坛办的非常繁荣,有时候组织活动却人气不旺的原因之一。

有些迷失方向,不仅仅是背离了自己的理想。本来想反对过分物质化的生活,却朝向另一种物质化甚至腐化的生活走去。想改变社会,结果却被社会改变。这样就离我最初的理想愈来愈远。

所以这是我选择暂时离开的原因之一。

但是那时候通过组织户外活动想追求的不过是一种自我实现而已,所以出发点就已经落入小乘,又怎么不迷失呢?

在《金刚经》纲领中: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

而我真正喜欢的是“觉他”,户外只是我所应该选择的一个手段而已。但那时候并不很明白,是处于一种自在状态。

通过在河南工作学习旅行思考的几年时间,我认为我仅仅是失去了一个小世界,得到的却是一个大世界。诚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发表于 2012-7-15 18:37 7 只看该作者

(六)为什么要登山?

为什么登山?

以前我们通常都会引用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说的一句话:“因为山在那里” 。

现在想来,这句话也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探险家是盲目的。或许那时大英帝国尚生活在日不落荣耀的余威中,探险配合帝国的殖民行为早已成为一种职业而已。

对我来说,登山最重要的就是探索的乐趣:发现一条条隐秘的小路,组织成一条条很好的穿越路线。有人说“没有不好吃的材料,只有不好吃的菜”。祖山三瀑完美穿越,响水-恋爱森林-长寿山穿越,梁家湾花果山穿越等等路线。

人生也需要不断的探索。生活在安逸的社会,人成长也慢。我是到了现在40岁的时候,才勉强算是真正的懂点事情了。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遥想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很多二十多岁的青年已经当上了团长、师长、军长。很多十四五岁的少年,已经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所以我现在常说:对于我,现在刚刚是人生的开始,再出发的开始。

通过登山,也可以让你谦虚起来:山中有无数条小路在那里,一旦夜幕来临,走那一条路,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实则不然,有时候正确的只有一条路。人生也只有一条路,从生到死是一种没有回头路的穿越,千万不要浪费时光。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即近24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西行漫记》

所以,跟我们的前人相比,我们走的这点路真的不算什么,所以我们务必应该谦虚一些。而且我们谦虚一些,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更认为:通过登山,让我们恢复人本身固有的体能和智慧,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伟大,这就是自我的重新发现。

就人类本身的体能、智力而言,是一个不断退化的过程,如果退化到《机器人瓦力》那样人类,就要走向消亡了。在美国动画电影《机器人瓦力》的世界里,地球被垃圾堆满,外层空间也被太空垃圾围的满满当当,阳光已经不能照射到地球。人类被迫乘坐太空船到其它星系生存。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人类已不需要劳动,异化成了手脚短粗肠肥脑满的寄生虫,而且越来越蠢。终日生活在电脑设置的虚拟世界中,如果没有瓦力这个意外事件的发生,人类会逐步走向灭亡,或者被机器人认为是无用之物而废除。

而古人却能够上山赤手搏虎,下海生擒蛟龙。因为古人没有现代社会这样多的虚拟生活,而这种表面上的繁荣却使我们在现实中的能力越来越差。用北大教授孔庆东的一句话叫:“我们被虚拟的东西蒙蔽住了,使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越来越无能。”

我们的成长,是一个被塑造的过程。一个人成长,应该教育他向伟大崇高的理想努力。但绝大多数家长老师总是有意无意的压低贬低孩子的能力,只是希望孩子将来有一个好学历、好工作,稳稳当当,其实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市侩标准。时间长了,我们就不知道自己心中的真正希望了,而是沿着这个被塑造的轨迹直至人生的终点。我们活的很安逸,但是我们并没有过真正的快乐,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追求过!

正像有一首诗说的好:

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出生,
滿怀希望地活着,
最后不由自主地死亡。
除了这千篇一律的三部曲,
人生还有些什么?

所以,通过登山、读书、思考,可以让你实现自我的重新发现。或许造物者给了你无穷的能力,蕴含在你的身体中,但是你没有发现。而登山就是让你实现这个自我的重新发现的开始。还是那句话:在人类的意志面前,没有什么不可能事情。

学者韩毓海在异国的求学过程使他实现了自我的重新发现;宋鸿兵通过货币战争1、2、3的著书过程实现了自我的重新发现。我曾经迷失,但是通过在黄河两岸的工作、旅行、学习和思考,使我实现了自我的重新发现。

你呢?

登山,尤其是象徒步挑战赛这样的团队比赛,能够让你找到一种久违的“团结的精神的力量”的胜利。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

很多人都承认: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们在物质上是比较的富足起来了,但是精神上却趴了下来,甚至没有了民族精神,民族自信,民族自尊。

2010年新年伊始,书市上出现了两本令人眸子一亮的好书,一本是韩毓海的《五百年来谁著史》,另一本就是摩罗的《中国站起来》。摩罗针对中国的软骨病,大喊一声“中国站起来”。书中说仅仅在经济上富起来,而没有精气神儿,那只是一堆赘肉,没有骨架,因而不是一只能够站起来的雄狮。保不准哪一天,这一堆赘肉就要被人当作公共食堂,一下子啃个精光。所以,“站起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意象,它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为什么象健友会的老同志虽经岁月的风霜,却老当益壮,精神抖擞。就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并不怕艰苦的磨砺,他们知道“艰难困苦、玉汝其成”。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所以,我们通过登山,要探索,要发现,要找回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朴素、勇敢、智慧、团结、坚忍的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站起来!

所以,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在这个电视文化、快餐文化、流行文化泛滥的时代,我希望广大驴友深刻一些,看的更深远一些,要和大山做情感交流。

心怀四海就不必行到四海。

行走在风景中:浮光掠影;

行走在历史中:百看不厌;

行走在思想中:无需远行、无需久等。

人生总是再出发(十年户外总结)

发表于 2012-7-15 18:39 8 只看该作者

(七)萧瑟秋风今又是-秦皇岛森林建设简史

朋友们:当你们面对着海岸线森林公园那郁郁苍苍的绿色的时候,当你徜徉于响水“恋爱森林”绵软的松针地毯上时,当你纵穿柳观峪-背牛顶“龙脊”的森林卸时,当你漫步在燕塞群山的莽莽冰原之上时。你们有什么想法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我们居住的秦皇岛被誉为森林城市,拥有森林蓝天碧海金沙,是最宜居城市,这个称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我们能够历史的看问题,就会知道今天来之不易,才会珍惜我们现在的一切,才会谦虚起来,才会奋进,去迎接生命的新的挑战。

20世纪初,在中国拥有“治外法权”的国家,除了所谓的“八国联军”之外,还包括巴西、秘鲁和玻利维亚;新中国诞生伊始,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人均GDP排名第134位)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人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成人文盲率高达80%。在中国**刚刚接手的5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能力不足欧洲小国比利时的一半。《人间正道》引言,开天辟地。韩毓海、胡鞍钢、王绍光著。

那时候,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的压迫下,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在陕北民歌《王贵和李香香》有这样的描写“掏完了苦菜上树梢,遍地不见绿苗苗。百草吃尽吃树杆,捣碎树杆磨面面。”

同样建国前(1949年),秦皇岛也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地区。落后不仅仅指它的工业、农业的落后。而且自然环境也非常恶劣,沿海遍是沙丘盐碱地,风沙起时,淹没楼房、淹没铁路,遮天蔽日。周恩来总理有诗曰“怅望昌黎不见”,可能就是这个意思。1959年我国拍摄了一部著名的黑白彩色故事片《沙漠追匪记》,讲述了1951年,在中国西北的大沙漠中,解放军某骑兵连剿灭匪徒的故事。这部故事片的外景地就是选择在秦皇岛的昌黎海岸的沙丘上,大家可以想象那是的沙丘的规模。

秦皇岛市多高山峻岭,短促河流。冬春干旱少雨,而夏、秋季则易发山洪。比如说,流经山海关区的石河自古就是一条害河,每年夏季洪水都肆孽关城,冲倒房屋压死人,冲断铁路桥梁断绝交通。而文革时期党政军民从1971年开始修筑水坝,1975年建成石河水库,后被罗哲文、王岳辰、王冶秋命名为燕塞湖。1979年对外开放。从此石河不仅不在为祸一方,而且每年还稳定的为山海关区和海港区输送淡水。使我们城市人不再受干旱和洪水的轮番煎熬。

从1955年开始,我们秦皇岛市相继修筑了大量的大中小型水利工程,有洋河水库,即现在的天马湖旅游景区;果乡水库,即现在的碣阳湖水库;北庄河水库;鹁塘沟水库;鸽子塘水库;温泉堡水库;桃林口水库。

我的老家大蒲河焦庄,属于昌黎县东部沿海地区,正处在洋河水库下游,距水库只有三十多公里。当年修建水库,村内各生产队都曾按照上级要求,选派社员义务出工。水库建成后,也较早得到回报。记得由于能从洋河水库引水,我们村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耕种方式,从1966年开始,村西修起长长的水渠,在四清工作队同志的帮助指导下,把从前大面积低产的盐碱地,变成稳产高产的水稻田,使粮食收成得到大幅度提高。40多年后的今天,由于各种原因,虽然不再从洋河水库引水,但是水稻还是我们村内的主要作物,从前的引水旧渠仍在,只是两边堤坝变成了高起于平地的小路。《平心12》图文共说天马湖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a4352930102du19.html

秦皇岛市成立了六大国营农场(海滨、渤海、团林、都山、老岭、山海关),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开始大规模在海岸线、山区植树造林。从天津等城市来了很多知识青年,在**共青团的组织下,深入沿海荒滩和祖山、燕塞湖等荒山秃岭,开辟道路,植树造林。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基本形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使流动的沙丘得以有效固定。山海关地区由1956年森林覆盖率仅为8%,达到现在的70%左右,森林里仅木本植物就有52科104属210余种。我市的森林覆盖率34.45%,在全省列第二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年的老知青们告诉记者,那时各方面条件十分艰苦。昌黎团林林场一共下设5个林区,只有最南面的吴家铺林区有一片成林,其余几个林区几乎一棵树也没有。当时就是一片一片的荒沙。进场时没有像样的住处,有的人只有住到几里外的农村老乡家,有的就住在原来的马棚、猪圈里,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没有像样的道路。所有的一切都要白手起家。女知青张兆敏称,苦是苦了点儿,但当年也不知哪来的那么大精神,因为路途较远有时走到护林点护林时,一住就要三、四天,有时甚至一住就要一个多月,但那时真的是与天斗、与地斗,天不怕地不怕。

资料引自:董宝瑞博客https://jieyangren.blog.hexun.com/50723508_d.html

这样经过:“防、封、蓄”,就是沿海建设防风固沙林带,封山育林使我市周边的荒山逐渐成为原始次生林;修建大中小型水库和灌渠,把雨水蓄积起来,干旱时候灌溉农田。在平原宜耕地区改良土壤,普遍种植水稻,使我们不在吃玉米和高粱,成天吃大米和白面。

现代城市人多数不懂农业和种植业,以为经过几十年大树就会自然生长起来。其实庄稼如果不除草,杂草就会把秧苗压死,杂草长得茂盛遮挡住阳光而庄稼的幼苗就会弱小甚至枯萎。树木也是一样,幼苗时期没人管理,杂草和灌木就会占据优势,结果只能是长成一片灌木林。而灌木林的根系浅,不像大树那样,根系扎得很深。灌木林水土涵养能力非常弱,也起不到防风沙的作用。这就是幼苗为什么需要培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结果。所以,我们面前的这一片森林,来之不易,是几代人细心呵护的结果。

经过六十年的建设,真正是做到了改天换地,面貌一新了。不在是风沙肆孽的盐碱荒地,而是风和景明的宜居避暑圣地,森林之城。这其中渗透了多少代中国人的心血和汗水啊,我们有什么理由忘记呢?这就是电视新闻上总是报道美国陆上总是刮起飓风摧毁房屋,而我们秦皇岛却很少有大风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不仅仅是开几家商场,建设一些大型工厂那么简单的事情。防风固沙,封山育林,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也是国家应该做的一件大事情。而且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十年后才能见到效益。为了民族的长远利益,很多代中国人,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作为后辈的我们应该铭记。

我们不要忘记了前人付出的辛苦,也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瞧不起自己。我们的起点非常低,是因为我们的善良,不是因为我们愚蠢,缺乏创造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局时代: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人的危机(异化、弱化、虚拟化)、尤其是生产方式不适合于现在复杂的社会,是西方诸国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而这些危机都有待我们一一去解决。当然,我们也面临很多问题,孩子的学习问题,身体的降问题,个人的幸福感的问题,等等不一而足,都一一需要我们去解决。

笔者手里有一本小说,名叫《格桑梅多》,1980年出品,作者降边嘉措。书中描写金珠玛米(同学们可能都不知道这是在藏区人民对人民解放军称呼,意思是菩萨兵,可能有些同学去过西藏知道一些。)书中有一段藏区的森林发生山火,军民百姓是奋不顾身的抢救扑灭山火,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国家和我们各民族自己的财富,必须保护。而今年年初我们城市的背牛顶林区(渤海林场)失火了以后军民百姓又是怎么办的?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逐渐我们的生存问题都会越来越严峻。我们生活在历史、国家、世界当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伟人说得好:“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都要一块呵护、保护、建设、发扬光大我们前人的理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全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永远不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等格言,这些是我们本身就属于我们,有时候被我们遗忘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最美好的精神食粮(财富)。

我们每个人的理想不妨崇高一些,这样你的天地才会广阔。难道人生唯有功名利禄。这和过去的“老婆孩子热炕头,三十亩地一头牛”有什么区别呢?难道人从出生到走出校门、进入工厂、机关的大门,然后娶妻生子,一直到老呢?

人生未有穷期,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就是这么简单呢?

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为了祖国建设的前辈们。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精神、有思想、有胆气、有豪情的中国人。

发表于 2012-7-15 18:40 9 只看该作者

(八)人生不仅仅是登山

时至今日,我更认同这句话:“登山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磨练意志,还能开阔眼界,放松一下心情。”

2000年至2007年,我还总是在户外这个圈子里面打转转,虽说户外登山生活已经让我拓展了生活的空间,但眼界还是不够宽广。

2007年初,单位把我燕赵之地,派到了晋陕豫交界的黄河明珠城市三门峡市。

在这里,滚滚黄河一举冲破晋陕峡谷隘口龙门的束缚,浩浩汤汤徐徐展开,与渭河、汾河灌溉出互为表里的沃野良田,由此而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发祥的重要衍源地之一,拥有由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的历史遗存。几年里,我的足迹遍布黄河两岸,思绪在五千年的跨度里飞翔,重温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发展历史,深深感觉到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与崇高,还有深重的苦难。

同时为了解决自己所服务的集团下属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不断学习。从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学;福特、通用式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到以大野耐一为代表的丰田生产方式等等诸多所谓的先进生产方式的学习、实践,终于发现了问题的一些真正原因。终于发现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真正动力,发现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创造的先进文化、创造的先进生产方式,均被可耻的屏蔽了。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性格、勤奋精神、巨大的创造力也被矮化了、抹杀了、虚无了。

如今的我们生活的时代越来越复杂了。有人说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按理说我们的生活应该越来越幸福,身体越来越健康。但实际上我们感受的是什么呢?生意难做、灾害频繁、气候异常、物价上涨、房价难以承受、就医难、身体健康每况愈下,道德败坏等等。虽然我们有QQ、MSN、等等等交流方式,我们仍然发现知心朋友少了,安全感少了,精神上的满足感低了。在得到短暂的满足后,我们陷入更大的孤独感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茫茫人海中、在茫茫大地上,奔走一生,我们有自己的精神生活,但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人是社会中的高级动物,需要交流,需要互相学习。现在是反受物质过多的拖累,成为物质的奴隶。吃也吃不动了,喝也喝不动了。怎么办?我们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交流方式,需要更有智慧。

所以我们又应该有所创新,创造出更好的交流方式。所以要把登山和读书结合起来,创造更新型的交流方式,促进大家对复杂社会的理解和掌握。让我们更有智慧,身体更棒,人生更幸福。

上了几年学,就算是有文化了吗?那不算文化。子学无常师,自文武周公之大道以至技艺鄙事,都留心学习。他的学习态度是“多闻阙疑”(《论语·为政篇》),“毋意(不任私意)、毋必(不武断)、毋固(不固执)、毋我(不自以为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非常多,我们要想办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充实自己,从成功走向成功。传统上我们是一个善于辩证思维的民族,所以我们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两大民族之一。(另一个是犹太民族)但是您没有发现经过10多年的学校教育,学生变得越来越傻了吗?这些问题怎样解决?
二是学习(练习)把学习到的死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通过劳动来实现。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也曾经说过:“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而现在的教育就是让人死读书,读死书,而不去培养人们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所以书越读多了越蠢。当然现在劳动的机会也比较的少了,希望你能够多多参与爬山的活动,这样也能培养你坚毅果敢乐于探索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过去那些学校学的没有多少用,课程都忘记了,用处就那么大点,有点文化,能看书写字,有的能写点文章。很多书我也是以后看的,很多自然知识也不是课堂上学的,如天文学、地质学、土壤学。真正的本事不是在学校学的,孔夫子没上过大学,还有秦始皇、刘邦、汉武帝、曹操、朱元璋,都没上过什么大学,可不要迷信那个大学,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小学,恩格斯只上过中学,列宁大学未毕业就被开除了。

又韩毓海说:“潘维教授最近从国外回来休假,找我长谈,他的一个说法令我印象深刻。他说:从海外看中国,60年至为成功,500年来也有不少好的东西,以至于当今世界上有“中国模式”之说;不过反过来,有些国内人看自己,特别倘若是听某些知识界“高人”说话,却几乎是一派悲观丧气,甚至以为前景可忧,“崩溃”在即——而他们千忧百转,其实就忧在“政治体制”。”《五百年来谁著史》

而这次,我迈出的脚步,不是为了小我,而是为了追求大我,追求利他。其实利他就是真正的利己,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勇于探索的人生就如同攀登一座还没有探测过的非常险峻的高山,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人生只有在满怀信仰和追求理想的过程当中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才是真正的利己!

人生需要不断超越,需要不断攀登上一个个新的高度,需要不断的再出发。

你呢?

纵横

2011年12月

发表于 2012-7-15 18:44 10 只看该作者
我每天看贴无数,基本上不回贴.后来发现这样很傻,很多比我注册晚的人分数都比我多,于是我就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贴就复制粘贴一次.帮LZ把贴子顶上去,顺便挣点分!----1分有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