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8929

主题

遵义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复制链接] 查看:7259 | 回复:57
发表于 2012-8-4 13:14 11 只看该作者
曲行老驴 发表于 2012-8-4 10:59 来到杭州不得不逛西湖;著名的西湖十景如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 ... ...

欣赏!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2-8-4 15:35 12 只看该作者
接前页;

  小小对山水的痴恋未变,只不过,她不再到热闹的景区,而专去人迹稀少之处。这一日,时值深秋,她来到红叶满山的烟霞岩畔。忽然,前面传来“叮当”凿石之声,她正要避去,那边有人喊骂,争闹起来。小小循声寻去,迎面是一个形如石屋的大石洞,一群凶神恶煞的家丁挥着皮鞭,正在殴打几个石匠。

     
小小心中不忍,喊道:“光天化日之下,为何打人?”家丁见小小仪态非凡,弄不清她是何等人物,停手道:“小人奉我家老爷之命,在此督促石匠完工!”原来,富豪钱万才为了讨他老娘欢心,在这五屋洞壁上凿刻石罗汉三百六十五尊,以示他老娘天天敬佛、求取保佑之意。老娘七十寿辰将临,而石罗汉尚未完工,所以家了赶来催促。小小见石匠们衣衫褴楼,疲惫不堪,便向家丁求情,宽容期限。

     
钱万才正巧赶到,他冷言道:“苏小小,你过去不卖我的面子,今天倒要我赏脸!”小小道:“敬佛,心诚则灵,何苦难为这些匠人呢?”

     
钱万才好笑道:“你便是我的佛,你若肯跟着我,我便依你,如何?”说着,来搂小小。小小怒极,顺手给他一个巴掌:“佛面兽心的无耻之徒!”

     
钱万才暴跳如雷,一边喝令家丁动手鞭打匠人;一边抓过一条皮鞭扑向小小:“身为妓女,才是无耻,今天我非要叫你尝尝我的厉害!”

“住手!”突然山坡上跳下一个人来:“以势欺人,你眼中还有王法吗?”钱万才定睛一看,来者是一贫寒书生。手一挥说:“我的鞭子就是王法,给我打!”家丁们一拥而上,鞭子劈头盖脑的问那书生飞去,却不料家丁们手臂一阵酸麻,落下的鞭子纷纷向四周甩出。还没等家了弄清是怎么回事,脚底被什么一绊,一个个都跌倒在地,他们翻身爬起,又向书生扑去。那书生身形一矮,双拳齐出,一阵风似地又把一群家丁打得瘫倒在地。家丁们这才领教,那书生的武功好生了得!鼻青眼肿的家丁们哼哼着,再也不敢动弹。钱万才的气焰顿时减了大半,但他还扬着鞭子,“哇哇”乱嚷。书生一纵身,跃到钱万才身边,伸手捉住他的手臂,钱万才痛叫一声,撤鞭软倒,连喊:“英雄饶命!”

     
书生微微一笑:“命,你只管向你的佛去要,我只要你不难为匠人,让他们安心凿完,如数付给工钱!”“遵命!遵命!”钱万才连连点头应允。“还有,你也不许难为那姑娘!”书生的手握了一下,钱万才杀猪般叫了起来:“一定!一定!”书生这才放手。钱万才带着家丁,抱头鼠窜而去。

     
石匠们向书生拜谢,书生道:“你们雕刻出如此精细的石罗汉,为湖山增色,我能饱此眼福,倒该谢你们呢!”

     
小小从没有见过如此豪爽仗义之人,不由大为敬慕,忍不住上前道:“钱塘苏小小,拜谢先生相助。”

书生回礼道:“学生鲍仁,久闻姑娘芳名,今日相识,果然名不虚传。”

     
小小道:“如无不便,请到寒舍一叙。”鲍仁爽快地答应了。

     
小小家门前已等候着许多富家子弟,香车一到,便你请我邀,争闹不休。小小道:“我今日已自请贵客,诸位请各自便。”

     
小小请鲍仁直人镜阁,亲自斟酒道:“先生文武双全,心胸磊落,为何不去报效国家呢?”

     
鲍仁道:“动乱之际,有力难效,何况我是将功名视作草芥的!”小小道:“有为民作主之心,则英雄有用武之地。倘不能如愿,再复归山林,浪迹江湖为时未晚!”鲍仁道:“我恃才反愚,经姑娘轻轻点拨,茅塞顿开。只是我饥寒尚且不能自主,功名二字从何说起?”“先生如不嫌弃,我愿助你赴京都应试。”小小取出百两银钱交给鲍仁,鲍仁慨然收下,深深一揖告辞:“姑娘之情,深于潭水,我鲍仁永生不忘。”“小小在此静候佳音!”说罢,小小亲自送鲍仁出门。

  鲍仁去后,钱万才放出流言蜚语,百般诋毁小小.小小对贾姨妈说:“任他倒尽污水,不能伤我一根毫毛!”贾姨妈道:“总要防着点才好。”

     
转眼到了雪花纷飞之时。上江观察使孟浪途经钱塘,他久闻苏小小盛名,便叫了一只楼船,派人去唤小小来陪饮助兴。

     
过了一会儿,差人禀报,小小被人请去西溪赏梅了。孟浪十分扫兴。

     
第二天,差人早在苏家候着,一直等到深夜,小小喝得酩酊大醉被待女扶了进来。差人又去回复,孟浪很是恼火:“如明日再推三推四,决不饶恕!”

     
第三日,差人再去,侍女说姑娘醉卧未起。差人发急道:“再不去,孟老爷要给她颜色看了!”小小在里间听见,理也不理。

     
孟浪闻讯,勃然大怒。他少年得志,本不把个妓女放在眼里,如今连连碰壁,便摆出威风,要让小小吃点苦头。 孟浪便与县官商量。这县官老爷是钱万才的舅舅,对苏小小早已怀恨在心,现在上面有人出头问罪,自然照办。
县官派差人传唤小小,速到孟观察使船上赔罪,而且必须是青衣蓬首,不准梳妆打扮。贾姨妈怕小小惹祸吃亏,劝她屈就应付。小小道:“这班狗官老爷,我与他们毫不相干,有什么罪可赔!”正说时,差人“呼呼”地打上门来,贾姨妈和侍女们吓得发抖,小小坦然道:“也罢,我去走一趟,省得家中不安宁。”临行前,她从容地梳妆打扮了一番。

     
孟浪邀了府县宾客在船上饮酒赏梅,忽听苏小小来了,赶忙正襟危坐,盘算着给小小来个下马威。随着一阵麝兰香味,小小如仙女船飘进船来。满船人都被小小美丽的容貌、冷峻的神态震慑住了。静寂了好久,孟浪才干咳一声道:“苏小小,你知罪么?”“我是烟花中人,哪里知道老爷们会对我如此厚爱,三请而不敢来,竟成大罪?”只一句话,孟浪便无言以对,只得威吓道:“你要求生,还是求死?”

     
小小调侃道:“爱之则欲其生,恶之则欲其死,全在老爷手中,我怎能自定?”孟浪不禁得意起来:“利嘴巧舌,并非实学,我倒要看看你的真才如何。”他要小小以梅为题赋诗。

     
小小不假思索,信口吟道:  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要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诗意隐含眼前之事,且又不卑不亢,孟浪不由暗暗折服小小的才智。孟浪性子虽烈,倒还有几分惜才之心,他见小小楚楚动人,便息了怒气,搀过小小,邀她人席。县官在一旁冷笑,他受钱万才之托,早就想加害于小小。

     
酒宴直到天明才散,孟浪启程。县官立即派人在归途中将小小截住,并以借诗讽喻、藐视朝官罪,殴打唆使罪判小小入狱。

     
贾姨妈用银钱周旋。使小小免受狱内之苦。但她体质本弱,加上气愤,关了数月,便生起病来。

     
这一日,牢房内进来一人。小小抬头一看竟是阮籍。阮籍途经钱塘,闻讯赶来营救,小小转身不睬。当阮郁说到愿娶她为妾时,小小再也忍受不了,鄙视地说:“这里可没有青松为你作证。”阮籍脸色胀得通红,长叹一声,怏怏地走了。

     
半年后,小小出狱回家。她来到石屋洞,望着石罗汉,勾起了与鲍仁相识的往事。

     
小小又病倒了。她无力乘车游湖,只能靠在床上,眺望窗外景色。

转眼又到了夏荷盛开的季节。夜幕垂窗,娇艳的荷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纯净可爱,小小不禁轻轻吟道:“满身月露清凉气,并作映日一喷香。

     
贾姨妈见小小病情垂危,问她:“你交广甚多,不知可有什么未了的事?”小小感慨道:“交际似浮云,欢情如流水。我的心迹又有谁知?小小别无所求,只愿埋骨于西泠,不负我对山水的一片痴情。”小小说罢,含恨逝去。

     
安葬时日将到。这天,几个差人飞马来到小小家,问道:“苏姑娘在家么?滑州刺史前来面拜。”贾姨妈哭道:“苏姑娘在家,只可惜睡在棺木之中。”差人大惊失色,飞马而去。不多时,只见一人穿白衣,戴白冠,骑着白马而来,到西泠桥边下马,步行至小小家门前,一路哭将进来。他奔到灵堂,抚棺痛哭:“苏姑娘,为何不等我鲍仁来谢知己,就辞世而去?老天不公,为何容不得你这个有才有德有情的奇女子!”直哭得声息全无。

     
贾姨妈含泪相劝,鲍仁道:“人之相知,贵乎知心,知我心者,唯有小小。”贾姨妈道:“有鲍相公这番话,小小在九泉之下,也当瞑目了。”贾姨妈又说了小小的临终遗愿。鲍仁这才强压悲哀,请人在西泠桥侧选地筑墓修亭。

     
出殡下葬之日,夹道观看者不计其数。鲍仁一身丧服,亲送小小灵枢,葬于西拎桥畔。鲍仁亲撰碑文,写出苏小小一生为人,以表明她的高洁人格。临行前,鲍刺史又来哭祭道:“倘不能为民作主,我鲍仁定来墓前厮守。”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铸金。

     
从此以后,苏小小的芳名与西湖并传,天下游人每到西传桥畔,都会发出多少感慨!

(虽然苏小小结交都不是什么改变历史的大英雄、或者皇亲国戚。但她却是史书上记载的第一名妓。而且其初恋情人是历史有名的放荡文人阮藉。所以她的名妓资格当之无愧。)

后人凭吊苏小小的诗文选;沈原理《苏小小歌》:
    歌声引回波,舞衣散秋影。梦断别青楼,千秋香骨冷。青铜镜里双飞鸾,饥乌吊月啼勾栏。

       风吹野火火不灭,山妖笑入狐狸穴。西陵墓下钱塘潮,潮来潮去夕复朝。墓前杨柳不堪折,春风自绾同心结。
 元遗山《题苏小像》:
    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徐渭《苏小小墓》诗:
    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 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
    薤边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 恨不颠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白居易《杨柳枝》词云: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李贺《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发表于 2012-8-4 15:41 13 只看该作者

    曲院风荷;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在灵隐路洪春桥畔,据说南宋时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坊内与金沙涧相通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麯院荷风。旧时的曲院风荷,仅一碑一亭半亩地,局促于西里湖一隅,颇有些名不副实。清康熙年间,在苏堤跨虹桥畔的岳湖种荷花,并建亭立碑,题为曲院风荷,此景遂复。今天的曲院风荷仍以荷花为主景,建有五个荷花池,分别栽植红莲、粉莲、白莲以及重瓣的重台等多种品种。全园又分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等景。每当夏日,荷花开放,满眼翠盖红妆,香飘数里。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发表于 2012-8-4 15:42 14 只看该作者
   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发表于 2012-8-4 15:44 15 只看该作者
明代王瀛吟咏曲院风荷的诗
古来曲院枕荷塘,风过犹疑酝酿香。薰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发表于 2012-8-4 15:45 16 只看该作者
(南宋)林升 《题林安邸》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发表于 2012-8-4 15:48 17 只看该作者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发表于 2012-8-4 15:49 18 只看该作者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发表于 2012-8-4 15:53 19 只看该作者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 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相接。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

青岛地区历史悠久,1891年6月14日,登州镇总兵府(当时山东共设三镇总兵)从蓬莱迁到青岛,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占领青岛。康有为藉此上书光绪,引发戊戌变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岛成为亚洲唯一战场,11月,日英联军占领青岛。

  1919年,巴黎和会将青岛租界主权让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导火索。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发表于 2012-8-4 15:56 20 只看该作者
     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与现代西方文明在青岛交流碰撞,孕育出独特的青岛文化现象。古代青岛,是传统文化重地,近代又成为新儒学研究中心,德国人卫礼贤在青岛设立礼贤书院及尊孔文社,请西方哲学家与中国大儒探讨儒家思想,从新的视角研究儒家思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青岛迎来了文化高峰,康有为沈从文闻一多老舍洪深梁实秋王统照萧军萧红舒群等众多文化名人先后定居青岛,臧克家吴伯萧王亚平于黑丁崔嵬孟超等新秀在青岛文坛脱颖而出。《骆驼祥子》、《山雨》、《奇迹》、《烙印》、《生死场》、《劫后桃花》等大批优秀作品在青岛完成。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