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4

主题

阳泉

谜一样的绵山

查看:3422 | 回复:5
发表于 2008-8-2 14:40 显示全部帖子
这里是人间仙境,位于中国山西省介休市的绵山。
也许你难以想象,二千六百年多年前的一个秋天,这里曾经是火的海洋,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熊熊的火光照亮了百里之外黄河的水面,飞禽走兽一时间四处逃窜。
这是纵火者,晋国的国君晋文公重耳。他既不是在演练军队,也不是狩猎,而是在进行一个寻人的游戏,一场人命关天的追逐。
谁,是他们要寻找的人物?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奇特的方式?
故事还得从公元前655年讲起。当时天下未定,五霸纷争。据《晋书》记载,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父王的宠妃骊姬的谋杀,无奈出逃他国。 一个名叫介子推的大臣追随重耳逃亡。

追随重耳出逃的还有狐偃、赵衰等人。由于当年大旱,沿途赤地千里,饿殍遍地。有一次,重耳连续几天粒米未进,眼看就要饿倒在路上。介子推情急之中,割下自己大腿的肌肉,熬汤给重耳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割股奉君。
十九年之后,在齐国、秦国的帮助下,重耳重回晋国为王。朝内大臣邀功争赏,乱作一团。狐偃、赵衰自恃功高,等待重赏,就连中途卷金银逃跑的一个叫头须的仆从也准备讨赏。
满朝上下,只有介子推,谢绝封赏,功成身退,带着他的母亲归隐于绵山,结庐而居、采薇而食。

原本要纵情肆意于山水之间,宠辱皆忘。哪料一场大火从天而降。
原来,介子推没有被封赏,他的邻居解张写了一首《龙蛇歌》,为他鸣不平。晋文公也后悔当初没有挽留,于是到绵山,几次找寻,都一无所获。心怀祸心的大臣狐偃出计放火烧山,企图逼迫介子推下山。
熊熊烈火焚烧到第三天,仍然没有见到介子推母子下山,晋文公被一种不祥的预感包围着,于是日夜守候在绵山脚下。
七天之后,大火熄灭,晋文公派人上山搜寻,却再也没有找到介子推母子的踪影。只是在一棵柳树下找到他们的一些遗物,晋文公后悔放火烧山可能伤害了介子推母子的性命。
晋文公带回烧剩的木块,制成木屐,每每穿上,便睹物思人,悲痛不已,连声呼喊哀号:“足下啊,足下!”以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与愧疚,后来人们就用足下来尊称好朋友。木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流传开来,直至东洋的日本岛国,这就是日本的木屐起源于中国绵山的来历。

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已志吾过,且旌善人”。晋文公把绵山封为介子推的祭田。同时颁布法令,在介子推的祭日,也就是冬至后第105天,全国禁烟火,吃冷食,寒食节由此而得名。
第二年,晋文公上绵山悼念介子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棵被焚烧的柳树竟死而复生,垂柳千绦,于是就把这棵树赐封为清明柳,意思是要做清明的国君,以告慰贤臣。晋文公还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寒食、清明由此起源,承传千年,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晋文公如此厚葬介子推,然而,今天人们祭拜的介公墓,却只是介子推的衣冠冢,这给史学家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当年介子推究竟有没有被烧死?
从介公墓往下走,可到思鸦台。据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晋文公份林以求介子推,有白牙绕烟而噪,或集之推之侧,或不能焚。”意思是说,晋文公放火烧山,有白鸦围绕介子推母子飞翔,使火不能焚烧。后人为了纪念那些白鸦,就建了这座思鸦台。它佐证了一种说法,介子推母子有生还的可能。

要揭开介子推的生死之謎,绵山正果寺是一个重要的点,我们也可以从中管窥介子推当年在绵山的生存条件。
正果寺内有唐宋元历代高僧坐化成真的包骨真身十二尊,这些由僧人肉体通过泥巴包裹而成的真身,保持原始形态,筋骨不断,灵魂不散,历经千年而不化,与法门寺的舍利子、九华山的肉身菩萨等,成为世界佛教奇迹之一。
是谁将他们包裹于泥土之中,又是什么样的魔法使它们千年不化?
据传说,僧人坐化前采集中药,早晚采得露珠,炼化成丹,普救四方百姓;修行打坐,呼吸日月之精华而得以修成正果,由弟子或者当地百姓用泥土包裹肉体,供奉于寺庙之中。
高僧们的修行方法神秘而遥远,也许不足为凭。用今天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可能会更接近于事实本身。
从地理气候而言,绵山西南山谷有水涛沟,山上有圣乳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并且都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
西边的古藤谷集原始古藤、奇树和名贵草药于一身,山珍野果四时不断;
而整个绵山山系植被茂密,空气清新,含氧量极高,环境清幽,是我国最古老的养生地之一。活了八百多岁的彭祖也曾经在这里修练养生。
高僧们的长寿与正果的炼成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千百年来,绵山极其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样看来,介子推大难不死也在情理之中。
由此人们情愿相信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的记载。记载说介子推并没有被烧死,而是羽化成仙,后来还有人见他改名为王光,跟仙人伯子常一起出游,东海买扇,普渡众生。


千年之后的北魏时期,一位僧人慕名前来,加入到探寻介子推生死之谜的队列。这位高僧,法号昙鸾 。
佛教分为净土宗和  宗,
昙鸾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创始人,也是日本净土宗的祖师爷。东魏孝景帝曾经称他为“神鸾”。
据唐代释道宣的《续高僧传.昙鸾》中记载昙鸾“介山之阴,聚徒蒸业,今号鸾公岩是也。”介山就是今天的绵山,由此可以推断抱腹寺也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之一。
目前,绵山抱腹寺现存昙鸾修行洞,洞内刻有一尊神秘的神像,与其他寺庙通常所见的神像迥然有别。这位神像是谁?是否是昙鸾想象中介子推?石壁上那些依稀难辨的文字和图画是否就是昙鸾的纪念介子推的手迹?至今,这仍是一个谜。
???
沿着栖贤谷,逆流而上,过了一线天,逐渐可以寻找介子推当年归隐的蛛丝蚂迹。
公元622年,唐朝武德年间,又有一位高僧爬山涉水辗转来到绵山。他正是沿着这条路,期望能和介子推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并解开他的生死之谜。这位高僧,俗姓田,人称田友善。田友善少时好学,后抗婚出逃,立志归佛。唐高祖时曾追他封为“绵山高僧”。
志超来到抱腹岩,见此地紫气缭绕,一派洞天福地景像,于是决定在这里广收门徒,弘扬佛法。在绵山脚下的老百姓中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这个岩洞为五龙母子所占据,志超与龙母打赌对弈,赢得绵山,收服了五龙。传说现在人们看到的抱腹岩顶上的五棵松就是那五只龙所化而成。
志超在绵山住持抱腹寺十多年,上至摩斯塔,下到水涛沟,到处留下寻访的足迹。他是否找到了介子推?是否获知介子推最后的去向?史书没有记载,人们也无从得知。但是,志超乐善好施,以普渡众生为己任,使修行深的人归隐于山野,修行浅的人归隐于城市,深得介子推精神的真传,也许志超所寻找的介子推,就存在自己的心里。
志超用尽一生在寻找谜底的时候,也为后人留下了种种谜团。据史书记载,公元640年,唐太宗贞观年间,关中大旱,一场天灾正在酝酿。唐太宗李世民向绵山活佛智超祈雨。志超叫他的弟子摩斯将淘米水洒向长安方向,顿时,八百里秦川普降甘霖,旱情得以解除。  
第二年,为感谢志超,唐太宗亲自前往绵山拜佛谢雨,来到抱腹岩时,得知志超已经圆寂西归,怅然若失,留下一句话:“此行空望佛矣”。这时候,天空中出现了金光灿灿的“空王古佛”四个大字。唐太宗于是敕封志超为“空王古佛”,志超由此成为汉人成佛第一人。


绵山挂灯祈愿、挂铃还愿的习俗源远流长。挂铃的“铃”字,借取神灵的“灵”字的谐音。人们在挂灯祈愿,如愿以偿后,就在悬崖绝壁上挂上铜铃,以示灵验。
话说唐太宗祈愿成功,前往绵山挂铃还愿,没曾想却节外生枝。自己的妹妹长昭公主在绵山,神秘失踪,震惊朝野。
大唐的公主和介子推一样,在绵山神秘消失成为千古之謎。长昭公主本名叫做李姑姑,生得楚楚动人,年方十五岁,求婚者就络绎不绝。出于政治的需要,唐太宗把她许配给缺德无能而惯于溜须拍马的武将秦骞,并决定从绵山拜佛回来后即可完婚。李姑姑一百个不愿意,而圣命又难以违背。有一种说法认为:两难之中的公主,被介子推所感召,于是也归隐于绵山。
“同辇出宫门,同出不同归”,唐太宗在绵山走失了妹妹,托人四处找寻,不曾谋面;唐太宗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唐高宗李治也曾经派人上绵山找寻,结果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那么李姑姑身居何处,寿终何年?
据说,她来往松柏峻岭、飞流峡谷之中,披拂清芬,飘飘出尘。求拜者在北山找寻,她在南山应答,在峰顶找寻,她在谷底应答,芳踪难觅。从唐朝到清朝晚期,几个世纪之间,李姑姑每天修炼、采药,广济黎民,经她发现和种植的中草药多达六百八十多种。后人在她修行的地方建了李姑庙,位置就在当今的李姑岩。游人至此难觅仙人,正所谓“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抱腹寺原来建在悬崖之上,现在环山公路拦腰而过。公路的下边一百多米处有一块唐代的石碑。透过斑驳的字迹,可以想象当年寻找李姑姑的艰难。
这块石碑为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刻。狂放不羁的诗人曾两上绵山,介子推的生死之謎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
贺知章与李白齐名,并称饮中八仙。曾亲自目睹武则天临朝前后的宫廷斗争,厌倦仕途,对介子推功不言禄十分崇敬。六十岁的时候专程拜谒志超、介子推和包骨真身。《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记载了当时的情景:“昔年与亲友俱登抱腹寺数重,攀云梯。寺僧以布两匹,然后得上,狂喜不烦人力直上,至今不忘。”
说的是贺知章带上亲朋好友上绵山,抱腹寺僧人赠给他布匹用作攀岩的绳索攀越抱腹岩,然后攀云梯得以上山。贺知章所攀登的云梯就是铁索岭云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铁索之一。
事隔二十年,已经八十岁高龄的贺知章不顾亲人的反对,拖着年迈的身体重上绵山,直达正果寺。是仕途的失意?或者诗人的天性使然?或者人之将驾鹤西去,找寻彼岸?答案不得而知。而贺知章与绵山的神交,对介子推的寻找,为后人留下了诗书、乐曲数十篇,绵山至今仍回荡着他整理的仙乐古篇。

介子推生死之謎的探究,在唐朝以后更是络绎不绝,明代皇家也以绵山介子推有渊源。
绵山的朱家凹底下有一小块平地。据说当年介子推背着母亲上山就曾在此歇息。多年以后,这里来了一位名叫朱五四的居士,看到这块平地类似祈祷台,倒地便拜。没曾想,这一拜,就拜出了一个皇帝,这就是朱五四的儿子朱元璋。民间因此流传“上祷天,下祷地,祷得儿子当皇帝”的说法。
朱五四的祈祷和朱元璋称帝之间的关系,今天无从考证。可以考证的是朱五四确实曾在这里修行。朱元璋曾派人在朱家凹悬挂天尊地卑星灯图,博大精深的日月星辰文化由此兴盛,绵延至今。
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起,从龙头寺到水涛沟的十里长廊的悬崖绝壁之上,六十多种灯图亮起来,一时间,月亮、星辰、华灯交互辉映,恍若天上人间。

两千六百多年过去了,介子推的生死之謎没有破解,绵山却成了道家圣地。
这是大罗宫,以当年介子推所看到的“大罗仙境”而得名,曾一度被破坏,现存的大罗宫,是介休市乡贤,三佳煤化公司董事长闫吉英先生,在原址上所修建的,功在当代,恩泽后世。重修后的大罗宫集道教殿宇之大成,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为“天下第一道观”。
这些神佛像原本散落山野,由后人收集、保护于众妙堂,共300多尊,每一个都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不食人间烟火,他们见证了介子推的种种传说,也见证了绵山的神奇。

介子推的生死之謎目前还无法破解,但绵山祈雨的神奇,今天却是可以实实在在体验到的。 
在绵山明道堂的一层,供奉着一座神位,上面写着“天地十方万灵真宰玉皇上帝”。这个神位是明朝万历年间山西清徐县乡民所敬献。它见证了四百年来,绵山祈雨有求必应的传奇。有地方志明确记载,从明朝崇祯十一年到清朝康熙六十一年,附近乡民到绵山祈雨等都如愿以偿。
最近的一次在2001年。当地大旱,清徐县王答乡的三位老人,把神位从绵山请回,祈求上天降雨。五天后,当地电闪雷鸣,好雨如甘霖下了足足两天,解除了当地旱情。
有幸的是,本片摄制组也感受到了这一神奇。2004年11月22日,摄制组在空王殿焚香祈求下雪,第二天漫天大雪普降绵山。
2005年6月18日,摄制组为了拍摄云海,在大罗宫祈求下雨,19日大雨如期而至。当时摄制组在李姑岩。大雨过后,一片云彩飘过,天空中出现一个隶书的“佛”字,前有佛的座骑麒麟带路,这是用数码相机拍下的当时的情景。

神秘的介子推,神秘的各种传奇,绵山用她的博大精深,在彩云之下建构了一个五谷丰登的世俗世界,在彩云之上则建构了一个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
它谜一样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就渗透在绵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之中,绵延几千年,堪称奇异的人间仙境。

[ 本帖最后由 山西介休绵山 于 2008-8-2 14:56 编辑 ]
发表于 2008-8-2 14:40 显示全部帖子
:)   精彩不容错过  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08-8-3 00:29 显示全部帖子
好贴,顶起来,不能沉了!!!

楼主是绵山旅游工作?可否给驴子提供适当的优惠条件啊???
发表于 2008-8-3 08:59 显示全部帖子
呵呵   
当然可以啊
发表于 2008-8-3 09:02 显示全部帖子
呵呵,绵山是个好地方啊,我母亲很喜欢。
发表于 2008-8-3 09:59 显示全部帖子
呵呵  确实不错
以后我会慢慢把绵山更多更精彩的东西献给大家!!!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