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4

主题

阳泉

清明节的起源

查看:3063 | 回复:1
发表于 2008-8-13 10:00 显示全部帖子
清明节起源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风俗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据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民俗专家介绍,清明节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一个。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形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近年来,每逢这一“清洁而明净”的时节,人们都纷纷走出家门,携亲带友,选择以扫墓踏青、郊游的方式追思故人,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内容。

山西大学政治学系社会学教授王晓晨接受采访时表示,历史上传统的祭祖活动常常与郊游结合,清明踏青的传统早在唐代就已风行,打秋千、打马球、放风筝等丰富的民俗活动当时已极为盛行。对今人来说,将祭祖扫墓与踏青郊游相结合,倡导清新文明之风,十分必要。

记者采访山西旅游部门了解到,在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山西中部介休的绵山,3月中旬以来游人明显增多。游人在春暖花开中探寻清明与寒食节的来历,也为春游踏青增添了文化和历史的韵味。

与此同时,与绵山相隔不远的山西南部洪洞大槐树景区也迎来了又一次祭祀高峰。年过七旬的赵勤老先生就是在儿女的陪伴下从香港远道而来的,他告诉记者,清明扫墓昭示着血脉相承,让年轻一代更懂得敬老尊贤,在当今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今年清明,他准备借去大槐树风景区祭祖之机,到附近的平遥古城、山西大院看看,感受祖国的亲切草木和历史积淀。
发表于 2008-8-23 14:09 显示全部帖子
寒食节,这下了解了详细情况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