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青木秀 于 2012-11-27 22:11 编辑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征服蜀国,苦于道路艰险而无法实现,于是就造了五尊石牛,骗蜀王说能日屙千金,想要送给蜀王。于是蜀王派五丁开山修路,去秦地迎接石牛。但路建好以后,迎来的却不是这五条神奇的石牛,而是秦国的千军万马,蜀国就这样灭亡了。后人就将这条蜿蜒在崇山峻岭中的通道,称之为金牛道或者石牛道。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这条连接川陕的古道,是那个时代的一条非常重要的交通大动脉,由它连接了南北交通,这却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威武雄壮的历史剧,曾在这条古道上反复上演,如庞统殒命,邓艾灭蜀……比较有情味的是清初诗人吴梅村的《圆圆曲》,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似乎因为陈圆圆,这条古道多了些人情味,也多了些令人扼腕的叹息。当时的人们谁也不想不到,这条漫长的古道能将这位美人的命运,承载到什么地方去! 2012年11月25日早上7时30分,我们绿野留踪群一行二十八人,怀着着期待的心情,向这条历史厚重的古道进发了。 通过绵广高速路,在金山收费站拐入剑阁老县城普安,再往北行进大约二十公里,就到了此行的入口处:虽然说是古道的入口处,但Y字形的两边都是水泥路面,如果不是古道左边巨大的古柏提示,真让人难以想象那就是著名的古道!确实,在水泥建成的现代公路上,是很难发现什么古意的。 幸好水泥路面并不长,越往前走,古意越浓,当成排成排的巨大古柏列队在幽幽的小径两旁时,人们就像走进了一条漫长的历史邃洞。刮过古柏的剧烈的山风,仿佛争先恐后地向人们诉说一段段久远的历史故事。似乎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性的,它们以历史学家的深邃,讲述着一个个已经逝去很远很远的历史故事: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死而后已的精神,姜维临危受命,艰难支撑危局的辛苦…… 然而眼前的古道是什么样的一条道路啊,能够通过千乘车,让那个著名的美人端坐车中安稳前行吗?很多地方,要不是那成排的古柏,你还以为走进了深山老木,在樵夫与猎人偶尔经过踩出的荒径上踽踽而行,很难想象当年它曾经是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这些地方,别说车了,就是一个人勉强通过,都有无数的和刺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偶尔还保留着一段段相对完好的古道,供山民们耕种或打柴时通行。而新铺出的水泥路,间或向古道直刺过来,然后压过古道扬长而去。历史和现实,就这样在一个点上漫不经心地交汇。 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再怎么曾经的繁华,都经不起岁月的风吹雨打去!现在的人们,只能在这所谓的“道”上发一些思古之幽情了。 幸好,历史还为我们留下了穿越了数千年的古柏,让我们从这些至今生命力还无比顽强的植物上,去读那些也许被很多人忘却了的历史,从而让心灵得到一次难得的升化! 历史的规律,据说总是以悲剧开始,以喜剧结束。然而对金牛古道来说,这条历史规律似乎并不适应,它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束,十里一邮,五里一亭的繁华,商人的马队,军队的戈矛,包括唐明皇幸蜀的夜雨闻铃,都着了那一阵阵冰冷刺骨的山风,从秦岭上下的无数山峦上掠过。只有亲临此地的人们,才能够间或听到这从历史深处传出来的阵阵呻吟! 下午五点过,我们踏上了归途。经历了近七个小时的翻越,我们居然没有人感觉到劳累!或许,这就是厚重的历史给予现代人的另一种疗效吧? 按常规还是先上集体照
|
上午10.40分,车行至编号为01379的树号时,一行28人的队伍由此开始徒步 让你的柔情,精彩脉搏的律动… 让你的坚韧,融进脊梁的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