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33

主题

西南

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复制链接] 查看:119756 | 回复:633
发表于 2012-12-6 20:41 11 只看该作者

    我去抗战名将纪念馆那天是个冬日。这是一所民办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专题展览馆,是全国唯一以十四年(1931-1945)抗日战争著名战役战斗为线索的纪念馆。馆长訾贵江说,他纪念的名将不分党派,不分民族和国籍,只要对抗战有功。(图12、13、14)


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图12-北京抗战名将纪念馆)
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图13-抗战名将纪念馆的展厅)


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图14-抗战名将纪念馆展出的抗战文物)
    在抗战名将纪念馆 ,我找到了南口战役。


发表于 2012-12-6 20:50 12 只看该作者
菜鸟... 发表于 2012-12-6 20:13 好活动  顶起来

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12-12-7 10:24 13 只看该作者

    南口战役

    19377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7月底,津两市被日军占领。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决定日军分兵三路,其中一路沿平绥线西出南口,直接战略目标为山西。
      南口是扼冀察与山西的咽喉,其地形多崇山峻岭,关隘重叠,易守难攻,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日军也清楚认识到南口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日抽调精锐部队有: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以及第五师团共计兵力七万人以上。
(图15)

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图15-侵华日军坦克部队占领南口村)

发表于 2012-12-7 10:26 14 只看该作者

    中国军队在南口会战的兵力近六万人。包括两个军、两个师及一个旅。其中第十三军是南口战役的主力全军人数有两万八千人。第十三军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其素质和装备较其他部队为优秀。(图16)

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图16-第十三军保卫南口)

发表于 2012-12-7 10:28 15 只看该作者

    这里也只是说十三军的装备其他部队较为优秀,若和当前的日本军队相比,那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别说十三军没有飞机和坦克的支援,就连大炮也没有几门。

    据当时任十三军八十九师参谋长的吴绍周回忆:“炮兵,仅八十九师有日本大正式山炮9门,且为使用过的陈货,射程最多四千到五千米。其他炮兵情况不明,但还比不上第八十九师。当时,据我所知第四师只有几门小炮。在南口战役中,敌人恃其优势炮兵,每天用山炮轰击我第一线,野炮轰击我第二线,重炮和铁道重炮轰击我第三线。我军不仅山炮小炮无法抬头,以后连迫击炮、重机枪也时常停顿,以免暴露目标,不敢轻易使用。”(图17)

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图17-日军在南口炮兵阵地)

发表于 2012-12-7 10:29 16 只看该作者

    但是,即便就是这样悬殊的武器装备,中国军队在南口也应战了!

    訾贵江馆长的父亲抗战时,在国民党第十三军的小炮排当兵,亲身参加了南口保卫战。他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当年的战况:193788日,从昌平来的日军在得胜口开始小规模的进攻。10日清晨,日军1000多骑兵和步兵在10余门大炮和5架飞机的掩护下发动第一次冲锋。一天之后,2000多步兵、六七百骑兵连同20多门大炮和9架飞机再次进攻南口和得胜口。12日,南口正面战斗进入到最激烈的阶段,天刚亮,敌人增加到5000多步兵,大炮增至60门,二三十辆坦克也出现在阵地前沿。负责防守的第530和第529团,如同钉子一般将日军阻止在阵地之前。在14日夜晚和15日的最后一次战斗中,全部牺牲……。父亲的讲述每次都以声音哽咽和泪流满面告终。(图18)

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图18-抢防南口的第13军将士集合聆训,誓师出征杀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12-7 10:32 17 只看该作者

         上面说到的529团,就是第十三军八十九师529团,即是抗战初期英勇杀敌的“四大名团”之一,团长罗芳珪(图19)。战斗中,日寇凭借其优势兵器飞机、坦克、大炮等,每日向我军阵地倾泻数千发炮弹、炸弹,依山草草修筑的工事,总是刚修好就被毁,再修好,再被毁。被日军飞机、大炮炸红了眼的中国守军这时感到,与其坐以待毙,让日本人的炮弹把自己送上天,不如冲出去,冲到日本人中间去拼死划得来。一时间,战士找班长,班长找排长,纷纷要冲出阵地,能痛痛快快地杀,痛痛快快地死。再往后,每当日军冲击,阵地上便会爆发出冲天的喊杀声:“宁愿杀死,不愿炸死!”“一命拼一命!”“冲啊!”“杀啊!”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图19-英勇据守南口的五二九团长罗芳珪。后在台儿庄战役壮烈殉国,年31岁。国民政府追谥他为陆军少将,入祀南岳忠烈祠)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12-7 10:36 18 只看该作者

    在网上,我看到有网友发问:为什么这么壮烈的南口会战,会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呢?这场战役从规模上讲,中国军队参战6万人,中国军队伤亡33691人,日军伤亡15000人。但是南口战役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呢?


    我想,这事儿坏就坏在了----汤恩伯!他是南口会战中国军队的前敌总指挥,还第十三军的军长,据说是一个**的家伙。我对汤恩伯的印象,来自小时候看的电影《战上海》,随着一声吆喝“汤司令到------”,只见一个肥头大耳、骄横跋扈的家伙出现了,这就是影片中汤恩伯。但是在南口会战中的汤恩伯,却不是这番样子。据当时的《大公报》报道:

  “汤恩伯先生因为日夜辛劳的结果,瘦得不成样子,两个眼睛深深的凹入,整个身体剩了皮包骨头,我们惊异他消耗得如此厉害,几乎有几分认不清楚。原来猛攻南口的日军,在优势的兵力兵器条件下,汤恩伯实遭受空前的劲敌。”


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要命了。这的确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拼在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从战争发动以来他就没有睡眠的时间了,一切的精神,都用香烟维持着,瘦得像“鬼”一样,只有两个传令兵随身跟着他,那么卫兵、勤务兵呢?早已加入火线去了。” (图20)

    对于当年这些报道,我认为实属可信。因为写这些战地报道的记者之一是范长江,后来成为中***报《人民日报》社的社长,在文化大革命中“自杀”。

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图20-汤恩伯右四视察居庸关阵地)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12-7 10:39 19 只看该作者

    同当年那些战地报道一同留存下来的,还有当时南口会战的往来电报。其中一封是汤恩伯给罗芳珪的电文:


“五二九团罗团长芳珪兄,文电诵悉,贵团连日力挫强敌,已确立本军未来全部胜利之基石,曷胜欣慰!南口阵地,关系国家对抗战之成败,敌寇虽众而凶顽,仅将其优势之炮火,而不能尽毁此一带。尤其吾人赖以抵抗强敌者,为战斗精神,而非大兵与精良之武器,吾侪誓死决不离开阵地寸步。人生百年,终须一死,好汉死在阵头上,即为军人光荣之归宿。”

    “人生百年,终须一死,好汉死在阵头上,即为军人光荣之归宿”。这就是汤恩伯的原话,言辞切切,掷地有声!

    但是,要说汤恩伯在现在的抗日战争历史记载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倒也不至于那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我就找到了汤恩伯的名字,那是附在一张照片的解说上面:

    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国民政府在南岳衡山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汤恩伯任教育长(后为李默庵),叶剑英为副教育长。图为八路军参加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全体工作人员合影。(图21)

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图21-八路军参加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发表于 2012-12-7 10:43 20 只看该作者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是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合作举办的培训游击干部的一个机构。它是在抗战最危急关头国共两党联手培养抗日游击干部的一次尝试,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最具体的行动之一。

    国民党方面之所以派出汤恩伯来主持这个训练班,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台儿庄大捷以后,人们普遍认为汤是一位运动战的专家。白崇禧在台儿庄战役后说过:打阵地战只有孙连仲,能攻能守的是张自忠,但打弹性最大的运动战只有汤恩伯。

    所以,在抗战初期,汤恩伯的出名并不是因为国共合作,而是因为他能打日本人。

    日军在居庸关正面阵地久攻不下,于是采取了迂回战术,绕道攻击中国军队侧翼的黄土岭、长峪城和镇边城一线 。(图22)


    我这才知道,我经常去的燕长城西山一带,既发生过“西山惨案”,也发生过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激烈战斗。赶来急援侧翼的中国军队,是晋军七十二师,师长陈长捷也是一员抗日的悍将。    七十二师先头部队416团16日晨首先到达怀来,立即接受汤恩伯指挥,急行军18里,到达长城岭下长城沟口,阻止日军向怀来进攻。两日后,全师陆续到达。陈长捷先率骑兵连和炮兵连到达张树桢416团位置,发现这十八里长的山峦地势,几乎全与地图标识不符!从西山到高黎贡山,走抗战胜利之路!

(图22-南口战役要图)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