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728

主题

抚州

骑游下马山

[复制链接] 查看:5936 | 回复:30
发表于 2013-1-19 18:3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抚州-山在那里 于 2013-1-19 18:33 编辑


   又是一个隆冬季节,站在东临大桥上,倚栏眺望波光粼粼的抚河,远方,从一线天之处滔滔不绝而来的抚河水仿佛冲断横旦在抚河之上的下马山,将绵延数十里的下马山一分为二,形成两山对峙,隔河相望,宛如饱尝相思之苦的亲人们相见却不能相依,只能把思念的泪水化作河流融入大海。


   滚滚抚河东逝水,两岸青山共枕眠,下马山,既无显赫的海拔高度又无任何名山背景,但在临川史记里,却有一段关于临川文学家王安石尊师重教的典故,也许想重温那段脍炙人口的动人场景,也许童心未泯想沾点家乡名人的才气。于是单车沿着抚河岸边的唱凯大堤行进,长约八十多公里弯弯绕绕贯穿临川全境的大堤随着水无常势的形态而改变,由于沿河分布有众多的沙场,且大量运沙车辆碾过之后留下的坑洼路面依然还有残存的雨水,当单车轮迹印在下马山脚下时,车已被泥浆玷污得面目全非,无可奈何之下,我和车友小蜜蜂也只能相泯一笑。




   下马山在抚州现代水利史上有两个标志点,首先,它是贯穿临川境内抚河堤岸最长的大堤
——唱凯大堤的起始点,在洪水季节里犹如一条坚硬的缰绳拴住狂奔的烈马,每当洪水来临之际,大堤围堰之内的河床是最重要的载洪之道,河道的行洪、泄洪能力的大小,大堤是否坚固等某些方面决定了能否顺利通过洪峰,也决定了水患的轻重,想起每次单位上有防洪任务时也是河流涨水之际、洪峰来临之时,我和同事们曾坚守某一段河堤,在雨中度过漫漫长夜。其次,灌溉临川和金溪成千上万亩良田的金临渠的取水点就设置在山与水相连之处,高大的金临渠下马山启闭房耸立在抚河岸边,终年四季流水淙淙的闸道让名副其实的赣抚粮仓有了坚强的依靠,同时滋润了这一方水土,哺育了这里的人民。



   据说在山脚下曾竖一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可惜经过斗转星移的历史变迁,石碑早已不复存在。或许,有了众多的临川文人言传身教,也或许,当地的文风甚浓,这里的临川才子才得以英雄辈出,如今斯人早已随风而逝,空留下一段佳话,只能在虚无缥缈的思绪里与他们相望。莅临山峰之上,只见,山上翠竹成林,松柏密布,山下河水北去,岸柳成荫。沿河两岸的乡村民居高楼林立,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将城市与乡村连接在一起,彰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只身徘徊在下马山上,瞭望广阔的赣抚平原,天空阴云密布,空气潮湿清新,放眼望去,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抚河纵贯南北穿过原野伸向远方。

6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9 18:59 2 只看该作者
好活动 支持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19 19:15 3 只看该作者


骑游下马山


骑游下马山



骑游下马山
发表于 2013-1-19 19:17 4 只看该作者


骑游下马山


骑游下马山



骑游下马山
发表于 2013-1-19 19:18 5 只看该作者


骑游下马山


骑游下马山



骑游下马山
发表于 2013-1-19 21:42 6 只看该作者
顶贴支持好活动!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0 11:22 7 只看该作者
抚州-山在那里 发表于 2013-1-19 18:32 又是一个隆冬季节,站在东临大桥上,倚栏眺望波光粼粼的抚河,远方,从一线天之处滔滔不绝而来的抚河水 ... ...

好活动,支持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0 12:37 8 只看该作者
抚州-山在那里 发表于 2013-1-19 18:32 又是一个隆冬季节,站在东临大桥上,倚栏眺望波光粼粼的抚河,远方,从一线天之处滔滔不绝而来的抚河水 ... ...

支持一个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0 17:39 9 只看该作者
抚州-山在那里 发表于 2013-1-19 18:32 又是一个隆冬季节,站在东临大桥上,倚栏眺望波光粼粼的抚河,远方,从一线天之处滔滔不绝而来的抚河水 ... ...

好活动,支持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0 19:09 10 只看该作者

好活动 支持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