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6622

主题

重庆三峡 天坑 地缝 金秋游

[复制链接] 查看:25110 | 回复:170
发表于 2008-12-8 10:39 61 只看该作者
       工作船把我们送到神女峰后就要去神女溪了!旅游公司的孔祥德经理告诉我们,大约3个小时后我们下山后打电话给他,他会安排快艇来接我们去神女溪。孔经理是孔夫子第73代嫡系传人,他告诉我们在神女峰山后有一个村子里生活着许多孔夫子的后代,但是为什么他们会移民到此呢?可能是躲避追杀还是别的原因?孔经理也无法回答。照片中未戴帽子着是孔祥德经理,电话 13060281698,需要去神女峰,神女溪旅游可以和他联络。

P1040787.JPG

发表于 2008-12-8 10:50 62 只看该作者
送走了工作船,我们准备开始爬山,旅游公司还专门安排了神女峰第一守山人牛贤德陪同我们爬山,手机:1312333558;电话:02357737138。户外摄影爱好者及驴友如果想自己去神女峰采风并且希望住在山上,可以电话与其联系。牛先生家就在神女峰山上,这几年他接待过十几位摄影爱好者来此。

P1040789.JPG

P1040790.JPG

P1040792.JPG

P1040793.JPG

P1040794.JPG

发表于 2008-12-8 10:53 63 只看该作者
       牛贤德先生照片,手机:1312333558;电话:02357737138.

P1040873.JPG

发表于 2008-12-8 11:00 64 只看该作者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P1040797.JPG

P1040798.JPG

P1040799.JPG

P1040801.JPG

P1040802.JPG

发表于 2008-12-8 11:03 65 只看该作者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瑶姬。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姐妹,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敬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决定助他治水。便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捉拿回宫。十二仙女早就厌倦仙宫生活,她们挣脱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姐妹十二忘记了回宫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便赢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DSC01015.JPG

P1040803.JPG

P1040804.JPG

P1040805.JPG

P1040806.JPG

发表于 2008-12-8 11:09 66 只看该作者
     一边爬山,一边欣赏巫峡美景,而且没有游客,可以算做一大享受。

DSC01016.JPG

DSC01017.JPG

P1040807.JPG

P1040808.JPG

P1040809.JPG

P1040811.JPG

发表于 2008-12-8 11:15 67 只看该作者
       每年12月到1月是巫山的红叶节,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叶从山顶向山下移动,我们来的时间红叶主要集中在半山以上。牛先生告诉我们在过一个星期,红叶就更好看了。

P1040815.JPG

发表于 2008-12-8 11:30 68 只看该作者
       陆游诗云:“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南朝有诗曰:“红叶秋山乌桕树,回风折却小蛮腰。”

P1040816.JPG

P1040817.JPG

P1040818.JPG

P1040820.JPG

P1040821.JPG

P1040822.JPG

发表于 2008-12-8 11:37 69 只看该作者
       随着秋天到来,“巫山乌桕红叶”树的叶子张张红艳绝伦,片片金黄诱人。在阳光下如跳动的火苗,神奇而典雅。白色的乌桕籽挂满枝头,经久不凋,珍珠玛瑙般缀满枝头,古人有“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的诗句。

DSC01021.JPG

P1040823.JPG

P1040824.JPG

P1040825.JPG

P1040828.JPG

P1040829.JPG

发表于 2008-12-8 11:41 70 只看该作者
       据记载“巫山乌桕”乌桕又名卷子、木子,是我国特有的类可可脂原料,巫山县年产3000吨,居全国二十个主产县的第三位,在原四川省内居第二位。巫山的乌桕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即已形成一定规模,据清光绪年间撰写的<<巫山县志>>记载:“木油邑产最多,行荆沙一带。” 据调查,全县有乌桕树135万株,其中,种于耕地上实行桕、粮 间作的有104.6万株,占总株数的77.5%;四旁零星种植的有30.4万株,占22.5%。上个世纪巫山漫山遍野都是木子树(乌桕树),从海拔100米到1500米,花儿开了,是三峡蜜蜂采蜜的主要蜜源,还可以买到货真价实的“巫山乌桕”蜂蜜。

P1040830.JPG

P1040831.JPG

P1040832.JPG

P1040833.JPG

P1040835.JPG

P1040836.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