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728

主题

萍乡

博格达救援(转)不能放弃任何希望

[复制链接] 查看:5365 | 回复:29
发表于 2013-11-11 10:4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罗彪(事故第一救援小组组长)
        7月31日晚上10点,厨房的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过来,说有人呼叫我们。我将声音调到最大,听到的竟然是地里夏提在呼叫:“有人滑坠,需要救援。”我的内心瞬间空白——康华老师、地里夏提和李宗利三人和我一起在CMDI整整生活训练了两年,无论滑坠的是谁,我都无法接受。
从大本营出发
         马哥在山上迅速进行了安排,确认受伤人员及下落位置。马哥最终安排我、丹增多吉、次仁顿珠和阿旺多吉4人作为第一梯队前往救援,野马留守大本营。10点40分出发时,我们携带了高山氧气、简易担架、两条60米8.5毫米绳子、羽绒睡袋、铝膜地席(救援时给伤员使用)及个人技术装备、少量高热量食品,4个人带了两壶热水。
         今年是我第5次在博格达峰训练,冰川、山峰位置比较熟悉,所以走在最前面。大家体能都比较好,行进速度很快。由于天黑,所有的位置都需要我们凭着感觉和记忆去辨别。夜里12点左右,我们已经绕过博格达冰川下面的岛峰。当时初步判断他们是在岛峰附近,但和地里夏提的通话让我感觉我们之间隔得距离并不很近。坡度逐渐变陡,裂缝不断增加,雪也已经没过了膝盖,厚雪的下面就掩盖着吃人的暗裂缝。出于安全考虑,我们4个人开始结组行进。

选择路线
        12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博格达二峰山体的下方,用对讲机不断地向地里夏提呼叫,能不能看到我们4个人的头灯,或者我们将所有的头等关掉让他们打开头灯,但一切都是徒劳的。冰川的裂缝越来越多。根据他们的描述,通过冰瀑区是我们的选择之一。2006年我和桑珠侦查三峰的路线时,地里夏提在大本营,知道我们的攀爬路线,我用对讲机问他有没有可能走那条路线翻过去找到他们,得到的回复是否定的。冰瀑区的行进需要上上下下,一条裂缝我们需要绕道三四个小时。当时又是晚上,走一条我不熟悉的路线,别说能否找到他们,就连自己的安全我都没任何把握。
        在岔路口,我们犹豫了半个小时,权衡利弊之后选择翻越三峰的垭口,这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的唯一选择。不过,翻过去之后能不能顺利降下去,谁都没把握。
加速前进
        路线已定,我们贴着三峰与岛峰之间的沟槽快速前进。晚上气温低,雪也很硬,走起来很有安全感,上升的速度比较快。凌晨2点半时,我们到达海拔4100米高度,坡度变得更陡,我们开始使用冰镐攀登。我和周鹏说,我们选择的路线没有绝对把握能够找到李宗利他们。于是决定两支搜救队走不同的路线搜索,我们继续前进,他们走冰瀑进入。
        海拔4100米以下都是纯冰雪路面,再往上是冰岩混合地带。只有翻过这座山才有希望,我们四个人在一条绳子上结组,加速前进。3点左右,我们在海拔4200米处的岩石上发现了以前日本人留下的攀登痕迹,这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因为至少我们选择的路线是攀登三峰的路线,即使他们滑坠也是在这山脊的两侧。4点半左右,我们终于站在了山脊线上。我立即和周鹏一组通话,他们能够看见我们4人的头灯在他们右侧的山脊。我们在山脊上继续前进,两侧是陡峭的悬崖。
遇阻退回
        在脊线上的前进,我们四人采用的是移动保护的方式。我们能够看见周鹏一组闪烁的头灯,远处4613峰的一号营地也依稀可见,在帐篷外面踱步的人不时用头灯照向这边,对所有人,这都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
        我们继续前进,4点多时已经走到了岩石脊的尽头。顺着头灯的光亮看去,前方的路左侧是雪檐,右侧是大而陡峭的雪坡,这意味着后面的路将无法设置保护点。山脊上的行走充满了不可控的危险,太靠左雪檐有可能塌落,太靠右又是陡峭的雪坡,需要长距离的横移。我们感觉很疲惫了,加上大家冰川综合技术的运用并不十分流畅,路线也看不太清楚,再这样走下去危险重重。
        于是,我们当即决定退回刚才的岩石处,因为那里至少可以挡挡风。运气不错,我们在那里发现了以前日本队留下的一个帐篷外帐。我们四个人蜷缩在一起,将背包垫在屁股下,把用于救援的睡袋、铝膜地席裹在身上,最后盖上外帐。对讲机里不时传来马哥对地里夏提他们的呼叫声。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他们的回答,等待着天亮的到来。
黎明终于到来
        5点50分,天已蒙蒙亮,之前踩出的脚印已经依稀可见。出了岩石就是雪脊,悬着的雪檐让我们不敢靠得太近。根据通话获得的信息,李宗利他们应该就在雪脊下方的积雪盆中,但我们尽力搜索也不曾发现。继续沿着雪檐向上攀登,在雪檐上不好做保护点,也不敢多人同时攀登,所以我们一个绳距一个绳距地攀爬。经过3个绳距后,前方已经是三峰的一个小鞍部,如果从那里下降会比较理想。由于保护点不好设置,我让其他3人在原地保护,我决定跨过去。而我和队友间的距离超过了60米,我们把两条60米的绳子连接起来,这样足够我翻到雪脊的另一侧去。当我向前移动站在山峰鞍部时,发现前面还是雪檐,无法看见山那边的情况。左右张望了10分钟,我下定决心,必须过去!因为这是唯一的希望。
        我用冰镐一点点敲挖雪檐,最终撕开了一条1.5米左右深、50厘米宽的口子,我从这个口子翻了过去,又向下走了几米,终于看到了他们3个人,但距离我大概有七八百米。我兴奋地通知了大本营,然后将绳子固定在翻过去一侧20米左右的一处岩石上。
        因为巨大的裂缝和无数的冰壁,周鹏他们最终放弃沿冰瀑区前行,决定沿着我们的路线前来支援。
艰苦的运输之路
        李宗利躺在雪坡上,脸上的伤口不时有血渗出,神智还算清醒,至少他还活着,这比什么都强。我赶紧安排丹增多吉他们制作担架。康老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有火没有?”点了一支烟,他和地里夏提轮着抽。他们已经连续30多个小时没合眼了,在高压之下,十分理解他们的绝望和无助,此时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放下了。
        李宗利无法坐起来,感觉浑身疼痛,我们担心他的腰椎或内脏受伤,所以准备了硬金属担架。趟在雪地里的一夜让他倍感寒冷,我们在金属担架上放置好防潮垫,然后将李宗利裹在睡袋里用铝膜包好,再用5毫米的辅绳将他像包粽子一样和担架牢牢地捆在一起。

        4个人拖着担架,前面2人控制方向,后面2个控制速度。随着地形的变化,我们要把他运上山脊。我先向上爬一个绳距,然后做好保护站,在保护站上安装一个上升器,将拖拽他的绳子卡入上升器防止我们做无用功。只要向上挪一步,我就收一点绳,他就不会向下滑坠。就这样,我们一米一米地往上挪,一个绳距差不多就需要1小时。我们告诉自己,只有150米,就是一步步挪也要挪上去!大约拖拽了100米,周鹏他们4人赶来了,8个人拖和4个人拖的效率截然不同。最终,6个多小时后,李宗利到达了雪脊上的最高点。
        后面将是一路下坡,但已经是中午时分,天气变热,雪况变得异常糟糕,整个雪坡上的雪分了好几层,一层硬壳上覆盖着三四十厘米厚的积雪,如此不稳定,天知道什么时候会崩塌。
        马哥在大本营焦急地用对讲机呼叫:“不要走雪槽,贴着岩石向左走!”关键时候不能马虎,走雪槽是会省力很多,但我们还是先横移到岩石,再放人下去。我们将6条绳子接在一起,抛去浮雪打入冰锥,制作保护站,通过下降器将他们放下去。我和周鹏负责放人控制速度,其他6人负责方向和平衡,下降的速度简直可以用奔跑来形容。360米绳子放到底也就半小时。然后迅速下撤,再制作第2个保护站……不到2个小时,我们的救援担架已经放到了冰坡底下。
        此时,第三、第四梯队已经在那里准备好了新的担架和运输人员。新的救援接力又开始了。




14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11 10:59 2 只看该作者
武功山小段向导 发表于 2013-11-11 10:48 罗彪(事故第一救援小组组长)        7月31日晚上10点,厨房的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过来,说有人呼叫我们。 ... ...

支持好友的善举
发表于 2013-11-11 11:04 3 只看该作者
武功山小段向导 发表于 2013-11-11 10:48 罗彪(事故第一救援小组组长)        7月31日晚上10点,厨房的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过来,说有人呼叫我们。 ... ...

感动!
发表于 2013-11-11 11:25 4 只看该作者
好贴帮顶。
发表于 2013-11-11 11:46 5 只看该作者
武功山小段向导 发表于 2013-11-11 10:48 罗彪(事故第一救援小组组长)        7月31日晚上10点,厨房的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过来,说有人呼叫我们。 ... ...

支持支持
发表于 2013-11-11 12:33 6 只看该作者
武功山小段向导 发表于 2013-11-11 10:48 罗彪(事故第一救援小组组长)        7月31日晚上10点,厨房的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过来,说有人呼叫我们。 ... ...

欣赏 支持
发表于 2013-11-11 13:22 7 只看该作者
武功山小段向导 发表于 2013-11-11 10:48 罗彪(事故第一救援小组组长)        7月31日晚上10点,厨房的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过来,说有人呼叫我们。 ... ...

欣赏 支持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11 13:23 8 只看该作者
武功山小段向导 发表于 2013-11-11 10:48 罗彪(事故第一救援小组组长)        7月31日晚上10点,厨房的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过来,说有人呼叫我们。 ... ...

户外安全第一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11 16:10 9 只看该作者
武功山小段向导 发表于 2013-11-11 10:48 罗彪(事故第一救援小组组长)        7月31日晚上10点,厨房的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过来,说有人呼叫我们。 ... ...

支持好友.....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1-11 16:53 10 只看该作者
武功山小段向导 发表于 2013-11-11 10:48 罗彪(事故第一救援小组组长)        7月31日晚上10点,厨房的工作人员拿着对讲机过来,说有人呼叫我们。 ... ...

支持支持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