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449

主题

长春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复制链接] 查看:49000 | 回复:57
发表于 2013-12-1 20:09 11 只看该作者

30、毛革盖菌:


中文别名:毛栓菌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至中等大。半圆形、贝壳形或扇形,无柄,单生或覆瓦状着生。菌盖直径2-10cm,厚不及1m,表面浅黄色至淡褐色。有粗毛或绒毛和同心环棱,边缘薄而锐,完整或波浪状,菌肉白色至淡黄色。管孔面白色,浅黄色,灰白色,有时变暗灰色,孔口圆形至多角形,每毫米2-3个,管壁完整。担子棒状, 45-65μm×3-6.5μm。囊体棒状。担孢子圆柱形,腊肠形,光滑,无色,6-7.5μm×2-2.5μm。

生杨、柳等阔叶树活立木、枯立木、死枝杈或伐桩上

分布: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安徽

可供药用,民间用于除风湿、疗肺疾、止咳、化脓、生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80%。此菌引起木材形成海绵状白色腐朽。生长在段木上,与木耳争养料,被视为“杂菌”。食用价值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31轮纹韧革菌:扁韧革菌子实体小至中等大。菌盖无柄或有时具短柄,半圆形,扇形,菌盖1.5-7.5cm×2-12cm,薄,叠生覆瓦状,往往相互连接,干时向下卷曲,有蛋壳色至浅茶褐色短绒毛,渐褪色为烟灰色,同心轮纹明显,子实层面平滑,浅肉色至藕色,剖面厚500-750μm,包括子实层、中间层及紧密呈褐色的边缘带。盖边缘有绒毛,粗5-7μm。子实层有囊体和刚毛体。孢子椭圆或卵圆形,平滑,无色,5-6.5μm×2-3.5μm。生态习性:在阔叶树枯立木、倒木和木桩上往往大量生长。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云南、四川、宁夏、新疆、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贵州、西藏等。经济用途:木腐菌,引起多种阔叶树木质腐朽。又记载产生草酸,含纤维素分解酶,应用于食品加工等方面。有时出现于栽培的香菇段木上,被视为“杂菌”。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32、丛片韧革菌:中文别名:龟背刷革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平伏,直径0.2-1cm,厚约1-2mm,木质,初期为半球形小疣,后渐扩大相连且不相互愈合,往往挤压呈不规则角形,形成龟裂状外观,坚硬,表面近白色、灰白色至浅肉色,边缘黑色粉状。菌肉肉桂色,多层。孢子长卵形至卵圆形,平滑,无色,5-6μm×3-3.5μm。担子近圆柱状, 4小梗。子实层上有瓶刷状的侧丝,粗约2-4um。生态习性:生于青红栎等枯树杆上。分布地区:吉林、黑龙江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经济用途:此菌是林区树木重要病源菌之一,引起木材的白色孔状腐朽。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80%。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10 12 只看该作者

33、耳匙菌: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革质、韧,被暗褐色绒毛。菌盖勺形,或耳匙状,半圆形,或肾形至心脏形,直径0.5-3cm,灰烟褐色,老后盖表面绒毛稍脱落。基部膨大,内部实心,表面密集绒毛,同盖色,长3.5-8cm,粗0.2-0.5cm。盖菌下刺密集,短而锥形,长1-2mm,初期黄灰色,后呈浅褐,老后黑褐色,受伤色变暗带紫色。孢子近球形,近无色,光滑或似有小疣和小麻点,含一油球,4-5μm,淀粉反应呈黑褐色。

生态习性:生于落地上松树、云杉等球果上,导致球果腐烂。偶见生松叶层及松枝上。

分布地区:安徽、福建、江西、浙江、湖南、香港、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吉林、西藏、海南等。

经济用途:属木腐菌类,常导致松、杉球果腐烂。医用食用价值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34、钹孔菌:中文别名:多年生集毛菌、锣钹菌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革质,干后稍硬,一年生。菌盖直径2-6.5(10)cm,厚1-2mm,圆形,中部下凹呈脐状,土黄色至锈褐色,渐变为灰色,有微细绒毛及同心环纹,有时具辐射状条纹,边缘薄而锐。菌肉近似盖色呈褐色,厚0.5mm。菌管长1-1.5mm,管口色较深,多角形,每毫米2-4个。菌柄中生,锈褐色至深咖啡色,有细绒毛,长2-3.5(7)cm,粗1.5-6(10)mm,基部膨大。孢子近无色,光滑,长方椭圆形,6-7.5(9)μm×3.5-5μm。生态习性: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湖南、福建、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香港等。经济用途:此菌形态较特殊,盖表面往往有丝绢状光泽。可能与树木形成菌根。食用价值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35鲍姆木层孔菌:中文别名:丁香层孔菌、绒毛菌鲍姆木层孔菌非褶菌目,多孔菌孔,木层孔菌属。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 。刚毛纺缍状多。孢子近球形,淡褐色,平滑,3-4.5μm×3-3.5μm。鲍姆木层孔菌菌肉白色,薄,厚0.5-1mm。菌管短,0.5-2mm,管口堇紫色、紫褐色至褐色,每毫米2-3个,菌肉白色,薄,厚0.5-1mm。菌管短,0.5-2mm,管口堇紫色、紫褐色至褐色,子实体较小,无柄,往往基部狭缩似柄,覆瓦状生长。菌盖薄,半圆形,扇形或贝壳状,革质,柔韧,干时硬,边缘薄而锐,卷曲,波浪状或裂为片状,1-7cm×0.8-5.8cm,厚1-4mm,表面白色至灰白色,有时稍淡褐色,密被细长毛或绒毛,有同心环带和环纹。生态习性:侧生于阔叶树, 灌木等活立木或枯立木于部,以及其他树干部。分布地区:吉林、河北、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应用价值:药用。该菌俗称为桑黄。对该菌的抗癌作用研究比较多见,对H-22、S-180和Lewis肺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瘤作用,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和分泌肿瘤坏死因子是桑黄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另外,还具有抗突变、抗肝纤维化、抗脂质过氧化、增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产生γ-干扰素(IFN-γ)抗血管形成、降血脂以及抗肺炎等作用。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12 13 只看该作者

37、火木层孔菌:

中文别名:针层孔菌、桑黄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马蹄形至扁半球形,木质,硬。菌盖宽3-12cm,初期有细行,浅褐色,以后光滑,变暗灰黑或黑色,老时龟裂,无皮壳,有同心环棱,边缘钝圆,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管孔多层,与菌肉同色,老的菌管中充满白色菌丝,管孔面锈褐色,圆形,每毫米约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4.5-6μm×4-5μm,刚毛基部膨大,顶端渐尖。

分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生于柳、桦、杨、花楸、山楂等阔叶树的树桩或树干上或倒木上,多年生。

经济用途:用于崩漏带下。活血,化饮,癖饮,和胃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4、松木层孔菌: 别名松针层孔菌、松白腐菌。子实体较大。马蹄形,贝壳形,吊钟形,有的扁平,木质,菌宽半圆形,宽3-20cm,表面初期深咖啡色,有绒毛,以后渐变黑褐色,毛脱落,有明显的同心环棱,稍开裂、边缘锐,有金黄色绒毛,其下侧无子实层。菌肉咖啡色。菌管同色,多层,管孔面同色,多角形至迷路状,管壁厚,每毫米1-3个,圆形,每毫米3-5个。孢子近球形,椭圆形,淡褐色,光滑,4.5-6μm×4.5-5μm,子实层中有褐色刚毛。生于云杉,落叶松,松等针叶树活立木上,予实体从伤口,死节处生。分布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宁夏、四川、云南、台湾、新疆、西藏等。 食性未明。此菌对许多种针叶树有危害,腐朽力强,引进木质部形成白色腐朽。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高达100%。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39、窄盖木层孔菌中文别名:山杨窄盖菌、山杨白腐菌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中等,木质,坚硬,无柄。菌盖往往背着生于基物上,具有狭窄的菌盖,边缘钝、基部厚,与基物难分离。其形状近似三角形、斜马蹄形,或瘤状或块状,6-8cm×7-10cm,厚7-10cm,边缘色浅,灰白色至栗褐色, 具柔滑感。菌肉锈褐色至深栗褐色,近木栓质,常与树木韧皮部组织紧密结合。菌管多层同菌肉色,木质而坚硬,层次稍明显,每层厚1.5-5.5mm, 老的菌管中常充满灰白色粉状物,菌管面栗褐色、灰褐色或灰白色,管口细小而密,圆形或近圆形,壁厚,全缘,每毫米4-6个。刚毛较多,黄褐色至褐色,壁厚,基部膨大,顶端尖锐,15-19.5(21.5)μm ×6.5-10(12.5)μm。菌丝棕黄褐色或黄褐色,无隔少分枝,粗3.5-5μm。孢子近球形至宽椭圆形,壁厚,无色,平滑,3.5-5.5μm×3.5-5μm。生态习性:生于山杨等树活立木上, 多年生。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等。经济用途:属木腐菌、腐朽力很强,引起心材海绵状白色腐朽且具有黑色线纹食性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14 14 只看该作者

40、烟色烟管菌:

烟色烟管菌 ,菌类植物, 生于阔叶树倒木及枯树干上。 子实体平伏生长,反卷部分呈贝壳状,往往许多生长一起呈覆瓦状,上表面有微细绒毛,白色至淡黄色或浅灰色,2-7cm×3-8.5cm,厚4-10mm,无环带或有不明显的环带,边缘厚或薄。菌肉白色或近白色,木栓质,厚2-7mm。菌管近似肉色或稍暗,长1.5-2.5mm,菌管层与菌肉之间有一黑色条纹。子实体平伏生长,反卷部分呈贝壳状,往往许多生长一起呈覆瓦状,上表面有微细绒毛,白色至淡黄色或浅灰色,2-7cm×3-8.5cm,厚4-10mm,无环带或有不明显的环带,边缘厚或薄。菌肉白色或近白色,木栓质,厚2-7mm。菌管近似肉色或稍暗,长1.5-2.5mm,菌管层与菌肉之间有一黑色条纹。管口近白色至灰褐色,有时受伤处变暗色,多角形,每毫米3-5个。孢子长方椭圆或椭圆形,无色,光滑,5-7μm×2.5-4μm。菌丝薄壁,粗3-5μm,具横隔及琐状联合。

生于阔叶树倒木及枯树干上。

分布地区 吉林、河北、辽宁、青海、广西、黑龙江、湖南、广西、四川、云南、江苏、福建、甘肃、陕西、贵州等。

属木腐菌,引起木材产生海绵状白色腐朽。辽宁丹东地方用于治疗子宫癌。熬煎或开水浸泡,饭后服用浸出液,日服二次,每千克为一疗程。在香菇段木栽培中,往往出现在段木上视为“杂菌”。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41、木蹄层孔菌:木蹄层孔菌 - 别名又称木蹄。子实体大至巨大,马蹄形,无柄。多年生,生于栎、桦、杨、柳、椴、榆、水曲柳、梨、李、苹果等阔叶树干上或木桩上。往往在生境阴湿或较黑暗的生境出现棒状畸形子实体。可药用,有消积化瘀作用分布:吉林、辽宁、黑龙江、西藏、新疆等地区可药用,有消积化瘀作用,其味微苦,性平。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达80%。可用于治疗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是木腐菌,引起立木、倒木、枯木木材白色腐朽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42、宽鳞大孔菌: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很大。菌盖扇形,5.5-26cm×4-20cm,厚1-3cm,具短柄或近无柄,黄褐色,有暗褐色鳞片。柄侧生,偶尔近中生,长2-6cm,粗1.5-3(6)cm,基部黑色,软,干后变浅色。菌管延生,白色。管口长形,辐射状排列,长2.5-5mm,宽2mm。孢子光滑,无色,9.7-16.6μm×5.2-7μm。菌肉的菌丝无色,无横隔,有分枝,无锁状联合。生态习性:生于柳、杨、榆、槐、洋槐及其它阔叶树的树干上。分布地区:、内蒙古、吉林、江苏、西藏、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经济用途:幼时可食,老后木质化不宜食用。此菌往往引起被生长树木的木材白色腐朽。另试验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为60%。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18 15 只看该作者

43、红缘多孔菌:

形态特征:子实体很大,马蹄形,半球形,甚至有的平伏而反卷,木质。菌盖直径2-46cm,初期有红色、黄红色胶状皮壳,后期变为灰色至黑色, 有宽的棱带,边缘钝,常保留橙色到红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近白色至木材色,木栓质,有环纹。管孔面白色至乳白色,圆

形,每毫米3-5个,孢子卵形椭圆形,光滑,无色,5-7.5μm×3-4.5μm。担子棒状, 较短, 近无色, 12.5-24μm×6.5-8μm。

生态习性:生云杉、落叶松、红松、桦树的倒木、枯立木,伐木桩以及原木上。

分布地区:河北、甘肃、黑龙江、新疆、山西、湖南、吉林、西藏等。

经济用途:此菌是云杉等针叶树危害较大的一种木腐菌。引起木质部褐色块状腐朽。据报道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70%,对艾氏癌抑制率为80%。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44、桦褶孔菌: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至中等大,一年生,革质或硬革质。无柄菌盖半圆形或近扇形,直径 2.5~10cm,厚0.6~1.5cm,有细绒毛,新鲜时初期浅褐色,有密的环纹和环带,后呈黄褐色、深褐色或棕褐色,甚至深肉桂色,老时变灰白色至灰褐色。菌肉白色或近白色,后变浅黄色至土黄色,厚0.5~1.5mm。菌褶初期近白色,后期土黄色,宽3~11mm,少分叉,干后波状弯曲,褶缘完整或近齿状。孢子近球形至椭圆形,平滑、无色,4~6μm×2~3.5μm。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桦、椴、槭、杨、栎等阔叶树腐木上呈覆瓦状生长。有时生于云杉、冷杉等针叶树腐木上。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江苏、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台湾、西藏等。经济价值:属木腐菌。被侵害活立木、倒木,木桩等木质部形成白色腐朽。此种能产生甘露糖、鼠李糖可用作生物试剂,产生岩藻糖和草酸(oxalic acid)用于轻工印染、漂洗、制造蓝墨水、涂料等。可药用,是山西中药“舒筋丸”原料之一,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四肢抽搐等病症。能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子实体甲醇提取液对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为23.2%~38%, 另报道为9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45、云芝:
别名:杂色云芝、 彩绒革盖菌、杂色云芝、黄云芝、灰芝、瓦菌、彩云革盖菌、多色牛肝菌、红见手、千层蘑、彩纹云芝
彩绒革盖菌子实体一年生。革质至半纤维质,侧生无柄,常覆瓦状叠生,往往左右相连,生于伐桩断面上或倒木上的子实体常围成莲座状。菌盖半圆形至贝壳形,(1-6)cm×(1-10)cm,厚1-3mm;盖面幼时白色,渐变为深色,有密生的细绒毛,长短不等,呈灰、白、褐、蓝、紫、黑等多种颜色,并构成云纹状的同心环纹;盖缘薄而锐,波状,完整,淡色。管口面初期白色,渐变为黄褐色、赤褐色至淡灰黑色;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1mm间3-5个,后期开裂,菌管单层,白色,长1-2mm。菌肉白色,纤维质,干后纤维质至近革质。孢子圆筒状,稍弯曲,平滑,无色,(1.5-2)μm×(2-5)μm。
分布:全国
云芝是最具药用价值的真菌之一,子实体内含有一种抗癌物质。该菌药用,去湿、化痰、疗肺疾。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性慢性肝炎等有疗效。云芝可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药物。菌丝体提取的多糖和从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均具有强烈的抑癌性。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100%。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20 16 只看该作者

47、榆耳:

榆耳子实体单生或覆瓦状叠生,较小或中等大,无柄或有极短的柄,胶质,新鲜时柔软,干后收缩成软骨质。菌盖初期近球形,渐平展,呈半圆形、贝壳形、扇形或盘状,边缘内卷,直径2~13厘米,厚3~10毫米,表面污白色、米黄色或橘黄色,被松软而厚的绒毛,密布小疣。菌肉粉红色至淡褐色,半透明至近胶质。子实层面粉肉色或淡土黄褐色,具辐射状曲折的棱脉,表面似有粉末。孢子无色,卵形至椭圆形。榆耳子实体分单片生或覆瓦状叠生2种,背向上生,无柄或有短柄,胶质,新鲜时柔软,干后坚硬。菌盖成熟时直径2~15cm、厚3~8mm,表面灰白色或桔黄色,背面有松软的绒毛,且有小疣,菌面粉红色至淡褐色、半透明、近胶质。孢子无色、卵形。

生态环境:生于榆及春榆的枯死树干或伐桩上。

分布:仅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山东甘肃日本北海道

食性药性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48、胶皱孔菌:子实体平伏而边缘反卷,或幼期完全平伏,往往相互连接或有的近覆瓦状生长。盖面近污白色有绒毛,无环带,直径2-7cm,厚可达2mm左右,边缘薄。菌肉白色,软,厚约1-1.5mm。子实层胶质,干后角质。子实层表面粉红、粉肉色至稍淡,半透明状,干后浅紫褐或土黄色,由棱脉交织成凹坑,平均每毫米1-2个小凹坑。孢子无色、光滑、腊肠形,3-4.5×1μm。含两上油滴。囊体稀少,有结晶,15-17μm×4-5μm 夏秋季生于枯木或腐木上黑龙江、河北、吉林、内蒙古、安徽、浙江、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陕西、西藏等此菌含有苹果酸(L-malic acid,C4H6O5)。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80%。引起木材白色腐朽。当香菇或木耳段木含水多,气温高时容易繁殖生长,此菌尤其在连续高温高湿条件下,大量繁殖后,对生产危害严重。往往是香菇,木耳段木上的杂菌。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49、树舌:别 名树舌(东北称老牛干)又称平盖灵芝赤色老母菌、扁木灵芝、扁芝、扁蕈、白斑腐菌、皂角菌子实体多年生,侧生无柄,木质或近木栓质。菌盖扁平,半圆形、扇形、扁山丘形至低马蹄形,(5-30)cm×(6-50)cm,厚2-15cm;盖面皮壳灰白色至灰褐色,常覆有一层褐色孢子粉,有明显的同心环棱和环纹,常有大小不一的疣状突起,干后常有不规则的细裂纹;盖缘薄而锐,有时钝,全缘或波状。管口面初期白色,渐变为黄白色至灰褐色,受伤处立即变为褐色;管口圆形,每1mm间4-6个;菌管多层,在各层菌管间夹有一层薄的菌丝层,老的菌管中充塞有白色粉末状的菌丝。孢子卵圆形,一端有截头壁双层,外壁光滑,无色,内壁有刺状突起,褐色,(6.5-10)μm×(5-6.5)μm。分布于东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各省区。药用:开郁利膈。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21 17 只看该作者

50、松杉灵芝:

别名:铁杉灵芝长白山灵芝

形态特征:子实体有柄,菌盖肾形或扇形5-9*7-13.5厘米,厚1-4厘米,木栓质,表面红色,具有光泽的皮壳,无环带,或有不明显的环带,边缘有棱纹.柄侧生,长2-10厘米,粗1-4厘米,色泽与菌盖相同或稍深.菌肉白色,近菌管处稍带浅褐色,厚0.5-1.5厘米.菌管长0.5-1.5厘米,肉桂色,管口白色,渐变与菌管相同色,每毫米4-6个.孢子褐色,卵形,内壁具明显的小刺,9-13.5*6-8微米.

生境:生于落叶松的树干基部.生长于海拔700m-1400m的红松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内的落叶松﹑红杉﹑冷杉﹑云杉的伐根和腐木上

分布:产于黑龙江、吉林、甘肃等地。

功效:子实体的水提取液对小白鼠肉瘤180、小白鼠腺癌755有抑制作用。子实体的氢氧化钠提取部分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77.8%.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51、月夜菌: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扁平,菌盖直径可达10-27cm,幼时盖表面肉桂色或黄色,后呈现暗紫或紫褐色。菌肉污白。菌褶污白,不等长。菌柄很短,具菌环,破开柄后靠近基部菌肉中一块暗紫色斑。孢子印白色又稍带紫色。孢子近圆球形,表面光滑,无色,孢子10-16μm。秋季多在槭树阔叶树倒木上生长。往往数个重叠生在一起。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林区产此菌和元蘑,采食时务必注意识别。此种极毒,在日本中毒较多,食后1小时许发病,出现腹痛、吐泻胃肠道病症外,眩晕、沉闷、呼吸缓慢、心音及脉弱、嗜睡,重者呼吸困难,如抢救不及时,可能出现死亡。此菌在我国贵州福建地区曾发生过中毒记载。月夜菌含月光菌素(lunamycin)。对小白鼠肉瘤180 的抑制率为7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2、贝壳状小香菇:子实体小。幼时肉质,后期变韧呈革质。菌盖直径3-5.5cm,开始有细毛后变光滑,或具细条纹,茶褐色或浅黄褐色,老后褪为浅土黄色,盖缘薄似有条纹。菌肉白色,韧,后变为近栓革或革质。菌褶延生,稍密至稀,稍宽,褶缘波状或锯刻。菌柄侧生,短,长2-4cm,粗0.5-1cm,同盖色,较韧,内实。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KOH中带黄色,近球形,4.8-5.8μm×4.1-5.1μm。褶缘囊体宽棒状。分布于我国吉林省等地可食用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24 18 只看该作者

53、豹皮菇:

菌盖宽5-16cm,半球形,后扁平;盖面干,白色或淡黄色,有红褐色平伏的斑状鳞片,稍呈同心环状排列;盖缘多数波状。菌肉厚,肉质,白色,强韧,味柔和,有树脂气味。菌褶弯生,稍稀,幅宽,不等长,白色,后淡黄色;褶缘锯齿状,常裂开。菌柄偏生或中生,长2-10cm,粗0.7-2.5cm,圆柱形,与盖面同色,基部黑褐色,常有鳞片或纤毛,往往成假根状,中实。孢子印白色,椭圆形至长方形,光滑,无色,(8-13)μm×(4-4.5)μm

生态环境:生于针叶树的腐木上,夏、秋季近丛生。

分布于吉林、黑龙江、甘肃,江苏,安徽,江西,福建, 台湾,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可食用,药用治疗跌打损伤,主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疲乏无力;失眠心悸。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54、亚侧耳: 别名:冬蘑、元蘑(黑龙江)、黄蘑(吉林) 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9-12cm,扁半球形至平展,半圆形或肾形,黄绿色,粘,有短绒毛,边缘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稍密,白色带淡黄色,近延生。菌根侧生,很短或近乎没有。秋季生于桦树等阔叶树腐木上,呈覆瓦状丛生。分布在我国河北、黑龙江、吉林、山西、广西、陕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可食用,抗癌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是7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55、黄毛侧耳:形态特征 子实体一般小。菌盖直径2-7cm,扁半球形或肾形,伸展后中部下凹成漏斗状,半肉质后革质,黄褐色,深鹅毛黄色或黄褐色,有粗毛,边缘波状,内卷或向上反起。菌褶橘黄色,稍稀,近直生至延生。菌肉白色至淡黄色,薄。无菌柄。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圆柱形,稍弯曲,5-8μm×2.5-4μm。生态习性 在阔叶树倒木或针叶树倒腐木上群生和近丛生。分布地区 黑龙江、吉林、甘肃、新疆、青海、广西、西藏、广东、四川等。
价值利用:医用食用未明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26 19 只看该作者
56、大幕侧耳: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无柄,半圆形或近肾脏形,平展,表面平滑,烟灰色至灰白色,湿润时稍粘,直径3-14cm,边缘薄而向内卷,往往附有白色菌幕残片。菌肉白色不变,稍厚。菌褶白色,密至稍密,不等长,宽3-5mm,后期菌褶渐变淡污黄色。菌幕白色,薄,粘性,随菌盖伸展而破碎。孢子无色,近圆柱形至长椭圆形,9-14.5μm×4.8-5.4μm。
  生态习性 初夏季生于杨树干或倒木枝干上,往往大量群生
价值利用:可食用,医用未明
分布:吉林、黑龙江、四川、内蒙等地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57、金顶侧耳:

又名金顶蘑、玉皇蘑菌盖榆黄蘑

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状,直径3—10 厘米。菌肉白色。柄偏生。菌盖鲜黄、油亮,优美喜人。榆黄蘑既具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又具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不但被中国人所喜爱,而且在国际市场较为抢手,生产和经营效益均较一般农产品高得多。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呈金黄色。菌盖喇叭状,光滑,宽2~10厘米,肉质,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延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至淡黄色,偏生,长2~12厘米,粗0.5~1.5厘米,有细毛;多数子实体合生在一起,榆黄蘑色泽金黄,艳丽美观,惹人喜爱,外观恰似一朵美丽的鲜花。

价值利用:上品美味

分布:吉林、黑龙江、内蒙等地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58、平菇:

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

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 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

分布:全国

药性中医认为平菇性温、味甘。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 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发表于 2013-12-1 20:29 20 只看该作者

59、红菇蜡伞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8-17(2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粉红至暗紫红色,常有深色斑点,一般不粘,中部具细小的块状鳞片。菌肉厚,白色近表皮处带粉红色。菌褶初期近白色,常常有紫红色至暗紫红色斑点,较密,直生至延生或有时近弯生,不等长,蜡质。菌柄长6-11cm,粗1.5-4cm,污白色至暗紫红色,具细条纹,上部近粉状,实心。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5.5-8μm×3.3-4.5μm。

秋季在混交林地上,群生或近似蘑菇圈。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西藏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其个体大、肉厚、味较好。是树木外生菌根菌,可与栎、赤松形成菌根。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60、金粒腊伞:又称为金齿蜡伞 。子实体较小,白色。菌盖直径2.5-8cm,扁半球形至稍平展,顶部凸起,湿时粘,干时有光亮,初期边缘内卷,具簇生绒毛,中部白色,有金黄色颗粒。子实体较小,白色。菌盖直径2.5-8cm,扁半球形至稍平展,顶部凸起,湿时粘,干时有光亮,初期边缘内卷,具簇生绒毛,中部白色,有金黄色颗粒。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延生,稀宽,厚且边缘薄,白色,蜡质,褶缘有黄色粉状物。菌柄长2.5-8.5cm,粗0.5-2cm,白色,顶部具金黄色粉粒。孢子印白色。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7-10μm×3.5-5μm。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云南西藏等地区经济利用:可食用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61、变黑腊伞:中文别名 锥形蜡伞
子实体较小。受伤处易变黑色。菌盖初期圆锥形,后呈斗笠形,直径可达2-6cm,橙红、橙黄或鲜红色,从顶部向四面分散出许多深色条纹,边缘常开裂。菌褶浅黄色。菌肉浅黄色,尤其菌柄下部最容易变黑色。菌柄长4-12cm,粗0.5-1.2cm,表面带橙色并有纵条纹。内部变空心。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稍圆形,带黄色,10-12μm×7.5-8.7μm。担子细长,往往是孢子长度的5倍。夏秋季在针叶林或阔叶林中地上成群或分散生长。分布:黑龙江、吉林、河北、台湾、福建、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经济用途:多记载有毒, 中毒后潜伏期较长。发病后剧烈吐泻,类似霍乱,甚至因脱水而休克死亡。因分布广泛,采食时注意鉴别。另外可产生吲哚乙酸代谢产物。据记载此菌与栎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