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8928

主题

贵阳

蛇年驴行,秋后结账,祥云瑞雪,吉贺好友

[复制链接] 查看:208486 | 回复:2943
发表于 2013-12-4 05:15 61 只看该作者





驴友中间可谓人才济济,才艺表演节目精彩纷呈,高潮一波接着一波,台上台下一起舞动。欢呼声、尖叫声伴着热烈的掌声,火热的气氛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热情,大家一边开怀畅饮,一边高歌热舞,现场融为一个欢乐的海洋。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2-4 05:20 62 只看该作者






见到了不少网上神交却从未谋面的好友,分外开心,月夜小酌几杯,惬意无比。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2-4 05:28 63 只看该作者





高歌一曲,送好友们继续往下支持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2-4 05:34 64 只看该作者

九月初,三天走进神秘的从江:自驾。

从江县城鼓楼是全国最高侗族鼓楼。

不用一钉一铆。鼓楼占地面积470平方米,为双层宝顶,468,29层重檐。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6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2-4 05:40 65 只看该作者





小黄村位于贵州从江县城东北面,小黄是极负盛名的侗歌窝,素有歌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不论是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唱古老的多声部侗族大歌。 在小黄,处处有歌,事事有歌。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生产生活,以歌传言。每逢节日庆典,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聚在鼓楼对歌,用歌传情,用歌讴颂盛世丰年;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2-4 05:58 66 只看该作者

最后的火枪部落,拒绝现代文明的岜沙!

坐落在贵州从江县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有客来时,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2-4 06:03 67 只看该作者






枪是阳光下岜沙男人的影子。他们一个个都是从十五六岁就开始玩枪。上坡干活时,尽管肩上挑了一两百斤的担子,还是少不了带上一支枪,睡觉时就把它搁在身边,有的就连如厕也不放下。许多时候,他们的枪不是背或扛,而是在肩头横担着,就像他们常常担上一根扁担那样。对他们来说,枪是立起一个精神支柱——有枪在,勇气就在,力量就在。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8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2-4 06:07 68 只看该作者





男子剃头在岜沙算得是一件大事。男孩从生下来起,得留着从娘肚子里带来的胎发,满五个月才剃光,一周岁以后开始留发,就只留下中间一团。小男孩的那团长发就让它披散着,等到他自己会梳头爱打扮了,再把后棍挽起来,包上家织的白底黑花帕子。剃头工具是一把砍柴割草用的镰刀,几刀下去,一寸多长的头发就剃得光光的。剃下的头发放进火塘里化作了一缕青烟。老人说,头发可不能乱丢啊,要是乱丢,人的魂魄就散了。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2-4 06:11 6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鸭哥 于 2013-12-4 08:46 编辑

贵州从江加榜苗族的稻田都是依山而开,随山势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因地制宜,山坡海拔的高低,坡度的平缓及山坡的大,小决定了梯田大小和形态。加榜独特的地型地貌决定了这里的梯田面积最大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最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百上千亩。这里的梯田最长的可达二、三百米,最短的不足一米。长达几百米一丘梯田每一部分的大小形态却完全不同。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12-4 06:13 70 只看该作者





居于梯田间的山村、小寨与梯田环境相辉映,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无不体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给人一种人间仙镜,世外桃源的感觉。凡到过加榜梯田景区的人,都无不为加榜梯田秀美的风光所感叹.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6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