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202

主题

阳泉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复制链接] 查看:14914 | 回复:192
发表于 2014-1-6 18:1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新单身贵族 于 2014-1-6 18:15 编辑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不识陆师嶂

三度觅无踪。


神往撩心起,


朝谒虔愈升。


重峦藏古寺,


绿浪掩钟声。


荆棘无人径,


林海漫无穷。


云峰压崖低,


日色映峰冷。


如此荒僻处,


缘能渡众生。


羽化成传说,


墨人复惊空。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27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3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1-6 18:13 2 只看该作者
2014年1月4日,阳泉修仙堂和盂县驴友公社41名驴友徒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早上6点半从光大银行从发,在盂县县城与盂县驴友会合,8点半到达张家庄村,集体留念,开始徒步。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1-6 18:13 3 只看该作者
行走荆棘丛生、曲折蔓延的路,与其说是路,根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吗”;说是走,其实就没直起腰来,大家都一个姿势猫着腰,两手在前面扒拉,保持距离摸索前行。s“做人就得躬下身来”。一路上无数次的被藤蔓扯住衣裤。是啊,曾经翠绿的叶子凋零成今日软绵的铺路饰品,我落脚不敢太重,生怕踩疼了柔软的叶子。山间的藤,千姿百态,各显妖娆。有细如纤丝的,有粗如房柱的;有藤缠树演绎千古绝唱相爱到天荒地老的,有独自精彩螺旋向上站成哲学丰碑的;有伸向天空攀月登日的,有匍匐大地寻根究底的。有形如摇篮让你摇回童年的,有状如旋梯让你高瞻远瞩的;有扎伙成堆高谈阔论的。我和萍女士站在一株高高的藤缠树前,她试着剥开藤树的缠绕,我说不要打扰她们相依相惜吧。一藤一世界,一山一天堂。我们的到来何尝不是匆匆过客,而这些藤、树无论辉煌还是萧条都静静守候在这里,只有他们才是这山的主人。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5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1-6 18:13 4 只看该作者
从张家庄出发,一路攀升,队伍拉了好长,成为藏山脚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1-6 18:13 5 只看该作者
天公作美,空气质量非常好,抬头能看见蓝天和飞机!!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1-6 18:13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单身贵族 于 2014-1-6 18:26 编辑

爬过一道山梁,陆师嶂原来在一个悬崖峭壁之下。数十米高的岩壑间,叮咚流泉肆意穿过岁月的陡峭,把自己弹成瀑布,颤音袅袅……有的流泉已不经寒冻结成冰柱倒挂着。崖下一溪清泉,泉旁悠闲的生长着一丛稚嫩,浓绿的植物,仿佛山中一帧精美的插图,又像是贴在陆师嶂身上的一张流光溢彩的邮票。陆师嶂终究安静的坐落此地。我摩挲着那不朽的仙人化身,细细品读,不由对这样一座饱含道家仙风的山,顶礼膜拜!泉水、冰凌、云气、浓绿,可闻可观,让凝固的岩壑,沉浸在流动的空气中,大自然的呼吸动静,是如此和谐、优雅、隽秀,别有一番情趣,给陆师嶂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观其山、水,既有巍雄奇之美,又有灵巧秀雅之清,虚实相济,互得益彰,诠译了仙人在这羽化的真谛。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1-6 18:13 7 只看该作者
陆师嶂造像、千尊佛,位于长池镇田家庄村北最高山峰碧屏峰下。说那里有一座相当规模的玉帝庙,有牌楼山门,钟楼鼓楼,正殿偏殿,客堂山房。由于地势狭窄,山壁险峻,据说建庙之初工匠们使绳索吊在空中作业,砖瓦则由山羊驮着艰难运送。现在有人上峰顶采药,还能见到当时拴绳的锈涩的铁环在碧屏山峭壁上。故事流传:说唐代时有六位道人,在此山修炼而后羽化,故得名陆师嶂。说峭壁间刻有千佛余尊。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7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1-6 18:13 8 只看该作者
抬头望去,漂亮的山头已经历历在目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1-6 18:13 9 只看该作者
扭身向后,张家庄村出来的小路清晰可见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1-6 18:13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新单身贵族 于 2014-1-6 18:22 编辑

又爬过一道梁,接近碧屏峰的腹部时,散落了一坡的古式砖瓦,踩着残砖片瓦爬上去,显然是依山而筑的一处庙宇,也就是要寻觅的玉帝庙了。已残垣断壁的院墙、刻雕、碑石、腐朽的木块无奈的散落一地,一派荒凉的景象躺在荒芜的蒿草里。如此这样静守千年又是何等的孤寂?四米多高的窄条巨石依山而立,闪开一条两尺宽的缝隙,是山庙的门。院内一颗老松苍凉的弓腰述说着这里发生的故事,正殿,东、西配殿、客堂山房早已坍塌,断碑横斜着但能看清记载着先人捐款捐物的功德大名。庙宇背后崖下有两米见方的清洌,静静的,安详的,甘甜的,几千年来,一直就这样守候着。我检石击水,平静的水面缓缓泛起了几圈涟漪,又悄悄恢复平静。我们寻觅的所谓千佛,就在玉帝庙正殿西侧。亦不过一丈见方一处摩崖,上面密密麻麻刻了一千尊两寸来高的菩萨坐佛造像。整齐排列,刻工小巧精致,却谈不上什么艺术性。真正是千篇一律。菩萨像神态庄严可亲,流露着慈善的世俗情怀。驴友们像发现至宝,操持相机忙碌着。我想象这庙宇在它建成初期,会是怎样的一种流光溢彩?在历经多个朝代的变更后的堆积,又会是一种怎样的隆重重叠?很有历史意义的文物被风化、毁坏,如果所有的一切文物都完整地保存下来,其数量内容会是多么的丰富惊人?遍体疮痍的遗址、废墟,在这荒凉孤寂的大山深处,默默向人们述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曲折故事和辉煌。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2014年1月5日红崖底--张家庄--六师嶂--藏山徒步
3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