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京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查看:1530787 | 回复:1427
发表于 2014-2-26 14:38 显示全部帖子

喜爱旅行的人总是离不开摄影的,简单介绍一下我穿越无人区时携带的摄影装备。


NIKON D700:主力机身,做工优秀,皮实耐用,有不错的高ISO表现,ISO3200可用,极限的时候我只用过ISO6400(此时的噪点明显增多,只适合救急使用),那是在穿越无人区后深入青海三江源探秘雪豹,在一个雪夜里追拍一头棕熊。后来为了兼顾拍摄视频,换了D800,从工艺上衡量是真的不如D700啊,机身材质薄脆,不过像素、视频、AF能力有优势。后来把D700出了,用这笔钱进了一支AFS24120F4GVR,旅行摄影的时候方便多了。


NIKON D300:作为D700辅机,拍野生动物时用的多一些,赚长焦嘛。这台D300跟了我很长时间,2007年刚发布没多久就购入了。它的电池、手柄都能和D700通用,比较方便。不过羌塘的海拔很高,阳光辐射大,地面扰流严重,长焦拍摄的画面不太稳定,比如同样是用300毫米镜头+1.4倍增距镜,D300的表现远没有D700稳定。


NIKON FM2:胶片机,我的第一台单反,有近20年历史。带着它穿越,比较牵强的解释是,担心在无人区出现完全无电的状态(其实,我们带了太阳能充电设备),FM2可以纯机械操作。为其准备了几卷反转片,但一张没拍。2009年之前还偶尔用它拍几张夜晚长曝星空,现在真的是0使用了。家里还有一台NIKON  F2,尼康机械机身的登峰造极之作,但衡量重量后,还是带了FM2,装备太多了,能轻一点是一点啊。


另外还带了一套中画幅胶片相机,可以用T门做长曝光且不需要电力,准备拍摄无人区星空。但在无人区穿越过程中,白天体力消耗很大,夜晚又非常寒冷,实在没精力半夜起来搞什么创作了。一张没拍,可惜了那20多卷反转片,目前还在冰箱里放着呢,胶片时代的记忆?


镜头:AFS24F1.4GAF50F1.4DAF85F1.4DAF105F2.8D微距镜头、AFS70200F2.8G VRIIAF300F4D,两个增倍镜:TC14E2TC17E(没有使用)。其实,这样的镜头配置不太合理,几支大口径定焦是我拍摄人文题材使用的,不适合旅行拍摄风光和野生动物,穿越无人区基本属于移动拍摄,而且高海拔体力消耗大,还是用高质量的变焦镜头比较方便,以尼康镜头为例,我推荐的组合是:AFS24120F4GVR+AFS80400F4.5-5.6G VRII2013年的新款,比老款强太多了),能满足绝大部分风光、野生动物摄影需要,机动灵活,像质也有保证。


存储设备:EPSON P6000,存储卡若干。IBM T61笔记本,在重压和颠簸下,硬盘出现坏道,屏幕被硌出一处痕迹。


_LSY1952_副本.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2-26 14:5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关山飞渡GSFD 于 2014-2-26 14:57 编辑

2013年5、6月,我再次来到双湖,这次是作为IBE摄影师参加西藏林业厅+华濒所组织的野生动物调查,我的主要任务还有:为考察车队做顾问。考察队分了四个组,西边阿里,东边双湖,东西横拉一条线,向北推进至羌塘腹地。
在双湖干部职工活动中心的斯诺克球桌上,给器材拍了全家福。双湖海拔4900多米,拍这个场景累的气喘吁吁的,在这里打台球,最好不要长时间瞄准,会眼前发黑的。


器材上我选择了双修,5D2+16-35F2.8二代是借用佳能公司的。我用尼康,但一直没有买超广角变焦镜头。


DSC08834_副本.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08823_副本.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2-26 15:14 显示全部帖子
继续插播2013年IBE西藏影像调查


这支600毫米大炮其实是IBE郭亮老师的,徐所和郭老师的队伍回北京前,把这支镜头留给了我。老实说,尼康的大炮该更新了,佳能的同规格新大炮,在重量上明显占优优势。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羌塘里面一个野保站,海拔5000余米,这套组合的重量令人崩溃,如果没有越野车,很难想象如何完成拍摄。



那一带的山谷里棕熊很多,我在之后的下午,遇见并拍摄了四只。使我拍摄的西藏棕熊总数量达到了9只!

DSC08961_副本.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08963_副本.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09172_副本.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2-26 15:15 显示全部帖子
DSC_0988A_副本.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DSC_1196_副本.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2-26 15:18 显示全部帖子
第一章
双湖路漫漫

我非常钟情于无人区的狂野魅力,但比无人区沼泽陷车更令人头疼的是北京到双湖的8千里风尘路,它使得去无人区变成了一次长征。

1JEEP再赴征程北京——西宁——格尔木
2011104日清晨,16岁老切的发动机听起来更像是一架柴油机,嗒嗒嗒嗒的说不清是敲缸声还是气门声。风挡玻璃正中有一滩5分硬币大小的鸟粪,倒车时左后轮又压扁了像3根积木搭在一起的狗屎。我出门总是习惯随机确认吉祥物的,去年穿沙漠之前从工具箱里跳出来一根不知猴年马月摘的老玉米,于是这老头样干瘪的东西被当成吉祥物放在了风挡玻璃下面,三个沙漠穿下来,老JEEP连个零件都没坏。但这回有些复杂,在鸟粪与狗屎之间,我到底该相信哪一坨。

此次进藏没走G6(京藏高速),而是选择了京港奥——京昆——青银,出门早的缘故,空荡荡的京昆高速几乎可以做飞机跑道了。在陕西宁夏交界处,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风挡上的鸟粪没了,于是狗屎成为唯一的吉祥物候选人,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真能走上狗屎运的话,说明我平时的善心与宽容得到了回报,小区溜狗人经常纵容小狗们向我车的轮胎上撒尿,而我每次看见都假装六缸切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令我惊奇的是,进入河北山区后,虽然重型货车非常多,但交通路政部门的管理效率良好,大货车都自觉的在外侧车道行驶,极少有长时间占据内侧车道的,比几年前的情况好了很多。不过也可能是国庆节期间的特殊治理,因为20128月再次走这条线路,拥堵无序的状况就很严重了,甚至有好几次被长时间堵在隧洞里。

雨中进子洲服务区加油,有个跑货运的哥们儿围着六缸切诺基转了一圈后疑惑的问我:“这车真是从北京开过来的?”我说:“是啊。”他有些难以置信的说:“800多公里都没坏呀。”我说:“还可以吧,应该还能跑几千公里。”

没想到这位兄弟对小切的印象如此糟糕,差点把我气乐了,就是切肉机也不能跑八百公里就坏啊。我没敢告诉他穿越无人区的计划,怕他打我。货运司机的车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国产皮卡穿了四只百路驰AT的鞋,在外跑了多年头一回见到这么奢侈的货运司机,我夸他有品味手笔够大,司机说这车是他老板的,老板是个越野车迷,车队都配了这种轮胎。其实我一直也是用这种轮胎的,从ATMT久经考验,但现在这种轮胎数量少且价格高,所以这次穿越无人区,我选择了国产的MT轮胎,轮胎尺寸也回到原车标配的235型号,价格便宜了将近一半,但能否经受高强度考验,还要等穿越结束再下结论。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2-26 15:2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关山飞渡GSFD 于 2014-2-26 15:21 编辑

暗夜中上了G6高速,对照了行车公里数和G6里程标示,河北、山西、陕西、宁夏这条线比G6近了100多公里(不过我还是推荐G6,现在的G6真是好走,呼市—包头是双向8车道,真没见过这么宽的高速啊,前些天走了两次,好走,就是污染太严重了)。当夜在小洪沟服务区休息,连续开了15个小时,总里程1221公里。因为六缸切年事已高,发动机状况也处于多年来最低迷的状态,而它面临的任务又是前所未有的超级难度,所以即使在高速上我也把时速控制在100公里以下,保护发动机和车况。

第二天上午出发,我把天宇卫星监控系统开启并通知宫老师,检验系统状况,宫老师说后方没有显示我的信号并让我和姜红军老师联系,姜红军老师验证了我携带的设备编号并作出调整,卫星追踪系统开始正常工作,六缸切开始以一个小汽车图标的姿态行进在卫星地图上,方位、海拔、车速全在后方人员的监控之中。快到西宁时我进服务区上厕所,回到车里吃苹果的时候接到宫老师电话,关切的问我进服务区做什么,我说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后怕啊,幸好没有卫星针孔摄像头,否则嘘嘘的时候还要防着走光。

在西宁的酒店安顿下来已是105日下午,西宁市区的交通环境也让人乐不起来,酒店刚好处在市中心繁华地带,在停车场找车位就像玩华容道。房间网络有问题,到酒店大堂上网,发现梧桐兄发了个帖子,叫“宫老师给关山装了个家伙式”,说的就是我这次的穿越,大家可以用公开的登录名和密码登录卫星追踪网站,随时关注我的行踪。


其实,对于这么重大的个人穿越行为,能否成功完成实在是个未知,我是想沉默进行的,公开进行不是我的风格。2010年穿越三大沙漠时,只有家人知道我的计划,出了最后一个沙漠,我才给胡杨大姐和油哥打了电话。这次穿越无人区,因为人穷志短的缘故,向朋友们借了很多东西,所以保密就无从谈起。现在卫星实况转播,就当是给关注我的朋友们解个闷儿吧,毕竟用卫星跟踪穿越在国内还是头一份。单车无后援、拍纪录片、卫星跟踪,这种捆绑式的穿越在无人区穿越历史上也是首次,但如果演砸了呢?还好,我没有过多考虑失败的问题,如果那样的话,我早就放弃这个计划了。所以我建议梧桐兄,把现有的名字改成“用卫星跟踪关山穿越无人区,”让大家看的更直观一些。当时估计到这个帖子应该是宫老师让梧桐兄发的,后来回到北京和宫老师喝酒,得知确实是他安排发的帖子,后来感觉到,这颗卫星放的好,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宫老师对我这次穿越非常重视和关注,在幕后做了很多工作,和青海、西藏的越野人都打了招呼,制订了救援方案,一旦我在无人区出现状况,宫老师就直飞拉萨,带车队北上无人区救援。
发表于 2014-2-26 15:22 显示全部帖子
我也上了卫星监控网站,看见自己的车精确的定位在酒店的停车场里,然后和沙狐车队通了电话,他们已经在花土沟集结完毕,下一步就要横穿塔克拉玛干了。在北京时,沙狐老大紫衣侠拍板了:“关山,陷车了招呼一声,我们肯定去救你。”其实,沙狐也是我预想中的第一救援队,他们穿越的塔克拉玛干就在新疆阿尔金山无人区的正北,救援路线是最近的,而且沙狐车队的紫衣侠、神仙老豹、小辫普洱都是越野穿越的高手,为人坦荡且心态平和,他们曾完成了国内首次北北线穿越,即西东横穿羌塘无人区腹地,还成功穿越了藏北通向新疆的库亚克大裂谷,2010年十一我完成N3的时候,他们成功横穿了巴丹吉林沙漠,是我非常欣赏的几位越野人。

然后我又和力哥通了电话,按计划明天中午他飞抵西宁,我问他带多少行李,力哥说大概45个箱子,我和力哥说要尽量精简,因为车里几乎已经没有空间了。放下电话,我开始迷糊,这到底是一次穿越还是一次拍摄,它比穿越复杂多了,摄像装备已经和野外生存物资发生了冲突。在北京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拍一部好纪录片,但随着目标区域的临近,事情开始变得现实并且不那么浪漫了。我告诉自己,最低限度,不能本末倒置,最佳方案,最好两全其美。


一辆小切能塞进多少东西呢:几箱常用汽车配件,大量衣物、食品、各种野外装备、摄影器材,我自己的装备刚刚好。但从北京装上78只沉重的摄像设备箱包后,车里基本已经没地方了,那个170升副油箱还没加满,四个油桶还是空的,力哥可能还要带至少4只箱子,而我们进无人区之前,还要采购至少6箱矿泉水和其它物资,放在哪里呢?

我们此行还带上了摄像机用的滑轨,那还是在798拍前期画面的时候,力哥问我能否带上这东西,我第一反应是不行,但想到我们对优秀影像的追求是一致的,而且还从未有人带着这东西穿无人区,车里再怎么挤也不会就差这么点空间,于是就带上了滑轨。再有,我对摄像机的选择也有些不理解,剧组决定使用大型的专业摄像机,我认为这在高海拔极限穿越中将可能成为严重问题,力哥也将承受很大的压力,使用起来也很不灵活,但冯导、傅导都拥有多年的专业经验,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有发言权的是力哥,他已在摄影机的后面站了30年,他对我说:“等你看到出片后的影像,你就明白为什么了。”
发表于 2014-2-26 15:23 显示全部帖子
穿越无人区最大的难点就是陷车,这么多的装备会导致车重急剧增加,我开始担心了,临行前做的板式地锚能扛的住吗?而六缸切的动力,这次将受到严峻考验, 16年的老切,尚能饭否?

力哥飞到西宁后,我们哥儿俩的两个光头肯定会撞在一起,有没有火花不知道,但必须要想个解决方案。令我充满希望的是,力哥往车里塞东西的能力据说很强,他有几样野外生存装备也很厉害。

如果单纯说穿越,单人单车对我而言是最合适的,车辆的负载情况要好的多,面对藏北的积雪区、泥地沼泽、大坡会轻松一些。但在北京的时候,通过和摄制组的几位编导接触,感觉都是很敬业的人,所以我没理由不作出配合。而这次和我一起穿越的李力老师,确如剧组导演所言,非常之棒,所以困难再多,我相信这次合作是值得的。在承受力与经验上,我的直觉告诉我,力哥至少在我之上,而他的形象也是别具魅力,我形容他是一位只吹胡子不瞪眼的大哥。果然,后来进入藏区,力哥的形象很受藏族朋友们的喜爱。

106日,因飞机晚点,力哥下午到达西宁,我惊喜的发现他只带了两箱装备,力哥说他最后放弃了广角镜头和一些设备。傍晚前的时间,我和力哥整理车内物品的摆放,尽量把空间利用的更合理,我看出来了,这的确是力哥的强项,实际上力哥的强项还有很多。晚上我们出去吃饭,又说到大机器的问题,力哥告诉我两点:大机器的像质更好,控制景深的能力更强。我对摄影器材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对摄像器材就是外行,听力哥的没错,我只是担心力哥会受累。席间两个人合着喝了一瓶啤酒,算是预祝合作顺利,今后将滴酒不沾。我们都知道,如果再有端起酒杯的时候,一定是成功穿越无人区之后的回味。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是,在无人区腹地,我们还是打破规则喝酒了,因为有一段奇缘令我们不得不喝。

晚饭后回到酒店上网,看到我师傅来叔开始发威了,连续发了几个帖子,从战略和战术上作了精辟尖锐的分析和嘱咐,这么多年来,极少看到他这么“如临大敌”啊,就象他说的,是希望看到我们全须全影的回来。来叔是国内越野届的前辈,我们的师徒缘分要追溯到2005年五一,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越野者俱乐部活动,来叔带队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由此我进入了这个前辈众多、人才济济的圈子。

带着感动,我回了帖,原帖如下:我真的没想到,吃饭回来,就看见这样令我震动与感动的嘱咐,嘱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带我第一次参加越野者正式活动的人——来叔,所以有时候我说来叔是我师傅,呵呵。就像梧桐兄说的,字字珠玑,而且拳拳到肉,每句话都令我感受至深,从来叔的话里我读懂了信任、鼓励、关心,老实说,我很受感动,也感受到了一种支持与鼓舞。无论是对事情的见解还是越野环境地形的分析,我都记下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2-26 16:1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关山飞渡GSFD 于 2014-2-26 16:50 编辑

107日早830,正式出发,当天的目的地是776公里外的格尔木。上了湟倒(湟源至到淌河)高速不久,力哥在车头和车身侧面安装了两个高清摄像头,车内还有一个是始终对准我的,那个大型摄像机从出发开始就立在力哥两腿之间,一直到穿越结束,力哥几乎就没和摄像机分开过,而副驾驶位置脚下,也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设备零件。

到青海湖时,远方的山岭上是皑皑白雪,我似乎立刻嗅到了酥油茶的味道,去年穿越三大沙漠时,看到贺兰山顶的白雪,我也是一样的条件反射,真的是高原后遗症啊。青灰色的天空笼罩着一望无际的青海湖和南方的雪山,王昌龄的边塞绝句跃然纸上: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L1020548ccc_副本.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L1020570ccc.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L1020587ccc.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14-2-26 16:52 显示全部帖子
在湖边和国道上拍摄了一些镜头,我们找了一家饭店吃午饭,西宁到青海湖只有100多公里,我觉得和力哥的磨合已经结束了,因为就没什么可磨合的,没有客套也没有矛盾,无论行车、工作、拍摄,全都处在自然而然的状态。我判断两个人之间是否合拍的标准是,当你不用刻意为对方去做什么的时候,你们就是合拍的。我的适应性没问题,有30年职业经验的力哥更是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环境,有道是,生活把我们磨圆,是为了让我们滚的更远。两个年龄相加超过90岁的男人正处在圆溜无比的时候,滚起来自然很巴适。

L1020600ccc.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L1020596ccc.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L1020650ccc.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