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193

主题

大同

山阴县王家屏墓:“王阁老坟”

查看:38789 | 回复:95
发表于 2014-3-31 14:00 显示全部帖子 | 只看本帖大图
IMG_207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王家屏墓位于山阴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泥河乡河阳堡村南,人称“王阁老坟”,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屏(1535 - 1603),字忠伯,号对南,山阴县河阳堡人。明隆庆二年(1568),王家屏中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参与编纂《世宗实录》。万历十二年(1584),王家屏升礼部右侍郎,万历十二年,提升为吏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万历十八年(1590)七月,王家屏升任礼部尚书、文源阁大学士,任首辅之职半年,万历二十年(1 5 9 2)三月致仕(退休)归里。王家屏为人耿直,敢于直谏,也因此得罪了万历帝,只好辞官。他曾与张居正同朝为官,但从不敷衍趋势。张居正患病期间,当朝大小官员都前往看望,唯有王家屏不去。在张居正去世后的倒张浪潮中,他却反而上书为张氏有人解脱,正确评价张居正,王家屏的君子胸怀可见一斑。

查阅王家屏生平资料的时候,发现还有一事值得一提,那就是现在有人把他与《金瓶梅》扯到了一起,说他是该书的作者,理由大概是书中的方言多是阴山一带的土语。也许那些《金瓶梅》研究者或爱好者以为这是一件给王阁老增光的事吧,但不管怎样,很钦佩现在学者的想象力和胆量。
 
不久又擢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万历十七年(1589),王家屏为继母守丧后返京,出任礼部尚书。万历十九年(1591),皇帝又提拔王家屏为内阁学辅。万历二十年(1592),王家屏因保护礼部给事中李献可而触犯皇帝,辞官还乡回了山阴县。
  王家屏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素以“不畏权贵,不慕名利,刚直不阿,直言敢谏”,而闻名朝野。他刚入仕途,便秉笔直书首辅高拱的亲戚贪污国库向严嵩的爪牙行贿之事,又看不惯群臣们逢迎讨好权相张居正的媚态。他担任礼部尚书时,有谏官雒于仁上书指责皇帝沉湎酒色,王家屏对皇帝说:“……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言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侧之,威臣罪大矣。”使得皇帝不便发作,不能将雒于仁治罪。王家屏担任内阁首辅后,仅掌国柄半年便辞职还乡,朝野上下无不为其惋惜。王家屏返回山阴后,收集、整理历年文稿,《王文端公诗集》、《复宿山房文集》等书,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万历三十一年(1603),王家屏病逝于山阴,例赠少保,谥文端。   现存王家屏墓,南北长150,东西宽90,总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墓葬周围有围墙、享堂;神道上立有石人、石马、石羊、石柱等。陵园内还有明万历间石碑5通,隆庆、泰昌间石碑各1通,碑文载有其生平及圣旨加封等内容。
据说,王家屏幼年家境贫寒,父母都给当时村内的土财主李家当长工。比他大一岁的李家财主的小姐看上了他的品行,悄悄与他相爱了。李家财主知道这事后,大发雷霆,把女儿痕骂一顿,不许女儿再与王家屏来往。这时,邻村不少青年爱慕李小姐如花似玉的美貌,纷纷登门求婚。哪知李小姐感情专注,非嫁给王家屏不可。她一面督促王家屏发奋读书,赴京赶考,一面想方设法对付来自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后来干脆往眼睛上戴一条眼纱装成瞎子,拒绝了求婚者。

三年之后,王家屏赴京赶考,终于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李财主这时一反常态,亲自登门求亲,王家屏心里虽恨李财主的势利,但他时刻惦记着李小姐的情意,也不嫌弃李小姐大他一岁,非李小姐莫娶,当即定下了迎娶的日子。李财主诡诈多疑,唯恐王家屏变卦,结婚这一天,早早地就雇了花轿抬着李小姐主动送到王家屏家里。李小姐早就知道咋回事,仍然装成瞎子,用纱布蒙着眼睛,以假隐真,想试试及第以后的王家屏是否情笃意诚,非等洞房花烛之夜,新郎亲自为她摘去眼纱不可。经过曲折和磨难,王家屏与李小姐这对有情人终于实现了夙愿。自此以后这一带人们纷纷效仿,形成了婚姻嫁娶时妻大夫一岁、男等女送和女戴眼纱的奇异的风俗。
王阁老与李都堂的姻亲关系  李楠,今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北社东村人(旧属忻州崞县崇仁都),明万历年间,任都察院右副御史,统称都堂。他有八个儿子,其中第五个儿子增生李昌时,娶王家屏的次女,而李楠的一个女儿又嫁给王家屏的次子——中书舍人王湛初。   王家屏与李楠能够姻亲,除了二人在朝中都任大官,地位相当外,更主要的是,王家屏廉洁鲠直,李楠博学忠厚,二人都互相敬重对方,忻州民间就流传着王阁老送闺女的传说。   王阁老与李楠私下交谊最厚,他俩都是万历皇帝的重臣,这样,王阁老二女儿便与李楠的五儿子订了亲,尽管女方比男方大一岁,但双方都很愿意。结婚时,闺女提出要让爸爸亲自来送,因为李都堂几个儿媳都是爹来亲送的,这样显得体面。同时,王家屏故里一带也有“成亲之时,嫁者送女上门,男方等亲”的习俗。   这消息不知怎么一下就传开了。沿途州县署衙,哪敢怠慢,都在罄尽资力地准备接风洗尘,并送贺礼贺幛。王阁老早料到了这些,可是消息已经传出去了,该咋办?王阁老想了个好办法。   吉日那天,州县村镇,文武百官,士农工商,都在沿山阴到北社东村路上等着,瞪眼望着八抬大轿、旗伞旗帜,生怕耽误大事。但是从早等到黑,从今等到明,从明等到后,也没见个影影。后来才知道,王阁老早把闺女送来拜了天地入了洞房。这是咋回事了呢?   原来是王阁老为躲开人们迎送赠礼,让闺女穿扮成一村妇,戴上红盖头和眼纱,骑上毛驴自己乔装村佬,赶驴在后,又绕着山野小道。谁能注意?王阁老就这样爬山涉水几百里把闺女从山阴送到忻州定襄宏道镇北社东村的。到了村口,只听远远地就传来“嘟嘟哇,嘟嘟哇”的笙管声,原来是李楠家的八音艺人在迎接他们。吹奏的曲子是欢快的定襄八音《大得胜》。而这也正是王家屏和李楠平日最喜欢欣赏的。原来万历皇帝见李楠学识渊博,便把自己的侄女嫁给李楠。皇帝就奖给李楠一班乐工(班主姓史),专为其家族喜庆祭祖时吹奏。今忻州定襄县宏道镇八音会多出于史家,而史家的八音艺人至今称北社东村李家为“东家”。 后来,人们为了纪今“王阁老送闺女”这件事,每年正月都要扮演个“二姑姑骑驴”节目,一直流传至今。在200410月,忻州市举办的二人台剧本征集活动中,忻州市戏剧研究所著名编剧王铁牛,古意新作,编写了二人台小戏《送闺女》,获大赛一等奖。该剧对当前的反腐倡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确实,和古代的王家屏相比,我们现在的许多干部,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廉洁自律上,竟还比不上一个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这一问题值得思索。

古城镇,旧称“山阴城”。从元朝末年至1937年一直是山阴县的县治。现在王姓是这里的大户,据说都是王家屏的后代。但是在古城如果问起“王家屏”,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因为他们一直尊称其为“王阁爷”或“王阁老”,大多数的乡亲并不知道“王阁爷”的真名。然而一说起王阁爷,不仅山阴人知道,远至朔州大同、忻州的人都很熟悉。 “王阁爷”是山阴王家人的骄傲。在山阴县,有家谱可查的王家屏后代估计有三四千人,分别居住在古城、北周庄等四个村。在古城镇西门口,开门诊的王尚厚一提起王家屏满脸的兴奋,拿出几本介绍王家屏的书来,他说:“王家屏可是个好官哩!他是生不逢时,遇上万历这么个妨祖货……”———当地人管不成器的人叫“妨祖货”,意为这样的人辱没祖宗。 57岁的王尚厚是王家屏的后人,对自己的这位先人了如指掌。“为了国家,他敢跟皇帝老儿闹争。曾经封还过皇帝的御批!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事。但是皇帝老儿毕竟是坐车的,他是个拉车的。坐车的不走,拉车的再着急也没用。干不下去,只好告老还乡。再大的官命运也不由自己掌握,唉……”王尚厚长长一声叹息。

前所未有,去史官二年即辅政

王家屏祖籍太原,明初迁至山阴。到他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衰,且耕且读。王家屏天赋聪颖,过目不忘。五岁受业于父,十三岁为秀才,二十九岁得中举人。隆庆二年,三十三岁的王家屏廷试得第二,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他在诗中说:“蓬蒿植兰径,鹪鹩栖凤枝”,这句自谦的诗多少表达了他的仕途得意。“宇宙皆吾事,一念安可欺”表达了他的做官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譬彼机中素,皎洁防其缁。譬彼山下石,孤贞坚自持”,则表达了他追求的品格和志向。 很快,王家屏又被授为编修,参与修国史。 1572年,年仅9岁的朱翊钧即皇帝位,年号“万历”。 由于朱翊钧年幼,朝廷的实际执掌者是首辅张居正。这时,王家屏又晋升为修撰,充日讲官,每天给万历皇帝讲论经文和治道。讲课的老师不止一人,而万历皇帝惟独爱听王家屏的讲课,称他“经术宏深,目无睨视,端人也。”王家屏也确实为人端正,从来不会趋炎附势。有一次,张居正病了,满朝文武都去看望,惟独王家屏没去。而在万历十年时,张居正病逝,反张之声遂起,万历抄没了他这位恩师的家,夺其原职待遇和谥号,斥其子为民。这时王家屏反而独自站出来为张讲公道话。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二月,王家屏由侍读学士擢升为礼部右侍郎。仅仅一月之后,王家屏又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成为内阁的一员。明史评:“去史官二年即辅政,前此未有也。” 至此,王家屏进入了国家权力的核心圈,这一年他49岁。

舍生忘死,三“斗”昏君万历

在王家屏不长的政治生涯中,做过很多好事,但最被时人称道的一笔应数三“斗”昏君万历帝了。 万历十四年,王家屏继母去世,他回山阴丁忧,三年后返朝。皇帝又擢升他为礼部尚书,仍兼东阁大学士。亲政后的万历变得荒淫昏聩,群臣竟三个月见不到他一面。为了改变这种“荒怠”局面,王家屏向万历提出三点请求:一是迅速恢复早朝,坚持皇上临朝处理国务;二是抓紧研究重大问题,早日把“留中”的奏章批复下去;三是尽早决定建储问题。万历一开始还表扬家屏的爱国热忱,但后来就闭门不出了,对王家屏等人的建议置之不理。看到皇帝昏庸、朝纲混乱、政治腐败、百姓涂炭的种种现状,王家屏心急如焚,寝食不安。他呼天不应,叫地无门,忧愤万状,只好“乞赐罢归”。但皇帝不批准他辞职。 从万历十四年开始,立储问题成为朝中的核心议题,中国皇朝一直有立嫡为储的传统,通过明确继承人,以避免政局的动荡,但万历却不想让嫡长子常洛继位,而想让宠妃的儿子常洵长大后再册立太子。于是万历十八年十月,包括王家屏在内的内阁大臣以集体辞职要挟皇帝,要求尽快册立皇太子。万历一听龙颜大怒,传谕切责。其他大臣一见皇帝生气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有王家屏又独自继续上书,要求皇帝速决大计。万历皇帝不得不答应册封大礼在次年春夏举行。 伴君如伴虎。王家屏“斗虎”讲究方式方法,不仅自己成功地躲过了“老虎”的血盆大口,还救了别人。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评事雒于仁向皇帝上疏,指出皇帝得了一种嗜酒、恋色、贪财、尚气的综合病,以致近年来政事不亲,讲筵久辍,宠信宦竖,溺爱郑妃,摈斥忠谋等,本疏切中要害,言辞尖利。万历见疏后震怒,要对雒于仁置之重典。在这种情况下,王家屏为了营救雒于仁,以自己失职为由恳求万历由他来替于仁伏罪,同时规劝皇帝:“善养生者,不以无疾而弃攻砭之方;善养心者,不以无过而厌箴规之语。”“于仁之四箴,以规皇上,则为妄试之医;以备养生,未必非延历之术也”(此段大意为,虽然雒于仁的意见并不全对,但就像医生给人提建议一样,也许并不针对当时的情况,但对以后的养生还是有好处的)。经此辩护,皇帝虽百般不高兴,但只得将原先的处分决定撤销。 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排在他前面的几位内阁成员先后离职,万历再次提拔王家屏为首辅,56岁的王家屏遂登上人臣的巅峰,也是他个人政治生命的巅峰。 凡事出正义,王家屏都会冒着风险去做。万历二十年春,给事中(在中央各部的监察官员)李献可等人请示皇帝,对年满十岁的长子常洛以帝王标准开始教育,这本是好意,却激怒了本来就不愿意立储的万历,被定为重罪。为了营救李献可,王家屏竟封还了皇帝的御批。李献可被斥革为民,保住了性命,但王家屏却受到皇帝的怪罪。看着在这样的主子面前实在施展不了自己的抱负,王家屏就以身体有病为由辞职。 王家屏柄国仅半年,就辞去首辅职务。朝野都为这个经术宏深、忠心体国、办事认真、禀性戆直的名相惋惜。 王家屏在一份奏折中说:“臣所希者陛下为尧、舜之主,臣为尧、舜之臣”。然而,在那样的主子面前,他的远大政治理想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只能怀着悲愤的心情走回老家! 生荣死哀,如今坟冢无处寻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他回到了老家山阴。度过了最后的11年。他潜心整理自己的文稿,有文集《复宿山房文集》传世。 万历三十一年正月,皇帝感念王家屏的公道正派,派人去山阴慰问他,并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赐他金币、羊、酒。此后不久家屏即病逝,终年68岁。死后,皇帝赐他谥号“文端”,并选择山阴河阳堡桑干河畔为他修了一座占地十五亩的坟墓。据史料记载,墓“外围土墙,内围砖墙,有墓石门,上刻‘文端之墓’,堂宇内有万历、泰昌、天启三帝所颁诰赠,俱勒石碑。门外有石柱、石人、石兽排为两列。距坟一里,另有御修门堂三间,坟园内还有王家屏同朝大学士沈一贯和沈鲤撰写的碑铭……”。 如今,王家屏的墓地除了几座千疮百孔的大号坟丘外,地面的设施物品荡然无存。 河阳堡村人讲,墓地“文革”前保存还很完整,东西响堂、石马、石人等都在,“文革”开始后,墓地无人看守。“文革”后,墓地中的石物逐渐被人偷走。五六年前,一些南方人在深更半夜动用起重机将几通大石碑偷走。去年墓地仅存的几尊石狮也被偷走…… 桑干流水呜咽,那是在为郁郁不得志的阁臣悲鸣,也为一代名相的灵魂休憩之所遭到如此轻慢而痛哭。
8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4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31 14:16 显示全部帖子
王家屏雕塑

IMG_2072.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31 14:16 显示全部帖子
碑文

IMG_2070.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31 14:16 显示全部帖子
王家屏纪念堂

IMG_203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31 14:16 显示全部帖子
王家屏墓碑

IMG_2036.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14-3-31 14:16 显示全部帖子
生平碑文

IMG_2040.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14-3-31 14:16 显示全部帖子
远观古墓

IMG_2069.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发表于 2014-3-31 14:16 显示全部帖子
远观古墓

IMG_2067.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31 14:16 显示全部帖子
笔直的神道

IMG_2073.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31 14:16 显示全部帖子
神道

IMG_2074.JPG

下载积分: 驴币 -1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