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那里,悠闲被流水依带,生活被文化浸染……】绍兴很江南!■

[复制链接] 查看:8451 | 回复:57
发表于 2009-4-24 20:37 11 只看该作者
8、石头门框
   绍兴的老台门在建筑时大多用了石头,用来做门框或台阶,大户家族一般住在台门里,石头门框上雕刻有龙纹和云纹。


图55拍摄于东双桥河沿。



图56 拍摄于东街
发表于 2009-4-24 20:37 12 只看该作者
四、台门
1、门小天地大
绍兴的老台门众多,在老街上走个三五步就有一个台门。台门在绍兴就如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大多将房子回成一个圈,大的也分全后院,但都离不开“四合”这个建筑概念。绍兴的台门给我的印象是两个概念,一个是“进”,一个是“天井”,它用“进”来区分功能区,中间用“天井”贯联。大凡走入台门,都有一个过渡空间,用来放些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或古代的轿子,这个和北京四合院的照壁或现在家装的玄关类似。绍兴古城目前规模最大的台门应当是鲁迅故里的周家台门群。其他一部分台门或住居民,或都开了旅馆、饭馆、酒馆、茶楼、面馆。




图57、58 “台门”,拍摄于沈园东面的孟家桥河沿。


图59“天井“,拍摄于鲁迅祖居内天井。

2、台门生活
     绍兴的台门大多是有来头的,称为某家台门,台门里住的住户很多,天井是小孩玩耍、左邻右舍聊天、家务的集中去处。


图60 拍摄于西小河河沿。


图61 拍摄于东街。


图62拍摄于偏门外。


图63 拍摄于鲁迅故里
发表于 2009-4-24 20:37 13 只看该作者
3、“一尘不到”之青藤书屋
徐渭为明代才子,一生才华横溢,在书、诗、画等都有杰出的造诣,但一生坎坷,傲视权贵,抑郁而不得志,曾经八次入狱、九次自杀,与西方的杰出的艺术家梵高遭遇类似。郑板桥自喻为青藤门下一走狗,足见徐渭的艺术高度。
徐渭的详细资料见:
https://www.mingzong.com/lishi/xu ... +%E4%BC%A0%E8%AF%B4
青藤书屋位于绍兴开元街的大乘弄内。一进小巷就能看到沿挂于小巷上空的青藤。黑色的围墙,石头门框、黑漆木门,这就是青藤书屋了,与相隔不远的闹市相比,这里如入禅境。
一条S型鹅卵石铺的小径直通一个圆洞门,门上写有“天汉分源”,跨入圆洞,发现里面原来是一个小的天井,一颗苍劲婆娑的青藤沿墙攀援,中间有一口方池,(因徐渭号天池山人,此方池谓天池)房子在池上部分用一根方形石拄撑入池中,上书“砥柱中流”,可谓在方寸之池彰显了徐渭的傲骨之气。书屋开窗便可见天池,经天池和青藤净化的书屋如徐渭自喻的“一尘不到”。
徐渭的书法如瘦傲之骨、简单寥寥的焦墨画法,尽显本源,人与书画在小小的青藤书屋随那藤蔓缓缓向你叙来。


图115 大乘弄里的藤蔓。


图116 入口门


图117 青藤书屋内的竹林。


图118 青藤书屋内小径,直通天池。


图119 “天汉分源“。




图120、121 青藤和天池。徐渭人格的象征。
发表于 2009-4-24 20:38 14 只看该作者
五、弄堂
绍兴的弄堂很多,往往都带有典故,如笔飞弄,传说与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有关,弄很窄,只容得小一辆三轮船车通过,似乎真的如毛笔的笔杆一样细。
1、        洋河弄
给我印象最特别的要算沈园旁边的洋河弄,弄的一边是沈园,一边是永福庵,人在弄中,苍古的古筝隐约传来,满园的春色从墙头跃入人的眼睑,两面墙一白一黄,因为洋河弄永远联系不到一起,只有那柳树的倩影时不时地舞动在庵堂的黄色围墙上,让人不得不想到陆游当时的惆怅和那曲凄凉的《钗头凤》。




图64、65 拍摄于沈园旁边的洋河弄。

2、弄堂生活
弄堂的尽头往往是邻里茶后饭余谈论、小聚的地方。




图66、67 拍摄于笔飞弄附近

3、弄堂小店
   
   
图68“鞋铺”,图片拍摄于笔飞弄
发表于 2009-4-24 20:38 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u666888 于 2009-5-12 09:58 编辑

印象绍兴2


七、民居及生活带
1、民居
绍兴的传统民居多为砖瓦木头结构,再用台门包容,天井、马头墙间隔,弄堂串联。民居或沿河布置或被台门包裹。



图69,典型的木框架瓦房,拍摄于黄酒博物馆旁的光相桥




图70、71 拍摄于东街老台门。



   图72 拍摄于鲁迅故里旁边的咸欢河沿(原为当铺)

2、自然村落
   
   
   拍摄于东湖景区,图片为东湖景区外的村落一角。
发表于 2009-4-24 20:38 16 只看该作者
3、        晾晒
绍兴的民居沿河分布,桥头一般是居民居住地的相对高地,这里空间开阔,无光线的遮挡,是天然晾晒的好地方。在这个区域里,各家的东西琳琅满目地放在桥墩或阶梯上,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图72、73 拍摄于题扇桥。









   图74、75、76、78拍摄于东双桥和八字桥。


图79 拍摄于西小河沿。

4、门
绍兴民居的门有三种材质,分铁皮、木头和毛竹;门的颜色有黑色和木本色;门的款式有大门和摇门两种。
从建筑的角度,绍兴的摇门应该是最有特色的,一般情况下,大门是开的,而摇门是关的,这样有利于邻里间的沟通,又很好地将公共空间隔开,防止陌生人或其他小动物的突然闯入。


图80 摇门


图81 木门


图82 竹门


图83 鉄门
发表于 2009-4-24 20:38 17 只看该作者
5、小憩
在岸边、路边喝酒、品茗、小睡都是惬意的,你可以懒懒的,可以醉醉的,没有喧嚣,只有小河和时间在你身边静静地淌过。




   图84、85拍摄于府横街。


   图86拍摄于沈园旁。


   图87 拍摄于偏门


   图88 拍摄于西小河沿。


   图89拍摄于鲁迅故里边的咸欢河沿。


   图90“河边小酌“拍摄于鲁迅故里边的咸欢河沿。

八、过街楼
绍兴的过街楼有两处,一处是鲁迅故里街区的土谷祠,上书“恩沛东淘”;一处是偏门外的太守庙旁,上书“山阴道上”四字。下雨可在此驻脚。


图91 拍摄于鲁迅故里旁边的新建路。


图92 拍摄于偏门外。
发表于 2009-4-24 20:38 18 只看该作者
九、戏台与越剧
绍兴的戏台很多,市区有两个,城市广场和鲁迅故居里,另外一个是东湖的水戏台。关于“社戏”鲁迅先生在笔下有详细的描述。水的柔性、越剧的委婉、荡漾乌篷船、醉熏熏的乌毡帽船老大,难怪“社戏”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93 “戏台”,拍摄于鲁迅故里风情园。


图94 “越剧”,拍摄于沈园之夜。
发表于 2009-4-24 20:38 19 只看该作者
十、城墙
从古地图上看,绍兴古城是被城墙环绕的,但都因久远失修或战火都寻觅不到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现有城东的“都泗门”和城西北的“迎恩门”,都是在旧址上恢复的,颇具气势,关键的一点是城门分水陆两个城门,很具水乡特色,关于“迎恩门”还颇有一些掌故。




图95、96 拍摄于黄酒博物馆附近的迎恩门。
发表于 2009-4-24 20:38 20 只看该作者
十一、寻觅祖先足迹之大禹陵
1、大禹陵
大禹陵位于绍兴的城东南面,整个陵的建筑很有气势,依山而建,是大禹的葬地。大禹我国古代的第三个皇帝,开创了夏朝,并从那时候开始了青铜器时代。
在禹的时代,我们人类曾经遭遇了一场洪水的浩劫,这和西方诺亚方舟的传说是一致的,而我们华夏民族因为有禹那样的圣人出现,才使得民族得以生息。所以我怀着对祖先的敬仰去游历大禹陵的。
整个大禹陵布局可用两带、一道、两点组成。两带是河、背面的山脉;一道是通往禹庙的甬道;两点是禹庙和禹祠。


图96 甬道石头牌坊,上面是鸟的图案,这与古越人崇拜鸟是相符的,(事后查资料)。甬道两边是两排神兽雕像。


图97甬道两边的神兽雕像。

   
图98远处山头的大禹雕像。


图99在禹迹馆内拍到的有关大禹的分布图。民族的共性写在了这张地图上,禹无疑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和产生深远影响的先圣人。


   图100大禹陵庙内建筑,传统斗拱结构。在庙内写有柱子上写有对联,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申,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滩”。上联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新婚时也只在家呆了几天;下联意为大禹经过八年治水,治理了黄河、长江、汉水、淮河等河流。

   
   图101禹庙的台阶,听讲解员讲,西游记的《困囚五行山》在此拍摄。
   
图102午门的门当户对。君王来祭禹从中门走,大臣从偏门走。
   

图103其他的门也有上面类似的门当户对的结构。


图104 “岣嵝碑”,拍摄于禹庙。
相传大禹治水“功成刻石衡山”。这块石刻被后人称为“禹碑”,由于原刻在湖南衡山的岣嵝峰,故又称“岣嵝碑”。唐朝时期就有关于禹碑的传说,当时的大文豪韩愈还为此赋诗。但是好多人寻遍衡山却未曾见过此碑。直到南宋嘉定年间这块碑才被人们发现,并被人摹刻于三峡的夔门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禹碑上共有77个字,文字奇特难识,有人认为是“蝌蚪文”,有人认为是“鸟虫篆”,还有人断其为“篆书”,历代想辨识者众多,但都不能解其中义。虽各家解释都不相同,但都认为碑文大意是: 禹受舜命,坚苦卓绝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关于岣嵝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罗含的《湘中记》、赵晔的《吴越春秋》。(事后网上查的资料)。这块碑至少能证明两件事情,一是大禹在很久前的远古确实存在,二是大禹的影响在远古已影响广泛,被百姓称颂。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