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印象绍兴1★(用心感悟一座古城, 200幅图片......)■

查看:8202 | 回复:51
发表于 2009-4-24 20:46 显示全部帖子
2、祭禹
至秦始皇以来都有皇帝来此祭典,在大禹陵可以看到历代祭禹的碑记。
   
   图105祭禹的场景,拍摄于禹庙内的宣传窗。
3、传说
关于大禹的传说很多,如三过家门,授上天用于治水的经书。


  图106拍摄于大禹陵享殿壁画,描述是禹在绍兴宛委山这个地方接受了上天赐予他用于治水的天书。
发表于 2009-4-24 20:46 显示全部帖子
十二、宗教
1、香炉峰
香炉峰在绍兴的东南面,属于会稽山脉,紧临大禹陵。听说那里的签很灵验,在到绍兴第二天的一大早我就直奔香炉峰。


图107 “香客”,背面远处就是连绵会稽山脉。


图108 香炉峰为绍兴城外的最高峰,佛塔和寺庙沿山脊修筑,在上面可以鸟览绍兴古城。


图109 观世音菩萨的《心经》刻在整块岩石上,人过此处显得渺小。


图110炉峰春色


图111


图111、112 香客

2、        莲花柱


图113八字桥上的莲花造型桥柱。


图114香炉峰上的莲花造型扶栏柱
发表于 2009-4-24 20:4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ru666888 于 2009-5-13 04:57 编辑

十二、“书、心、境”极雅极致之兰亭

     王羲之是东晋时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在渚兰山下汇聚当时的名流和亲朋好友在此进行修禊活动,并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兰亭序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的的感悟,这和当时玄学盛行不无关系。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其抽象而又具体地表现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它的抽象性甚至高于音乐。一个能产生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又是这么样的一种意境呢?如画?如线?如墨?如音韵?……
1、书

图115兰亭入口巨大的《兰亭序》屏风彰显兰亭的灵魂,可谓不入其境先染其魂。

图116兰亭碑亭,听旁边的讲解讲,碑刻在文革期间被破坏过。

图117“王右军祠”内王羲之画像。

图118 康熙皇帝所书《兰亭序》(部分)

图119康熙皇帝来兰亭所书《兰亭序》部分及刻有其《兰亭序》的御碑亭,听讲解员讲,康熙所书的《兰亭序》里面有个特点,就是“一”字写的特别长和粗,显示皇帝一通天下之意。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不重要的,关键是古人对书法艺术的领悟、传承和崇拜,这一点,不论是皇帝或文人或百姓,我都是由衷地表示敬意。



图120 拍摄于流畅亭《曲水流觞图》(部分)

图121曲水流觞、竹林修禊这种及书、乐、雅、韵于一体的极致的文雅活动就是再过千万年都会被后人来共同的感怀和效仿。这或许也是书法艺术得以源源不息的一个重要因数,它可以和心和境完美结合并抽象表述。


图122关于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有一个关于“太”字的故事,而王羲之告诉儿子练好书法的秘诀就是将后院18缸水都练完。在《兰亭序》御碑亭旁有供游客书习的桌台,我情不自禁地在那里写了“兰亭”二字,就算是表达我对先人的一种崇拜吧。
   
2、心

图121片拍摄于兰亭鹅池,晃动的倒影如张旭的狂草一般。


图122

图123
图122、123 鹅池,我在想王羲之喜欢鹅,是喜欢它的洁白还是喜欢它在水中荡漾的水波给他带来艺术的灵感,呵呵,猜想猜想。关于鹅还与题扇桥的“戒珠寺”有一个故事。


图124

图125

图126

图127
图124至127,“心如镜”,兰亭的水是否也要向我表述与水有关的书法的心境呢?



3、境
兰亭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被墨的韵味浸染,似乎每个景都是为其作陪衬,犹如达到了书法的形神合一。

图128

图129
图128、129分别是竹房、竹篱笆影


图130

图131
图130-131,为兰亭的“王右军祠”,它设计很特别,平面如“回”字,四面又有水池围住。中间有“墨华亭”,听讲解说,这里是曾经是老版“西游记”的拍摄地;四周廊上都是各代文人不同版本的《兰亭序》,其中就有郑板桥的。廊上“墨池”两字特别醒眼,据说王羲之经常在这里洗毛笔,就将整口池洗成了墨色。


图132

图133

图134

图135

图136
图132-135,午后的兰亭,日照松林间,风动竹动,远处山脉静卧水面,对书法的领悟或许在风吹过的那一刻得以入境。

图136 王右军祠外景,因外部四周是水池,整个建筑如浮在水面上一般。水在兰亭犹如天然的画卷,又犹如缕缕的墨韵,在微波中淡淡地化开来。


兰亭路边的凉亭,尽显朴素。
发表于 2009-4-24 20:47 显示全部帖子
十四、黄酒博物馆


图122 黄酒博物馆
1、        酒器皿


图121 牛樽


图122 龙耳户壶


图123 凤樽


图124 兽面纹双儿樽


图125 三栏壶


图126、127 青铜器酒具6



图128、129陶瓷酒器
发表于 2009-4-24 20:47 显示全部帖子
2、        酒的制作工具

工具1

工具2

图130 用来过滤的压榨机,旁边放的黄色布袋是用来装浑酒的。


工具4

发酵用的制酒工具,有类似猪八戒用的竹耙,讲解员说是它用来搅拌发酵的醪液用的,搅拌的目的是降低醪液的温度和排出二氧化碳,保证酒中的酵母可以等到充分的氧气。



  图133、134煎酒用工具(锡制)。


  图135酒接口(锡制),在酒店里也可看到


  图136坛装老酒泥头上的印盖(木头雕刻),上面的字为“沈永和”


  图137舀水和舀醪液用工具


图138清除缸底剩余醪液用工具


图139将醪液从缸装入到坛中的工具


  图140敲在泥头上的印子。
发表于 2009-4-24 20:47 显示全部帖子
3、酒的故事
    绍兴的老酒有好多品种,我粗略地将它分为两类,按历史演变分,可分为女儿红、状元红。按照制作品种分元红、加饭、善酿、香雪。花雕应该是一种所有陈酒加上工艺装饰的总称。
讲解员说,女儿红的来历是古代有个绍兴人,买了一坛黄酒,等怀孕的妻子生儿子时请客用,但妻子生了个女儿,这个人不高兴,取消了请客,并将酒埋在了地下,也没有舍得喝,这件事情就这样被遗忘了。过了若干年,他的女儿长大成人,要出嫁了,在喜庆那天,这个人想起了他多年前存放的那坛酒,拿出来让亲朋好友喝,没有想到那坛陈酒芬芳四溢,浓郁温纯。大家于是叫这个酒为女儿酒。关于酒的故事据讲解员说还有好多,如投醪河、曲水流觞等。


图141 博物馆内巨型花雕酒坛模型。

4、酒的制作工艺
黄酒的制作采用手工酿造,期间有浸米、发酵、压榨、煎酒、包装等环节。


图142发酵(博物馆内图片)


图143做泥头(博物馆内图片)


图144修坛师傅(博物馆内)
发表于 2009-4-24 20:47 显示全部帖子
5、绍兴街头的酒坛
在绍兴街头、台门、路边看到的除了石头墩子外,还有老酒坛,这或许是绍兴堪称酒城的印证。酒坛横七竖八地任意堆放,如艺术品,又如一种古城不可缺少的点缀。




  图145、146拍摄于西小河沿。


  图147拍摄于沈园门口
发表于 2009-4-24 20:47 显示全部帖子
十五、太守庙
太守庙位于绍兴城西的偏门外,在鉴湖旁边。马臻是东晋时期山阴郡的地方官,当时带领百姓兴建水利,围筑鉴湖、梳理河道,造福百姓,因得罪当时的权贵的利益而残遭五马分尸的酷刑,当时的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个治水英雄而修建了太守庙,在庙的旁边还有马臻的墓,墓前有未燃尽的香。从这个节点上可以看出,至大禹以来,绍兴的先民为治水都做着不懈努力和对治水英雄的尊敬。写到这里,不由让人想到荷兰人围海造田的艰辛。

图1

图2

图3
  图148、149、150太守庙组图,太守庙的边上就是农田,不远处是鉴湖,太守庙是当地生活的一个组成。
发表于 2009-4-24 20:47 显示全部帖子
十六、手工艺店铺
在简易的货架上有好多的手工艺店,都很传统。


图151 生活陶瓷店,偏门外。


图152 古旧钟表,偏门外。


图153 百年酱油店,偏门外。


图154 木器店1,题扇桥附近


图154 木器店2,题扇桥附近
发表于 2009-4-24 20:47 显示全部帖子
十七、银锭、祭拜
在老街的小店里有银锭可在出售,这可能和绍兴的祭拜的风俗有关,在鲁迅故里的风情园、香炉峰都可看到类似的银锭。


图155拍摄于府横街


图156 拍摄于鲁迅故里风情园。


图157 拍摄于香炉峰。



十八、“水巷鱼儿”之乌篷船
乌篷船我在绍兴看了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船老大手脚并用的功夫。怕我翻到水里,再三嘱咐我要座稳,不要乱动。


图158 拍摄于东湖

图159 拍摄于鲁迅故里三味书屋门口。

十九、乌毡帽
无论在街头或是在路边、店里都可以看到乌毡帽,如移动着的古典和风俗,飘逸各处,让人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

图1

    图160、161 拍摄于府横街早市。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