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0066

主题

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登山运动的发展

[复制链接] 查看:2722 | 回复:3
发表于 2006-2-16 02:3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作者:王勇峰<br /><br />  中国登山运动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和发展,曾经创造了辉煌。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登山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br /><br />  本文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登山运动发展的历史,通过分析国内外登山运动的现状,探讨中国登山运动的生存和发展途径,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登山事业发展模式等问题。<br /><br />  <b>一、现代登山运动的起源和发展</b><br /><br />  <b>一现代登山运动的起源</b><br /><br />  现代登山运动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阿尔卑斯地区,19世纪迅速发展,20世纪进入鼎盛时期。<br /><br />  18世纪中期,阿尔卑斯以其复杂的山体结构和气象,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吸引着科学家的注意。瑞士一位叫德·索修尔的年轻博物学家在阿尔卑斯考察时对巨大的冰川产生浓厚的兴趣,攀登勃朗峰未果。26年后,即1886年8月8日,山下沙莫尼村的一位医生和石匠登上勃朗峰。一年后,索修尔带领20人登上勃朗峰,验证了首攀事实。现代登山运动由此诞生。<br /><br />  19世纪阿尔卑斯地区的登山运动发展很快,1855年至1865年的10年时间20座4000米以上的山峰被登顶。之后,装备改进,登山向世界推广。20世纪转移到喜马拉雅地区,进入“喜马拉雅黄金时代”,同时一些登山发达国家的登山者开始转向难度攀登,向当时被认为不可逾越的“三大北壁”发起挑战。<br /><br />  1950年法国登山队首次成功登顶海拔8078米的世界第十高峰——安那普尔纳峰,这是划时代意义的8000米以上山峰首登,突破了8000米死亡线的生命禁区。法国队的成功掀起了国际上8000米以上的巨峰热,至1964年中国登山队登上第14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我国境内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世界上所有8000米以上山峰全部被登顶。<br />  此后,登山运动并未停滞,而是向难度发起各种挑战。登山家们选择了更难的不同路线、不同季节、不同的攀登方式进行各种攀登活动。先后有以梅森纳尔为代表的攀登地球上总共14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为目标的攀登活动,无氧登8000米以上高峰,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等等。随着登山装备的更新和改进,使得登山的难度相对降低而参与这项运动的人越来越多。<br /><br />  攀岩从登山中分化出来,演变为竞技体育项目。尤其80年代中期法国人发明人工岩壁,立刻风靡世界,极大地推动了攀岩运动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比赛进一步促进攀岩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统一规则,完善赛制,争取进入奥运会成为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各攀岩强国努力的目标。<br /><br />  <b>二当前国际登山运动发展的特点</b><br /><br />  从当前国际登山运动的现状看,其特点和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br /><br />  1高山探险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登山已成为发达国家大众体育项目,登山人口众多。与我们相临的日本韩国在5年甚至10年前,参与登山的人口就已经达到10%,欧美则更高。登山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高山探险的整体水平自然就高<br /><br />  2装备的改良和更新使得登山的相对难度降低,向更高难度的山峰及路线、季节和气候的挑战使登山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普通人进行高山探险的可能性也增加,促使登山的人口进一步增多。<br /><br />  3登山的意识和态度发生深刻的变化,登山已不再是探险家的天下,人们把登山视为休闲和对个人的挑战,作为一种精神的探求,更注重登山的过程所给予的一切感受,英雄主义色彩明显淡泊。<br /><br />  4以高水平向导,相对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优良的后勤保障和服务,以及高昂价格为特点的商业登山活动在欧美等高水平国家流行,促进了登山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登山向导在许多国家已形成一个高收入的职业。<br /><br />  <b>二、中国登山运动的发展</b><br /><br />  1956年,我国第一支登山队——全国总工会登山队成立,并与前苏联登山队联合攀登太白山慕士塔格山和公格尔九别峰,1957年又单独组队登贡嘎山。1958年,全国总工会登山队原班人马调入国家体委,同年成立中国登山协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登山队两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和其它一些著名高峰,使我国高山探险水平在短时间内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我国还没有进入奥运会的情况下,登山队多次为国争光,被评为“勇攀高峰运动队”,多次受国家领导人接见,党和人民给了这支队伍很高的政治荣誉。登山队也培养和形成了集体主义精神,共产主义风格,发扬了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热情和拼搏精神。<br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国的山峰首次大范围对外开放。有山峰资源的地区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纷纷成立登山协会。从1985年到90年代,各种形式的联合登山活动纷纷出台,为登山事业开辟了广阔道路。<br /><br />  1988年,中日尼三国成功联合双跨珠峰西藏登山队以14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为全队的攀登目标,已经完成了其中10座山峰的登顶壮举。而以一个整体固定的队伍形式实现地球上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攀登也是世界的一次创举。中国登山协会的李致新和王勇峰1999年完成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成为了中华“第一人”。<br /><br />  80年代以来民间团体的高山探险活动逐渐兴起,以北大、地大为代表的高等院校业余登山队活跃在高山之颠。同时,各种俱乐部也逐渐涉足登山。90年代,地大、北大开始向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等8000米级高峰发起挑战,1998年北大成功登顶卓奥友峰标志着我国高校业余登山达到一个新的水平。<br /><br />  1987年开始举办全国性的攀岩比赛,竞技攀岩项目逐渐成为潜力巨大的发展项目。近年来竞技攀岩运动的大力推广和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绩,每年的全国攀岩锦标赛和邀请赛已经成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各种非正式的攀岩比赛也逐步兴起。现在全国已有数十座大型人工攀岩场馆,为普及、推广攀岩打下坚实的基础,也逐渐成为大众所喜爱的群众体育项目。<br /><br />  <b>三、目前中国登山运动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b><br /><br />  <b>一存在的问题</b><br /><br />  虽然我国高山探险活动目前还保持着国际先进水平,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组织团体,但整体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br /><br />  <b>1登山人口稀少</b><br /><br />  我国目前参与登山活动的人口极其稀少。以北京为例,各种形式的俱乐部有二三十家,1998年各俱乐部参与活动的人数不到1000人,若按30个俱乐部计算,乐观地估计北京地区的登山人口还不到3万,比例大约25‰,也就是说每2千人中有5人参与登山活动,还不到日韩登山人口的25‰,更不用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了。<br /><br />  <b>2技术水平低</b><br /><br />  尽管在高山探险方面我国依然保持着国际先进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得天独厚的山峰资源,但客观地说技术水平却远不如发达国家。曾有一名登上珠峰的队员到法国阿尔卑斯地区学习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没有技术&#33;”。在专业运动队中有这种情况,业余登山者的情况更加突出。在登山和攀岩活动中曾多次出现因为技术操作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和悲剧。<br /><br />  <b>3观念误区</b><br /><br />  因为我国登山起步阶段的特殊性政治色彩浓厚及导向问题,中国许多登山探险活动仍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哗众取宠和不尊重科学的探险活动时有发生。<br />  登山不仅是一项运动,是对自然和身体极限的挑战,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心灵产生激励的向上精神,同时还具有对人生产生积极并保持持续影响的一种独特魅力。<br /><br />  <b>4管理滞后</b><br /><br />  首先,山峰对外开放促进了基层登山管理组织的发展,而作为中国登山运动的权威部门——中国登山管理中心,显然在管理和发展规划上缺乏严密性和远见,导致外国登山团队越来越少,生存和发展都成为紧要的问题。<br /><br />  国内社会上登山活动积极开展起来的时候,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以及普及指导跟不上,导致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对登山运动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对登山的要求。<br /><br />  <b>二影响我国登山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b><br /><br />  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而登山却是一项花费昂贵的运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已不可能象过去那样依靠政府拨款来维持登山事业的发展,而依靠外国人来华登山收费和联合登山活动这些方式也不是登山事业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路。国外登山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登山运动尚未普及到大多数人了解、认同的程度。<br /><br />  大多数的个人经济水平尚未达到可以支付昂贵的登山费用,企业赞助也只是个别行为。这必然限制了我国登山运动的发展。<br /><br />  2中国传统的田园式生活方式使大多数中国人对登山此类具有很大危险而且艰苦的探险活动还没有完全认同,无法和国外认为登山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观念相比。因而即使有钱人也未必花费在登山活动上。管理部门和领导对登山运动的认识上还存在浓厚政治色彩和保守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观念中,开拓步伐较慢,缺乏对社会的大力普及推广和引导,导致登山运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陷入被动。<br /><br />  3政策法规的制订和普及指导跟不上,导致存在的问题不能依法处理,无法可依。<br />  改革开放之初所以有大批外国登山队来华,是因为他们早已向往到中国登山,一旦开放,便蜂拥而至,同时我国制订了第一部体育法规,即《外国人来华登山管理办法》,这在当时走在了体育改革的前头。<br /><br />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山峰资源所在地在人才、资源开发、价格竞争上明显处于优势,致使很多外国团队直接与地方挂钩。中国登山协会接待的外国队近两年来明显下降,每年力争才能保持在十几个团队,经济效益明显下滑。这种单一的生存方式终究会导致登山事业的进一步滑坡。<br /><br />  对于民间兴起的登山活动,管理和职能部门在政策上也缺乏预见性,指导功能不健全,若不及时关注,不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而且还将失去具有极大潜力的未来市场。<br /><br />  <b>四、中国登山运动未来发展探讨</b><br /><br />  中国登山运动出路在哪里?如何维持下去并保持一定的后劲和活力?答案只有一个:按照十五大的精神,依据邓小平理论,转变观念,深入改革。<br /><br />  <b>一坚持两条腿走路,面向社会,开拓市场,是登山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b><br /><br />  目前我国登山运动只能说是一种举步维艰的勉强维持。充分利用我国山峰资源,继续执行现行对外收费政策的同时,积极普及登山和攀岩,应是近些年登山管理部门主要的工作。<br /><br />  登山人口是一个国家登山运动水平的标志之一,单纯依靠国家养专业运动队是无法实现突破的。群众基础才是一个运动项目发展和提高的依托,脱离了社会,也就脱离了生存的环境,也就无所谓发展,无所谓事业。因此,无论是登山这个运动项目,还是作为登山管理部门,都应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高山探险如此,攀岩更是如此。<br /><br />  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广泛开展高水平的登山活动,以达到建立健全一个高精尖的高山探险队伍。以保持我国登山探险的世界水平,进一步达到领先水平。<br /><br />  攀岩作为一项竞技体育,也是大众喜爱的活动,尤其受到青少年的喜爱。目前正值我国大力提倡全民健身时期,也正是我们普及攀岩的大好时机,应把握机遇不遗余力地把我国的攀岩运动推向一个高潮。在普及的基础上从目前的亚洲二流逐步发展为一流,乃至攀岩运动强国。<br /><br />  体育是个大市场,不仅是专业人士,包括广大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有这种共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登山已经显现出巨大的潜在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应不断地培育、挖掘、拓展市场,提高登山、攀岩的普及程度和大众的认知程度,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开拓国内市场,逐步打开国际市场。<br /><br />  <b>二 加强机构功能,完善政策法规</b><br /><br />  目前登山管理部门的设置和功能均存在不合理或弊端,政策法规也存在滞后和不完善之处,管理部门应花大力气加强机构管理和完善职能功效,同时逐步完善政策法规,尽可能减少事故和山难发生。<br /><br />  在机构设置上,登山管理中心本身是一个山峰管理和攀岩比赛以及指导的职能部门,应减少雍杂的下属部门和人员,积极探索职能与经济开发实体的逐步脱钩。<br /><br />  提倡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项目管理中心作为国家体育总局下属事业单位,是全民所有制的单位,属于国有经济。在项目中心的发展上,应该允许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进行各种尝试是开拓进取的一种表现,是探索未来发展道路的途径。<br /><br />  <b>三 加强国际交流,培育国内市场</b><br /><br />  充分利用我国山峰资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的国外登山团队来华登山,增强服务意识和配套服务项目,开创登山产业,建立向导和协作队伍。继续进行联合登山活动,与国际进行全方位的交流。逐步拓展国外市场。同时宣传、推广、普及登山运动,培育国内市场,发展我国登山人口。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立自己的信息和网络产业,使登山运动登上更高台阶。<br /><br /><b>登山者网授权中国户外资料网发表</b>
发表于 2006-2-17 09:36 2 只看该作者
深刻,精辟。这个才是硬道理。 <!--emo&:mellow:--><img src='style_emoticons/default/mellow.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ellow.gif' /><!--endemo-->  <!--emo&:mellow:--><img src='style_emoticons/default/mellow.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ellow.gif' /><!--endemo-->
发表于 2006-2-17 11:10 3 只看该作者
讲的相当专业啊!!
发表于 2006-2-18 00:51 4 只看该作者
是有中国特色的登上运动发展论!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