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445

主题

四平

寻踪围场烽堆

查看:4791 | 回复:60
发表于 2014-6-12 12:24 显示全部帖子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烟雨y 于 2015-3-27 10:45 编辑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南十五公里处有一乡镇叫西苇镇,满语叫阿木巴克,汉语译为“苇子沟”。周边方圆百公里在清代是皇家御用狩猎围场,而阿木巴克围场是著名的盛京围场之一,一部分就位于西苇镇境内。

  在镇中心与几位等车的老人聊了聊,他们确定周围的山上就有烽堆遗迹,小时候经常在烽堆上玩耍,但现在不能确定烽堆是否还存在。附近大部分村屯至今还沿用着从前的地名,如:长泡子、蛤蟆塘、苇子沟等村,老虎岭、野猪沟、鹿圈等屯。

  史料记载,有条东西下的小道,西起小孤山镇的山河村王八炕山,东至西苇镇腰苇村东山,然后进入东丰县那丹伯镇的糊米村西山,过境5个乡镇15个村,全长近100公里。

  古道依山势而走,蜿蜒起伏,十分壮观。“七里一墩,八里一台”,时而平坦宽阔,时而坎坷狭窄,把古道连接成一条完整的路线之后,便突出了古道对于修建围场和烽台的作用。

  古道为清代皇家狩猎、演兵习武、进出围场的必经之路。围场四周的烽台为捕牲丁看守围场,点燃烽火,通讯联络之用。“围房”即捕牲丁之营房,当地老百姓称之为“老营房”,为看守围场的兵丁食宿处。每个营房驻守捕牲丁10至15人。阿木巴克围场有“老营房”四处,共可住兵丁60余人。在西苇林场南岭上,至今还有青砖、瓦片、土堤等“老营房”遗存。

  昔日的阿木巴克围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树林繁茂。有梅花鹿出没的碱厂;有野猪喜欢聚居的沟谷;有飞禽栖息的芦苇塘;林中还有熊、狍子、紫貂、狐狸和东北虎,所以清王室历代都把这“天然动物园”当做理想的骑射狩猎之所。

  康熙年间规定,百姓若私进围场打柴,罚银五两,越境行猎者则处以重罚。可见,对于旗人等这里曾是“禁地”。

  所有这些,都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本来嘛,能实地踏查当年的皇家禁地也是美事一桩,岂有半途而废之理。在西苇林场后院有条很长的小路,向西直通山上,土路很不好走,窄啬得只能一车通行,但我还是乐观的驱车进发。

  随着一路颠簸,在路的尽头,大山浓荫的环抱中,半边坡上孤零零的矗立着一栋木房屋,离不远搭有一羊圈,几十只羊静静地或立或卧在吃树叶。犬吠声起,引出一个惊奇的
少年羊倌,问清缘由,热心给我以讲解。


  沿房屋东侧步行上山,羊肠小路呈蜿蜒状,却谷深林密,边上许多树的树形高大粗壮,看来很有些年头,让人有寻幽探胜之感。有一种树高得近三、四层楼样子,茂盛的开着串串白花,却鲜有树叶,更不知道名字。山谷寂静得吓人,只闻枯叶在脚下的沙沙声,不时听到鸟的鸣叫,山脚下的溪水冲刷出深深的水道却无水流出,甚是遗憾。眼见一泓泉水处,却被围成鱼塘,水位不及一半,水既不满又不溢,让人称奇。

  周边山上植被保护得不错,满山满谷还能看出原始繁茂的样子,可以想见当年必是天然的动物栖息之地。许是道路不好走的缘故吧,大的机械开不进来,使其得以休养生息,养在山中人未识啊,未尝不是幸事。

  坡路不陡,行进了大约二十分钟,在即将下北坡之前,在道的东侧林边高处,我见到了寻觅中的烽堆。

  烽堆呈圆锥形,是一个高约半米,圆不过两米的尖形土堆,上面已长满了小树,覆满枯枝败叶,已没了当年烽火狼烟的气势和功用,若不是有图片为证,今人很难认出来。

  对此,我已没了先前的新奇感。看其衰败若此,感到天地之沧桑巨变,斗转星移,人和物都已变了模样,唯日月永恒。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啊!在自然面前,人和物是多么渺小啊!

  奈何,奈何!

  赠予羊倌馒头和香肠后,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6-12 12:31 显示全部帖子
西苇围场烽台_001.JPG


发表于 2014-6-12 12:31 显示全部帖子
西苇围场烽台_002.JPG


发表于 2014-6-12 12:31 显示全部帖子
西苇围场烽台_003.JPG


发表于 2014-6-12 12:31 显示全部帖子
西苇围场烽台_004.JPG


发表于 2014-6-12 12:31 显示全部帖子
西苇围场烽台_005.JPG


发表于 2014-6-12 12:31 显示全部帖子
西苇围场烽台_006.JPG


发表于 2014-6-12 12:31 显示全部帖子
西苇围场烽台_007.JPG


发表于 2014-6-12 12:31 显示全部帖子
西苇围场烽台_008.JPG


发表于 2014-6-12 12:31 显示全部帖子
西苇围场烽台_009.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